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以“你如何看待维吾尔族的形成及宗教信仰的变迁”为题目的1000字论?

首页

以“你如何看待维吾尔族的形成及宗教信仰的变迁”为题目的1000字论?

以“你如何看待维吾尔族的形成及宗教信仰的变迁”为题目的1000字论文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4-02-16 08:48:01
  •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地区。也就是说,从古至今,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状况是新疆宗教信仰的主要特征。历史上,新疆地区宗教信仰是相当复杂的,在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之外还有萨满教、佛教、袄教、摩尼教、景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道教也从我国中原地区传人并流行。
      其中佛教和伊斯兰教传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深。摩尼教被维吾尔族历史上建立的两个汗国确定为国教。新疆的历史证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宗教流传;不同的民族或信仰不同宗教,或信仰同一种宗教;同一民族或信仰某一种宗教,或信仰多种宗教。各种宗教传播的时间、分布的范围并不相同,在各民族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地位也不同。
      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状况是由新疆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学背景等多种因素带来的。 新疆地处亚欧腹地.三大经济(畜牧业、农业、商业);三种古老的文化(中原文化、印度文化、古希腊文化);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一乌拉尔语系、印欧语系)相互在这里碰撞,一个接一个地产生着影响。
      这里也曾是古代许多种族和部落繁衍生息或过往交融的历史大舞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个个地合并,又分开离去。在这个大舞台上不停地转动。如属于印欧语系的塞种、吐火罗、菜特等。属于汉藏语系的羌、汉、吐蔷,属于阿尔泰语系的乌孙、月氏、匈奴、康居、丁零、乌揭、柔然、铁勒、突厥、回鹘、契丹、黠戛斯、蒙古等。
      他们当中,有些民族在远古就居住在西域。被认为是“土著民族”;有些是随着民族迂徙运动或其他原因而进入新疆的。他们中有些民族留在了新疆。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有些又继续迁徙但留下了自己的文化。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和演变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现在以维吾尔、汉、晗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13个民族分布的格局。
      这种不问断的多民族成份聚居、流动和交融的结果,必然形成一种地域性的多元文化。这就是造成新疆历史上至今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社会内在基础。简而育之,这块地方自古以来文化就不是封闭的。 从客观环境方面来看,西域当时是世界上的交通要道。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的文化、经济得以交流。
      所以。东方和西方每一种类型的文化都在这块土地上相遇,一种对另一种交互产生影响。宗教作为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当然也是人类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必然要随着东西方经济商贸的交流而在此交汇之地传播。世界三大宗教以及其他许多宗教,如袄教、摩尼教、道教等都在西域广为流传并互相交融的事实,正说明了这种特殊地理位置所具有的历史作用。
      这是新疆多宗教信仰并存的外部客观环境。但是,新疆多宗教并存的形势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大体上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一、原始宗教 在宗教学上,原始信仰是在远古时代对自然神灵(万物有灵)、祖先灵魂的崇拜,对动植物的崇拜。萨满教也是这种信仰发展到后期的一种形式。
