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如何护理良性颅内压增高的病人?

如何护理良性颅内压增高的病人? 
| 2015-12-10 00:46:47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5-12-10 00:46:47
  • 一、焦虑良性颅内压增高 相关因素: 1监护环境刺激。如目睹危重病人抢救场面、监护仪器使用造成的不安。 2活动受限。 3生活自理能力限制。 主要表现: 1病人自诉心神不安、感到不幸,缺乏信心,无助感增强。 2忧郁、易怒、哭泣,拒绝治疗,不思饮食,不能入睡等。 护理目标: 1病人能说出焦虑的原因及其自我感受。 2病人焦虑减轻或消失。 3病人能妥善休息,配合治疗护理。 护理措施: 1理解、同情、关心病人...

    查看全部>>

    一、焦虑良性颅内压增高 相关因素: 1监护环境刺激。如目睹危重病人抢救场面、监护仪器使用造成的不安。 2活动受限。 3生活自理能力限制。 主要表现: 1病人自诉心神不安、感到不幸,缺乏信心,无助感增强。 2忧郁、易怒、哭泣,拒绝治疗,不思饮食,不能入睡等。 护理目标: 1病人能说出焦虑的原因及其自我感受。 2病人焦虑减轻或消失。 3病人能妥善休息,配合治疗护理。 护理措施: 1理解、同情、关心病人的自我感受。 2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 3给予病人适当发泄机会,如哭泣时,暂缓非急救治疗护理。 4耐心解释监护治疗的必要性,以取得病人合作。 5抢救其他危重病人时避免病人目击,如使用屏风遮挡,避免给病人造成不良刺激。 6协助病人改变体位,进食等日常生活。 7对病人的积极配合、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重点评价: 1病人焦虑的原因。 2病人的焦虑是否减轻或消失。 二、自理缺陷 参照"颅脑外科重症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三、头痛良性颅内压增高 相关因素: 1ICP升高。 2腰穿、引流过是,造成低颅压性头痛。 主要表现: 1病人诉说头部疼痛。 2病人坐位或半坐卧位,痛苦表情,哭泣,呻吟,坐立不安等。 3伴有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护理目标:病人头痛减轻。 护理措施: 1了解病人头痛的部位、性质。 2耐心倾听病人的感受并给予同情。 3病情允许时抬高床头10-15度。 4密切观察伴随症状和体征,出现发觉,及时报告医师。 5分析引起头痛的原因:指导病人用听轻音乐、与病友聊天等方法,分散注意力,以提高痛阈。 6对不能忍受的疼痛,遵医嘱使用镇痛药或脱水药。 7腰穿后,嘱病人去枕平卧6小时。 8保持脑室引流袋位置正常,防止脑脊液引流过量造成颅内压降低。 9遵医嘱控制颅内高压、脑水肿、癫痫。 重点评价: 1病人头痛的性质、原因。 2护理措施是否妥当有效。 四、呕吐 相关因素;良性颅内压增高 1ICP升高。 2全身麻醉后反应。 3剧烈咳嗽。 主要表现:呕出胃内容物,伴有恶心或呃逆;气道抽吸出胃内容物。 护理目标: 1病人呕吐次数减少或被控制。 2病人未因呕吐发生窒息。 护理措施: 1全麻未清醒、意识障碍病人取头侧卧位。 2吸痰时,勿刺激病人剧烈咳嗽,以免诱发呕吐。 3对呃逆病人,采用压眶、遵医嘱肌注海俄辛或氯丙嗪等措施控制,以免频繁呃逆引起呕吐。 4呕吐期间暂禁食,以免加重胃肠症状。 5密切观察呕吐伴随症状、呕吐物量、气味、呕吐次数,并作好记录。 6病人呕吐时,给予耐心安慰,并随时清除呕吐物。 7疑为颅内压增高所致呕吐(喷射性呕吐)者,遵医嘱降低颅内压。 8避免进食污染食物,防止发生食物中毒、消化不良。 重点评价: 1病人是否有呕吐发生的征象,如呃逆、恶心等。 2呕吐是否控制或减轻。 五、潜在并发症——颅内感染 相关因素: 1ICP监护探头进入颅内。 2脑室外引流。 3腰椎穿刺。 4脑脊液外漏。 主要表现: 1体温升高>37.5℃。 2意识改变或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3脑脊液培养阳性,引流量增加、性状混浊、有絮状物。 护理目标: 1病人不发生颅内感染。 2病人发生颅内感染的征象被及时发现,并得以有效控制。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并评估病人是否有颅内感染征象。 2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3防止ICP监护探头脱出,引流管扭曲、脱出,保持引流通畅。 4每天更换引流袋1次。 5保持伤口敷料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 6脑脊液外漏者不宜腰穿,并加强脑脊液外漏的护理(参照"颅脑损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以免造成逆行感染。 7腰穿针眼以无菌敷料覆盖24-48小时。 8ICP监护时间一般3-5天,不宜过长。 重点评价:是否存在颅内感染征象:体温>37.5℃,脉搏增速,呼吸加快,引流量增加,有絮状物、性状混浊,意识改变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六、知识缺乏:ICP监护要求 相关因素: 1病人或家属从未接受过此方面的知识。 2缺乏信息来源。 主要表现: 1病人或家属不接受ICP监测。 2病人或家属不能正确配合ICP监测。 护理目标:病人或家属理解、配合ICP监测。 护理措施: 1向病人、家属讲解ICP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监测颅内伤情,以便提供病情动态信息,指导治疗。 2向病人、家属讲述监测过程的要求: (1)病人静卧,保持头高10-15度,以保证ICP数据的准确性。 (2)病人躁动时,予以镇静处理,以免引起ICP升高。 (3)病人行腰穿后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体位改变使ICP值降低。 (4)妥善保护监测装置的接头导线,防止扭曲,折叠或脱出。 3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防止颅内压增高的知识(参照"颅脑外科重症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4向病人宣教颅内感染的预防知识。如防止探头、引流管脱出,不可上提引流袋。 重点评价: 1病人是否按要求配合ICP监测。 2是否存在感染的危险因素。
    林*** | 2015-12-10 00:46:47 73 2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