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芬兰的国力和军力怎么样?

首页

芬兰的国力和军力怎么样?

似乎中国的媒体中从来没有介绍过或者很少介绍过芬兰这个国家的?这个国家的国力和军力怎么样啊?或者科技怎么样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2-14 16:24:45
  •   苏联—芬兰战争   
        苏芬战争是一场以大对小、以强凌弱的战争。前苏联经过近20年的和平建设,经济实力极大增强,苏军已建设成为一支一流的军队。与前苏联相比,芬兰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军事潜力方面都是一个小国。其总人口只有440余万,平时保持的陆军只有3.2万。
      面对这样一个小国,前苏联满以为,为了实现自己对芬兰的领土要求,只要通过外交谈判稍稍施加压力,最多只要炫耀一下武力,就能迫使芬兰就范。对于前苏联领导人当时所持的这种乐观估计,赫鲁晓夫曾作过如下描述,他说:“只要我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
      如再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放一枪.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我们就是这样想的。”前苏联当局正是根据这种估计拟订了对芬作战计划和进行对芬战争准备的。 最初的对芬作战预案,是由前苏联工农红军总参谋部拟定的。该案还较客观地考虑了芬军作战能力和战场的特殊条件。
      其核心思想是主张集中45个师的强大兵力,在西方列强不直接卷入的情况下,“打一场为期至少数个月的紧张艰巨的战争”。这项预案由于不符合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设想,在提交前苏联最高军事委员会审议时被否定了。斯大林决定对芬作战。计划改由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梅列茨科夫重新拟定。
       新计划按照斯大林的意图,规定列宁格勒军区部队在得到特种兵支援的情况下在数周内粉碎芬军主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确保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的安全,迫使芬兰签订相约,结束战争。新计划于1939年7月底被最高军事委员会采纳。 根据新计划,列宁格勒军区从1939年秋季起紧急进行了战争准备,调整了军队部署,构筑了紧急军路、贮备了作战物资,进行了战前训练。
      到战争打响前,苏军在苏芬边界附近共集中了约54万人的兵力,共编成4个集团军,1000余辆坦克,800多架飞机。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梅列茨科夫担任了前线总指挥。 梅列茨科夫是受斯大林器重的—员战将。他在十月革命期间参加工农红军.在国内战争期间曾同白军作战。
      1936一1937年间作为一名志愿军参加了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在瓜达拉哈拉一战中建立了赫赫战功。他曾任师政委和师、军、军区正剧参谋长。既有指挥经验,也有政治工作经验。1939年初,当他就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时,军区许多师级指挥却都是一些年轻的大尉,许多有实战经验的军官在1937—1938年的大清洗中遭到镇压。
       芬兰作为一个小国,不愿意单独同一个大国对抗。它对未来战争的设想是:“如果芬兰不幸被卷入一场与大国牵连的战争,芬兰可以指望从进攻芬兰的大国的敌国方面得到援助”。芬兰军事当局计划,依靠曼纳海姆防线牵制并消耗苏军兵力,在取得外援后实施反击,争取在有利条件下与前苏联议和。
      根据计划,芬兰于1939年10月下旬进行了全国总动员,并在卡累利阿地峡疏散居民.坚壁滑野。到战争开始时,芬兰陆军扩充到12万人,编5个军,9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和—些独立的边防部队。芬军十分缺少反坦克炮和弹药油料,全军只有反坦克炮约100余门,枪弹仅够2个月、炮弹仅够3个星期作战之用。
