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对当今世界大国政治 经济封锁 等的看法?

首页

对当今世界大国政治 经济封锁 等的看法?

对当今世界大国政治 经济封锁 等的看法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4-04-15 18:46:41
  • 中国不就是大国么?怎么老是被别人封锁欺负?

    杜***

    2014-04-15 18:46:41

  • 2014-04-14 08:57:01
  •   大虽然大国经济、人口规模巨大,军事、政治、科技实力强大,领域面积庞大,但并不是说国
      际事务可以完全由它来决定、世界资源可以完全由它来分配。大国再大,也没有大到可以忽略既有的其他国家;小国再小,也没有小到可以被忽视和放弃。特别是,如果中小型国家联合起来,以一个立场和声音与大国进行抗衡,则大国的霸权就很可能受到很强劲的制约。
      所以,通过小国之间的团结,成为一股可以抗衡大国的力量,能够形成国家之间的新格局。   当小国面临共同的问题、共同的危险之时,小国就有必要团结起来。而在现在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小国经常共同面临着大国吞噬、覆盖、侵犯的威胁,这就构成了小国团结的共同理性基础。
      与此同时,每一个国家都是具有理性的。当任何一个小国单独的力量都不足以抵挡被边缘化的危险之时,小国就可能用协商理性来实现生存理性,就会采用团结的方式。   (二)小国团结制约大国政治的实践范例   在当代世界,小国团结起来抗衡大国的例子很多,成立于1964年的七十七国集团(Groupof   77)就是小国团结的代表。
      该集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为扭转其在国际贸易中被动地位,在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剥削、掠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济组织。其宗旨是在国际经济领域内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推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NIEO),加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并以联合国为平台,为建立NIEO而进行了艰苦的努力。这种努力虽未取得最终的成功,但是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其主张下实施的普惠制、欧盟—非加太地区伙伴协定①为经济秩序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至2012年,成员国已增至132个。七十七国集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切身利益而走向联合斗争的共同愿望,为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贡献不仅在经济方面为人所公认,在其他领域的立场也受到了重视。例如,国际法学家伊恩·布朗利就曾以其1999年9月24日的外长会议宣言为根据,反对北约空袭南联盟。[10]744这充分说明,小国团结的力量对于大国强权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小国团结制约大国政治的利弊   从优长上看,小国的团结一致立场和共同行动能够对大国的任意形成冲击,而且形成的制约   模式较大国之间彼此钳制更为公正。
      从弊端上看,小国团结相对艰难,因为需要找到共同的利益基点、共同的威胁或者危险,而且具体安排较为复杂,也容易被分化和瓦解。②   日本学者加藤节提出了“生活的泛政治化和人们远离政治”的观点,而布热津斯基和斯考克罗夫斯特则提出了“全球政治觉醒”的概念,也就是人们在政治上积极了起来。
      不过实际上,任何一种观点都没有经过调查研究,都是一种定性的臆想。可以认为,世界政治与国内政治的情况一样,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人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面临着诸多自然和人为的风险,但人们的政治性与团结性并没有因此而明显觉醒。从国际关系上,各国依然为了本国所界定的利益而努力,追求存续和安全,并进而计算得失。
      从这个意义上看,小国如果不能形成共同的利益,就不可能团结一致;在不能发现统一的威胁和危险之时,就很难考虑共同的道义和理想。   五、通过国际制度消解大国政治   (一)国际制度消解大国政治的逻辑理性   由前述两种方式的利弊可知,如果国家在国际社会仅仅是原子式的生存,则大国政治的避免与抑制势不可能长期稳定;即使采用新兴国家制衡和中小国家团结制约的方式,也仅仅是临时的,不能持久。
      只有组织化的生存环境才能使大国政治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和约束。良好国际秩序的实现决不会是一个自发的进程,治理有方的政治实体是其前提条件,贯穿于这一进程的始终。   国际组织的生成机制,正如讨论国内宪政、法律、主权和人权问题中经常采用的经典社会契   约理论所分析的,①依靠任何一个国家的力量都不足以单独解决其所面临的困境,这种困境有可能是外部的,例如全球变暖,也可能是彼此之间的,例如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也可能是国家内部的,例如人权问题。
      此时,国家之间采取了合作的方式,这一点也为国际政治理论的自由主义所肯定。而在合作中,交易成本最低、边际效益最大的方式就是确立制度。这种制度既可能是双边的,也可能是多边的,但所有的制度的共同特点都是前瞻性地确立相对长期和稳定的行动安排,概括性地确立行为体的权利与义务;并且进而建立执行机构,来推进和控制国家之间的合作进展;此外尚需运作机制来监督制度遵行与实施的情况。
      制度中的行为体更易提高其社会化的水平,更容易受制度的控制,更能够避免个别行为体的单边主义行动。这正是哈贝马斯等学者所提出的主体间性和秦亚青教授主张的关系的重要价值。此时,制度成为一个约束国家行为的网状结构,网的力量避免了国家的任意,从而也就避免了大国政治的泛滥。
         (二)国际制度消解大国政治的实践探索   从19世纪上半叶对于国际河流的制度性安排,到国际邮政、电信组织的建立,再到20世纪初国际联盟、特别是1945年联合国的建立,诸国为创造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进行了坚实的努力。如果没有这些制度,大国的意志、霸权的影响会更加明显;确立一个健康的、持续发展的体制更不可能。
      20世纪对于国际关系和国际法而言,是一个组织化的时代,是一个条约化的时代。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制度高速、高度发展的时期。如果说,国际关系在20世纪以后确实取得了进步的话,那这种进步与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1]258-259   一个鲜明的对比是,在贸易领域,由于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的临时适用及其继承者1994年WTO的成立,60年来,世界上没有再出现过关税大战或者其他的贸易危机。
      而由于在国际金融领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组织与纪律,所以区域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间断性地爆发并产生灾难性的影响,波及实体经济领域。在这种危机中,大国经常是核心和关键,小国却是主要的受害者。②   究其实质,就是因为制度与组织纪律对于约束大国的影响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从法律的视角看,组织与制度即为构建全球法律体制的努力。   [12]58-130   (三)国际制度消解大国政治的问题解析   在通过制度与组织约束大国政治的问题上,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如果大国驾驭国际组织和制度,是否会导致大国政治的强化而非削弱?从逻辑和理论的角度,国际组织成为大国的羽翼,组织为大国所操纵的情形并非不可能发生。
      [13]46   但是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这种情况却并不太多。这是因为组织有其自身生存的逻辑,也就是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组织机制、监督职能和约束力量,这一点往往与大国的意志并不完全一致。联合国与欧盟的发展堪称典范。所以,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逻辑会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大国政治的机会。
         第二,大国违背组织的制度规范,甚至脱离组织的行为是否意味着组织的失败?这种情况无   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出现。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国联,苏联、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纷纷违背规范或脱离组织,确实证明了组织的软弱性;美国一开始就没有加入国联,更是妨碍了这一组织的权威和力量。
      [14]23-24。

    云***

    2014-04-14 08:57:0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时事政治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