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云冈石窟修建于什么时候?

首页

云冈石窟修建于什么时候?

云冈石窟修建于什么时候,有什么宗教意义和艺术成就?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12-16 15:13:07
  •   
    山西大同市城西16公里处的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是国内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国家级石窟。
    云冈石窟的创建,与北魏佛教的兴盛有着直接的关系。建都平城(今大同市)的北魏佛教,具有强烈的国家政治色彩。道武帝时的道人统法果,曾带头礼拜皇帝,声称皇帝即“当今如来”,拜天子乃是礼佛。
      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下诏毁灭佛像和佛经,这是中,国佛教史上“三武一宗”废佛事件的首次。这次事件,成为促成云闪石窟开凿的间接契机。史载文成帝即位,下令恢复佛法,翌年即召凉州名僧昙曜至京师。和平初(460),任昙曜为沙门统,由他主持于城西武州塞开凿五所石窟,鐫建佛像各一,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这五个大窟中,分别为北魏太祖以下五位皇帝各凿一像。昙曜还在云岡石窟主持翻译《付法藏因缘传》等佛教经典。云冈石窟开凿伊始,就成为祈求佛法昌盛、维护皇室权威的得力工具。 云冈石窟主要开凿于北魏中后期。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现存主要涧窟45个,小龛1100余个,大小造像5万余躯,是我国中原北方三大石窟群之一。
      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主要经历了昙曜时期、孝文帝太和年间和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三个阶段。其中,昙曜开凿的五个大窟,还保留着较浓厚的外来影响,反映出犍陀罗、笈多佛教艺术和中国龟兹、凉州石窟样式的某些特点。孝文帝建都平城的太和年间,伴随孝文帝实行的改革服制、均扭制、立户籍等一系列汉化革新措施,反映到石窟艺术上,从窟形、造像服饰和风格,都有了较大的差异变化,中国石窟中国化的进程,就真正开始于这一时期。
      
      造像题材内容,也主要反映《法华》、《维摩诘》诸经中的主要教义和北方禅法在平城地区流行的情形。北魏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后,云词石窟继续开凿,规模较小而造像样式却直接影响到龙门、巩县等北朝石窟。 云冈石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又经历了显著变化的不同时期,因而在雕刻 艺术史上,成为研究中国早期石窟不可多得的典型所在,历来为中外所注目。

    y***

    2016-12-16 15:13:07

  • 宗教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