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果树怎样补赏

首页

果树怎样补赏

果树怎样补赏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1-05 01:25:54
  •   怎样选择设施栽培的果树品种?
    露天自然栽培果树品种的选择主要考虑品种对区域气候及立地条件的适应性,再考虑品种(系)的经济性与社会性;保护地栽培在品种选择上则首先考虑栽培目标的定向性与向征性以及产量形成的预见性。品种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设施栽培的成败,品种的基础在设施栽培中显得尤为重要。
      设施果树品种选择原则是:①目标定向。保护促成栽培,以极早熟、早熟和中熟品种为主,以利于提早上市。延迟采收则应选择晚熟品种或易多次结果的品种。②向征性强。促成栽培,注意筛选自然休眠期短的品种,以便早期或超早期保护生产。③选择花芽形成快,促花容易,坐果率高,较易丰产的品种。
      ④以鲜食为主。应选择那些个大、色艳、酸甜适口、商品性强、质量上佳的品种。⑤树体紧凑矮化、易花早果。包括矮化砧木的应用与紧凑型品种的选育,这也是设施果树今后品种选择的目标。⑥适应性强,特别是对温、湿环境条件适应范围较宽,并且抗病性强。⑦同一棚室,应选择同一品种(或品系),需配置授粉树的应严格搭配;不同棚室可做到早、中、晚配套,花色齐全。
      
    可选用的主要品种有:
    ①草莓:丰香、弗吉尼亚、新明星、全明星、宝交早生、春香、美13、红丰等。
    ②葡萄:山东早红、郑州早红、青岛早红、早生高墨、凤凰51、乍娜、莎巴珍株、京香、8611等。
      
    ③普通桃:京早生、武井白凤、布目早生、砂子早生、雨花露、春艳等。
    ④油桃:超五月火、早美光、曙光、艳光、早红珠、丹墨。
    ⑤樱桃:中华矮樱桃、早红宝石、红灯、早大果等。
    ⑥杏:红荷包、二花槽、凯特、鸡爪、金太阳等。
      
    ⑦李:大石早生、圣诞、美思蕾、早美丽。
    2、怎样做到快长树、早成花、大丰产?
    选择好品种以后,要按照设施栽培的要求和不同树种品种的特性,确定栽植密度。一般来讲,桃、杏、李每667M2栽植300-350株,葡萄每667M2栽植1000株,大樱桃当年不能成花,每667M2可栽植100株。
      株行距确定以后,挖穴或开沟都可以,但深度以80-100CM为宜,并且要施足基肥。栽植后立即灌水并覆地膜。对桃、杏、李来讲,发芽展叶后,每个一周叶面喷一次0。2%的尿素,促其速长,并注意开张新梢角度和摘心,增加新梢数量。待到7月中旬,已经达到枝满冠树满园的时候,可叶面喷300-500倍的多效唑控长促花,这时停喷尿素,而喷0。
      2%的磷酸二氢钾,以利于花芽形成。通常情况下,当年就会花芽满树。对于乔砧的大樱桃,2-3年的精心管理,也会成花。葡萄经过一年管理,都可成花。有了花芽,就可以扣棚,什么时间扣棚与果树的需冷量有密切关系。
    3.果树低温需求量和休眠是怎么回事?
    从理论上讲,如果是促成栽培,扣棚时间愈早,成熟上市愈提前,效益越高。
      但设施栽培中扣棚时间是有限制的,并不是可以无限制提前和随意而定的。因为落叶果树都有自然休眠的习性,如果低温积累量不足,果树需冷量不够,没有通过自然休眠,即使扣棚保温,给其生长发育适宜的环境条件,果树也不会萌芽开花;有时尽管萌发,但往往不整齐,时间滞长,坐果率低。
      生产中普遍存在扣棚时间不当,尤其是过早扣棚而致设施栽培失败的问题。另外,有些设施生产中,像核果类果树中的普通桃、油桃、樱桃等,经过保温处理,出现了花芽,叶芽萌发“倒序”现象,即叶芽先于花芽萌发,这种情况可使叶芽优先竞夺贮备养分,导致坐果率降低。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梢旺长,严重影响幼果发育与膨大,造成幼果脱落严重,减少棚栽果树的产量。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与果树的低温需求量不足有关,应引起重视。
    不同树种、品种果树通过自然休眠的低温需求量各异,由此决定了不同树种、品种在进行设施栽培中的扣棚时间。
      低温需求量是确定扣棚时间的首要依据。只有果树需冷量得到满足,并通过自然休眠后再扣棚,才有可能使保护栽培获得成功,才能使果树在设施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但低温需求量不是设施果树扣棚的唯一依据,适宜的扣棚时间还要综合考虑果品计划上市的时间、扣棚后棚室环境调节的难易与投入,树种、品种对某些因素的特殊要求等。
      
