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反映这世界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是什么?

首页

反映这世界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是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09-09 19:35:52
  • 我认为是生老病死,又繁衍生息.在这个生生布息的轮回中,会因为生存环境的变化而进化.这样的规律适合这个世界的变化规律.

    浪***

    2006-09-09 19:35:52

  • 2006-09-09 19:23:58
  •   “不同而和”是普遍存在的,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
    不同而和——从差别到和谐
    思考传统哲学的和谐思想,自然会联想到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与“小人同而不和”的命题。笔者反复思索孔子的“和而不同”,觉得也可以倒过来说:“不同而和”,它的含义是说,不同的东西,有差别的东西构成一个协调的统一整体,而整体中的各个部分能够和谐相处。
      这样的命题更能体现从古至今的和谐思想的本质。 孔子的“和而不同”的含义是强调和谐作为事物的一种协调关系,是事物的多样性,差异性,甚至是矛盾性的统一。和谐是事物的理想状态,是人们追求的更高境界。要充分尊重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善于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和而不同”是对我国较早出现的“和”概念的解读和发挥。“和而不同”揭示了和谐的关系和状态的性质,它强调和谐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关系,是一种既定的事实,和谐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而不同”的含义具有静态的性质,没有反映出古老“和”概念的过程性,动态性和功能性。
      根据《国语·郑语》记载,西周太史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不能“去和而取同”。这是最早出现的和谐思想或观点。在这里,史伯把“和”与“同”作为对立的范畴列出,在史伯看来,“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事物是多种因素的集合,它们相互配合,协调组成新的事物,达到理想的效果。
      和谐内在的包含多样性、差异性、矛盾甚至冲突,但是,事物最终会达成更高层次的统一与协调,即和谐。所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和”,就是“以他平他”,即不同的事物构成一个整体,形成多样性的统一关系。同时,史伯也论证了和谐的作用,在他看来,“和实生物”,和谐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相同的事物不能产生新的事物,也就是说,“同则不继”。 笔者认为,“不同而和”与上述史伯的观点是一致的。它认为,相互间具有差别的东西构成一个新的整体,整体内部的各个部分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即协调与和谐的关系。同时,这也符合“和”的古老含义。
      “和”在中国是一个古字,见于金文和简文。在古汉语中,“和”作为动词,具有表示协调不同的人和事并使之均衡的含义。表面上看起来不同的东西但决不可能脱离相互的关系而孤立存在,“和”的本义就是要探讨诸多不同因素在不同的关系网络中的协调关系。古希腊人的理解也是如此,“和谐”(harmony), 在古希腊语中(harmonia)原意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通常用于音乐表示将不同的音调调和在一起成为音阶。
      “不同而和”是普遍存在的,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它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普遍和谐。人类相信,宇宙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性,那些神秘的事物之所以神秘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其规律性。事物的和谐关系就是规律性的体现。不同的东西结合起来,会形成新的关系,和谐的关系。
       人类数千年来的哲学思考和科学探索,几乎都在印证着“不同而和”的宇宙和谐思想。从柏拉图到黑格尔,从老子到孔子到庄子,从毕达哥拉斯到爱因斯坦,所有的哲人和科学家都对宇宙的和谐产生强烈的兴趣,宇宙和谐的观念激发了他们无穷的智慧。各种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事物都被他们的思维联系了起来。
      宇宙万事万物,在一般人看来是混乱而毫无秩序的,但是在具有思维的哲人们眼里,却是和谐的统一体。 自然科学论证了自然界的和谐,证明了“不同而和”的规律,即和谐;反之,自然界本身的和谐也为科学的内在和谐提供了最有力的范例。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起初对数学研究发现了不同的数组合起来,在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中存在着规律性(比如数与数之间存在着某种固定的比例),进而把万事万物跟数字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万事万物存在着数的规律性这样一个结论。
      毕达哥拉斯综合这些观察和研究,最后提出了“宇宙和谐”的思想。现代数学更加体现了宇宙的和谐。数学的和谐,不仅体现了宇宙的特点,原子的特点,分子的特点,也体现了生命的特点以及人的特点。人们相信,在不和谐的,相互差异的东西背后存在着和谐,天文学家依据数学中的和谐原理,排除一些不和谐现象,提出冥王星存在的设想并找到了它的存在,正是宇宙遵循数学和谐的最好例子。
       数学的和谐最好的论证了自然界的和谐、生命现象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自然界处处体现出和谐的美。诸如,春夏秋冬的周而复始;昼夜的更替,潮汐变化;地球赤道南北的气候生态的的对称分布;洋流和海浪的变化;风与波浪的协调关系:大风大浪,微风细浪;动植物体形和器官的和谐结构;等等。
      天文学论证了天体的和谐运动。文艺复兴时期,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写出了《宇宙的神秘》和《宇宙和谐论》,认为宇宙运动是有规律的。他本人利用第谷多年积累的天文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不同的行星构成一个天体,它们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关系,相互依赖,和谐运行。
      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即开普勒定律)。开普勒的《宇宙和谐论》所揭示的行星运动定律也直接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从此,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科学家们开始坚信宇宙是万事万物构成的,它们都是按照某种规律性在运行的,而这种规律性就表现为宇宙的和谐。
      我们生存的太阳系,是由不同的行星和卫星以及其他星际物质构成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吸引,相互排斥,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围绕太阳有规律的运行。 此外,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其他科学都证明了“不同而和”的规律。化学揭示了不同的原子经过化合与分解作用构成新的分子的现象。
      在分子中,原子之间是和谐相处的。一切化学物质,从无机自然到人类,化学结构都是和谐的结构。不仅地球上的物质如此,其他天体上的物质也是如此。物理学所反映的是自然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及规律性,展现了自然界在结构上的对称、和谐与韵律美。毫不夸张地说,物理学给原本是混乱的东西带来了让人类惊叹的和谐。
      同时,科学的原理,定理、公式、理论的表现方式也显示出和谐的美。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是一个“和谐的宇宙”。 从浩瀚无边的宇宙到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从星系到夸克,全部都遵循着基本的物理规律。 生物学揭示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与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构成了和谐的生态系统,所谓适者生存,就是说,生物与环境之间具有一种和谐的协调的关系。
