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应该怎么管理生产车间?

首页

应该怎么管理生产车间?

一个车间主管,应该怎么管理生产车间?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0-14 15:11:57
  •     如何做好车间主任    车间是企业中的一级基层(中层)管理组织。车间主任是行政管理的负责人。    一、什么是车间    按产品、工艺管理的要求,完成企业下达各项工作任务的一级管理组织,它由同工种员工或性质相近、配套协作的不同员工组成。    1、车间管理特征: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进行的计划(章平组织生产时出现的问题)、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等管理活动。
         一个故事:曾有一个关于神医扁鹊的传说,有人问扁鹊,你家里三兄弟都行医,为什么只有你的名声最响亮?是因为你的两个哥哥的资质不如你吗?扁鹊说:错了,其实家里医术最高的是我的大哥,他可以在病人刚刚有得病的苗头时就作出诊断,开两服汤药一吃就好了,病人没有感觉,所以他的名声只限在我们的家;我的二哥水平比大哥差一些,他可以在病人得病的初期发现病症的所在,然后扎一扎针灸就好了,所以我家乡的人都知道他,外地人就不知道了;我的水平最差,只能在病人病情严重的时候,开刀接生、救人性命,反倒名声最响。
         评述:有很多人的能力表现在外部,有的人在内部,化风险为无形。有预见性;“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现代管理要求我们的车间主任既要做大哥、二哥、又要做扁鹊。   (治本与治标的关系。预防、控制、处理的关系)   (别人玩的时候,你在做,别人做的时候,你在玩)   2、职能:对人、财、物合理组织,有效利用,实现企业和车间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
         3、基础工作   相关程序(否则将是一团混沌):   ⑴标准化工作:   每日:班前查看交班簿和生产现场,检查班组出勤和生产准备情况召开班前会;   班中查生产进度和劳动纪律,查中控(检验员就是裁判员,各种比赛成绩好坏评判,要准确、要真实,另外你的标准,你的试金石很重要,为什么要搞化学纯?一个是PH试纸,放在口袋里或不注意保管都不行,一个是温度计),查记录、处理生产、技术、质量问题;   班后检查产品入库、生产现场,组织好下一班生产活动。
         (包括绩效考评:操作员工每天一评,班长每两天一评你坚持没有?)   每周:总结上周工作,落实、明确下周生产计划;   每月:查劳动定额执行情况;查消耗(原材料、能源、工用具、劳保用品)定额   关于查原始记录?   产品生产记录:产量、质量记录(包括在产品),班组个人的生产记录,调整生产工艺、生产计划内变动通知单等原始记录;   (半胱车间电解的时间截止是9:30分,而溶解的时间已记录到9:20分,这不是明显的假记录吗?   当班劳动力和劳动时间记录:人员增减、出勤、工作时间记录;   原辅料记录:领取、退还、剩余以及水电汽记录(如邻苯的使用、现在盐酸的发放);   设备安全记录:温度、压力、运转时间、设备状态、生产与人身安全事故记录;   要求:原始记录准确、可靠、完整。
         ⑵健全规章制度工作   什么是规章制度?   对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经济活动、安全文明生产、生活学习等方面所制定的各种规则、章程和办法的总称。   重点是岗位责任制:   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质量负责制;安全文明生产制;经济责任制。
         (一个车间要管理的事很多,发挥大家的力量,你无法通吃。你一天到晚忙碌就不行,因为你无法座下来考察深层次问题)   什么事情差不多了,大概有四五十里吧。同样的工艺、设备、技术、原材料,生产的产品质量就是不一样,收率也不一样。   什么是WTO规则?日本人要你洗盘子七遍的故事。
      我们的人要不要有规则,我们在生产过程或工作中要不要有规则,这就是工作流程。当海尔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进行了流程再造,我们的企业发展了也应该有新的流程,再也不是夫妻二人贴锅块了。   二、车间的地位和作用   贯彻执行经营者的意图,组织和督促下级的工作;   执行层:重在落实与执行。
         2、车间主任的作用:   执行的好,影响公司决策的实施,影响目标值;   (提几个问题:1、考勤表应由哪个部门负责?   2、作业指导书应由哪个部门修订、完善?   3、不属车间生产任务,需要配合其它部门时表现怎么样?   有人负责我服从,无人负责我负责,人人负责等于无人负责)   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   榜样作用,既是生产能手,又是管理能手。
         三、车间主任的职责与权限   职责:   劳务管理:人事调配(包括员工个人档案卡的传递)、劳动纪律、技术培训、绩效考评、以及安全卫生、团队建设;   生产管理:现场作业、产量质量、材料消耗、机具保养等;   辅助上级:如实汇报、当好参谋。
         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   权限: 1、指挥与管理生产经活动权; 2、劳动组织调配权;   3、完善制度权; 4、拒绝违章指挥和停止违章作业权;   5、员工奖惩建议权; 6、奖金分配权;   7、举荐权; 8、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权。
         几个管理观念供大家参考:   1、权力是上级赋予的,权威是靠自己的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产生的;   2、服人者,德服为上,才服为中,力服为下;(下级有所作为,上级才有所为)   3、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用好之人;   4、任何下级不应受一个以上的直接领导(关于原廖述迁请假的事情,另外就是本人的管理归属问题);   5、上级不能越级指挥,下级不能越级汇报;上级可以越级检查,下级可以越级申诉;   四、车间主任素质要求:   1、车间主任的“四个角色”:   管理者:工作安排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领导者:员工宽松愉快工作,积极发挥潜能、主动张扬个性彰显智慧;(下属的工作成绩你不要占有)   被管理者:部门协作,互相配合   被领导者:做顺毛的驴儿,也要有“犯上”的勇气;   位置:承上启下 主要表现在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受高层领导,当好参谋,做决策执行者,另一方面本部门领导,运筹帷幄做部门先行官,讲究领导艺术,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
         份内工作与额外工作的关系:认真遵守职责,完成份内工作是最起码的要求;同时要有大局观念和一盘棋观念;   批评与鼓励的关系:对下属了如指掌,积极沟通,善于发现不足,及早预防;   成效与成长的关系:充分发挥介绍权、参谋权、推荐权为下属创造更多的空间。
