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郑伯克段于鄢》一文的理解问题

首页

关于《郑伯克段于鄢》一文的理解问题

为什么理解郑庄公这个人是阴险狡诈的?我觉得他能用自己的智慧得到他应有的,把他那个贪得无厌的弟弟打败,不是个很厉害的国君吗,也懂得怎么治理国家。这是我个人理解,为什么不可以呢?为什么理解有偏差?

顺便问问,为什么把这篇文章放在古文观止第一篇~~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1-15 19:10:18
    这里提到庄公阴险狡诈主要是提及的与母亲的关系的改变那段和他纵容弟弟犯罪那段
    明明恨,却能因为利益而重新修好,母亲在他眼里仅仅工具一般的角色
    对待弟弟,就像我不断挑衅你,责骂你,让你故意杀我,然后我以“正当防卫”的名义杀了你。虽然做法不同,实质是相同的

    k***

    2006-01-15 19:10:18

其他答案

    2006-01-15 15:29:20
  •   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初:当初。《左传》在追述以前的事情时,习惯上都用“初”。本文讲的是隐公元年(BC722)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了说清此事的来龙去脉,就用“初”字把时间向前推移了39年,追述到郑庄公的母亲出嫁到郑国的那一年,即BC761年。
       这一句中“郑武公”是谥号,下一句“庄公”也是谥号。所谓谥号,是在一国的君主或大臣去世以后,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他一生的所做所为所封的号,带有盖棺论定的性质。因为“郑伯克段于鄢”这一历史是在郑武公和庄公去世后整理出来的,所以叙述他们生前的活动都要用他们死后的谥号,这是古代史书叙事的习惯。
       申:申国。申国的国姓是姜姓,而郑国的国姓与周天子相同,是姬姓,按照当时的风俗,同姓不婚,所以郑国的国君一定要娶异姓国的女子为妻。曰武姜:娶的妻子叫武姜。“武”是她丈夫的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合在一起作她的名。 2、【生庄公及公叔段。
      】 “生”的主语承上省略,应该是“姜氏生”。庄公是郑国国君,所以用谥号称述他。公叔段:“段”是名,“叔”是弟弟的意思,“共”是段后来失败流亡的诸侯国名。及:连词,与,和。 3、【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寤:本指睡醒,这里是通假字,通“牾”,倒着。
      “寤生”就是倒生,胎儿出生的时候脚先出来,也就是难产。《史记·郑世家》里记载这件事情说:“生之难。”可以与此处相互印证。惊:吃惊,受惊,是个不及物动词,这里用作使动用法,“惊姜氏”意思是使姜氏受惊。 4、【爱公叔段,欲立之,】 〈译〉姜氏喜欢公叔段,想要立他作太子。
       5、【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亟:音qi4,副词,屡次。这个字读ji2,意思是“急”。弗:否定副词,一般否定及物动词,而且及物动词的宾语不出现,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弗”是“不+之”的合音形式。许:答应,同意。 以上第一段,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
      正是母亲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

    ☆***

    2006-01-15 15:29:2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