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新疆特色有什么

首页

新疆特色有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7-06-18 14:55:45
  • 新疆特色很多共有九大类:小吃,饮食.民族.水果.礼品.养殖.旅游.美食农产品等..最负盛名就是农产品.旅游和小吃.
    新疆特色农产品主要有3大原因: 
    新疆地区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有利于花果着色,因此新疆红色系列——西红柿、石榴、枸杞等特别有名; 
    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因此这里的瓜果特别甜; 
    夏季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为我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
    旅游特色: 瓜果之乡 新疆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瓜果和瓜果之乡。 新疆是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瓜果品种繁多,质地优良,一年四季干鲜瓜果不绝于市,如石榴、葡萄...
    特色干果.小食品.小巴朗烤全羊.巴基斯坦手工工艺品等.
         以上谨供参考新疆特色很多的没有一,一到来请原晾

    依***

    2007-06-18 14:55:45

  • 2007-06-16 20:21:15
  •   新疆各民族有着许多不同的各种节日庆典活动。早节日到来之前,人们就粉刷房屋,打扫庭院,理发洗澡等。青年男女常常选择节日期间举行婚礼。节日期间人们欢聚一起,还要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如弹唱,对唱,摔跤等,做绕口令、猜谜语,圆梦等游戏
    新疆古尔邦节 
    此节是我国、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回等数民少族共同的节日。
       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也称“尔德。艾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 古尔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献牲”之意。因此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即宰牲献祭的节日。在新疆,由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维吾尔族的节日风情独具特色。
      节日来临,当一个地方高亢激扬的唢呐伴着达卜鼓和纳格拉鼓的节奏吹响的时候,古尔邦节的狂欢活动就开始了。 古尔邦节为宰牲节,其涵概的内容,与所有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的解释是一致的。节日前,家家都要彻底打扫庭院,即使角角落落,也要打扫得千干净净,擦洗得窗明几净,准备节日食品。
      但是,他们不像汉族和其他民族迎接春节那样,欢度除夕。 节日里,男女老少都要换上新衣。成人男子,大多数身着西装,只是平时不论戴礼帽还是其他帽字,节日里都要戴±维吾尔族花帽;女人则穿现今各种流行的时装,少见先前的艾得莱丝花裙。小孩子打扮得齐整漂亮,女孩更是华丽艳俏。
      清晨,男人们要去就近的清真寺做节日的第一次礼拜。但是,相互见面后,不会像平时一样握手、问好;只有在礼拜之后,才会握手,互致节日问候。礼拜后,要去墓地敬祖,过去只有男人才有资格去;现在,女眷可以同去墓地。 从墓地回来后,家家都要宰羊、煮肉,这之后,就剩下狂欢了! 狂欢从节日当天下午开始。
      这时,唢呐高奏,鼓声激烈,人们走出家门,亲戚间相互拜节。一些人来到清真寺前,来到广场上,跳起炽烈的萨满舞,消灾祈福。跳萨满舞是维吾尔族特有的一种节日习俗,源于何时、何地已无人去考。 大约是当维吾尔族生活在漠北时,信奉萨满教,萨满跳神舞慢慢演化为民间的自娱性舞蹈,也成为节日联欢活动之一。
      西迁后,他们皈依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不允许公共场合的形象表演,更不允许有女性参与表演。但是,一个民族的习俗,光凭禁令难以奏效。于是,相互制约又相互让,取消了女性跳 萨满舞的资格。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每逢节日,家中总要留人,招待前来拜节的客人。原来,古尔邦节的第一天,只是家人团聚,亲戚相互拜节。