      空军同样不足,仅有轰炸机30架,战斗机56架、侦察机59架。 在战争期间,芬兰虽指望能得到西方大国的援助,但德国当时正忙于准备入侵西欧,不愿意激化与前苏联的矛盾,因此,对苏芬冲突采取观望态度。英法两因虽表示愿意派兵支援芬兰,但瑞典与挪威因害怕德国把战火扩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而拒绝英法军队过境。
      结果,直到1940年2月,芬兰才陆续得到英法援助的156架飞机、400余门火炮、85门反坦克炮和其他一些军用物资。 苏芬战争从1939年11月30日开始至1940年3月13日结束,历时近3个半月,前后分2个阶段,在整个战争期间,苏军凭借优势兵力始终处于进攻态势。
      其企图是集中主要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在其他地区以部分兵力牵制芬军,粉碎芬军主力,在最短时间内结束战争。芬兰由于劣势始终处于防御态势。其企图是在卡累利阿地峡集中主力扼守曼纳海姆防线实施阵地战,在其他地方以少量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实施机动战和游击战,最大限度地迟滞苏军的进攻.等待两方的援助,争取在有利条件下与前苏联议和。
       第一阶段从1939年ll为30口开始至1940年1月31日,历时62天。1939年11月30日,苏军在苏芬边界全线4个地区发起进攻。经过激战,苏军除在战线北端达成预定目的外,在其他地区均遭惨败,被迫停止进攻,重新调整部署,增调兵力,准备再次进攻。
       在卡累利阿地峡,苏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未逞。苏军第7集团军辖7个步兵师、1个坦克军和2个坦克旅,组成深远的战役朽势和纵深梯次的战斗队形,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主要突击指向维堡方向。进攻首先从地峡东段开始,企图吸引芬军预备队东调,随后在地峡西段实施主要突击。
       芬军集中2个军计5个师的兵力防守该地,首先以掩护兵力在保障地带防守各个狭窄的接近地。白天,芬军以近战火力配合以有利条件下的阵前出击杀伤敌有生力量,以各种反坦克兵器从近处摧毁苏军坦克;夜间派出滑雪小分队袭扰苏军后方,突击在雪地烤火露宿的苏军,把苏军打得疲惫不堪。
       尽管苏军投入1个梯队又1个梯队,轮番进攻,但由于未弄清芬军的主要防御地带和保障地带,未查明芬军的防御工事和障碍物配系,再加协同不灵,指挥不善,到12月底,在付出重大代价以后只攻占了芬军20一60公里纵深的保障地带。这时苏军已无力突破芬军的主要防御地带,被迫就地停止进攻。
      双方形成对峙.转入袭扰战。 在拉多加湖东北地区,苏军2个师大部被歼,被迫转入防御。苏军第8集团军辖5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分南北两路实施进攻。其任务是从翼侧牵制芬军兵力,配合第7集团军的进攻。越过边界后,苏军遭到芬军2个师节节阻击和游击队夜间的袭扰,进展缓慢。
      6天后,北路集群前进40公里,在托尔瓦湖地区,双方发生激战。结果,苏军伤亡5000余人,补给无源,被迫转入防御,再也末敢进攻。南路集群前进40余公里后,在基泰菜地区进行1个多月的攻防战斗,到1940年1月1日,被芬军分割、包围、补给中断,2个师大部被歼,伤亡1。
      9万余人,其余兵力龟缩后退,转入防御,直到战争结束。 在边界中段,苏军2个师被歼,余皆退守。苏军第9集团军辖4个步兵师,分南北两路,向波的尼亚湾方向进攻,企图将芬兰从狭窄腰部地区切成两段。南路集群沿两条被积雪覆盖的林间道路向奥卢港方向进攻。
      先头师到达距边界约40公里的素木斯萨耳米村以后,遭芬军小分队依托路障,顽强阻击。该师被迫沿道路展开成20余公里的纵长队形,从而为芬军实施分割、包围提供了战机。这时,芬军战略预备队1个师赶至战场,到12月底首歼该师获胜,随后转移兵力将企图增援的苏军另1个师拦头截尾.分割歼灭,索木斯萨马米一战,芬军共歼敌2。
