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现在的太阳系是怎么回事?

首页

现在的太阳系是怎么回事?

现在的太阳系是怎么回事?关于行星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7-03-18 10:54:44
  •     太阳系是由太阳、8颗大行星、66颗卫星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的。
        行星由太阳起往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称为类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s)。
      宇宙飞船对它们都进行了探测,还曾在火星与金星上着陆,获得了重要成果。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密度大(>3。0克/立方厘米),体积小,自转慢,卫星少,内部成分主要为硅酸盐(silicate),具有固体外壳。离太阳较远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jovian planets)。
      宇宙飞船也都对它们进行了探测,但未曾着陆。它们都有很厚的大气圈,其表面特征很难了解,一般推断,它们都具有与类地行星相似的固体内核。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100000个以上的小行星(asteroid)(即由岩石组成的不规则的小星体)。推测它们可能是由位置界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某一颗行星碎裂而成的,或者是一些未能聚积成为统一行星的石质碎块。
      陨星存在于行星之间,成分是石质或者铁质。   。

    h***

    2007-03-18 10:54:44

  • 2007-03-14 21:04:48
  •   首先,在大爆炸初期把所有的物质都向四周炸开了。 
    可能当时的最基本的物质就是氢原子和氢分子。经过了数十亿年的积聚形成了,早期的星云团。星云团在经过100万年的时间后,中心就会形成一个密度最大、温度最高的气状圆盘,这个圆盘在自身重力的不断收缩下,温度不短升高,大约在1000万摄氏度时开始发生核聚变反映,这就形成了恒星。
       而恒星就是因为在是星云团一部分时时,中心的压力过大,导致核聚变发生。核聚变的发生导致了温度的不断升高。并且在发生核聚变时,也向外播撒红外线以及光。光 而在这之前,地球以及太阳系都由同一个星云团产生的。星云团是由氢原子和氢分子经过了数十亿年的积聚形成,这是早期的星云团。
      星云团在经过100万年的时间后,中心就会形成一个密度最大、温度最高的气状圆盘,这个圆盘在自身重力的不断收缩下,温度不短升高,大约在1000万摄氏度时开始发生核聚变反映,这就形成了恒星。 而在中心以外的星云团其他部分也会形成类似该现象,不同的是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不足以发生核聚变,但是也会形成一个气盘;该气盘会不断的受到自身的重力的原因不断的向内收缩(当然了,也是到达一定的程度后停止下来),最后形成了一个有一定密度的星球。
      这就是行星形成的因素了。 不过,气盘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我想这也要归功于大爆炸发生时的力量,这个力量使得全部的物质都在向四周扩散,而在扩散时会发生很多大规模的碰撞。这些碰撞使得氢原子和氢分子积聚成星云团。当星云团有一定的质量时就会吸引外面的物质,使得星云团越来越大,这就让恒星的形成成了可能。
      在恒星和行星逐渐形成期间,它们都在互相影响着。当然了,肯定是恒星对行星的影响最为明显。这使得行星绕恒星运动。 也有种假说是,所有的行星都是由恒星产生的,它们都是恒星在做高速运动时被抛出去的,这也有可能。 我们也可想象的出来,整个的星云团成为恒星。
      在理论上也是可以成立的。不过前者比较保险,毕竟当星云团很大时,出在星云团会因为距离中心气盘很远的缘故,可能会脱离星云团(我想应该是处在一种临界状态,即不会被吸引进中心气盘,也不会离开星云团,但是它依然受到中心气盘的影响,依然是保持自身运动又受到中心气盘的引力使得行星绕恒星运动) 而形成的行星在保持本身运动时受到太阳的引力使得行星饶太阳运动。
      所以,太阳系形成了。 。

    b***

    2007-03-14 21:04:48

  • 2007-03-09 19:26:57
  • 一般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在距今约 四十六亿年前由于自身引力的作用逐渐凝聚而成的,它是一个在很大范围内由多个天体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的天体系统。这个太阳王国的成员包括一颗恒星、八大行星、四颗矮行星和至少六十三颗卫星,以及约一百万颗小行星和无数的彗星等。

    纤***

    2007-03-09 19:26:57

  • 2007-03-09 12:13:44
  • 冥王星由于太小,已经被国家天文学大会开除出行星籍了,

    白***

    2007-03-09 12:13:44

  • 2007-03-07 01:26:30
  • 太阳系裁员了,有一个下岗位了!

    h***

    2007-03-07 01:26:30

  • 2007-02-28 12:14:18
  • 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了。
    

    j***

    2007-02-28 12:14:18

  • 2007-02-26 17:35:09
  • 冥王星被踢了,行星有了新的定义.这会没有大小行星之分了.