       崇拜伟大的自然魔力的原始信仰,这种原始人类最早的信仰形式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人类世界的这种原始信仰是对自然神灵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在每个不同时期的自身发展中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根据自然界中每一个具体的对象和事件来理解神灵的力量。
      于是万物有灵不仅这样形成了,而且处于对父辈英雄们的怀念,又产生了对祖先的崇拜。任何一种有血缘的子嗣都会在部落中将其特色表现出来,按传统,不断产生的某种植物,还会出现某种神话故事,直到由于对鹰的热爱。产生出了图腾崇拜。这种万物有灵、祖先崇拜、图腾崇拜都在发展,这种发展又是基于“四项物质”——土壤、水、空气、火之上来实现。
      古代维吾尔人对自然界的理解就是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是在这四种物质上降生的。所有存在物的寿命追其本源都是光明与黑暗的关系。光明被认为是温暖、太阳、生活、美好的目标:黑暗被认为是寒冷、黑夜、死亡、坏事的目标。土壤(土地)被认为是人类的物质,是飞禽走兽、树木、植物的母亲;是天空、阳光,雨水的父亲。
      随着对自然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维吾尔族对整个自然界的对象——诸神及诸神的力量逐个不断再认识.在四种物质的基础上对天神— —世界之神的力量在认识上发生了变化。所以,四种物质适合于地神、天神、水神、火神这种神学观念的形成。 古代维吾尔族在这种信仰的基础之上,对自然界的每一种实体(各种现象)树木、植物、动物都崇拜。
      狼是古代生活在亚洲草原上广大游牧民族崇拜的对象,很长时间都作为自己各个部落的图腾。例如,他们把马、牛、狮子、公驼、山鹰、天鹅、鹰隼等动物也都作为自己的图腾。在《疏勒》故事中,战争的使者所乘骑的铁青马在阿尔泰—— 乌拉尔语系各民族人民的经典著作中也经常可以遇得到。
       萨满教是原始宗教晚期的一部分,维吾尔族在历史上有很长~个历史时期(有资料显示达2OOO多年)信仰过它。它曾流行于阿尔泰~乌拉尔附近,萨满教中的“腾格里”被视为尊敬的天神,让形形色色的原始信仰习惯保留下来,是信仰腾格里的前提条件。至于萨满教,其本身并无成文的、系统的经典教义,没有行使专门职责的“创始人”或“始祖”(萨满或巴合西)。
      古代匈奴人的首领就称作“天子——腾格里古特”,乌孙人的首领也称作“昆俾”。 如今新疆最大的一座山就称作“腾格里塔阿——天山”。最高的山峰就称作“汗腾格里”。我区内最大的湖泊就称作“腾格里湖”。还在其他很多方面都有这种信仰观念介入。现在,维吾尔旗人的生活习惯中这种宗教仍然还有很深的影响,“萨满舞”和偏僻农村举行的“巴合西”及“皮尔洪”活动就是这种宗教遗留下的标记。
       二、外来宗教 远古时期。一种完美的宗教在很早便传入到了这一地区,这个宗教就是袄教。据考证,它是在公元前6---7世纪由琐罗亚斯创建的。这个宗教古老的经典《阿维斯陀经》本身是一部神圣的教义,主张信仰善恶二元论。它的信徒信奉火神阿胡拉·马兹达,有特殊的拜火仪式。
      所以,这个宗教也被称作拜火者。 这种宗教于公元7世纪前后传人中亚,玄奘西行中对撒马尔罕的见闻这样写道:“从国王到庶民百姓。不是所有的人都信奉佛教,他们还崇拜火。在当地有二座寺庙。里面没有僧入,只有一名祭司。他使火种延续,而不中断”。lO世纪有帝王之光的记叙,在阿拉伯人到来之前,布哈拉的拉姆斯山村有一座最古老的火神寺庙。
      7世纪铸造的布哈拉和花刺子模的钱币上,正面有戴帽子的人。其上方还有燃烧着火的画面。由此表明,这里袄教曾广泛流传过。事实上,还是这个时期,在中亚的波斯帝国就有相似的情况,“琐罗亚斯德教是统治阶级的宋教,在这个波斯帝国中.遭到破坏的马瓦拉乌纳两派都在寻找靠山”这个时期,突厥语族虽然信奉琐罗亚斯德教,但仍然保留着萨满教的影响。
      这些人看上去很讲究礼节。在玄奘一百年之后。游览了周昌、布哈拉、查乌达(阿富汗的阿扎尼)、凯西、撒马尔罕南部赛比兹市、希拉兹、赫玛康、粟特亚纳等伯克领地。资料记载:“这六个伯克领地还有袄教存在,而佛教信仰已不被人们所知”。根据这一资料可以看出,佛教在这时的中亚许多地方已不广泛传播了。
      祆教在颟疆地区自公元前4世纪通过中亚传人,直到伊斯兰教在新疆普及的近一千多年时间里一直存在着。 这个宗教,不但操东伊朗语的古代塔吉克人信仰。而且操突厥语的民族,包括信仰萨满教后来又受袄教影响的回鹘人都信仰。自然神灵的信仰经历了非常漫长的时期,为古代回鹘人确立了对太阳、月亮、星辰的崇拜。
      了解神圣的火,接受袄教,这就一定不是件奇怪的事了。有关我国魏晋时期历史记载的《西域传》中就有高昌、安给特(焉耆)、疏勒、于阗等伯克领地上信奉火神的记载。

    云***

    2014-02-16 08:48:0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宗教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