      下属感觉跟你没错。   2、素质要求:   1、职业道德素质:强烈的事业心;原则性和民主意识;高尚的情操。   2、专业素质:熟悉本车间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各种基本操作技能;熟知所有工用具设备的性能,并能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和保管;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有较快的消化吸收能力。
         3、组织管理素质:   明确目标,有完成任务的坚定信念;   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是不是学习的人不要自己说,说出来都是不真切的)   深思熟虑,有正确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身先士卒,一身正气,具有团结员工的凝聚能力和人格魅力;   满腔热情,具有开拓改革的创新能力。
         4、文化知识素质:   变外行为内行;创造性地运用到生产中。   车间生产管理   一、生产管理的任务:   生产管理成败三大要素:   质量、成本、交货期。(数量、收率可视为工作质量,也是质量)   生产管理的内容:   组织、计划、准备、控制。
         二、过程组织:   要有先见之明;要有纠偏的准备(关健控制点);信息快速反应;措施得当;   三、生产过程必须的表单、文件:   1、销售部《生产任务单》;   2、生产部《生产计划单》;   3、开发部《产品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有的车间自己打印流程图、作业指导书)   4、设备部的《生产设备控制程序》;   5、品质部的《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6、生产部的《生产过程原始记录表》;   7、人力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培训控制程序》。
         技术与工艺管理   技术管理具体内容:按照工艺标准组织生产;执行工艺规程;组织质量控制与攻关活动;搞好质量中控;使用和维护好机具;组织学习与交流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当然注意保密工作)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   什么是工艺?   指产品的分离技术和分离方法。
         工艺规程必须做到:   1、不断提高对工艺规程的认识   工艺规程是一切生产管理和操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要像遵守法律一样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如果工艺纪律松弛,员工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就会使工艺规程完全丧失作用。
      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认真学习工艺规程   (新员工培训,转岗培训,人人做到应知应会)   3、熟悉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   4、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保证工艺规程的贯彻执行   当原工艺有问题时及时上报,新工艺未批准不得采纳(可以就此事展开议论),应按原工艺执行。
         5、认真检查工艺执行情况   以身作则,成为模范   6、爱护和保存好工艺文件   第四节 车间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统称为质量。   (我们的质量指透光、旋光、收率、重金属含量、水份、机械杂质等)   全面质量管理TQC:   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特点:预防性(王总所说“死后验尸”,质量不是检测出来的)   影响因素:人、机、料、法、环   人——员工;(加强质量意识的提高和认识)   机——设备,包括机器和工艺装备;(日常检修与定期维修)   料——材料、半成品;(加强验收检查)   法——工艺、作业方法;(成文背诵、标准化)   环——条件与环境。
      (改善环境)   二、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   特点:   1、有效、有序:明确分工;(关于降温费的造发说明,四个各的解释)   2、定期评审:管理层介入,随时随地掌握运行状态;   3、强调纠正和预防并完善;(防止再发生)   4、强调审核及监督;   5、强调通过不断地培训;   6、强调文化管理。
         设备管理   一、什么是设备?   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机械和装置的总称。(关于设备培训可以展开讲)   设备、工艺、操作是企业的三大技术基础,而设备是先决条件。   二、什么是设备的维护?   指按照操作规程经常观察设备运转情况,及时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等工作的总称。
      (如压缩机)   成本管理   一、什么是在产品?   指生产过程中正在加工、尚未完工的成品。(吃进去,拉出来,按财务要求)   二、在产品有效控制:   质量合格、数字准确、交接清楚、账物相符(帐、卡、物相符)、过目知数、处理及时、占用合理、周转迅速以降低产品成本。
         三、物料控制:   1、领、发料前要查看,看说明书、看质量、看规格;   2、限额领料,定额供料;   3、投料防止差错、质变和混用(盐酸打到Ⅱ母水中不是没出现过)   4、盘点清单;   5、严格工艺纪律,防止跑、冒、滴、漏等损失和浪费;   6、密切关注生产动态,及时供料,防止断档,避免生产停顿;   安全管理   一、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二、安全第一责任人:各部门主管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关于我管安全严格说不符合规定,至多在于安全意识提高的培训,因为我不懂工艺、设备,当然不能管理生产,所以不能管理安全)   三、安全“五同时”:   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工作的同时,必须有安全的内容。
      (计划、实施、验收三同时)   四、车间级安全教育内容:   1、生产特点,作业环境、危险区域、设备状况、安全设施;   (老虎口: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化学品)   2、安全操作规程要点;   3、劳保用品的使用。   五、工伤事故的应急处理:   1、迅速抢救并口头报告;2、保护现场;3、接受调查;4、“四不放过”5、填写文字报告。
      

    仗***

    2018-10-14 15:11:5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