      现在,由于汉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同胞也热情地前来,拜节问好,他们在第一天,不只接待亲戚,更热情地接待朋友。朋友来了,不吃一点东西,不算拜节。按原先的习俗,古尔邦节只用煮好的羊肉、肉汤、馕招待客人。随着新疆各人民族在相互做客、拜节中借鉴吸收,维吾尔族同胞在今天招待 来客的餐桌、餐布上,不仅有传统的羊肉、馕,还摆上了糖果,瓜子、点心以及各种小吃,女主人更愿意用自己亲手制作的各 种果酱招待客人。
       古尔邦节是回历的新年。因为回历一年为354天,又没有闰月;而公历一年为365天,两者每年都要差异11天。所以,与公历相比,节无定时,每年古尔邦节的时间要向前推移15天,一年四季都可能遇到古尔邦节的来临。每到夏秋季过节,女性的节日服装会更加艳丽,餐桌,餐布上的肉馕、各种瓜果及小吃,也会多得摆也摆不下。
       新疆人在隆重的宴会上,一般是把烤好的全羊平放在特制的餐车上,头系红绸,嘴含青菜,推至餐厅,任宾客随意切割品尝 ,每逢过年及接待客人时少不了各类小吃和点心 新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说是风靡全国的大群众的青睬。 烤羊肉串,维吾尔语称之为“喀瓦甫”,是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小吃。
      其做法是:把肉切成小薄片,用细铁钎穿上,放在燃烧着的无烟煤上烤,然后撒上些辣椒面、精盐和孜然,数分钟即成。其色呈焦黄,油亮,味道微辣,不腻不膻,嫩而可口。据说不愿吃羊肉的上海人,吃了新疆的烤羊肉串也都会伸出大拇指说:“蛮好切(吃)格。” 烤羊肉串的历史久远,大概人类发现火以后,就开始用火炙各种野兽吃,那时没有作料,也没有什么工具。
      据我国的一些史料记载,古人都有“炙”、“燔”肉的嗜好。西汉出土的马王堆一号墓中,出土了有关饮食的遗策,其中就有“牛炙”、“犬肋炙”、“豕炙”、“鹿炙”、“鸡炙”等烤动物肉的资料。特别是山东诸城县凉台的东汉孙琮墓内出土的庖厨图中;其烤肉的工序、工具等与现在新疆的烤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现在关内的一些地区也有烤羊肉串,不过正宗的要数新疆了。 新疆无论到哪里都有烤羊肉串。在库车有一种叫“米特尔喀瓦甫”(一米长的羊肉串),那吃起来才过瘾呢。羊肉串除了在无烟煤上烤之外,还有在馕坑里烤的,其味道也同样鲜嫩可口。 新疆羊肉串之所以风味独特,原因有两个:一是新疆羊的品种优良,这和新疆水草条件有密切关系。
      如阿勒泰的大尾羊、巴音布鲁克大尾羊都是品质优上的肉用羊;二是新疆烤羊肉串选用了特殊的调味品具备的。 烤羊肉串虽然是风味小吃,如今也登上了大雅之堂。在自治区举行的十些高级宴会上,烤羊肉串成了人们赞不绝口的高级名肴,其做法也有很大的改进和创新。
      原来的肉片改成了肉末,并加入蛋清、淀粉、孜然、辣椒面、精盐做成丸子,穿上竹钎。在油里炸或在电烤箱里烤,讲究的还在丸子外面包上一层网油,称之为“网油羊肉串”,其风味更上一层楼。 如今在乌鲁木齐的市场上出售一种电烤炉,这为吃烤羊肉串的群众提供了更加卫生、更加方便的工具。
       此外,近年来,新疆人还发明了一种“炒烤肉”,由烤为炒,更加卫生和方便,关键还是作料——孜然。只在爆炒的月巴瘦适中的羊肉片中,加适量的孜然、辣椒面和精盐,其昧便与烤羊肉无异,所以炒烤肉又成新疆居家食用的一种佳肴,在一些清真餐馆中,也把这种创新的菜肴列入了菜单。
       新疆各民族人民心灵手巧,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造型别致,制作精巧,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是颇具特色的丝绸之路旅游纪念品 和田玉石主要产于昆仑山,古书称和田之南有“玉山”,指的就是那些玉矿。和田玉石分脂玉、墨玉、翠玉等。脂玉温润如羊脂,洁白无瑕,墨玉黑而透亮,都是雕琢玉品如戒指、玉镯、印章、嚣玩的名贵材料。
      翠玉色泽绿如翡翠价值更高。 和田玉自古闻名,据历史学家考证,它很早就通过“ 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曾是封建帝王珍爱的西域贡品。 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之称,到处可以欣赏到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娱活动,到处可以品尝到甘甜馥郁的葡萄、瓜果。
      新疆有漫长的边界和众多的口岸,与中亚、 西亚各国人民有着长期的友好往来,对国内外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新疆雪莲,别名雪荷花。主要生长于天山南北坡。阿尔泰山及昆仑山雪线附近的高旱冰碛地带的悬崖峭壁之上。雪莲是新疆的著名特产。早在清代,赵学敏著的>艺术中就有大寒之地积雪,春夏不散 ,雪间有草,类荷花独茎,婷婷雪间可爱和"其地有天山,冬夏积雪,雪中有莲,以天山峰顶者为第一"的记载。
      关于雪莲的形态和生境,贾树模 一九三六年在>中就有这样的描述:" 雪莲为菊科草本。。。。。。生雪山深处,产拜城。哈密山中。" 雪莲,在医药上应用以有数百年的历史。汉族人民多视为治疗风湿关节炎之珍品;维吾尔、哈萨克族则当作妇科药。雪莲种类繁多,如水母雪莲、毛头雪莲、绵头雪莲、西藏雪莲等。
