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国池塘养殖技术的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呢?

首页

我国池塘养殖技术的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呢?

我国池塘养殖技术的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3-20 13:08:24
      
    我国古代池塘养鱼始于公元前1197年商王武乙迁都前,到周代渐渐普及。古代主要是养殖鲤鱼,因此《养鱼经》对池塘养鲤鱼的介绍比较全面,从建池、人工繁殖鱼苗到养成后的鱼产量和经济效益都作了说明。对池塘的要求,《养鱼经》中规定鱼池面积为6亩,水深为“谷上立水二尺,又谷下立水六尺”,即浅水位为二尺,深水位为八尺(约合如今2。
      5米)。面积和水深是重要的池塘条件,水深更与鱼产量关系密切。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在生产实践中掌握了池塘条件与鱼产量之间关系的规律。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池塘养殖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池塘养殖技术也不断发展提高,可简要分为五个时期: 一是20世纪50年代,全国水产稳定而迅速地发展,池塘养殖占淡水养殖的主要部分。
      1958年将全国各地养殖的先进经验总结为“水”、“种”、“饵”、“密”、“混”、“轮”、“防”、“管”的“八字精养法”(也称“八字养鱼经”)。 二是20世纪60年代,池塘养殖技术进一步得到了充实和发展,突出饲养管理的“五四”法,即投饵“四定”(定时、定质、定量、定位)、“四看”(看天气、看季节、看水色变化、看鱼活动和摄食情况)、“四早”(早整塘、早放养、早开食、早驻塘口)、“四勤”(勤巡塘、勤检查、勤做清洁卫生工作、勤研究情况)、“四防”(防泛池、防病、防汛、防破坏)。
      同时加强鱼池的改造建设,即实施“四改”工程:小池改大池、浅池改深池、低埂改高埂、死水池改活水池。 三是20世纪70年代,池塘推广使用增氧机是一项突出的技术进步,促进了池塘密放精养和鱼产量的提高。同时在池塘中普遍实行大规格鱼种的套养。 四是20世纪80年代,池塘养鱼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配合饲料的研制和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池塘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试验,效果显著,大大推动了池塘养鱼的全面增产。
       五是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大路货——四大家鱼产量极高,达到了“双千”(亩产1000千克鱼、增收1000元)目标,量的问题已经解决,生产优质高效的水产品提上渔业生产者的日程。因此在这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引进、推广国外的特种水产品;驯化、提纯、复壮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土著名优新品种。
      

    冷***

    2017-03-20 13:08:2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