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中国古代“骑兵”的问题

首页

关于中国古代“骑兵”的问题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6-23 22:23:36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出现骑兵的国家,春秋未期,步兵兴起,各国车步并重,出现了少量的骑兵,同战车步兵混编,仅是一种无足轻重的辅助力量。(与欧洲相比,应是稍迟了一些)
        战国时代骑兵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出现,当时各大国均建立了骑兵部队,如秦、赵等国均号称"车于乘,骑万匹",军队作战由步、骑为主渐渐转变为车、骑并重。
       战国及秦代的骑兵配有齐全的鞍鞯,但是没有马镫,这对马上的格斗战十分不利,所以当时的骑兵主要武器为弓箭,作战以骑射为主,少量的使用青铜剑、戟作战(劈砍时剑容易折断,以戟为主),并且这时已有专用的马甲出现(用于保护战马的防具),从出土的兵马俑可以看出当时秦军已是采用车、步、骑混合编队,鞍马俑以持弓为主,戴小帽,穿紧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装束便于骑射。
      这一时期兵法中也有了对骑兵使用的论述。《孙膑兵法》就曾说"险则多其骑"。 进入两汉时代,迎来了中国骑兵发展的黄金时代,因为对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战的需要,骑兵迅速壮大,军队作战从以前的车骑并重转变为骑兵取代车兵,骑兵成为决定胜负的力量。
       汉代已经有了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轻骑兵基本无甲,武器以弓箭为主,配备较矮小的战马,重骑兵着甲,武器为戟、矛、环首刀等近战武器,配备高大的马匹用于冲锋陷阵。汉代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出现了更适于马上作战的环柄长铁刀,刀脊厚,刃锋利适于劈砍,成为骑兵的重要武器。
      一般来说汉代的骑兵主要武器有:矛、刀、戟、弓、弩(臂张弩)等。这一时期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战术也得以发展,汉军在与匈奴作战中就大量采用了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作战。 蒙古骑兵(中国骑兵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蒙古骑兵自小生长在马背上,十五岁从军,七十岁退出兵伍。
      “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佥为兵”。《元史。兵制》 蒙古马个头稍小,但耐力极好,而且适应粗放粗养,是相当优秀的一种军马。蒙古骑兵有着超强的机动力,1名士兵往往备有6匹以上的战马,轮换使用,往往一天可以前进近百公里。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其人民生长在苦寒之地,对于恶劣气候的忍耐力极强,物质条件要求很低,有着一般农耕民族无法比拟的战斗力。
       蒙古马虽然体型较小,不及阿拉伯、亚利安马速度快、体型高大,但蒙古马适应力强,耐粗饲,易增膘,寿命长,十分适合长距离行军,无后勤保障作战,这些马随处能找到食物,在草原地形能日行军50至100公里,可以终年使役。并且重要的一点是蒙古马的母马哺育期可产奶300至400千克,这成为长时间在外作战,无需后勤保障的蒙古军的一个重要食物来源。
       长年骑射的蒙古人能拉强弓,蒙古人的弓用混合的木料和骨头制成,具备很强的穿透力和很远的射程,能在高速机动中(甚至一边后退一边回头射击)准确射击的蒙古人还能在短兵拚杀中给予敌人极大的杀伤。因为蒙古人往往自备武器,所以在箭、马刀以外,士兵们还带有自己喜欢的武器如长矛、狼牙棒、绳套(套马用的,在战场上也能套人。
      )等。在护具方面,蒙古人以皮制甲为主,轻便坚固,虽然不如铁甲的防护力好,可是为其赢得了更大的机动性。 一、蒙古军队西征时,一个骑兵的标准配备: 战马四匹、蒙古折弓一张、羽箭四筒、战刀一柄、铁棍一枝。 二、野战战法: 蒙古骑兵机动能力强,通常能够调动敌军到预设的阵地进行作战, 进入作战地域前,全体蒙古骑兵下马,牵马而行以保持马力。
      接近战场两里之内,再上马作战。作战时,留少数兵力于大营看护战马(具体称呼没查资料忘了),战马疲惫后可以回营换马再战。 对付欧洲的军队,蒙古人通常会派出几名勇士绕敌人的阵形挑战,引诱对手射箭,待确定敌人弓箭的有效射程后,蒙古骑兵则围绕着敌阵在敌人弓箭射程外攻击,利用蒙古骑兵弓箭射程较远,弓骑兵机动打击能力强的优点轮番打击敌人。
      等侯敌方阵形因伤亡和疲劳出现破绽时,绕阵攻击的蒙古骑兵可以从任何方向发起致命一击。 欧洲的重装步兵和重装骑兵(骑士)数量并不多,战斗力与蒙古骑兵相比也没有优势可言,因而蒙古骑兵能以两万骑兵远征而杀死了欧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拨都回国时带回了两千车人的左耳。
      史学家估计一个皮袋可装一百个人耳,两千车的人耳大约为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数。 在骑兵冲锋时,战刀很容易卡在人肉或者是盔甲上,因而蒙古人配备了一种特殊的骑兵武器——铁棍。但作战时蒙古骑兵主要还是依仗着世界第一流的骑射水平,用弓箭打败了欧洲各国的联军,在欧洲大地上当了近百年的统治者(金帐汗国)。
       三、蒙古人的攻城作战: 蒙古人同金、西夏、南宋作战多年,学习了各国城市攻防战的一些战法。元时军队中出现了火器——铜火铳,学会了制作各种攻城器械。 元军攻城的最大利器还是屠城。蒙古骑兵所到之处杀人盈野,成百上千座文明古城毁灭在蒙古骑兵之手。
      凡有抵抗的城市一旦被攻陷之后,全城除了工匠之外,不分男女老幼屠杀一空。大多数的城市只要蒙古军队抵达,就自动献城投降。 对于拒不投降的城堡,蒙古人把俘虏和城市周围的男人集中起来,每人发给一根木棍,用骑兵押解这支“军队”先行攻城,蒙古骑兵等侯守军出现破绽时再登城作战。
      西征的战史中,几乎没有蒙古人攻陷不下的城市。 。

