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浦东方言和崇明方言有何不同

首页

浦东方言和崇明方言有何不同

浦东方言和崇明方言有何不同,浦东离崇明也较近,过长江南支水道一会就到了(风平浪静时),那么两地的方言有多大的不同,崇明人和海门人启东人的大部分讲的方言是不是一样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2-18 10:02:38
      浦东成陆晚,定居晚,到18世纪才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当时的方音肯定是首重上海县城的,因为大家来自不同地方,肯定要学习管辖这里的首府(浦东地区1810年以前除了高桥外,都属于上海县;1810年川沙县自上海县独立,但是仅仅管辖今天唐镇、孙桥以东地区)的地点的语言以获得最大接受公约数,所以浦东和县城比较接近,但是由于黄浦江的阻隔,逐步发展出了自己的一些特点,这和新疆的汉族人通用稍微像西安腔的普通话,呼和浩特(归绥)人讲稍微带一点自己特点的山西口外话是一个道理。
       浦东话内部差异很小,主要是西部靠近上海市区的地方六个音和南汇川沙七个音的区别,还有海滨的人讲话崇明腔一些,叫沙帮人。 上海的方言在开埠以前是按照涨滩的先后,层层堆积的,其实上海县城的方言发育,是宝山南部方言、西郊方言加上苏州话互相影响的结果(县城是人员流动的集聚地),加上语言也是相互作用的,这种方言只可能向东扩散比较多一点,也就是向浦东、向杨树浦!而向西则乏力,因为实际上徐家汇以西的方言其实是“爷爷级别”了,怎么改造过来呢?那里人都喜欢跑松江。
      而浦东人倒是只好“到上海城里卖红菱”。 上海县城和浦东方言,即有太嘉宝的软襦,又有浜南新泾一带的刚劲,相得益彰。 浦东方言,是相对年轻的一种本地方音,但是开埠以后,其地位就变化了,由于外地移民的几何倍数涌入,从事工商业。最初,移民也是想学好本地话的,但是学不像;但是,很快他们中很多人取得了较高社会地位后,加上同乡组织的纽带和人数上的压倒优势,导致上海方言的自然演变被移民打断,变成量变,自19世纪末以来很快发展为全新的上海话,本地方言不断随着城市的扩张向四郊后退。
       这时,人们比较四郊的土音,唯有儿孙辈的浦东较为接近上海县城,特别是沿黄浦江交流较多的西部地区,在量变到质变的上海方言发展史上一直是紧跟县城的,县城从7-8个音变成6个音,他们随着也变化,这个时候,他们是再也赶不上了,因为20年代市区新方言发生了巨大量变以后,城里的音节太陌生了,浦东话到了20年代就成了老派上海话的参照物,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新方言越来越远了。
      人们随之称为:本地话。 。

    1***

    2006-12-18 10:02:3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