    果树通过自然休眠完成低温需求量的低温有效临界值(有效低温阈值)现仍有争议。有人认为10℃以下(含10℃)的温度对完成自然休眠都有效;有人认为0℃以下的低温有效;但大多数人同意这样的观点,即果树完成自然休眠的最有效温度是7。
      2℃左右,而10℃以上或0℃以下的温度对低温需求的积累基本上无效。落叶果树的低温需求量作为一种生物发育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并表现为累加效应和记忆效应。当秋天果树临近休眠或进入休眠后,只要有低温积累值的一部分,都会被准确地记忆并按物候期的进程而累加。
      
    生产实践中,为使保护地果树迅速通过自然休眠,以提前扣棚做超早促成生产,在葡萄、桃树、草莓等果树上采用“人工低温集中处理法”。即当深秋平均温度低于10℃时,最好在7—8℃开始扣棚保温,棚室薄膜外加盖草苫或草帘、不织布。只是草苫等的揭放与正常保护时正好相反,夜间揭开草苫,开启棚室风口做低温处理,白天盖上草苫并关闭风口,以保持夜间低温。
      大多数果树按此种方法集中处理20—30天左右的时间,可顺利通过自然休眠,以后即可进行保护栽培。扣棚以后,设施内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要保证丰产稳产,就要根据果树的生长发育情况,调控设施内的环境。
    4.设施内光照状况应怎样调控?
    设施内光照状况取决于室外自然光照状况和覆盖物的透光能力。
      由于覆盖物(主要是塑料膜)对光的反射与吸收、支柱、拱架、墙体等设施结构及附属物件的遮光、塑料薄膜内面的凝结水滴或尘埃等的影响,设施内的光照状况明显低于自然条件,其光照强度平均为室外自然光照强度的60%—70%。另外,设施内的光照强度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变化幅度大。
      以近薄膜作为光源点,越向下靠近地面,光照强度越弱,大约每下降1米,光照强度就减少10%—20%。
    除光照强度发生变化外,设施内的光照质量(光谱成分)也发生改变。不论是玻璃设施还是塑料薄膜设施,均阻隔了部分紫外线的透人,但塑料薄膜比玻璃能透过更多的紫外线。
      
    冬天或早春进行以提早成熟为主的设施栽培,由于保温需要,需加盖保温层(草帘或草苫),白天保温层的覆盖和揭除,使得设施内的光照时间明显变短,一般12月份至翌年1月份为6—8小时,2—4月份为8—10小时。
    针对果树设施内光照强度弱、光谱质量差、光照时间短的特点,在光照的调控上,应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光照状况。
      具体措施有:
    (1)选择透光率高的覆盖材料:目前生产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果树设施为塑料薄膜设施,即覆盖材料主要是塑料薄膜,也称棚膜。按其合成的树脂原料可分为聚乙烯(PE)棚膜、聚氯乙烯(PVC)棚膜和乙烯醋酸乙烯(EVA)棚膜。
      其中PE棚膜应用最广,其次是PVC棚膜。生产中按其性能特点分为普通棚膜、长寿棚膜、无滴棚膜、漫反射棚膜和复合多功能棚膜等。
    ①PE普通棚膜:PE普通棚膜,透光性好,尘埃附着轻,透光率下降缓慢,耐低温(-70℃);比重轻(0。
      92),同等重量的PE膜覆盖面积比PVC膜增加24%;红外线透过率高达87%—90%,夜间保温性能好,且价格低。其缺点是,透湿性差,雾滴重;不耐高温日晒,弹性差,老化快,可连续使用时间4—6个月。日光温室基本上每年都换新PE膜。
    ②PE长寿棚膜:在PE原料中,按比例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等,克服了PE普通棚膜不耐高温日晒、易老化的缺点。
      目前我国生产的PE长寿膜厚度为0。12毫米,宽度规格有1。0米、1。5米、2。0米、3。0米、3。5米不等,可连续使用2年以上。其优点与PE普通膜相似。
    ③PE长寿无滴膜:在PE长寿膜中加入防寒剂,具有无滴膜的良好性能。整个覆盖期内都能保持良好的透光性。
      
