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苏州园林中的鸳鸯厅,除了留园林泉耆硕之馆外,还有什么?

首页

苏州园林中的鸳鸯厅,除了留园林泉耆硕之馆外,还有什么?

苏州园林中的鸳鸯厅,除了留园林泉耆硕之馆外,还有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5-21 15:12:22
      狮子林主要景点
    燕誉堂:燕誉堂为园内主厅之一,富丽堂皇,高大宏敞,装修精美。名取自《诗经:“式燕且誉,好尔无射”,表示名高禄重,荣宗耀祖。此堂建筑上为鸳鸯厅,正中用屏门一隔为二。染架一面用扁作,一面用圆料。南北二半厅地下、墙上图案各不相同,家具陈设式样各异;南厅有窗,长窗用透明玻璃。
      北厅无窗,长窗用彩色玻璃。燕誉堂是苏州园林鸳鸯厅中最佳的一例。燕誉堂前庭内,高大的白墙下筑花坛,牡丹丛植,玉兰夹峙,寓意为“玉堂富贵” 九狮峰:九狮峰位于小方厅北亭院内。院内花坛内,有一座高大的太湖石峰。石峰多孔的巨峰,形态俯仰多变,气势雄伟。
      仔细端详依稀可见九头不同姿态的狮子,故名“九狮峰”。此峰用若干块湖石镶嵌接叠,而无斧凿痕迹,叠石技艺相当高超。 指柏轩:指柏轩是园内正厅,两层楼阁,高爽轩昂。指柏轩原为禅僧讲公案、斗机锋的场所,“指柏”是“赵州指柏”的简称。现为贝氏重建,底层有围廊,翻轩有挂落。
      轩内屏门正上方悬挂光绪进士王同愈所书“揖峰指柏”匾。轩内家俱陈设有天然几、花几、供桌、太师椅、正中置铜鼓,古色古香俗称“诸葛鼓”。登楼南望,可见对面奇石林立,兀峰矗立,即狮子林的假山群。 真趣亭:真趣亭为歇山卷棚顶,三面设置吴王靠。亭内悬挂金底绿字乾隆御笔“真趣”匾,是清高宗弘历1765年所题。
      亭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显示出与私家园林截然不同的皇家气派。此处为园中主要观景点,东品百狮山,南赏假山群,西观山林瀑布,低见画亭曲桥,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充满诗情画意。

