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政治史方面的线索是怎么样的???

首页

政治史方面的线索是怎么样的???

我不知道历史老师所说的历史线索是什么??告诉我怎么把握?????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2-02 09:48:49
    你好!
    历史线索可以是年代以及一件大事的发生过程等
    lucky!

    l***

    2006-12-02 09:48:49

其他答案

    2006-12-09 16:02:17
  •   政治史基本线索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又为经济基础服务,给予经济发展以巨大影响。我国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还没有出现剥削,因而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生产关系的基础,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社会。随着劳动、生活经验的积累。
      远古的社会组织脱离了原始群居的乱婚状态,婚姻关系开始区分长幼辈份,进入血缘家庭。氏族制度随之出现。那时候,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由民主推选产生,这就是禅让制。随着王权的形成,到禹时,废除了民主推选的形式,首领的职位由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意味着原来代表氏族成员意志的、自由调理本身事务的部落组织,转化为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进行统治的国家机器了。
      奴隶社会是以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占有生产劳动者奴隶为生产关系基础的社会。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商朝是比较发达的奴隶社会。西周时候,奴隶制国家机器得到强化。西周实行分封制,这对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和华夏族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分封制体现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西周末年发生的“国人暴动”,动摇了奴隶制的基础。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结束。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逐渐解体、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时期。周平王东迁洛邑,实力不及一个大的诸侯国,从此失去了控制诸侯国的能力,于是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形势,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以及各国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最终瓦解了奴隶制,促进了封建制的形成。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在世界历史上,我国是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之一。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战国七雄互相角逐兼并的结果,出现了秦的统一。 秦朝的建立,结束了诸侯林立的局面,开创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统治。
      这一政治形式,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秦始皇以秦国原有制度为依据,整齐划一全国的各项制度,如郡县制和度量衡制度等,对于巩固与发展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前206年,秦朝亡。四年之后,西汉建立。
      到西汉中期,逐渐确立起来的封建制度,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汉武帝加强法治和削弱封国势力,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巩固。东汉是西汉政权的延续和发展。在光武、明、章时期,政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和帝以后,封建政治日趋衰落,外戚宦官专权。
      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名存实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分裂割据的时代,其中除西晋的短期统一外,分裂达四个世纪之久。但就总体而言,这一时期承接了秦汉以来的趋势,并不断发展演化,为隋唐时期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大鼎盛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对举荐人才,起过一定作用;但后来却造成士族垄断政局的现象。西晋统治者分封宗室,诸王权力很大。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演变为全面内战。自西晋时期确立的门阀(士族)统治,至东晋盛极一时,一直持续到南朝前期,此后士族势力逐渐衰弱,庶姓寒土政治地位提高。
       隋唐是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隋朝统治者采取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确立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能;建立科举制度,扩大地主阶级政权的基础。唐朝沿用隋的三省六部制而又有所发展,反映了封建中央集权国家中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而当时解决矛盾的办法,总是有利于加强皇帝的权力。
      唐朝继续实行科举制。“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而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和唐末农民战争加速了唐朝的瓦解。 五代十国是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北宋在完成统一的同时,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由于北宋统治者推行守内虚外的政策,导致了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北宋中期,为挽救社会危机,富国强兵,王安石实行变法。变法取得一定成效,但最终遭到失败。 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是中国古代再度形成大一统局面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
      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元朝时候,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元朝的重新统一,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重要王朝。明初的专制主义政权进行了全面的强化。皇权至高无上,具有绝对权威,成为明朝政治制度的特色。朱元璋罢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宰相制度从此废除。明统治者建立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特务机构,以加强对官吏和人民的监视和统治。
      地方政府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三司”互不统属,有利于中央集权。明中叶以后,官僚地主与皇族、宦官相勾结,形成最腐朽的大地主集团。皇帝奢侈淫乐,不理朝政,大权旁落宦官之手。此后又出现激烈的党争,从而国力日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清朝是由满族贵族建立的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军机处的设立,使朝政大计,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理藩院的设置,空前地增强了中央对边疆各民族的管辖。康、雍、乾时期,清政府有效地战胜了各族上层反动分子的分裂叛乱活动,抗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武装侵略,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独立,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我国的疆域得以最后确定。
       。

    p***

    2006-12-09 16:02:1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