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狐猴的习性、种类分布?
在非洲马达加斯加生活的狐猴中,尤以大狐猴体形最大、嗓音最好。“流畅的音符、和谐的旋律,就像声音留下的优美的划痕。”作家大卫·奎门这样描述大狐猴的叫声。 然而,这样美好的声音我们也许很快就再也听不到了。在马达加斯加这座世界第四大岛上,狐猴的命运就像岛上的其他千姿百态的珍稀生物一样,濒临灭绝。
目前,马达加斯加的狐猴总数估计大约在1000~1万只,但是所有的科学研究结果都表明,狐猴的生存前景异常严峻。 一只体重达7公斤左右的狐猴可跳跃10米远的距离。在热带雨林中不断地跳跃穿行对狐猴来说无疑也是充满危险的,因为它在运动的过程中周围总被松树枝或是桉树缠绕着。
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以东140公里处,是阿纳拉马扎卓保护区所在地。阿纳拉马扎卓是狐猴栖息的一座孤立的小岛,也是狐猴的最后一处避难所。由于面积太小,岛上的狐猴数量并不多,但岛上的生物物种资源极其丰富,绝非欧洲或北美的资源可比。然而,目前岛上的部分树林已被砍伐,或已被农田占用,亦或铺上了铁轨待用。
“马达加斯加确实是自然主义者们的一块天赐宝地”,自然主义者约瑟夫·非利伯特·柯默森在1771年写道,“造物主似乎有意将那里占为自己的私有领地,而且布置得应有尽有。” 马达加斯加没有毒蛇、鹿或羚羊,也罕见较大的食肉动物。但是,马达加斯加拥有世界上蜥蜴种类的一半,约135种。
不过,狐猴才是吸引众多野生动物学家们纷至沓来的真正原因。 作为岛上“原始的”灵长类动物,现有50种狐猴在马达加斯加安家。如同猴子、猩猩和人类的渊源关系,狐猴的行为等多种特征再现了人类遥远的过去。 两千年前,自从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人到达了马达加斯加,共有15种狐猴遭到伤害,最终消失。
直到现在,人类行为仍然威胁着马达加斯加的生态系统。环境专家们说,在贫困的农村,孤注一掷的村民一拨儿又 一拨儿地劈荆斩棘,毁林开路,正在呈现出一片片遭破坏的土地。 对于狐猴而言,最后的生态机会也许就只能指望那些远道而来的旅游者能捐资或留下来帮助它们了。
当然,这一切也不是万能的。 狐猴们的这片避难地显然正在受到侵犯。由于当地政府允许当地人使用部分保护区,因此人们更加肆无忌惮地伐木、占地种庄稼。于是,往往在大白天就能看见栖息在树上的狐猴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惊扰它们的不速之客。 如果这些树林有朝一日都被砍伐一空———在这片“保护区”极有可能———不难想像狐猴也将最终离我们而去,永远消失。
。
热带动物也冬眠 马达加斯加狐猴一年休眠7月 提到冬眠,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想起北极熊。的确,在人们印象中,似乎只有生活在寒冷冬季的动物才冬眠。不过,德国的科学家在2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已经发现了一种在非洲炎热冬季长期休眠的动物。
德国马尔堡大学的科学家报告说,一种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狐猴会在炎热的环境中冬眠7个月,这远远超过了一些在北半球生活的动物冬眠的时间。这也是科学家迄今发现的第一种冬眠的热带动物。 报告称,这种动物冬眠时会寻找一个避静的树洞,即便周围温度达到30摄氏度左右,它也不会苏醒。
地面测验表明,冬眠期间,这种动物的体温不靠自身的新陈代谢控制,而是“被动地”随着周围环境不断变化。 这种狐猴平时昼伏夜出,长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是一种身材矮小的灵长类动物。它们冬眠时会定期苏醒,而何时苏醒取决于体温。科学家由此推断,这种狐猴冬眠的目的可能是避免体温过高。
。
马达加斯加狐猴(Propithecus spp.) 马达加斯加狐猴属大狐猴科,产于马达加斯加沿海的大森林中,是灵长类树栖性哺乳动物。身长大约1米,包括约有一半长的尾巴。它们头小,眼睛大。大耳朵有一半藏在长毛发之中。体毛的颜色通常是白色,伴有黑色的标记。 狐猴是日行性食草动物,过家庭聚居生活。行动非常敏捷,在树上可以跳到10米之远。狐猴的妊娠期是5个月,通常只产一个。马达加斯加产的两种狐猴都属于濒危动物。
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