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求教初一语文...

首页

求教初一语文...

语文要期末考试了,怎样列知识点呢?怎么样复习心里能有底啊?各位,帮帮忙啊~~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3-14 14:33:32
    我的方法很灵的:
    首先,把书上的字、词弄会,把要求背诵的课文背熟。
    其次,把以前老师讲过的卷子反复看,尤其是阅读,看他是怎么分析的,学会记纲,自己添肉。
    再次,从现在开始跟住老师。
    

    黄***

    2019-03-14 14:33:32

其他答案

    2019-03-14 14:29:20
  •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
    1、本文作者         ,文章为我们青少年打开了一扇之门,它包括      、      、       、
               等,以          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语言比较           ,而文中是用           来阐明文学含义的。
       2、《致文学》的四段文字是分别是从 、           、              、            这四个角度赞美文学的。 3、文章的中心句子是:                                                                                                                  。
       4、文章的第四段共13句话,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第①句)阐述了            第二层(第②至④句)阐述了             、第三层(第⑤至⑧句)阐述了              、第四层(第⑨至⒀句)阐述了                  。
      分层方法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a,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    的积累,一种       的积累,一种      的积累,一种        的积累。 b,不管是       的,还是       的,不管是      的,还是       的,你都能有声有色的展现。
       6、在文章后半部分我们可以单独拟题为《     》,这部分采用了     修辞手法和      写作方法。 二、《冰心诗三首》 1、 这三首诗的体裁是,这种文体是和的结合。 2、 其中《成功的花》选自《     》,《青年人》选自《    》,另有《      》选自《     》,作者     ,是现代著名    、    、    、       。
      原名    ,       人。 3、默写:(注意标点符号) 《成功的花》中“惊羡”意义是:          “透”,“遍”分别是指:      ,        一词形象地突出了花的成功。这首诗劝勉人们:                         。
       《嫩绿的芽儿》一诗劝勉青年                      ,课 文三节之间按内容来看是    关系,“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暗指果树        的过程。抓住了芽、花、果的   特征。用    、    、    三个词形象的进行了描绘。
      分别象征着             、        、               。 《青年人》一诗劝勉青年                          三、《乡愁》 1、作者   ,    人。乡愁是指           2、在下列括号里填上量词,横线上填形容词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  )     的邮票,表达对母亲的        ; 一(  )     的船票,表达对妻子的        ; 一(  )     的坟墓,表达自己的        ; 一(  )     的海峡,表达诗人强烈的        。
       3、这首诗属于(    )A,散文诗B,抒情诗C,叙事诗 四、《繁星》 “如今在海上……”一节中写作顺序是:                   正确分层方法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如何理解: 五、《石榴》 1、作者: 选自: ,是著名的 、 、 、 、 、 。
       2、石榴有梅树的 ,有杨柳的 , , ,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3、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是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 ,双瓣的更为 ,那可不是 吗? 4、本文先后写石榴的 , , , 。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六、《枣核》 作者: 选自: 文章的中心句子是: 。
      深刻的含义是: 。 《图书箱》 冰心的两本诗集是《 》,《 》是仿用印度诗人 的《 》形式,吟咏 ,讴歌 ,抒发生活的感悟。
      浸透了作者对 、 、 的眷恋之情。 这两部诗集开创了 和 交融的短诗诗风。 联系课文或语句,解释加点的字词: 当别人为大自然和人世间奇妙的景象惊奇迷醉时,他却在沉睡。
       只要愿意和你交朋友,你就会毫无保留地把心交给他们。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nb 。

    y***

    2019-03-14 14:29:20

  • 2019-03-14 14:24:17
  •   前面的写的很全了,我附加一个应试贴,拿去背背。。。从初中到高中都适用的。。
    语文应试精华小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
      

    吟***

    2019-03-14 14:24:1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