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文言文翻译

首页

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论弓
从“上谓太子少师”开始到“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3-11 01:44:02
      ----原文截取如下: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 ---原文翻译如下: 皇上(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就喜好弓和箭,得到好的弓十几把,最近又把这些弓给制弓的匠人看,他们却说:‘(这些)弓都不是好弓’。我就问(他们)这是什么原因,制弓的匠人说‘木料的中心不正,使得木纹都歪斜了,弓虽强劲有力,但射出的箭不直。
      ’我(唐太宗)一直犹如不明方向的人呀,这些事没有经过精细的考虑。我(曾经)用弓箭(武力)平定四方(时)所用弓箭无数,但却还不懂得弓的奥妙,何况我得到天下的时间不长,我又怎么能一一都知晓呢!(所懂得的治国道理,本来就不如对弓的道理;品评弓箭尚且失之正确,更何况治国的道理呢。
      )”于是命令京城(长安)五品以上的更替去全国各个省县,随后数年(或者数次)召见,来询问他们民间的疾苦和政事的得失。” ---评论:匠人论弓之优劣本身就富于哲理。说如果做弓的木心不正,纹理歪斜,劲越强,力越大,射出的箭就越偏。如同做人,本质不良,智力越发达,人越聪明,走的路离正道就越远。
      更如同国家治国理政的政策,民族文化价值之取舍,倘若其心不正,做得越多,相去越远。

    1***

    2006-03-11 01:44:0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外语学习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