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我国历史上遭杀的总是忠臣?而得宠的总是奸臣?

首页

为什么我国历史上遭杀的总是忠臣?而得宠的总是奸臣?

或者说忠臣总是遭杀?奸臣总是得宠?怎么区分忠奸?是不是有人们的嫉妒心理呀?
请根据个人理解回答.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5-01-09 21:09:15
  • 忠与奸在与皇帝一念间,这就是古代人的悲剧

    云***

    2005-01-09 21:09:15

  • 2005-01-09 16:47:35
  • 因为前一任皇帝,为了下一任皇帝能在上任之初就获得民心,所以对奸臣特别宽容,是为了下一任皇帝在杀死这些“前朝”奸臣后,很快就可收服人心。
    比如说,和大人就是乾隆留给嘉庆杀的;我甚至怀疑魏忠贤是万历留给崇祯杀了.

    k***

    2005-01-09 16:47:35

  • 2005-01-09 14:14:53
  • 忠臣不杀,怎能误国。又何来改朝换代,历史就是在对对错错中才能向前。
                      忠言逆耳。

    s***

    2005-01-09 14:14:53

  • 2005-01-08 19:07:47
  • 历朝历代都有忠臣和奸臣,如果在数量上相等,则盛朝
    但凡是都有个变化,有忠臣被杀,也有奸臣被斩,比如说包青天斩了很多奸臣,又比如说岳飞被杀
    历史总是偏向于记住忠臣(按照中国的风俗来讲),用他来教育后人,要学习忠臣,为人正直,自然而然觉得忠臣被杀不可思议。但人总是喜欢听好话,忠臣难免要顶撞万岁爷,结果可想而知
    

    含***

    2005-01-08 19:07:47

  • 2005-01-07 19:36:20
  •   朋友:您好!
    很高兴来和您讨论您的问题。
    1、首先,我们来一个定义:对国家(朝廷)和人民(百姓)负责的人我们称作为忠臣!其他的我们暂时不论。
    2、由于忠臣是负责的高官,往往在具体问题上为了维护人民(百姓)的利益上和最高统治者发生矛盾。而且,忠臣往往会忽视最高统治者的利益,这样,悲剧就发生了。
      (彭德怀)……。 3、奸臣往往会顾及最高统治者的利益,以便自己的利益和统治者的利益有机结合。所以,在短期内往往会得到恩宠。 4、最高统治者有时也会有正确的头脑,这时,忠臣往往会得志。反之,奸臣-得志。主要取决于最高统治者的清醒与否。 5、有些聪明的忠臣会充分利用智慧,左右逢源,处于不倒之地,尽管有时有点危险。
      (老总理)……。 6、奸臣后来的结局往往也不是那么的理想。(四人帮)……。 以汉代历史为代表的封建历史延续了许多年,我们也不必要继续深究。 从“水之清、则无鱼,人之察、则无徒”到“……厚中少文……”是汉代的历史重演。(因为老人家研究最多的是汉史)。
       不知各位知否? 敬请参考!。

    老***

    2005-01-07 19:36:20

  • 2005-01-07 17:52:12
  • 因为“忠臣”不怕死,不拍马屁,不按心理学规律办事,自然死得快!
    别忘了,故事中都有昏君的!

    天***

    2005-01-07 17:52:12

  • 2005-01-06 22:30:47
  • 忠言逆耳啊

    z***

    2005-01-06 22:30:47

  • 2005-01-05 23:00:24
  • 原因很简单,忠臣做事,奸臣"处世"

    一***

    2005-01-05 23:00:24

  • 2005-01-05 22:05:51
  • 如果是被冤杀的都是忠臣,更是冤大头,例如刘少奇

    考***

    2005-01-05 22:05:51

  • 2005-01-05 16:54:49
  • 因为忠臣自以为是忠臣,所以无需要老去皇帝那儿表白,而一旦被奸臣诬陷,又不屑于辩白。所以就被杀罗!如果再是个文官,被杀可能反而是他暗地里期望和荣幸的,所谓“武死战、文死谏”,流芳百世呀!