    h***

    2007-02-26 17:35:09

  • 2007-02-26 10:06:43
  • 九大行星变八大是因为它无法清除周围环境.原来只不过是我们对它的认识不足.现在对行星的定义改变了,详细内容自己去找吧!

    z***

    2007-02-26 10:06:43

  • 2007-02-26 04:58:11
  • 是啊,不久前,科学界把冥王星给排除在太阳系之外了。或许,这样做有他们的理由。不过,我还是认为冥王星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许当我们人类到了航海时代,冥王星有着重要的战略位置,就象台湾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一样。

    p***

    2007-02-26 04:58:11

  • 2007-02-26 01:20:24
  • 九大行星变八大了

    M***

    2007-02-26 01:20:24

  • 2007-02-26 01:17:47
  •   2002年5月上旬,一次太阳系内五大行星的“连珠”现象,成为人们感兴趣的话题,这五大行星是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最佳观测时间是5月10日左右。有人问,发生“行星连珠”的时候会不会在地球上引发什么灾害呢?换言之,发生“行星连珠”的时候就算不会有什么天变地异的灾害,总不会一切都风平浪静吧。
      那么“行星连珠”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前一次“行星连珠”发生在2000年5月20日,当然这是个渐进的过程,从2000年5月5日就开始了,距今刚好两年,这也说明“行星连珠”并非罕见的天象。在2000年5月20日这天,除天王星和海王星外,太阳系的其余七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冥王星,排列在一定的方向上,但不是如望文生义那样,像糖葫芦串成一条线,而是分散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
      太阳系内九大行星实际上对黄道面(包括太阳在内的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各自略有倾斜,也就是说,就算“行星连珠”这九大行星也不会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散落参差,所谓“行星连珠”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星连珠”与其说是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不如说是人们感兴趣的“视觉现象”。
         想象中的“行星连珠”   对于“行星连珠”现象,至今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通常用肉眼望去,行星差不多处在一条直线上,人们就称之为“行星连珠”。按这个“定义”,把行星的运动在画面上表示出来,就得一直关注行星的运动并找到“行星连珠”的时刻,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更不用说对于“行星连珠”在视觉上因人而异。
         所以,人们想到用电子计算机自动地搜索出“行星连珠”,要使用电子计算机就必须对“行星连珠”给出准确的定义。科学家们现在根据下列四个前提来确定“行星连珠”:首先,行星的位置取为在黄道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次,在黄道面上,把行星聚集在太阳与地球连成直线(l)的附近,视为“行星连珠”,不考虑不包括太阳的“行星连珠”;第三,把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连线与太阳与地球的连线构成的夹角(θ),作为“行星连珠”的量化“指标”。
      这个夹角取小于90度的锐角;第四,求出同一时刻各行星的θ角,取其构成的最大夹角,把θ角的最大值变为最小值的时刻视为“行星连珠”。这里,考虑的行星数目从6个到9个,并研究所有太阳系行星的组合。地球必须包括在内。   简而言之,其他行星来到地球与太阳连线附近时,将会发生“行星连珠”的现象。
      不过,这是在一个扇形的范围内发生的“行星连珠”,所以远离地球的其他行星距直线 l也相当遥远。确定上述条件的理由是,在这个扇形范围内的行星作用于地球的引力方向大致相同。   也有人把行星与太阳与地球连线 l的距离作为量化的“指标”,在这种思路中,只是根据行星是否构成直线直观地判断。
      不过,在考虑其他行星给予地球的引力影响方面,采用θ角来判断更合情理。   根据上述前提制成的电子计算机程序,就可以相当方便地检索出“行星连珠”:从公元前3001年到公元3000年,每0.1天(约两个半小时)出现行星的排列,θ角的最大值,取出所有30度以下的情况。
      电子计算机根据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公布的“ DE404”这一高精度行星历,计算出行星的位置。   “七星连珠”30年一遇   科学家根据计算结果,选出了近300年间(1850年—2150年)7个以上行星的“行星连珠”,把θ角小于13度的列入“行星连珠”,这种天象共有17次,距现在最近的一次“行星连珠”发生在2000年5月20日零时,θ角12.6度。
      此时,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冥王星,这七大行星排列在12.6度的范围内,上一次“七星连珠”发生在1965年3月6日9时,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排列在9.3度的范围内。2149年12月6日4时发生的将是“八星连珠”,其余16次都是“七星连珠”。
      2000年5月20日这样的“行星连珠”为30年一遇,就人的一生来说是少见的,但从时间的大尺度来看是频繁发生的,并不罕见。 。

    l***

    2007-02-26 01:17:4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天文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