      不同的生态范围内,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它们之间存在着生存竞争,但是必须保持一种和谐关系,否则将同归于尽。生物链就是上述和谐关系的集中体现。 自然界的和谐关系是自然调节,自然实现的。自然界也有不和谐现象发生,也有矛盾和冲突,但是,自然物质经过自我调节会最终达到和谐。
      社会领域的和谐关系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实践的平台,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内容。社会的和谐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关系着人类的生存状态。正是人类的活动决定着和谐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而人们的和谐观念支配他们的社会活动。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是关于人的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科学。
      社会科学同样探讨和谐的规律,并且以社会生活的和谐范例证明和谐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但是,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出现以后,遇到的第一个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天人关系”。人与自然是有区别的,二者构成了和谐的统一体。
      人与自然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和谐的关系。不要认为人是自然的中心、主宰、征服者、统治者,人对自然有着绝对的自由支配权利。不要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甚至从某个民族,阶级或者阶层的利益出发对待自然。当然,也不能无视人与自然的区别,否认人的作用,轻视人的利益和创造力,主张以生态为中心、一切顺应自然。
      正确的思想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改变自然的活动应同时反映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人的利益与其他物种的利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实现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相和谐、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和谐、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和谐、“人化自然”与“未人化自然”相和谐。
      总之是: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是,人与自然有共同点,人与自然相关联。人具有自然的本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且自然也是人化的自然,自然界具有人的本质。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动。后来,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性光彩。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孤立存在。社会中不同的人总是结成特定的社会关系。人们渴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各种团队的和谐,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和谐产生力量,和谐产生智慧,和谐创造奇迹。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甚至冲突,人们认识到了不和谐的弊端,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调解和解决,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谐同时意味着消除矛盾,解决矛盾,形成和谐局面的过程。
      人与人的关系表现在社会生产领域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和谐的生产方式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相和谐。人与物的和谐结合构成现实的生产力。人与物是不同的生产要素,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是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它体现了人与物的和谐关系。 我们看到,人类根据和谐理念,在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总是追求和谐的境界,并且创造了种种和谐的奇迹。当代世界,不同的国家走到一起,形成世界性的或者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各个成员国的和谐与协调的内部关系是组织的生命。
      民主政治的目的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平等关系,也就是和谐关系。和谐意味着利益和权利的和谐。不同的民族文化融合起来形成新的文化,是一个不断的和谐的互动过程。一种文化吸收其他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也是如此。没有和谐就没有新的文化的产生。这就是西周的史伯所说的“和实生物”。
      中国的汉字是音形义的和谐统一,从字的结构来看,也是和谐的统一。所以中国的书法体现了和谐的美和魅力。中国的建筑独具特色,具有和谐的美的内涵。古诗词同样蕴含着和谐的美。历代思想家都探讨和追求真善美,笔者认为,真善美的核心是和谐。“真”是对事物和谐关系的正确认识;“善”是符合和谐关系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美”是和谐关系的艺术再现。
       “不同而和”中的“不同”,不是绝对的不同,不是根本的不同。相关事物之间的“不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个性与共性是相互联结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关事物之间的差别是同一层次比较的结果。如果上推到事物的较高层次,就会看到事物的共同点,那么较低层次的差别就被淹没了。
      各种相关的“不同”因素之间,必然有共同点,必然存在公约数,必然能够“和”或者形成交集。总之,彼此相关的不同的东西能够够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庄子认为不同的东西,甚至是相反的东西是相互联结,相互转化的。由是而得非,由非而得是。然而,从道的高度来看,却没有必要分辨彼与此,是与非的界限。
      而应该如实的反映自然,超脱于一般的是非之上。对圣人来说,此也是彼,彼也是此,根本没有彼此之分,这就是“道通为一”的规律。“道通为一”要求认识事物的共性,即彼此可以“为一”。彼此是区分事物的最高概念。“是非”也是彼此。是与此认同,非与彼认同。从道的观念看,是没有彼此的区分的。
      从事物的角度看,存在着彼此之分。从道的观念看事物,应该看到事物的同一性和普遍性,而不是差别性。“道通为一”的原理告诉我们,从道的角度,即从共性的角度看,事物是齐一无别的。事物的差别是事物总体分化的结果,是事物相互转化的产物,是事物总体的不同表现。
      因此,庄子指出,认识事物 要坚持“两行”原则,即“因是”和“以明”。“因是即因事物之自然,认识事物 的差别性,特殊性。“以明”即以空明的心境认识自然,认识事物的普遍性和共性,达到“道通为一”。庄子认为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要“因是”,又要“空明”,这样才能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
      他的“两行”原则还是很辨证的。 “不同而和”的命题同时强调差别的重要性,没有差别,就没有和谐。和谐是差别性,差异性,多样性的统一。和谐是不同的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过程和状态。从差别到和谐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我们应该从庄子的观点受到启示,正确认识事物的差别性或多样性与事物的共性或者普遍性的联结,坚持和谐的理念,从差别走向和谐与统一。
       。

    狮***

    2006-09-09 19:23: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