    ④PE复合多功能膜:在PE普通棚膜中加入各种特异功能的助剂,使棚膜具有多种功能。如北京塑料研究所生产的多功能膜,集长寿、全光、防病、耐寒、保温于一体,在使用中反应效果良好。同样条件下,夜间保温性能比普通PE膜提高1—2℃,每667平方米(亩)棚室使用量比普通棚膜减少30%—50%。
      在复合多功能膜中,如再添加无滴功能,效果将更为突出、全面。
    ⑤PVC普通棚膜:透光性能好,但易粘吸尘埃,且不容易清洗,污染后透光性能严重下降。红外线透过率比PE膜低(大约10%),耐高温日晒,弹性好,但延伸率低。透湿性较强,雾滴较轻。
      比重大。同等重量的覆盖面积比PE膜小20%—25%。PVC膜适于夜间保温性要求高的地区和不耐湿果树的设施栽培。
    ⑥PVC无滴棚膜:PVC普通棚膜原料配方中,按一定配比添加表面活性剂(防寒剂),使棚膜的表面张力与水相同或相似,使薄膜下面的凝聚水珠在膜面形成一薄层水膜,沿膜面流入棚室底脚土壤中,不至于使聚集成的露滴久留或滴落。
      由于无滴膜的使用,可降低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露珠下落的减少可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薄膜内表面没有密集的雾滴和水珠,避免了露珠对阳光的反射与吸收,增强了棚室的光照,因而晴天升温快,每天低温、高湿、弱光的时间大为减少,对设施果树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
      但PVC无滴棚膜与其他果树设施棚膜相比,价格较高。
    (2)合理的棚室设施结构:在保证环境条件便于调控、坚固耐用、抗性较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树种、品种生长发育习性的差异,适当降低棚体高度,增加果树下部的光照,尽量减少支柱、立架、墙体等附属物的遮荫挡光。
      
    (3)铺设反光地膜:铺设反光地膜于设施内地面,或将其竖挂于棚内墙体一侧,可充分利用反射光线,大大增强或改善设施内的光照状况。
    ①聚酯镀铝反光膜:把0。03—0。04毫米厚的聚酯膜进行真空镀铝,使其光亮如镜面,具有很强的反射功能。
      聚酯镀铝膜可连续使用3—4年,其规格有幅宽0。5米、1。0米等、厚度0。90—0。05毫米。使用时,可单块连放或用透明胶纸粘连。
    ②增光膜:把太阳辐射能中的紫外线转化为作物光合作用可以利用的可见光,以促进光合作用,抑制病害的发生。
      
    (4)人工补光技术:果树设施栽培遇连阴雨天气以及有些果树的超早期保护栽培,需进行人工补光,以弥补设施光照的不足,并可促进有机物质的合成和代谢。
    人工补光栽培所用的光源有荧光灯(4—100瓦)、水银灯(350瓦)、卤化金属灯(400瓦)、钠蒸气灯(350瓦)。
      由于这些人工光源的光波特性不一样,在分布处理上有所差异,对果树的生长发育也有所不同。
    5.设施内温度状况怎样调节?
    果树设施栽培,尤其是早熟促成栽培,就要充分利用设施创造的先于露天自然生长的温度条件,首先是气温的提前升高。
      
    (1)气温:气温主要与外界天气状况有关。即使在较为寒冷的12月份至翌年2月份,只要天气晴朗少云、光照充足,设施内气温仍能达到20—30℃;3月份以后,在不放风的情况下,气温一般可达30℃以上,最高可达40℃,如遇阴天或雨雪天气,白天气温则较低。
      