      3万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苏军北路集群越过边界后未遇抵抗,到15月16日接近到波的尼亚铁路东端终点站凯米湖,对芬军造成极大威胁。芬军从预备队抽调1个营配合边防部队对苏军翼侧进行了连续突击。该路苏军因摸不清敌情。只好退守萨拉,在该地又因受到芬兰游击队不断袭扰,一直末敢采取积极行动、鱼到战争结束。
       在战线北端,苏军夺占贝萨谋等地。苏军第14集团军辖2个步兵师在北方舰队配合下向巴伦支海岸方向进攻,未遇芬兰抵抗,很快占领了贝萨谋港和雷巴契半岛,封锁了芬兰通往巴伦支海和挪威的通道,随即就地转入防御。 调整部署,准备再次进攻。
      1939年12月,苏军当局鉴于各线苏军损失惨重,决定停止进攻,重新拟订作战计划,组织新的进攻。1940年1月7日,在卡累利阿地峡成立了西北方面军,任命原基辅军区司令铁木辛哥任该方面军司令,接替梅列疚科夫担任前线总指挥。该方面军下辖第7集团军和新成立的第13集团军。
      同时,向苏芬边界增调了24个步兵师、20个炮兵团和15个新建的航空兵团。从1940年1月起,该地苏军加强了侦察与训练,演练了突破预有准备防线和摧毁坚固防彻工事的有效方法。 这时,芬军也调整了该地的兵力部署。将一线兵力由5个师增加到6个师,在纵深只保留1个师作为预备队。
       第二阶段从1940年2月1日开始至3月13日结束,历时4l天。在这一阶段,苏军西北北面军集中第7、第13集团军,共21个步兵师、6个坦克旅的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重点进攻,以2个集团军的相邻翼侧向维堡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经过1个多月的艰苦作战,苏军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攻占了维堡,但苏联自身也受到很大损失,无力继续进攻,芬兰和苏联最终签订了和约,结束了战争。
       突破曼纳海姆防线,攻占维堡。1940年2月1日一10日,苏军出动飞机500多架,展开火炮440多门,对芬军阵地及其后方进行了猛烈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在进攻前的24小时,共发射炮弹30多万发,摧毁了主要力向上的芬军大部分火力点。
      2月12日凌晨.苏军恢夏进攻。经过3天艰苦作战,第7集闭军在曼纳海姆防线的主要防御地带打开了一个宽5公里、纵深5—6公里的突破口,并将快速集群投入作战。芬军主动退守第2防彻地带。 2月18日,第7集团军从行进间突破第2防御地带未逞,其右翼因第13集团军进展缓慢而暴露。
      在这种情况下,苏军为了突破第2防御地带再次停止进攻,调整部署。芬军也趁机休整,将拉多加湖以北的部分兵力南调,加强卡累利阿地峡的防御。 2月28日,苏军恢复进攻,迅速逼近芬军后方防御地带。第7集团军右翼兵团从东北包围了维堡筑垒地域,其左翼兵团4个师从冰封的海面上越过维堡湾,绕过维堡城,切断了维堡通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公路,攻占了维堡大部地区。
      3月11日,苏军对维堡发起强攻,夺占了该城。 苏芬议和,结束战争。到1940年3月5日,芬军已濒于兵员估竭、弹尽粮绝、外援无望的险境。英法两国虽表示愿意出兵援助芬兰,德国却威胁说如芬兰接受英法援助,战火将扩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挪威由于德国的压力,拒绝英法军队过境。
      在这种情况下,芬兰政府在瑞典的斡旋下于3月7日派代表至莫斯科与前苏联议和,而苏军虽然占领了维堡,但自身也受到很大的损失,无力继续进攻,也只有答应芬兰的停战请求。在这种情况下,3月12日,苏芬两国政府签订了《苏芬和平条约》,根据和约,从3月13日12时起,双方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一场历时近3个半月的战争结束了。
       苏芬战争苏联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几十万人,先后投入了54个师、100多万人的兵力。由于发动这场战争,苏联损害了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受到了世界舆论的谴责。在战争第1阶段.苏军进攻的失败,暴露了它战争准备不足、作战能力不强的弱点,助长了法西斯德国一年后冒险侵苏的野心。