    天***

    2006-06-23 22:23:36

其他答案

    2006-06-23 21:45:41
  • 世界上早在拉美西思2世大战卡叠石的时候就有骑兵了
    至于中山国的骑兵,也是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哪发展过来的

    v***

    2006-06-23 21:45:41

  • 2006-06-23 21:45:29
  • 只讲一点:骑兵对步兵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机动性,而蒙古骑兵恰恰将这一优势发挥到了冷兵器时代作战的极致。
    冷兵器时代,中国对骑兵的理解和运用最透彻。
    另:蒙古骑兵每个人有3、4匹马,可以换乘,节约马的体力。

    落***

    2006-06-23 21:45:29

  • 2006-06-23 21:36:00
  •   中国古代汉唐两朝,对外战争多用骑兵,对内战争多用步兵,这是由地理特征和敌军部队结构决定的。
    汉朝对匈奴、西域诸国,唐朝对突厥、吐谷浑、高丽、百济及西域诸国作战时,多用骑兵部队。由于北方地势广阔,便于骑兵发挥优势。而且敌军通常都是骑兵部队,攻击和撤退都十分迅速。
      步兵虽然防御和攻击力十分强大,但其致命弱点是必须近身攻击而且行动过于缓慢;骑兵的攻击和防御力虽然没有步兵强大,但是速度快是其巨大的优势。骑兵部队就很容易突袭步兵,在两军混战之前又能及时撤退,这样便能置自己于不败之地,用现在的话来说,骑兵处于单方面优势,这样步兵便处于不断的被消耗之中,而骑兵损失极微。
      后来蒙古人西征便是无意中使用了这种战术,横扫欧洲,而欧洲军队处于单方面劣势,损失巨大,波德联军被打败后,连德国皇帝都被俘虏。汉唐的军事战略家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在对外战争中大都使用骑兵,一方面可以迅速集结军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追击敌军;而如果使用步兵,军队集结还未完成,敌军就已经逃遁。
      
       在对内战争中,由于国内地形复杂,除了少部分平原,其它地区大都森林密布,河流众多,山峦起伏,而且城市密集且防御强大,非常不利于骑兵作战,反倒有利于步兵行进、隐蔽、伏击。国内战争,敌对双方都需要根据地,依托城市进行社会生产和军事准备。骑兵适合突袭,但是不适合山地野战和城市攻防战,而步兵由于攻击和防御力强大,而敌对城市是无法移动的,所以在国内战争中,骑兵的优势就没有步兵大,故此多用步兵主攻,而骑兵多做突击、封锁、偷袭、侦查、骚扰等辅助性工作。

