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可以读哪家学校?

首页

我可以读哪家学校?

本人是江苏高考体育考生,学的理科,体育107分,文化179分。我可以读哪家学校??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4-06-28 16:10:15
  •   呵呵 你好 我给好多学生说过关于填报志愿的问题 谁都问“我能上个什么样的学校 我适合什么样的学校” 但是这个问题不是由别人来回答的 这要问自己 问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 适合什么样的环境  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你喜欢什么等等 有很多的原因在里面 所以 不要让别人给你选择学校和专业 要问问自己喜欢那里  因为别人给你说的不一定是好的 也不一定是适合你的  所以我在这里也不侵犯你的选择权利 就不给你说学校了 我只给你说一下报考学校时 填志愿是应该注意的是:个人认为还是个人兴趣比较重要,根据个人兴趣来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好好努力,学校差不多就行了,大学很多时候靠自己的。
      希望在开学前买一本《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绝对会让你在大学的迷茫的时期找到重新自己的定位,也会让你在激进勃发中更加充满动力。 祝你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有一份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另外,网上诸如此类的东西很多,报考的时候注意大年小年的周期问题,这点也尤其重要,因为这会让你以同样的分数走一个相对不错的学校。
      至少不会让你去一个学校以后报怨自己分不必考这么多就可以上这学校,而是会让你自己很庆幸以比别人少的分数就走一个比别人好很多的学校。这些问题你在网上查查,应该不少,在这里我就不详述了。 说这么多,别给你饶晕了。 一、什么样的专业才是好专业? 首先,我想告诉你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好的专业 1、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看看自己喜欢做什么事, 2、根据自己的性格,看看你是内向、外向还是综合性的,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 3、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看看你的家庭能不能给你搭建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的平台; 4、家庭的社会背景,你的家庭在你学的这个专业上有没有关系; 5、这个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就业率怎么样 6、还要看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二、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首先,我想告诉你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1、能够提高你的专业技术,给你充足的实践机会,让你发展提升的学校; 2、用最短的时间; 3、花最少的金钱; 4、学到最有实用价值的技术; 5、能拿到大学毕业证书; 6、能够实习获得工作经验; 7、能提供一个就业创业发展平台。
       最后帮你在强调一下我说的比较重要的几点 1兴趣2大小年的规律3不放过任何一个报考的机会,一二三本及其补报。 推荐的那本书相信会让你受益匪浅,说明一下,我跟作者无任何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所谓志愿,即志向和愿望,是指填报志愿者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包括希望成为怎样的人,从事什么职业,在哪个领域发展等等。
      志愿的选择大多包含着考生对自己未来的向往和憧憬,也承载着家长对孩子的期许和愿望。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理想的目标,但现实有时却与理想存在差距,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取得平衡,获得最令自己满意的结果,需要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全面收集相关信息,认真考量比较,作出最佳选择。
       学生:从兴趣、性格、能力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兴趣、性格和能力是专业选择的三个重要指标。 首先,人们在从事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时才能够体验到更多快乐和满足,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如果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真正喜好选择相关专业,进入大学以后,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也能够较好的把握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性格是影响专业选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专业性质不同对于性格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热心和耐心;会计需要细致和精确;建筑师需要空间感和创造性;公关人员需要沟通能力和亲和力……等等。因此,考生一定要对自己的性格和专业特质作出准确判断,使两者达到良好的匹配。
       对于能力的解释,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能力倾向,即哪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其二是能力水平,即某一方面的能力达到怎样的程度。就报考志愿而言,能力倾向更多的对专业选择产生影响,能力水平则更多的影响学校的选择。 因此,考生在报考志愿时,可先根据上述三个因素确立自己的专业,然后再确定专业所分布的学校,最后是结合自己的模考成绩及 家人的建议有梯度的填报志愿。
       家长:多方考虑给予意见,不可强加意愿包办代替 家长比孩子的阅历要丰富很多,看待问题也更加全面,很多时候都能够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孩子良好的意见和建议,在报考志愿这件事上自然也是如此。 家长们在社会上打拼多年,对于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在面对孩子的志愿时,自然会有更多现实的考虑,比如学校名气、就业情况、发展空间、薪资问题等等,这些方面当然需要顾及,但绝不是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更不是唯一的因素。
      家长们需要认识到,志愿首先是孩子自己的志愿,是孩子选择自己未来的第一步,因此一定要给孩子充分的主动权,绝不能越俎代庖、全权包办。当然也不能太过松心,不理不睬。这两种态度都有可能导致事后的相互埋怨。 建议家长们首先听一听孩子自己的想法,看到其目标的合理性,再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帮助孩子分析利弊,比如听取任课老师的建议,吸取往届毕业生的经验,咨询高校招生的情况等,以便考生获得更加全面的资讯,亲子之间共同商量讨论,最终达成令双方都满意的共识。
       祝你好运。

    等***

    2014-06-28 16:10: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