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法建交建交的历史背景如何?

首页

中法建交建交的历史背景如何?

中法建交建交的历史背景如何?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4-02 13:43:39
    1964年1月27日, 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1963年10月,戴高乐将军授权法国前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亲笔信前来中国,代表他同中国领导人商谈两国关系问题。中国政府在坚持反对“两个中国”的原则立场的同时,对建交的具体步骤采取灵活态度,在中法双方就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达成默契的情况下,同意法国提出的中法先宣布建交从而导致法国同台湾断交的方案。根据双方事先的协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于1月27日奉命就中法建交发表声明, 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谈判并且达成两国建交协议的。“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
    

    z***

    2019-04-02 13:43:39

其他答案

    2019-04-02 13:50:36
  •   1958年,法国成立第五共和国,戴高乐将军重新执政,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更加重视加强同中国的关系。1963年10月,戴高乐总统授权法国前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前来中国,代表他同中国领导人商谈两国关系问题。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同富尔先生进行了会谈。
      富尔说,戴高乐总统希望同中国领导人就两国关系问题进行会谈,他要我代表他同中国领导人会谈;法国一开始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持同蒋介石的关系,因而产生了很多问题;现在如果中国愿意同法国谈判建交,法国将不管别的国家的意见,独立自主地作出决定。周总理则表示,这几年来,戴高乐将军当政,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方面采取了勇敢的步骤,有些大国可能不高兴,而我们觉得一个国家应该如此;另一方面,法国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阿尔及利亚问题,已经根据阿尔及利亚民族自决的意志得到解决,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这是件好事。
      周总理还指出,法国没有在部分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上签字,中国也反对这个条约;双方事先并未交换过意见,但表现出来的行动却是一样的,因为中法两国都要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不愿受任何外国的干涉和侵犯;我们都赞成在国际上应该维护世界和平,不允许几个大国垄断国际事务。
      周总理强调了中法之间的共同点,认为两国建交的时机已经成熟。富尔先生同意这一看法。   在建交的具体做法上,富尔提出,法国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但希望中国不要坚持法国先主动同台湾断交。对此,周总理答复说,关于台湾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认为?台湾地位未定?,这就不是一个小问题,那会引导到?两个中国?的道路上去;另一种情况是同蒋介石集团互设有使领馆,需要通过一些手续,摆脱这样一种关系,这不是个大问题。
      富尔肯定法国的问题属于后者。   考虑到中法建交对发展中国同西欧国家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中国在坚持反对?两个中国?的原则立场的同时,对建交的具体步骤采取灵活态度,在中法双方就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达成默契的情况下,同意法国提出的中法先宣布建交从而导致法国同台湾断交的方案。
      此后,经过双方代表在瑞士就建交的具体事宜进行谈判,两国终于在1964年1月27日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与此同时,根据双方事先的协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于1月28日奉命就中法建交发表声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谈判并且达成两国建交协议的。
      按照国际惯例,承认一个国家的新政府,不言而喻地意味着不再承认被这个国家的人民所推翻的旧的统治集团。?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撤走了它驻法国的?大使馆?,然后中国驻法国使馆的临时代办到了巴黎。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
      这对于中国加强同西欧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对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 。