    1***

    2007-05-21 15:12:22

其他答案

    2007-05-22 10:10:22
  • 苏州园林中的鸳鸯厅,除了留园林泉耆硕之馆外,还有狮子林燕誉堂

    方***

    2007-05-22 10:10:22

  • 2007-05-21 23:31:55
  •   “五峰仙馆”。
     
     留园是明时园,园子主人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徐泰时为人耿直,却遭弹劾而罢官归里,一气之下从此“一切不问户外事,益治园圃”。他建东圆,收了西园。东园即今留园前身,至今在留园里还能看到“东园”的匾额。而西园被其子舍作佛寺,成了今天的西园戒幢律寺。
       东园在清嘉庆时归了吴县东山刘恕,因园内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并多植白皮松,遂更名寒碧庄,又名“花步小筑”。同治年间常州盛康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比起昔时更加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并取“长留天地间”之意改名留园。
      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留园在留园路上,路以园得名。这么一个天下名园,入口处仅是一个高不过2米、宽不过1米半的窄门。进了门也看不见园子,而是宽敞的前厅。步出厅右,左折右拐,路过一个四方小天井,再走,来到面向大天井的敞厅,敞厅后折入窄弄,最后到了“古木交柯”小庭后的通道。
      这一口气,悠长曲折,柳暗花明,所过之处始终为高墙所界,仅靠几扇漏窗筛入丝缕光线,进入“古木交柯”才豁然开朗——这一部分的设计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每个过渡空间大小不一,宽窄不一,明暗不一,走向不一,不仅不使人感到单调,反而生了探幽寻奇的况味,符合造园“凡入门处必小委屈,忌太直”的要旨。
       “古木交柯”处原来植有一棵古柏和一棵女贞,两树紧紧纠缠,人称“连理树”。后来不幸相继死去,补种了古柏、南天竹和山茶,毕竟难复旧观,仅留下这么一个名字,供人追想感怀。它的北面廊壁是六个大小相同图案各异的漏窗,自西向东依次为藤茎如意纹式、葵花式、海棠兰花式、十字川龟景式、宫式万字式和六角式,玲珑剔透,不仅发挥了漏窗的基本功能——漏明,并通过漏孔可一窥园内山池,使曲廊与园中山池隔而不断,移步换景,游人看园将见未见,心痒痒的,造园术里又叫“泻景”。
       绕到“绿荫”轩,视线蓦地开朗,“绿荫”名字取自明高启的葵花诗句: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西侧原有古枫一株,叶发时如大伞遮在屋顶上,因而得名。这里也是园中四季景致观点处之赏春景的地方,紫藤水廊上花木繁茂,春光无限好。 轩是长方形,中间一道海棠镂花隔扇,后面是一过道,又是一个小景“花步小筑”,什么意思呢?原来留园一带旧名“花步里”,“步”即“埠”,“花步”即装卸花木的码头,主人的意思是,我们家的花园仅仅是花步里边上的一处小建筑而已——真是够谦虚的…… 前面就是明瑟楼,取自《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
      楼下有“恰航”匾额。想是取杜甫“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这里有艺人在表演评弹,清歌慢发的吴侬软语,极有韵味,闭眼细听,很有点“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感受了。轩的正面是一个很好的取景框:上部的?d川挂落,下部半墙坐槛上的美人靠和两侧的柱子,构成图案优美的深色画框,与拙政园的“芙蓉榭”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面山上耸立的可亭和花树是远景;中景是““小蓬莱”岛,曲桥栏杆,紫藤花架,天然一幅淡雅优美的图画。南望小院中,有盘旋而上的叠石“一梯云”,这名字使坚硬的山石有了飘动之意,佳妙。低头看卵石铺地,有金鱼、莲藕、仙鹤——因此又俗称“花街”。 回头从西面进入涵碧山房,朱熹写过: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寥寥两句,色彩绚烂。
      既然涵碧,房前必然是有赏景的平台,此台可赏留园中部全景。西北为爬山长廊;北面有碧水一池;对面可亭耸立于假山之上,小蓬莱岛上,曲桥逶迤,倒影如画,紫藤枝干蔓延,遮蔽着曲溪楼、西楼、清风池馆……三面景色不仅迥然有异,并且通过不同视域空间距离的比较对照,拉深了层次。
      夏天满池荷花竞放,美不胜收,因此这里也是赏夏景的最佳处。 要前行就又得走游廊。留园的游廊长达700米,贯穿全园各个景点,并在每个部分都各有特色:在中部沿着山石曲折向上,又与云墙结合,至“闻木樨香轩”走势向下,颇有些陡,需要紧跑两步,这是地形需要,却也增添了游园的乐趣;在东部,游廊迂回于厅堂轩斋各个景点之间,穿珠引线,将建筑与峰石、树木分割成大小变化、特色分明的园林小空间。
      留园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嵌在廊壁的书条石,共359块,被称为“留园法帖”,自晋、唐、宋、元、明、清,南派帖学诸家无不俱备,蔚为壮观,为江南园林之最。其中有名的是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二十五年之久。 “闻木樨香轩”名字巧妙的很,木樨是桂花的学名,当然周围遍植桂花,说它巧妙是说它用学名,平仄雅致;怡园也有以桂花为主题的景点——“金粟亭”,重在说桂花繁盛的形态,“闻木樨香轩”则点出了秋日丹桂的香沁心脾;据说其中还有一个典故,《罗湖野录》中说:黄鲁直和晦堂和尚一起游玩,这时暑退凉生,秋香满院。
