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什么是赋存深度

首页

什么是赋存深度

在矿体描述中,总说埋藏深度,又说赋存深度,它们有什么不同?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2-05-06 08:33:16
      解释:蕴藏和储存量(泛指矿藏);赋予其存在的条件;存在形式、相态等。
    其他相关资料
      一种物质的存在依赖于另一种物质   1。矿产资源赋存就是矿产资源的蕴藏和储存量。   2。元素的赋存状态   元素在其迁移历史的某个阶段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及与共生元素的结合特征。
      元素赋存状态也称存在形式、相态等。它包括该元素所处在的物态、形成化合物的种类和形式、价态、键态、配位位置等多方面的物理化学特征。因此,元素的赋存状态是化学反应的结果,与作用条件有关。研究元素的自然赋存状态对追踪元素的迁移历史,查明地球化学作用条件有重要意义。
      根据热力学亚稳态原理,目前所观测到的元素在自然固结相中的赋存状态,大多能反映其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因此,元素赋存状态有地质成因意义。   有时在一种地质体中一种元素可以出现多种赋存状态,它们之间常有一定联系,处于某种平衡,如中类质同象态的Pb与微细分散状PbS之间处于某种平衡,受岩浆中硫逸度控制。
      在一些复杂的地质体系中,一种元素的多种赋存状态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或多次作用叠加形成,如土壤中的元素呈多种赋存状态共存。   可以从多种角度或不同层次上划分元素的自然赋存状态,地球化学中常遇到的元素的主要赋存状态主要有下面几种:   独立矿物 指形成能够用肉眼或仪器进行矿物学研究的颗粒(粒径大于0。
      001毫米)。独立矿物属于宏观独立的相,要求该组分在体系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并有充分条件聚集成颗粒,因此属于集中状态。元素形成独立矿物的能力与其丰度有关。常量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而微量元素如稀有元素只有总量的极少部分形成独立矿物,而绝大部分处于各种形式的分散状态。
      元素形成矿物的数目(N)与其原子克拉克值(K)呈正相关关系。   类质同象状态 元素以离子或原子置换形式进入其他元素的晶格,构成固溶体,也称固溶体或结构混入物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微量组分进入常量元素晶格,在体系能量上更为有利。因此,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微量组分首先形成类质同象固溶体,在给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微量成分浓度和与置换对象离子之间的差异超过一定限度时才能形成微量组分的独立矿物。
      元素在两种状态之间的分配服从能斯脱分配定律。类质同象属于元素的分散状态,也是一种牢固结合状态,为使两者分离,必须破坏晶格,这一点对元素的活化迁移有重要意义。   超显微包体 元素呈极细小颗粒(粒径>。

    2***

    2012-05-06 08:33:1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