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问“天人感应说”是何时出现的?

首页

请问“天人感应说”是何时出现的?

请问“天人感应说”是何时出现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5-11 22:58:04
      “天人感应说’’是汉武帝时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来的。他从儒  家学说的立场出发,继承西周以来的天命观,结合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当时的科学知 识,提出了一套天人感应目的论学说。他认为,首先,天意决定万物和人事。他说:“天者,百神之大君也。
      ”就是说 天是诸神的最高统帅,也是人类和万物的始祖。在他看来,从阴阳五行的秩序到自 然界的变化,以至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无一不是天意的安排。其次,天人 相副。既然人是天所创造的,那么人自然在各个方面都与天类似,人就是天的副本, 这就叫做“人副天数”。
      整个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则是一个小宇宙,小宇宙是大宇 宙的缩影,二者虽然规模大小不同,但结构特征完全一致,因此它们是同类的。因 此,“同类相动”。人,特别是人间的统治者如果不行仁义,施行“虐政”,那就违反 了天意,于是招致自然灾害,而灾害的出现就意味着天对人发出了“遗告”;如果人 受到谴告仍不悔改,那么天就用怪异现象对人进行威吓;如果人受到威吓之后还是 不能改正,那么人就会遭受“伤败”“殃咎”,作为统治者来说,也就是要遭到国家 灭亡、政权垮台的下场。
      反之,如果统治者施行德政,那就是顺从天意;顺从天意 就可以得到天的奖励,于是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就是所谓的 “天人感应”。董仲舒根据天人感应目的论对《春秋》里记载的自然灾害和天象变化进行了歪 曲神秘的解释,又把儒家学说和阴阳家的学说结合起来,为两汉时期流行的谶纬思 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l***

    2017-05-11 22:58:0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