    落***

    2006-06-23 21:36:00

  • 2006-06-23 21:35:52
  •   骑兵最早大概是出现在公元前400-500年间,也就是中国的战国初期和欧洲的希,波战争期间,(西方可能早些,据记载公元前8世纪中东的亚述帝国就已有骑兵,但有多大规模不详)但这时的骑兵实战性并不强,多是担负一些侦察,偷袭或是断敌粮道的作用,编制也不大。
      欧洲最出名的一次使用骑兵的战例出现在马其顿人亚历山大与波斯人大流士三世之间的战争中,亚历山大率骑兵猛冲大流士的中军,大流士惊惧而走,十万波斯战士或死或降,一战而使波斯帝国覆灭。而中中国最出名的一战是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号称屠夫,名将中的名将)遣精骑五千断赵军粮道,赵括(就是纸上谈兵那位)突围被杀,赵全军覆没,秦一战杀赵军五十万。
      为一统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最早使用骑兵的可能是北方的中山国(中山狼的故乡,有没有比这更早我不清楚,但这时肯定已开始使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出现了),中山国是一个小国,(相对于它的近邻赵,韩而言)在以战车为主战兵器的当时,(它仅仅是一个千乘之国而已)他不可能有多大的财力,人力去发展战车。
      (既使发展了也不是赵,韩的对手)其君主又有北狄血统,所以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发展骑兵。这样,中国的第一支骑兵部队出现了。(虽然人数仅数千人而已)<吴子后法>中亦有武候与吴起关于战马的征用,骑兵的战法的对话,可见此时中原各大国也普遍有了骑兵部队(战国中前期但规模有限,吴起也只是将之作为偏师使用)   早期的骑兵没有马镫,只有马鞍。
      (双脚悬空坐在颠簸的马背上是什么感觉?)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解放双手,必须要有一只手按在鞍桥上。(当然少数能骑无鞍马的人例外)。而当时的治炼技术又有限,不足以造出足够长的长刀(总不能让骑兵抓着70-80公分的短剑去冲突动不动就长达六,七米的长戟阵吧?除非是疯了),所以这时期的骑兵的主要作用就是突袭敌人后方,也就是起一个骑马步兵的作用。
      波斯人与亚历山大作战时,骑兵的战术就是:一拥上前,在步兵前二百步(可能更短)停住,一通弩箭伺候,然后后撤,再一次重复这种战术。(有点类似于以后的匈奴人的战术)但在马其顿方阵步兵面前效果并不太好,(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弩的力道不够,射程及杀伤力有限,其次是马其顿方阵步兵的防护力强,阵型周围有大盾)同时期的中国也是,秦兵马佣便有很多骑马的弩兵造型(无镫,有鞍,持弩,估计这时秦国的骑兵还没有掌握马镫的技术)。
         中国战国后期,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此时可能已有了马镫,但我找不到资料能证明,反过来,要没有,打死我也不会相信以后的赵国会举国\"胡服骑射\",没有马镫,骑射只能是笑谈,但又无法解释在这以后的秦,兵马佣里的骑兵竟然没有马镫,疑惑中),赵,燕,魏,秦各国都受到威胁,庞大而笨重的战车在来去如风的游牧骑兵面前无用武之地,各国这时才感受到骑兵真正的威力,于是痛定思痛,在赵国为首之下,纷纷大力发展骑兵,一时间大有超越车兵之势。
      但车兵作为主战兵种一直使用到楚汉争霸,也就是说,一直到这时,骑兵的作用仍没能完全发挥出来。(对步兵强大的冲击力和心理上的震慑力,而只是担任两侧的掩护)。

    事***

    2006-06-23 21:35:52

  • 2006-06-23 21:31:59
  • 那是当然!我国战国时期就已经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了
    可惜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还不属于周的礼数管辖,否则,中国的骑兵历史还要再早一些
    蒙古骑兵一人决不止一骑,很多文献多说是一人三骑,日奔千里.

    更***

    2006-06-23 21:31:5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