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文怎么写

首页

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文怎么写

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文怎么写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6-25 16:27:51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作者肖川博士历时十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集。书中收录的六十多篇文章,涉及到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意、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道德与成长等等。文章随性而至,随意挥洒,娓娓道来但观点犀利。
      作者的很多观点让我觉得非常快意,因为坦率真诚有见地。作者说教育是创造人的价值的活动,不是灌输,不是奴役,是心与心之间平等的对话。作者认为教育需要思想来提升品质,“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十分有价值的命题,它意味着:如果没有思想,人就只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就会一事无成、虚度此生,当然就更谈不上个性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了。
      教育的目的就应该是培养出大写的人,教育的态度理应是认为人性本善的。中国的社会缺乏民主的风气,中国人民缺乏民主的性格和习惯,这是因为几千年来中国的教育都是专制的教育,总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道德教育总是为了统治阶级便于管理民众,要求人们道德;文化教育总是教师高高在上的灌输,学生只要掌握知识点然后忘掉,一切只要“科学”,凡“不科学”就抵制。
      这是非常危险的,对社会的发展不利,对个体的成长更加有害。我们的道德教育如果只是在向学生灌输政府认为的什么是对的,而不是怎样面对我们的良知,那么这就不是教育,而是宣传,结果只会是培养顺民、培养奴性的人格,学生会就此毁掉,失去自我思想的能力;而满堂灌会毁灭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应有的创造力,唯科学论只会把人的视野变得狭窄,心胸变得狭隘。
      我们的教育方法培养出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可能的,但要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就是不够的。作者在书中提出,我们需要不断地严肃地审视我们的教育目标。通过现时代人什么素质最重要这一角度来切入话题,认为这些素质是:批判性的思考力、创新的能力、开拓新生活的能力、选择与合作的能力。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富有教养、有独立性、有自信心、自由自律、敢于冒险、具有创造力、足智多谋、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决策和讲求效率的人。现在有一种提法: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作者认为,如果这是对作为先进分子的共产党员的要求,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作为对全体国民的要求,就大可商榷了。
      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过多地强调思想品德教育,就可能产生误导,就可能导致在思想认识上和实际行动上对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不必要的顾虑和束缚。读了这些,我不禁想起我们的大学教育,两课被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是我们自主选择的,所以逃课、上课睡觉或者干别的事比比皆是,最后考前突击,考完就忘掉。
      而像思想道德修养课,所强调的不是修身,而是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这是泯灭个性的。发展个性不代表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个性是一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西方学者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说,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多数人的利益是不公正,为了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少数人,甚至个别人的正当权利也是不公正。
      我们大部分的学校体制都是不公正的。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学校可以为了评优牺牲学生正常生活的需要,可以为了所谓纪律严明而禁止学生上课去上厕所,这都是不公正的表现,甚至在学生提出异议的时候,老师说:“老师上课中途也没有去上厕所啊”,或者说:“重要的商业谈判中你去上厕所吗?”一类的话。
      这是在要求他人道德,是不公正的,不应该出现在教育中。作者认为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无视主题性,主要表现在:1)对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的虚空或低俗,对道德教育价值认识论上的狭隘与功利,把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对个人缺乏应有的尊重。
      2)把道德片面地视为对人的意志与行为的限制与防范,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把学生单纯地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普遍采用灌输。3)片面强调学生对于道德义务、道德责任的认同,而无视义务与权利的对等性,忽视学生的道德生活和需要,忽视引导和提供机会与情境使学生对个体的人格尊严、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于一体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甚至“管、卡、压”作为立足点与基本手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
      在知识文化的教育方面,作者认为今天这样一个由效率和技术主宰的时代,古典的心情,心性的修养,精神的价值,人文的关怀,渐渐地变得陌生与遥远。学习也就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主导下成为了外在的包装、利益的计算、轻巧的复制。这些充其量是小技巧,不能获得大智慧。
      更多的学习其价值是十分简洁的、潜在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学习需要刻苦,但更是一种快乐,是主动的,用努力酿造的快乐。仅仅从功利出发的学习是违背人天性的劳役。好的教师应该学会等待,而不仅仅因为学生目前没有出色的表现就否定学生。
      与其早熟造成肤浅和膨胀,不如大器晚成的深厚与博大。在教师的素质方面,作者提出教师的专业成熟包括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眼光——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用整体的、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动;专业品质——建基于教育理想与信念、体现于日常的细微的行为之中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专业技能——课堂监控、演示讲解、练习指导等方面的技能。
      教师的成熟依赖于教师的自省。在师生关系上,作者认为教室时一个文化生态圈,自由表达与自主探索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让每个学生能根据个人的意愿和节奏,选择适合个人兴趣和能力的活动,自由自在地学习和探索。通过建立合作气氛,提高互教互学、鼓励进步等途径把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使学校成为一个既有民主生活,又有自我表达,既有相互协作,又有个人探索的独立空间。
      作者说:“建基于信仰的教育必定有着这样四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必须守护的核心价值、使命感、终极关怀和仪式境界。而反思一下我们今天的教育,充其量只能算是宣传加规训,它的确可以塑造某一种满足一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难以成全力于天地之间大写的人。
      ”我相信有灵魂,所以我相信《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书所倡导的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虽然这在现在还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但如果每个人都能抱持这样的态度的话,我们将离教育大国不再遥远。我是上思想品德课长大的一代,经历过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期,然而这一切对我自己的成长其实并无多大意义,试总是要考的,考试是考不出思想来的,最终我们还是只有参加现有条件下相对公平的高考,满怀对理想的憧憬进入大学,之后看着现实任自己的理想破灭。
      大学还是考试,课可以不去,因为感觉不到真诚的交流的课去了也如受折磨一样,老师课就算备得再丰富,一旦有居高临下的专制的嫌疑我便会厌恶,作为学生我们需要的是思想,是创造,是尊重,而不是灌输管制和强求。所以厌恶的课考前用一晚上突击,之后忘到九霄云外去,哪怕它有用,宁可自学去。
      我热爱的老师我热爱的课,我会认真去上,老师尊重我们,我们也尊重老师。但我认为可悲的是当我们经过十二年满堂灌式的教育进入灵活的大学课堂时,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已经忘了怎么创造。教育心理学课上说人发展的最关键时期是人生的前二十年,我们都已经错过了,很多人已经虚度了。
      人生剩下的几十年,还有人会这么悲惨而不自觉地生活下去。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习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然而当我们自己人认为可以享受的时候,已经无福消受了,因为自己已经不再年轻。我们总为了明天而牺牲今天的幸福,我们目前的教育就是这样,于是人人都拥有了苍白的童年,回忆里只有题海的青春。
      这是多么残酷。我偏激,我清楚,但偏激总比纯属废话的辩证的总结性陈词能产生新东西,有生命力。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生命力。读这本书让我燃起了希望。希望教育的新时代赶快到来。

    赵***

    2019-06-25 16:27:51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