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高中文言文名家名篇精读精练答案

首页

高中文言文名家名篇精读精练答案

答案啊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9-10 01:28:54
  •   (一)于公平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决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公祠”。
      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人之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
      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于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曰:“为我高门,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
      ”及子,封为西平侯。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狱:案件
    B.郡中离文法者 文法:法令条文
    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丁减:年轻男子
    D.其后,母自经死 自经:上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 B.其姑告邻人之曰
    旦曰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C.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 D.郡中离文法者
    不赂者以赂者丧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下列句中的“姑”字与例句中的“姑”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养其姑甚谨
    A.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B.昨夜洞房停红烛,侍晓堂前拜舅姑
    C.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D.姑妄听之
    4.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组是 ( )
    ①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
    ③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 ④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
      
    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 ⑥及子,封为西平侯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的爸爸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是她。
    C.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地拖累他,上吊身亡。
      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官府逮捕了孝妇。
    D.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她就借病辞去官职。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

    (2)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

    【答案】
    1.C 2.D 3.B 4.A 5.C 6见译文
    【附译文】:丞相西平侯于定国,是东海郡下邳县人。
      他的父亲被称为“于公”。于公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又升为郡里的狱官副佐。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郡中触犯法网的人,经于公判决的,都不敢隐瞒真情。东海郡中百姓在于公活着时就为他建立了生祠,名叫“于公祠”。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母特别恭谨,她的婆母想要她改嫁,她始终不肯答应。
      她的婆母告诉怜人说:“这孝顺媳妇侍奉我很是恭谨,我哀怜她没有子女,守寡的日子很久了,我年纪老了,怎么能长久地拖累年轻人呢?”后来,她的婆母自已吊死了。婆母的女儿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我母亲。”官府逮捕了孝妇,孝妇辩解说她没有杀死婆母,办案的官吏企图用毒刑拷打治罪,孝妇自己被迫招认了假罪名。
      定案后报送上级官府。于公认为孝妇侍奉婆母十年并以孝敬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母。太守不听他的意见,于公多次争辩都不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太守后来终于杀了孝妇。此后,郡中枯旱三年。后任太守到此,卜卦寻问枯旱的原因,于公说:“孝妇不应当处死,前任太守强行杀死了她,灾祸的原因应当就在这里。
      ”于是新任太守就杀牛为牲去祭奠孝妇的坟墓,太守以下的官吏都亲自到坟前祭奠。天上即刻降下了大雨,当年五谷丰登。郡中的人因此更加敬重于公。于公修建房屋住宅,对工匠说:“替我把门修造得高高大大的,我判案从未有过冤案,我的后代一定有受封赏的人,要让高车驷马都能通过。
      ”到了他的儿子于定国,果真被封为西平侯。
    (二)晏子犯颜直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
      ”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
      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
      ”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丰厚其葬,高大其垄 垄:田埂。
    B.据以其所有共我 共:同“供”。
      
    C.暮夜求,必存吾 存:问候。
    D.今四封之民 封:疆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不对,则无以事君 B.钟爱其兄弟
    C.诚信于朋友 D.废厚葬之令
    3.下列对文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欲丰厚其葬——“丰厚其葬”意思是“让其葬丰厚”。
      
    B.有司未能我具也——可译为“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
    C.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暮夜求”前省略了主语“梁丘据”。
    D.慈惠于众子——翻译时应调整语序,译为“对子倒们慈爱仁惠。
      ”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符合晏子所说“忠”的标准的一组是 ( )
    ①导亲于父兄 ②有礼于群臣 ③诚信于朋友
    ④臣无隐忠 ⑤以其私财忠于君 ⑥有惠于百姓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丘据这个人是受齐景公宠爱的近臣,是个曲意逢迎的小人。
      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反对。
    B.晏婴认为梁丘据对君王不是真正的忠和爱,反而是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 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C.晏子犯颜直谏,指出齐景公宠信梁丘据是不对的,而且阐述了自己对于忠和孝的看 法;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D.齐景公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听从了晏婴的谏言,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作法,而且广 开言路,使朝政一新。
    6.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
    译文:
    (2)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
    译文:
    【答案】
    1.A 2.A 3.C 4.B 5.C 6,见译文
    【参考译文】
    梁丘据死了,齐景公召见晏子并告诉他说:“梁丘据对我既忠诚又热爱,我打算让他的丧事办的丰裕些,让他的坟墓建得高大些。
      ”晏子说:“请问梁丘据对您的忠诚和热爱的表现,能说给我听听吗?”齐景公说:“我喜好的玩物,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而梁丘据把他自己拥有的玩物供我享用,因此知道他忠诚。每每刮风下雨,夜间找他,他一定问侯我,因此知道他热爱我。”晏子说:“我应对(您的话),就会获罪;不应对,就没有用来事奉君王您的,怎敢不应对呢!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臣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君王身上,叫做不忠;儿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父亲身上,叫做不孝。
      事奉君王的原则是,劝导君王亲近父兄,对群臣以礼相待,对百姓施加恩惠,对诸侯讲信用,这叫做忠。做儿子的原则是,要钟爱他的兄弟,(把这种爱心)施加到他的父辈身上,对子侄们慈爱仁惠,对朋友诚实守信,这叫做孝。如今四境以内的人民,都是君王你的臣子,可是只有梁丘据竭尽全力爱护您,为什么爱您的人这样少呢?四境以内的财富,都是您所拥有的,却只有梁丘据用他的私财对您尽忠,为什么尽忠的人这样少呢?梁丘据阻塞群臣,蒙蔽君王,恐怕太厉害了吗?”齐景公说:“好啊!没有你,我不知道梁丘据达到这样的地步了。
      ”于是停止了修造高大坟墓的劳役,废除了厚葬的命令,让主管的官员依据法制各负其责,让群臣指出君王的过失进行谏诤。因此官员没有无法运用的法律条文,臣子没有难以表达的忠诚,而百姓非常高兴。
    (原文节选自《晏子春秋》)。

    E***

    2018-09-10 01:28:54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