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郑经延平王是谁封的

首页

郑经延平王是谁封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4-10 09:20:35
        延平武王,即郑成功。明军事家,民族英雄。初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明天启四年(金天命九年,日本宽永元年,1624年)七月十四日生于日本平户。父亲郑芝龙为明福建总兵,母亲田川氏系日本人。明崇祯三年(金天聪四年,日本宽永七年,1630年),从日本回国。
      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西大顺二年,顺永昌二年,1645年)监生。明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西大顺二年,顺永昌二年,1645年),为绍宗朱聿键倚重,赐姓朱,改名成功,封忠孝伯,任御营中军都督,世称“国姓爷”。明隆武二年(明鲁王监国元年,明定武元年,清顺治三年,西大顺三年,1646年),屡阻其父降清不果,遂与之决裂,率部下南澳岛(今闽粤交界海域),自称招讨大将军,以福建金门、厦门为抗清基地。
      在厦门建立演武场、演武池,利用作战间隙练兵。明永历二年(明鲁王监国三年,明定武三年,明东武元年,清顺治五年,西兴朝元年,1648年),于福建同安、泉州等地连败清军。明永历三年(明鲁王监国四年,明定武四年,清顺治六年,1649年),遣部将施琅克漳浦、诏安等地,先后被昭宗朱由榔封为威远侯、延平公。
      明永历五年(明鲁王监国六年,明定武六年,清顺治八年,1650年)至明永历六年(明鲁王监国七年,明定武七年,清顺治九年,1651年),在福建沿海多次与清军作战,相继取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江东桥等地的作战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一部,威震闽南。
      拒绝清廷招降,不为清廷以杀父灭族相威胁所动。其后,被昭宗朱由榔相继进封为漳国公、延平王。改厦门为思明州,设六科理事,分所部为陆师72镇、水师20镇。乘清廷劝降之机,加紧整军备战。在金门后埔大练精兵,颁行营盘法,建厦门澳仔演武亭。制定各镇合操法和水师水操法,检阅操练,严格要求,行赏必罚。
      制定出军禁令,严明军纪,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水陆队伍。明永历八年(明定武九年,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克漳州,迫清军千总刘国轩降。明永历九年(明定武十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遣兵取浙江舟山、温州、台州,闻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3万进攻福建,遂毁漳州、惠安、南安、同安诸城,撤兵聚厦门。
      明永历十年(明定武十一年,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四月,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歼清军水师一部于厦门围头海域。明永历十二年(明定武十三年,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乘清军主力与西军李定国部在西南地区作战之机,率水陆军10万、战船290艘北征。
      沿途破乐清,取温州,与兵部侍郎张煌言会师,抵羊山(今上海东南海中)遇飓风,覆舟丧师,被迫退至舟山休整。明永历十三年(明定武十四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五月,率师经崇明入长江,破清军滚江龙(横江锁链)、木浮营(置兵设炮的江上木栅),克瓜洲,取镇江,进围南京。
      另遣张煌言攻占芜湖(今属安徽),夺取徽州(今歙县)、宁国、太平(今当涂)、池州(今贵池)等4府、3州、24县。后拒听张煌言、甘辉等将领急攻南京的建议,屯师城下20余日,静待清军献城投降,遭清军突然反击,折将14员,损兵数万,败退厦门。明永历十四年(明定武十五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明永历十五年(明定武十六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在厦门召开军事会议,决计收复台湾为根本之地,下令整修船只,调整部署,加紧复台准备。三月二十三日,率首批官兵2。5万人、战船数百艘,由原荷兰翻译何廷斌和熟悉航路的渔民引导,自金门料罗湾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次日抵澎湖。
      四月初,遣一部4000余人抢占鹿耳门港(今台南安平港北)南侧之北线尾岛;自率主力万余人通过大海湾,直插赤嵌城(在今台南市内)北之禾寮港,迅即在台湾本岛登陆。此后,督师多次粉碎荷兰驻台总督揆一的反扑。集兵1。2万包围赤嵌城,断绝水源,在城周布设火攻器具,迫守将描难实叮率众出降。
      旋派描难实叮向揆一劝降,遭拒绝后,即移师威逼台湾城。荷军千人凭坚城利炮负隅顽抗,郑成功遂改攻城为长围,分兵收复岛上其他失地。五月,改赤嵌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两县,改台湾城为安平镇。下屯垦令,组织部众垦荒屯粮,整顿法纪。在台湾同胞支持下,先后两次击败荷兰殖民者从巴达维亚派来的援军。
      在围困台湾城八个月后,于十二月初六下令炮击台湾城外重要据点乌德勒支堡,迫揆一于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在投降书上签字,使台湾回归祖国。旋在台湾加强建设,促进了政治 、经济发展。永历十六年(明定武十七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八日卒,仅39岁,弟郑袭、子延平文王郑经同时即位。
      

    擦***

    2006-04-10 09:20:3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