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少林禅茶的制作、特色?

首页

少林禅茶的制作、特色?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6-24 19:11:09
      名山有名寺,名寺产名茶,从来僧侣爱饮茶。
    印度高僧达摩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五年(475)来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景德传灯录》载:达摩禅师面壁时天赐给他茶,参禅并饮茶,为他驱赶睡魔,口噙茶叶,由涩而苦而后甘,鲜爽醇厚,达摩终悟禅机,九年后成佛化去。
       少林禅茶,由此浮出水面。 一代后晋人郑遨,入少室山(嵩山)做了道士,不再追求名利,皇帝封他商官,他也不为所动,他倾心于采茶、烹茶,在一首诗中他吟道:“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而几乎与陆羽齐名卢仝,也曾入住少室山,被少室香茗陶醉至“三日不食”,才有了令世人陶醉之千古绝唱: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其茶道思想和审美观流露得酣畅淋漓,七碗之乐,不仅是吃茶的口头禅,自古人们也视为心目的圣典,从而引发了无数的茶文化故事。 在唐“农禅并重”的风尚中,少林寺僧的种植茶树与茶叶制作加工活动,积累了许多经验,长期的精心劳作,成就了茶业界繁荣,制成了独具特色的名贵茶叶——少林禅茶。
       唐代名诗人刘禹锡,颇通佛理,常进出佛教寺院,他曾慕名来到少林寺,并进行了一场从头至尾的现场茶事参与活动:采摘、炒干、品饮。当下赞言:“茶之冠”也。 而深知茶叶之大家苏东坡在品尝少室香茗后,更是以丽词神出:淡然至味。 古人饮茶多讲究。或处林竹之荫,或于泉石之间,或对暮日斜阳,或沐清风朗日。
      而盛唐诗人李白、中唐杜甫、晚唐白居易等无数文人,正是通过茶而非酒,才真正超越流俗、净化思想,达到物我两忘的无人境界。在色翠山秀之嵩山间,都曾留下他们徘徊难舍的身影,从而有了“茶幽共僧知”。 而乾隆对少林禅茶之偏爱,更是几次临少林,单为“烹茗味之味”。
       《茶经》谓:惟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禅茶因其幽远、灵慧、清韵而名扬,引来无数文人雅士:禅茶一味,味味一味。 香港正觉莲社觉光法师在品尝禅茶后,感叹:味兹泉,顿觉尘襟涤尽。 印度达玛维利大长老是印度比丘僧伽会秘书长,曾两次访问少林寺,两次静品禅茶,笑却不语。
       而文豪金庸一踏上少林这片土地,更是精神焕发,竟亲泡少林禅茶,徐饮,轻啜,脸露喜色。语“忘却来时路”。 路一直在前方。 少林禅茶一直向前走。 。

    l***

    2007-06-24 19:11:0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