    晚***

    2019-04-02 13:50:36

  • 2019-04-02 13:19:47
  •   中法建交是经过1963年10月的北京谈判和1963年12月至1964年1月的瑞士谈判两个阶段而最后完成的。当时,李清泉作为中国驻瑞士大使参与了三轮谈判,与法方达成具有历史意义的中法建交协议。它的谈判方式和建交模式是新颖独特的。 
      40年前中国和法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是一件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总统共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亲自同戴高乐特使埃德加·富尔谈判并最后在瑞士达成建交协议的。
         中法建交是经过1963年10月的北京谈判和1963年12月至1964年1月的瑞士谈判两个阶段而最后完成的。北京谈判是在周总理与富尔之间进行的,解决了建交的原则问题、实质问题。瑞士谈判是北京谈判的继续,着重解决建交的程序问题、方式问题。
      当时我是中国驻瑞士大使,双方在瑞士三轮谈判的代表是我与法国政府代表波马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在联合国支持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及与台湾“断交”等三项原则问题上,中法双方以内部默契的办法取得一致。而程序问题及争取最后达成协议的努力,是周恩来总理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根据党中央的谈判方针做出的。
         埃德加·富尔虽然是戴高乐指派的代表,但终究不是法国政府的正式代表,无权在协议上签字。于是周总理和富尔商定,由两国政府代表在瑞士继续进行谈判。   法国政府代表雅克·德·波马歇1963年12月12日到伯尔尼我国使馆和我举行了第一次会谈。
      他说不久前富尔访华,同中国领导人谈了中法建交问题。法国认为,中法双方都有建交的共同愿望,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时机已成熟。法方是从下列原则出发,即双方都不提任何先决条件,主要是研究公布建交决定的方式,并主张愈简单愈好:或双方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或各自发表内容相同的建交公报,并口述了一个公报的内容大意。
         从波马歇所提方案看,法方显然欲以联合公报方式取代北京商定的互换照会方式(即法方先照会我国愿意建交并互换大使,我国复照同意,然后相约同时发表来往照会),而且所提联合公报的内容简单得无法再简单(此后达成协议并正式公布的公报内容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两句话)。
      我把与波马歇会谈的情况报回国内后,外交部给我发来了党中央批准的谈判方针,主要是三句话:原则要坚定、方式可灵活、争取尽早达成协议,并附来周总理和富尔就三项原则达成的内部默契内容。   鉴于中法建交的重要性,我根据谈判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对策拟了一个报告请示外交部。
      外交部指示我到阿尔及尔向正在那里访问的周总理当面请示汇报。12月26日,我飞抵阿尔及尔,总理百忙中接见了我。总理对情况很熟悉,很少提问,主要是帮助我具体掌握中央的谈判方针。我将波马歇所谈情况汇报后说了我的看法,并请总理指示。法方决心同我国建交,但将坚持他们不提先决条件的方式,同时做了达不成协议的准备。
      富尔访华一事法方要求保密,这次瑞士谈判又要求保密,一方面是怕过早泄密,引起美国干预的麻烦,另一方面也是防止万一达不成协议而有失体面。对方显然是想以联合公报方式代替北京商定的互换照会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方是否仍坚持互换照会方式;另外,在公报内容上是否能接受法方措辞。
      总理听完我汇报后,做了重要指示:不论对方称有多么困难,总不至于否认北京会谈有三项内部默契;只要对方不否认北京的内部默契,可以同意联合公报的方式及其措辞,但首先仍应提出互换照会方式,如对方仍有困难,只要他们实际上不支持制造“两个中国”的立场,可以同意,但是中国政府将单独发表声明,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作为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和法国政府谈判建交并互换大使,同时重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反对制造“两个中国”。
      我国单独发表声明,他们无法反对,也无权干涉,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但出于礼貌,也出于实际需要,谈判中预先提出来,以免今后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后来我领会总理的指示精神是:坚持北京的内部默契,做到“原则上坚定”;只要法方不否认北京的默契,实质上不支持制造“两个中国”,就可以“方式灵活”,同意他们“愈简单愈好”的办法,最后我方以单独发表声明这个对方无法反对的方法实现“尽早达成协议”。
         1964年1月2日第二轮谈判时,我按照总理的指示,首先表示我国政府向我通报了富尔在北京会谈的情况及达成的三项默契。我奉命仍提出北京商定的互换照会的方式。对方说,法方的方案也是按照北京会谈精神提出的,只是方式越简单越好。我提出可以同意联合公报方式,但公报措辞必须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对方表示仍有困难,还是主张越简单越好。
      鉴于谈判中对方一再说明是遵守北京会谈的精神,没有出现违背三项默契的情况,我按预定的步骤提出,如法方坚持不支持“两个中国”的立场,为了照顾法方困难,我方同意法方所提方案,但是我国政府将单独发表声明,阐明我国同法国建交的立场。1月9日,波马歇第三次到我使馆,他首先复述了我在1月2日会谈中提出的方案,然后说,法方认为中法双方已就建交公报内容达成协议,对我国将单独发表声明一事,未正面表态,而以复述我方案的方式予以确认。
      接着,双方就公报发表的时间进行磋商,一致同意1月27日在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建交联合公报。至此在瑞士共进行三轮谈判,达成了有历史意义的中法建交协议。   中法建交是当时震动世界的大事,并对以后国际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它的谈判方式和建交模式也是独特新颖的。
         (作者为中国前驻瑞士大使,中法建交谈判的中国政府代表。) 。

    家***

    2019-04-02 13:19:47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