    设施内夜间气温则主要与保温措施有关。在保温措施较为完善的情况下,夜间气温一般可保持在7—12℃。如果保温措施不当,棚内散失的热量不能及时得到补充,气温会变得很低,有时甚至低于外界自然气温,这就是设施促成栽培中常见的“棚温倒转”或“棚温逆转”现象,即在冬春的夜间尤其是日出之前的黎明时刻,设施内气温低于设施外气温。
      棚温逆转,对果树造成很大危害,尤其在花期和幼果发育期,会导致花器、幼果冻害,严重影响产量,以至保护栽培失败。
    气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冬春早期气温低,以后随物候期推进而逐渐升高。一天当中的气温变化,晴天时较为有规律,午夜至凌晨日出前,气温最低;日出随着太阳的辐射,温室效应加强,气温上升,最高气温发生在11:00—13:00;14:00以后气温又开始下降。
      塑料设施内的气温变化,晴天时变化非常明显、剧烈,设离栽培应根据需要及时进行降温、保温的调节。但在阴天太阳辐射弱的情况下,气温变化相对平缓。
    设施内气温的调节应与树种、品种,发育物候期、设施结构相对应,并做适宜的调控。如花期(或花期前后)白天气温不能过高,一般不超过23—25℃;如超过25—30℃则在几个小时内便严重影响授粉受精,降低坐果率;但花期夜间气温不能太低,一般不能低于5℃,否则会发生低温伤害。
      其他如幼果发育期、成熟期等均有不同的温度要求。
    (2)地温:设施栽培,尤其是早熟促成栽培中,设施内地温上升慢,地温一气温不协调,造成发芽迟缓,花期延长甚至出现核果类中的“先叶后花”现象。另外,地温变幅大,会严重影响根系的活动和功能发挥。
      因此,如何提高地温,并使其变化平缓是一项重要工作。一般在扣棚前1个月左右,设施内地面可充分覆盖地膜,以提高土温。地膜一定要早覆,过晚或临近扣棚时再覆,升温效果差,甚至使地温上升更慢。
    (3)塑料棚室的保温设施与材料:果树设施栽培,除了覆盖保温材料塑料薄膜外,还有其他一些保温设施。
      
    ①草苫:传统的保温材料用稻草编织而成的占多数,还有些是用蒲草、芦苇、麦秸编织而成的。一般厚3—5厘米,宽1。2—2米,长6—10米。夜间加盖于棚室薄膜之外,可保持设施内气温3—7℃。
    ②草帘:一般用稻草和蒲草为材料编织而成。
      草帘与草苫的区别在于草帘薄、草苫厚,草帘保温性差,一般应用于小拱棚外部保温覆盖,可提高气温1—2℃。
    ③纸被:纸被是用4—7层牛皮纸或水泥袋包装纸缝制而成的。通常与草苫配合使用,覆盖在草苫下面,既能增强保温效果,又能减少薄膜的磨损伤害,一层纸被加盖一层草苫,可使夜间最低气温上升4—6℃,保温效果良好。
      
    ④保温海绵:用保温海棉缝制成毯,有极好的保温性能。但价格昂贵,生产中极少使用。
    ⑤不织布:又名无纺布、丰收布。它是以聚酯为原料在热压下加工而成的布状物。一般生产中应用长纤维不织布。它不易破损、耐水耐光、重量轻、透气性良好,不积水滴,使用寿命可达5年以上,是应用前途很广的一种新材料。
      超薄不织布可直接覆盖在果树上。不织布不仅保温,而且可降低湿度,使空气湿度降低10%左右。
    ⑥保温幕:又称二道幕,即塑料大棚的二层覆盖,有的使用普通塑料薄膜,有的使用稍薄的专制二道幕塑料薄膜。加二道幕可提高气温6—7℃。挂吊二道幕时,应注意保持一定的倾斜度,形成中间高两侧低,以增强保温效果,防止积水。
      
    ⑦防寒沟:在果树设施底层外侧四周,挖深40—60厘米,宽40—50厘米的沟,沟中填入锯末、树叶、稻壳、秸秆、杂草等物,踩实后盖土封沟,可阻隔室内地温向外传导或阻挡外部低温向室内扩散,起到室内保温作用。
    6.设施内湿度怎样调节?
    塑料棚室的空气湿度来自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果树植株本身的蒸腾作用。
      由于设施大多密封性好,水气不易外散流失。在冬春生产时,为了保温,通风量小,水蒸气在棚内积聚,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高湿环境。塑料棚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夜间一般可达80%—90%,有时甚至100%;白天多在60%以上。相对湿度的变化与气温相反,气温升高,湿度下降,而气温降低则湿度加大。
      白天湿度变化剧烈,夜间湿度变化则较为平缓。
    塑料棚室的土壤湿度主要决定于水分供应即人工灌溉的次数及数量。一般情况下,由于设施覆盖减弱了地面水分散失,设施土壤湿度要高于露天土壤,这也决定了设施果树栽培可相应地减少浇水的次数及数量。
      
    目前设施内空气湿度的调节仍较为原始,湿度太高时通过风口放风降湿,而湿度小空气太干燥时,主要通过地面浇灌和空间喷雾来调节。土壤湿度的调节主要采用控制浇水的次数和每次灌水量来解决。

    超***

    2018-11-05 01:25:5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