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都江堰的灌溉网络是怎么形成的?

首页

都江堰的灌溉网络是怎么形成的?

都江堰的灌溉网络是怎么形成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16 19:16:09
  •   都江堰水利工程竣工后,成都平原获灌溉之利,变成了“水 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但当时的灌溉面积仅限于 成都平原中心河网两岸的100万亩土地。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 间里,不少地方官员和水利专家不断地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进行系 统地维修、改造和扩建,使之成为一庞大的灌溉网络。
      在这一历 史长河中,汉代的文翁,蜀汉时期的诸葛亮,唐代的高俭、章仇 兼琼,宋代的刘熙古、张唐英,元代的李秉彝、吉当普,明代的 胡光、卢翊、施千祥,清代的金玺、黄廷桂和丁宝桢等都对都江 堰灌溉网络的形成做出过不朽的贡献。都江堰的扩建工程始于西汉前期。
      据《汉书•文翁传》载,蜀郡守文翁“穿湔江口,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这是指文翁分 湔江水向东北方向过蒲阳镇(因称分流出来的这条河叫“蒲阳 河”),再转东南与青白江汇合,灌溉灌县(今都江堰市)东部及 彭县(今彭州市)、新繁(今属新都区)大部分地区,因汉代这一片 属繁县管辖,故称“灌溉繁田”。
      西汉末年,都江堰灌慨水系又 向南边的新津、彭山等县扩展。唐朝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章仇兼琼自新津中江口引 渠水继续向下延伸120里,使都江堰灌溉网络扩大到眉山县境, 新增灌溉面积600顷。唐朝末年,都江堰灌溉网络基本形成,整 个成都平原已经是水渠纵横。
      
      宋代,都江堰灌溉渠系进一步向外 扩展,已遍及成都平原12个县。到清朝末年,灌区面积达300 万亩。民国年间,由于长年军阀混战,堤堰渠系遭到不同程度破 坏,灌溉面积下降到260万亩左右。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对 都江堰水利工程十分重视,除整治原渠系外,还扩建了人民渠、 东风渠、东山渠等,灌溉网络进一步扩展到成都平原周边的丘陵 地区,灌溉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超过了清朝末年二倍多。

    徐***

    2018-12-16 19:16:0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