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示儿

首页

示儿

我是一名小学生,向咨询一下示儿的解释,谁知道啊??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3-28 22:35:25
      我也是小学生,6年级的
    老师告诉我们一个网站
     
    可以查到许多教辅资料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简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
      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2002-11-28 ] 。

    天***

    2006-03-28 22:35:25

其他答案

    2006-03-26 13:50:22
  • 【注释】(1)示儿:给儿子们看。(2)元知:本来就知道。元同“原”。(3)万事空:一切都不存在了。⑷但:只。⑸九州同:指全国统一,中国古代分为九州。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⑺北定中原:原是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句子,意思是收复北方的失地。⑻无忘:不要忘记。无通“毋”,不要。⑼乃翁:你的父亲,诗人自指。
    【译文】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一切都成空虚,只是因为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宋朝的军队收复了北方的失地,家祭时别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说明】  陆游的这首绝笔诗,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年)春,这时作者已八十五岁高龄。诗人为收复中原奔走呼号,奋斗了一生,临终仍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沉痛的诗句,闪耀着老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凝聚着对南宋屈辱局势的无限悲愤,也深含着相信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希望这些资料对你有帮助!^_^
    

    め***

    2006-03-26 13:50:22

  • 2006-03-26 11:26:02
  •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U***

    2006-03-26 11:26:02

  • 2006-03-26 11:08:30
  •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1。 示儿:给儿子们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国统一。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 乃翁:你的父亲。 --------------------------------------------------------------------------------   [简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
      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

    2006-03-26 11:08:3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