    落***

    2005-01-05 16:54:49

  • 2005-01-05 16:48:45
  • 忠臣不会讨皇上的喜欢,而奸臣靠这个吃饭

    z***

    2005-01-05 16:48:45

  • 2005-01-05 16:26:56
  •   历史上的某个官究竟是好是坏是忠是奸,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史料来进行判断。而史料只有两个来源:第一是官方的正史,第二是民间的记录,主要包括士大夫的笔记,民间传说、故事,以及小说、戏曲等。
    先说说这个官方的正史。这个正史都是“钦定”的,也就是说,发布出版之前,在为的皇帝要过目,他批准了才行。
      皇帝自要不是亡国之君,那一定是“圣明”的,那皇帝任用的大臣又怎么能使坏人呢?因此在各个《奸臣传》之外,我们很难在正史中找到一个奸臣。而《奸臣传》中的奸臣当权的时候,当时的皇帝不是傀儡就是亡国之君,这种窝囊废糊涂虫就是想重用忠臣、好人,那当权的大奸臣也不干阿是不是?这种皇帝要么是没有忠臣可用,要么就是夏桀商纣那种人,瞅见忠臣就闹心。
       再说说民间。民间的史料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不是士大夫的笔记,而是传说、故事、小说、戏剧。这些东西无一例外,都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嘛,有一定程度的虚构是允许的。在下所看过的上述文学作品,无一例外,全都是坏人当权,好人也有一定的权力,但是比不过坏人。
      比如《杨家将》、《三国演义》(刘备一伙在书里是好人,曹操是坏人)、《水浒传》……甚至包括现在的电视剧,诸如《刘罗锅》、《XXXX纪晓岚》,以及反腐败的片子等。当然,在下没有读过的东西也很多,或许会有个别例外,暂且不论例外的。如果在文学作品里,好人强大的一塌糊涂,什么林冲关羽令狐冲擎天柱蓝精灵动感超人流氓兔全都出场了,而坏人就是一两个小喽罗,这戏还怎么演啊?各位说对不?根本就没啥看头了……所以,我们看得到的基本都是坏人当权的故事。
      
      像在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什么的,我们能看到的好象都是宫廷爱情戏了吧?再说说故事里的皇帝们,他们也难啊,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啊,他们向着那边都不好,谁知道两拨对立的,谁是好人啊。不等到人死之后,盖棺定论,宋真宗也没法知道潘仁美害了杨继业是不是反而给大宋除了个祸患啊,杨家可是北汉过来的,北汉可是辽国的好兄弟呢~ 好啦,就到这里,再见吧~。

    疾***

    2005-01-05 16:26:56

  • 2005-01-05 16:09:15
  • 难道奸臣没被杀过吗?像赵高、李林甫、秦检、贾似道、和坤等不都被杀了吗?

    w***

    2005-01-05 16:09:15

  • 2005-01-05 15:54:12
  • 奸臣利用了众人想发财的心理,以众得皇心,诬陷忠臣。

    谷***

    2005-01-05 15:54:12

  • 2005-01-05 15:40:04
  • 羡慕过度就是嫉妒

    鄙***

    2005-01-05 15:40:04

  • 2005-01-05 15:18:55
  • 首先,奸臣死是没有人进行宣传的,更没有多少相关的故事传于后世。
    而忠臣的事迹往往让人在感动之余产生许多联想,所以让人特别感觉到这样凄惨的事情太多了。
    其次,忠臣做事往往爱行鲁迅所谓的“直道”,宁折不弯,所以常常会惹怒君王,带来杀身之祸。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些方法上欠妥当,提出意见和建议时让“领导”上心里不舒服。这应当也算是一点应当引以为诫的教训吧。

    天***

    2005-01-05 15:18:55

  • 2005-01-05 15:07:02
  • 是啊,嫉妒,排挤啊....不仅仅是古代有,现代多是的.我以前的工作环境中老受排挤,没办法,就不干了.

    V***

    2005-01-05 15:07:0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