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水稻如何进行旱地育秧?

首页

水稻如何进行旱地育秧?

水稻如何进行旱地育秧?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4-21 07:21:41
      旱地育秧是水稻生产应用较多的一种育秧方式,其具体操作 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地宜选用通风向阳、平整肥沃、管理方便、偏酸的地块 做秧厢。秧厢以壤土为宜,土壤过沙、过黏都不宜。②整地做厢要拣净杂草(特别是宿根性杂草)、石块、作物残 茬等异物。
      水稻种子较小,必须'认真清除上述异物。考虑到育秧 塑料薄膜的物理特性(纵向的断裂强度远远大于横向)和提高育秧 塑料薄膜的有效使用期,秧厢的走向必须与育秧期间的主要风向平 行。秧厢有凸式秧厢和凹式秧厢,凹式秧厢主要用于保水性 能较差的沙壤土,凸式秧厢则用于一般壤土。
      考虑到秧厢表土层水 分均匀性,其厢面不宜过高,厢与沟的高度以10-15厘米为宜。-秧厢的厢宽一般为1。4米,厢高为10-15厘米,厢长一般为 6-8米。秧厢过长,在覆盖塑料薄膜的条件下,秧苗1叶全展以 后,在晴天很容易因通风降温的不及时而造成中段秧厢秧苗的灼 伤现象。
      秧厢过高,则秧面两侧的重力水易流失,造成秧厢表土层 水分不均匀,从而拉大了秧厢中部和两侧的生长距离。①施足基肥一般每平方米施用腐熟农家肥1-2千克,三元 复合肥(N: P205: K20 = 15 : 15 : 15)50克或过磷酸钙50-100 克,氯化钾或硫酸钾100克。
      亦可用旱育秧专用的壮秧剂25克/ 米2。肥料需要均匀撒施,施入10厘米厚的床土层中。切忌肥料 只施在厢土表面,造成厢土表面形成一个肥层而烧苗。 浇足底水,整理厢面肥料施入以后,应将旱育秧床均匀泼 浇底水,底水要浇足,其标准为秧厢两侧的厢沟有水分渗出。
      浇水 后,厢面土壤会出现因细小土壤颗粒被冲刷而产生新的土缝或土 块露出,需要通过厢沟整理垫细土将其掩盖住。 土壤消毒、播种、覆土、喷药秧床整理之后,需用敌磺钠 700倍液均匀喷洒于秧床土壤消毒,用壮秧剂作基肥可酌情免除。 播种要求做到分厢过秤,稀播匀播。
      其做法为,先将稻种按1/2- 3/4的量均匀播人,所剩部分再酌情增播。播种后用已备好的过 筛细土覆盖稻种,覆盖厚度为0。 5-1厘米。 起拱覆膜搭好拱架,拱架以用竹条为宜。要求其外拱面 光滑,无突出的残枝等物,以免划伤塑料薄膜,影响保温效果。
      拱 架以自然拱为宜。其做法为,竹条在厢面两侧向秧厢内插人,使竹 条插人部分呈“\/”状,竹条呈自然圆弧形,拱高50厘米左右,拱条 间距以60-70厘米为宜。拱条间距不宜过大,以免导致塑料薄膜 下垂,影响育秧效果。覆膜以双膜覆盖方式为宜。其做法为,先在 地面覆盖一层平铺膜,再在拱架外®覆盖一层拱架膜。
      由于平铺 膜与拱架膜一起形成的“肉夹饼”似结构具有保温(两层塑料薄膜 加中间的空气层结构的保温效果远高于任一单层薄膜覆盖的保温效果)、保水(升温效果使秧厢的水分上升蒸发,遇到平铺膜的阻隔 后就不断地凝聚在表土层)双重作用,因而效果较优。待80%的 稻谷立针后需要将其平铺膜揭去,拱架膜则按照常规方法管理。
       秧田管理温度。秧苗1叶全展以后,秧苗的耐高温能力已经下降。在 秧厢气温高于30°C以后,常常会出现高温灼伤秧叶现象。其症状 为,先在距叶尖1厘米左右出现黄白色灼伤的斑块,再向上、向下 扩展,严重时可使秧叶失绿、干枯,秧苗致死。防止秧苗受高温危 害,需要结合天气状况,注意揭膜降温。
      其做法为:早春晴天上午 9时左右将秧厢的两头塑料薄膜揭起,使空气对流,下午5时左右 再将薄膜盖严。秧厢的走向与育秧期间主要风向平行一致的,其 空气的对流情况更好,降温更快。随着气温的升髙和秧苗的长大, 秧厢揭膜时间将会逐渐延长,揭膜程度将会逐渐加大,直至将覆盖 的薄膜全部揭去。
      在秧苗移栽前1周,要将覆盖的薄膜全部揭去, 进行炼苗。水分。由于是旱地育秧,水分往往较缺乏,需要酌情补水。其 做法为,待秧厢土表发白后,注意补水。补水宜在早晨和傍晚进 行,要求浇水均勻,一次水量较足。可以结合追施农家肥(如捞去 残渣的稀水粪)进行补水。
      病害。对旱育秧苗影响最大的是水稻立枯病。立枯病的病原 菌属于半知菌镰刀属和立枯丝核属,该病主要是土壤带菌,低温和 土壤pH值过高则容易发生。能够防治立枯病的药物较多,如敌 磺钠、立枯灵、移栽灵、绿亨2号等,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敌磺钠 为暗褐色(似铁锈)固体,遇光易分解,喷施进入植物体之后可维持 较长的时间,可与酸性农药结合使用。
      稻苗1叶1心期是立枯病 较易发生的时期。立枯病为侵染性病害,一般病菌侵人水稻秧苗 的输导组织,使秧苗的水分运输受阻。早晨检査秧田时,若发现零 星几株秧苗的叶尖没有水珠(吐水现象),用手轻轻一提又提不动,则可推断是立枯病;若轻轻一提秧苗被提起,还伴有虫口(如蝼蛄、 地老虎等危害),则为虫害。
      虫害、鼠害及家禽影响。能够啃食旱育秧苗的害虫常有蝼蛄、 地老虎等。对于此类害虫,可以在水稻出苗后结合防病喷施较高 浓度的杀虫剂(如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对于鼠害,可在 秧厢附近用炒过的稻谷(丧失了发芽能力)拌敌鼠钠盐等鼠药制成 毒饵诱杀。
      放毒饵要注意安全,以免人、畜、禽中毒。此外,还要做 好秧厢与畜、禽的隔离,以免影响育秧效果。

    l***

    2017-04-21 07:21:4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