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侗族大歌的发源、演变过程、历史证据什么?要详细点的。谢谢!

首页

关于侗族大歌的发源、演变过程、历史证据什么?要详细点的。谢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0-19 01:34:04
  •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中文名: 侗族大歌
    外文名: Kam Grand Choirs
    其他译名: Grand Choeur des Kam
    地区: 中国侗族地区

    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
    特色: 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
    荣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分类: 嘎听、嘎嘛、嘎想、嘎吉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据传是古代越人的后裔,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其主要聚居在我国贵州、湖南、广西等省,现有人口260多万,主要从事农业和林业生产。而在贵州省的黎平县是全国侗族聚居最多的县,有侗族人口35万。侗族居住的地方不仅风光秀美、民风淳朴,而且侗族也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民族,有民谚说:“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
      ”其中的大歌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耳朵和心灵去捕捉与欣赏的民间音乐。由于以前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是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一代往下传,“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 是侗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侗族大歌历史久远,它的形成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至明代,邝露在其所著《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可见,侗族大歌在明代就已在侗族部分地区盛行了。
      这是数百年前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文献。
    侗族大歌的形成虽然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但是这种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音乐就像是被隐藏在山林、海洋里的一蔟蔟鲜艳的奇葩和一串串美丽的珍珠一样,日夜散发出迷人的清香,闪耀着熠熠的光芒,直到解放后全国进行土地改革期间,才为老一辈音乐家肖家驹、郭可诹等发现,并组织音乐工作者深入黎平县侗族山区去收集发掘、记录整理。
      
    1959年10月黎平县侗族民间合唱团组织强大阵容晋京演出,为人们带去有声有色、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在首都舞台上唱响,打破了侗族大歌长期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状态,引起强烈的反响,当时中国唱片社还为侗族大歌录制了唱片。那是侗族大歌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迈出的重要一步。
      
    黎平县的侗族合唱团,从解放以来,已有35名侗家青年男女到过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唱《侗族大歌》。1986年10月3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组织侗族合唱团11人,首次出国赴法国巴黎,参加秋季艺术节活动,她们在巴黎夏乐宫演出非常受到欢迎,仅谢幕就达37次。
      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执行主席约瑟芬·玛尔格维茨听了侗族大歌后激动地说:“在亚洲的东方一个仅百余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保存这样古老而纯正的、如此闪光的民间合唱艺术,这在世界上实为少见。”一直以来,世界音乐界认为中国没有多部和声艺术,此次演出让音乐界惊叹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
    [南宁民歌节-侗族大歌《侗族蝉歌》]

    南宁民歌节-侗族大歌《侗族蝉歌》
    从此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复调音乐:即若干旋律同时进行而组成有机整体的一种音乐形式。
      )的说法。
    1988年6月,贵州省榕江县“金蝉歌队”又应邀参加中国少儿艺术团赴法国和平儿童节十周年暨南特大众艺术节演唱侗族童声大歌,荣获一等奖。1994年春节文艺晚会和2001年的春节文艺晚会,黎平县侗族大歌队演唱的《蝉之歌》、《布谷催春》等侗族民间的歌曲,从而使黎平县这朵藏在深山里的民间艺术奇葩,名扬海内外。
      
    侗族大歌 - 长期发展的因素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由心境,四周的自然环境和习俗所造成的一般条件所决定的。其实从新的视点来看,我们可以理解到,侗族大歌这种艺术,决定于侗族大歌所在民族即侗族的民族心理、侗族人居环境和侗族社会制度、侗族文化习俗。
      因此我认为可以将这些决定因素概括为文化土壤中的三大养分。是这三大养分使得侗族艺术得以存在和发展,它便是民族主体心理意识、民族居所、侗族社会形态。其中社会形态起到基础性作用。

    一、侗族大歌产生的文化根源——侗族社会“款”文化

    侗族是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自古以“款”(侗语称kuant)的社会形态存在。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是基础性作用。在古老侗乡前面我们所说的侗族大歌的文化土壤中的人文环境,事实上是“款”这种社会形态存在延伸出来的。侗族大歌讲究集体协作,其实也就是建立在“款”文化之上。