      晦堂说:“吾无隐,闻木樨香乎?”黄公回答:“闻到了。”晦堂又说:“香吗?”黄公顿时开悟。不用说,这里是观赏秋景的最佳地方。轩前有山路可达园中部可亭,周围种有梅花,是欣赏冬景的。东北面是远翠阁。可亭与“明瑟楼”和涵碧山房隔岸相呼应,是一个很好的休憩观景之所。
       从远翠阁过水廊有岛“小蓬莱”,还有个方亭叫“濠濮亭”,专为观鱼而设。再往前就是曲溪楼,为了纪念王羲之曲水流觞,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可见园主对书圣的推崇。曲溪楼向右就是西楼,然后是清风池馆、汲古得绠处。汲古得绠的意思是:要想打深井里的水要用长绳子,浅显的道理,却说出了做学问的深意。
       清风池馆出来是“五峰仙馆”。“五峰仙馆”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吴大徵篆书的匾额。又因梁柱家具全部由楠木做成,俗称楠木厅,此厅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的一幢建筑,也是留园三宝之一。它是个鸳鸯厅,宽敞宏大,建筑内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精细雅致,体现了齐整对称的美,不愧为是古典厅堂建筑的精品。
      它还有一个巧妙的区别就在梁架,男厅是方正的,女厅是圆形的。中间的漏空隔窗上面镶着两块彩色玻璃,因为在那个时候玻璃是稀有品,故主人极其珍惜。这里挂着清代状元陆润庠的著名对联: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他取用五部名著与五种名花相排比,其中又蕴涵了人——孔子、荀子、屈原,采菊东篱的陶渊明,梅妻鹤子的林和靖、爱莲自洁的周敦颐,反复颂之,确是佳对。馆内有一个大理石大型圆屏,采自滇南,是一幅黑白渗漉,阴阳混蒙的水墨画,如果上鉴宝节目,不知会开出个什么天价来。
      馆的前后都有独立的庭院,前庭湖石嶙峋,上面紫藤开得正盛;后院曲廊环绕,间隔花墙漏窗。“五峰仙馆”富丽堂皇,园外却是山石野趣,正好形成对比,体现了道家“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思想。 大厅东侧由鹤所、揖峰轩、还我读书处共同构成一组园群,作为中部和东部的过渡,是主人宴客时备餐、小憩之处。
      鹤所有两个极为有名的花窗,细巧空灵,疏朗匀称,透着院内碧绿青翠的芭蕉。揖峰轩原来是主人的书斋,面阔两间半,空间体量依次递减,让人感受到一种节奏感。外面植有修篁数竿,与石峰辉映,好一幅板桥的《竹石图》。 向东是“林泉耆硕之馆”,意指此处为德高望重的名士聚会之处。
      这也是一间鸳鸯厅,与“五峰仙馆”相比体量较小,朝向相反,但同样面对湖石,是古典厅堂建筑的精品。上述两馆并称“双绝”。布局也颇花费了留园主人一番心思:两个厅堂,无论前后相续还是左右排列,都略显呆板,于是采用一偏东南,一偏西北的格局,交错呼应。它的落地罩是体型较大的圆光罩,它取内外两层同心圆形式,圆框硕壮,图案纤细密布,卷曲盘绕,从而形成繁复密丽的艺术风格。
       计成《园冶·门窗》中所述“伟石迎人,别有一壶天地。”出得馆外,冠云峰迎面而来,它是留园精华,也是太湖石之冠。评点太湖石有“瘦”、“漏”、“透”、“皱”四个字,冠云峰可谓风光占尽。读冠云峰,要从上中下三段来看。上部宛转委曲,偏东有一大孔,使整块峰石生气贯注,通体皆灵;西面棱角嶙峋,形状像鹦鹉凸起的嘴,又像老虎张开的大口。
      并且四周遍布斜向折襞,略见错综,均匀而不乏相交——这在湖石中极为罕见。整个上部明朗空灵。中部大片的层棱嵌空,二三处穿眼宛转,洞中曲折尖峭,深窈幽邃,给人神秘诡幻的感觉;上部向东,中部向西,下部全石复归重心平衡,大幅度向东扭,正面有一孔穴,旁边有几个小小的洞涡,可贵之处在于笼络隐起,其上有斧劈,呈现一种深邃之美。
       整个冠云峰纹理纵横,形态奇伟,一峰独秀,相传为北宋花石纲遗物,当时称观音峰,旁边还有瑞云峰、岫云峰立于两侧,合称“留园三峰”。瑞云峰后被移入织造府行宫。 说到留园的太湖石,就得说到园主的嗜好。熟悉留园的都知道,留园以赏石为胜,园主生性爱石,聚奇石为十二峰之盛事,又有联姻以石陪嫁的说法,奇石十二峰分别为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云、印月、猕猴、鸡冠、拂袖、仙掌、干霄,名重一时。
       冠云峰前是“浣云沼”,采用规整形,是为了反衬出冠云峰的曲线美,同理可证“林泉耆硕之馆”由直线、直角构成的门框、窗框。而倒影中的冠云峰越发显得秀美,让人不禁联想到“美人照镜”的中国古典美形象。 东部中轴线就是“东山丝竹”——林泉耆硕之馆——浣云沼——冠云峰——冠云楼,形成一个园中园,以冠云峰为中心点。
      留园的第三绝“鱼化石”就在冠云楼室内壁上。 北部“又一村”满植桃、李、杏、梅和竹林,喧闹的春花与翠绿的修竹以及满架的葡萄,犹若江南山野村庄,返璞归真。西部以假山为主,一片枫林,至乐亭,舒啸亭画龙点睛。 整体再来看留园,它基本是以建筑类型来划分: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
      中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庭院建筑为主;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有乡村田园风味。 几百年过去了,留园几经沧桑,终于实现了“长留天地间”的愿望! 。

    林***

    2007-05-21 23:31:55

  • 2007-05-21 16:14:36
  • 还有 狮子林燕誉堂

    g***

    2007-05-21 16:14:36

  • 2007-05-21 15:10:46
  • 苏州园林中的鸳鸯厅,除了留园林泉耆硕之馆外,还有狮子林燕誉堂    
    

    流***

    2007-05-21 15:10:4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