      新疆雪莲,在>的记载中被视为正品。以天池一带的博格达峰所产者,质量最佳,并且有神秘色彩。过去高山牧民在行路途中遇到雪莲时,被认为有吉祥如意的征兆,并以圣洁之物相待。据传,这雪中之莲花,是瑶池王母到天池洗澡时由仙女们撒下来的,对面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峰则是一面漂亮的镜子。
      雪莲被视为神物。饮过苞叶上的露 珠水滴,则认为可以驱邪除病,延年益寿。雪莲种子在零摄氏度发芽,三到五摄氏度生长,幼苗能经受零下二十一摄氏度的严寒。在生长期不到两个月的环境里,高度却能超过其他植物的五到七倍,它虽然要五年才能开花,但实际生长天数只有八个月。
      这在生物学上也是相当独特的。雪莲形态娇艳,这也许是风云多变的复杂气候的结晶吧!它根黑。叶绿,苞白。花红,恰似神话中红盔素铠。 绿甲皂靴。手持利剑的白娘子,屹立于冰峰悬崖。狂风暴雪之处,构成一幅雪涌金山寺的绝妙画图。 新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新疆各族人民创造的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作出了历史性的宝贵贡献。
      鉴于新疆的自然、历史、社会等诸种因素,新疆文化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表现特征和发展面貌 源于喀什噶尔的维吾尔族民间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继承融合了疏勒乐、龟兹乐、于阗乐的传统,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歌、舞、乐三种艺术高度统一的特征,是维吾尔族音乐之母,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无价瑰宝。
       “木卡姆”原为阿拉伯语,意思是“地点”、“地位”、“法律”’作为音乐术语,意为成套的民伺古典音乐。 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产生于公元14~16世纪西域音乐的融汇时期,经过多次的整理、规范,才成为今天的《十二木卡姆》。 木卡姆的第一次规范,在公元16世纪。
      这一时期,我国西域城邦小国叶尔羌汗国的拉失德汗在位,他的妃子阿曼尼莎罕精于维吾尔音乐艺术。她与当时的木卡姆大师喀迪尔汗一起,邀请各地熟悉木卡姆的民间艺人,对散失在民间的木卡姆进行了系统的搜集整理工作。这一工作使维吾尔族木卡姆与其他民族木卡姆得到了区分;第一次确定了十二木卡姆的规模;形成了木卡姆特有的琼乃合曼、达斯坦和麦西莱甫三部分结构;还重新确定了木卡姆的歌词。
       第二次规范,是在19世纪清代光绪年间,由当时喀什噶尔的著名木卡姆艺术家艾里姆·赛里姆和莎车的民间艺人赛提瓦尔共同完成。他俩对流行在喀什噶尔的木卡姆加以整理、规范,形成了规模更大的音乐舞蹈套曲,产生了“喀什十二木卡姆”。 这一木卡姆体系经吐尔地阿洪流传至今。
      吐尔地阿洪出生在英吉沙县一个演唱木卡姆的世家,他在喀什、和田等地,演唱木卡姆长达50多年。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正式邀请到喀什文工团,担任木卡姆专职演员。 十二木卡姆,由拉克、且比亚提、木夏乌热克、恰尔尕、潘吉尕、乌扎勒、艾介姆、乌夏克、巴雅特、纳瓦、西尕、依拉克十二套套曲、245首乐曲组成。
      每一套都分为琼乃合曼、达斯坦、麦西莱甫三个部分。 每一套木卡姆演奏时,琼乃合曼苍劲深沉,蕴蓄无穷;达斯坦流畅欢快,抒情优美;麦西莱甫则载歌载舞,把演奏推向高潮。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和政府对收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工作十分重视,组织专人对《十二木卡姆)的乐曲录音、记谱、出书,并将歌词记录、整理、出版。
      一方面使《十二木卡姆)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继承,一方面继续使其发扬光大。由木卡姆改编的《拉克歌舞),令人耳目一新;用木卡姆音乐演唱的《艾里甫与赛乃姆),被人们誉为维吾尔族的《红楼梦);移植的歌剧《红灯记》,在国内产生巨大反响,还被拍成电影…… 今天,自治区有了专门研究《十二木卡姆》的机构。
      用五线谱出版的《十二木卡姆》,为它的探索和研究走向世界,开辟了新的道路。 《十二木卡姆),上承汉唐龟兹、疏勒、于阗乐舞之遗风,下开现代维吾尔族民间乐舞之先河,博采众长,革新传世。《十二木卡姆)作为不朽的维吾尔族音乐之母,历经千秋,常奏常新,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史上的丰碑! 。
      

    知***

    2007-06-16 20:21: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