    侗族社会构造由大到小是大款、中款、小款、村寨、“抖”(doux)、补腊(buxlagx)。
      大款一般有数百个村寨,中款一般有四十到八十个,小款一般十来个寨。有的小至七八个。山寨小的有十几户人家,数十户人家,或近百户,大的寨子一般三四百,个别特大的有五六百甚至上千户。如肇兴侗寨就达千户之多,唐朝侗寨史书记载“千户唐朝”。小的寨一般一到两个姓氏,建一座鼓楼,大的寨子有两座到三座鼓楼,如唐朝侗寨七百户就有四座,平等侗寨六百户就有十二座。
      侗寨按姓氏、家族又分各“抖”。 “抖”侗音,汉译为“群”。“抖”内又分“补腊”,其中“补”是“父亲”之意,“腊”是“儿子”之意,“补腊”合称就是“父子”。一般一个大的补腊有五十户,小的为二三十户。当一个“补腊”发展超过五十户后,就从原“补腊”组织中独立分出去。
      古书记载“从前我们做大款,头在柳州,尾在古州”,可见当时侗族社会这个“款”是多么庞大壮观。
    侗族大歌侗族大歌
    侗族社会以“款”的方式存在,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秦始皇南下岭南之地,兵分三路,其中西路军就是往现侗乡之地。
      秦始皇三军中只有西路军在战争中大败而归,未能统一侗区。当时侗民就是以“款”的形式全民出动,出没在丛林山间,令秦军捉摸不透,弄得秦军团团转。古时侗民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参战,在一致对外的情况下,各款联盟形成最大队伍。这种社会形态使得侗民向来就有一种关心集体、热爱集体、服务集体的心理。
      这种集体意识使得鼓楼文化得以形成,集体做客(weexyeek)得以发展。

    侗族是一个歌的民族。这一点是肯定的。但如果没有“款”文化,他们也只是爱歌,能创造出许多优秀民歌来,但那些民歌不一定能体现集体协作,不一定能产生多声部,更不能确定能产生无指挥、无伴奏的音乐形式来。
      “款”的社会存在决定了集体意识的社会意识。“款”里分“抖”,“抖”里分“补腊”,也就是说,他们这种集体意识在根本上说是血缘维系的,因此集体意识能形成一个长期而稳定的自觉的民族意识。因而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侗族大歌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
    二、侗族大歌得以发展传承的因素之一——民族主体心理意识

    侗族是一个爱好和平、团结的民族,他们的各种民俗活动都以集体为主,例:集体做客、集体对歌等等,这些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友谊、团结、爱美和群体意识较强的文化精神,也是侗族审美观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即在直觉状态中去体验爱情、人生;发现、领悟、寻觅、感叹人生的究竟和意义,同时也展现出侗族人民对人生的执著、热爱和追求。
      “款”文化给侗民带来强烈的集体观念,服务集体而不求回报是侗民古来一直保存的良好传统。这种传统在侗族地区被称weexwagx,即“为公共服务”。多做善事的公益意识使得人们自觉的捐资、捐物建立鼓楼。而鼓楼又是侗族村寨政治、文化、娱乐中心。侗族大歌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侗民乐于参加唱歌,男女老少齐上阵,每逢佳节都聚在鼓楼唱大歌。侗民淳朴的思想意识、贴切自然的心胸使得他们静下心来唱歌。待人热情、团结互助等等优良民族心理使得民族主体在这清美秀丽的却又近乎于封闭的生态空间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侗乡一派和谐气象。
      
    侗族大歌侗族大歌
    三、侗族大歌得以传承的因素之一——侗族社会状态

    侗族社会在“款”文化的根基上,形成了自己民族心理,团结、友爱、待人热情,关心集体,进而使得侗民心理上没有什么复杂想法。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淳朴的民风使得侗乡历来和谐团结,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侗族社会一直很和谐又使得侗族大歌得以历经千年而传到今天。

    从历史角度看来,侗族从未建立过自己民族的政权。但是侗族却像是一个没有国王的王国。
      “款”的存在,让人们自己当家作主,自己定下的行为规范即“款约”自觉地用来约束自己。侗族人就是这样使得他们的社会一直安定和谐。没有了过多的社会动乱与纷争,侗民们安心地过着小日子,使得文化从未间断过。文化的繁荣反过来又促进了他们的社会和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这种封闭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的社会历史车轮前进得很缓慢。
      他们一直生活在原始社会状态中。

    我***

    2018-10-19 01:34:0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