      苏芬战争还把一个中立的邻国推向了德国的一边。所以.后来苏联也不得不承认,对苏方来说,苏芬战争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失败,这种失败王要表观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师出无名,土气不高.受到国际遍责:苏芬战争是由于前苏联要夺占芬兰的部分领土而引起的。
      在这场战争中,前苏联侵犯了邻国主权,践踏了国际法准则,撕毁了1932年两国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成为这场战争的入侵者,因此,受到了国际舆论的谴责。1939年l2月,国际联盟大会通过决议:“严正谴贵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对芬兰国家所采取的这种行动;紧急呼吁国际联盟每个会员国向芬兰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的和人道王义的援助”。
      面临外敌入侵约芬兰军民,在保家卫国的旗帜下,坚壁清野.奋起反抗。以“解放者”自居的苏军,不仅受到芬军的顽强抗击和游击队的袭扰,也处处遭到芬兰居民的敌视。因此,官兵的士气受到极大影响。冷酷的现实引起苏军士兵对这场战争的的怀疑和思索:这场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究竟我们想从这个寒冷、黑暗的芬兰得到些什么呢?这反映丁动苏联战争决策上的失误。
       第二,仓促出兵、准备不足、对芬兰的抵抗估计过低。开战前,前苏联以为,芬兰是个小国,国力不强,军力薄弱.政府不得人心,前苏联一旦出兵,芬兰民众会起而响应,从而在短时间内束战争。这种错误估计致苏军仓促出兵,麻痹轻敌,准备不足,作战企图过大,兵力分散。
      结果,苏军在实战中碰了壁,造成第1次进攻严重失败。因此,被迫重新制订作战计划,增加兵力,调整部署,收缩战线,重点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这反映了苏军在作战指导思想上的失羡。 第三,指挥不力,协同不灵.作战方法不适应战场条件。苏芬边境是一个不同于东欧平原的特殊战场。
      这里森林茂密,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气候严寒。它不利于苏军重装备、大兵力的行动,适合于芬军轻装备、小兵力的使用。集中优势兵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的苏军,因受道路所限常常形成兵力拥挤,给芬军造成火力杀伤的有利目标。踏雪行进的步兵因前进缓慢,经常与坦克脱节。
      被芬军各个歼灭。炮兵因受观察的限制,常常误伤己方部队,在拉多加湖以北沿林间道路行进的苏军纵队,因机动受限,不便足开,首尾准以相顾,坦克与火炮则陷于无用武之地。在1937—1938年大清洗后上任的许多年轻师职指挥官都缺少实战经验,也缺少指挥器材,在作战中常常情况不明,判断失误,举措散漫。
      熟悉当地环境的芬军发挥滑雪特长,避免正面作战,以小分队广泛进行伏击战、阻击战,打了就跑,突袭苏军的翼侧与后勤,切断敌军的补给,使苏军火力优势无法发挥,经常陷入忍饥挨饿的境地。 第四,战争结果加深了芬兰的反苏情绪,客观上适应了法西斯德国的需要。
      这场战争加深了苏芬之间的矛盾,激起芬兰人的反苏情绪。这就成了41年后芬兰联合德国对苏作战的重要因素。战争还牵制、消耗了苏军大量兵力。使正在准备入侵西欧的德国解除了东顾之忧。因此,到1940年1月,当芬兰通过外交途径试探德国能否出面调停苏芬冲突时,德国明确拒绝芬兰的请求.表示德国无意劝说前苏联恢复和芬兰约谈判,坚持“德国政府认为目前还没有看到解决这场冲突的前景”。
      显然。苏芬战争持续越久对德国越有利。 。

    扛***

    2018-02-14 16:24:4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