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简述如何贯彻语文学科全息性原则

首页

简述如何贯彻语文学科全息性原则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6-12 14:02:04
  •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语文教学最贴近思维这个智力核心,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具有全程性和全息性的特点,是语文教学的固有规律和首要原则(简称语文教学原则)。
      培养语文能力,首先要发展思维能力语文和思维不是同一,却也是统一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和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是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两者是相互依存、紧密相联的。虽然不断的有人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提出新的不同的见解,如形象思维有时可以离开语言,不用语言(如用形态)也可表达思维等等,但总体上都承认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为用的关系,思维的结果要用语言来定型、交流,语文的发展有活化思维的功能,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叶圣陶说:“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语文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因此,锻炼思维极其重要。”又说:“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这是当然之理,语文课是教育的一部分,怎么能不顾到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獐时期打下的基础至关重要。
      ”乌申斯基说得好:“谁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心理语言学认为语言与思维:“从两种发展的起源说,总是先有认知而后有语言。认知是个体的和种系的语言发展基础,没有通过感知动作对事物特性和事物关系的认识,不可能有表达这些匦和关系的语句。
      ”另一方面,语言“它作为思维的中介而对包括思维在内的整个认知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之,认知是获得语言的基础,语言又促进认知的发展。语文知识、能力和智力需要协调发展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智力与知识、能力的关系极为密切。提高语文教学的全面质量,需要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这里有必要了解知识、智力、能力等不同的概念。一般说,知识是客观世界的现象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系统反映;智力是观察、记忆、想像和思维等心理特点的有机结合;能力是指成功地完成一定疃的方法及其所必须的心理特征,语文能力指听、说、读、写活动,知识与智力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它们的区别是:1、内涵不同2、生理基础不同3、发展规律不同它们的联系是:1、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为知识是智力的主要因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字词句篇等语文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很好理解课文,写好作文。2、智力是学习知识的条件。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掌握语文的速度、数量和质量。
      语文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经过反复训练后在个体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和智力等,知识、技能和智力与非智力都是的要求和基础。如写作能力,要具有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知识,要有观察、记忆、想像、思维等短暂疃参与其中,还要有熟练的写作技能技巧。因此,语文教学要把学习语文知识与发展智力(以思维力为核心)和训练能力结合起来,要从学习语文知识入手,注重智力开发,落实语文能力的培养。
      以英国教育家洛克为代表的形式教育派强调教学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形式,轻视基本知识的传授,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实质教育派,否认发展学生智力的可能性,强调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传授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知识。他们把知识学和能力培养与智力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历史证明这是错误的。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把知识、能力、智力有机结合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语文教学应当与思维训练相结合。语文教学要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思维是指运用新观念、新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过程,教育心理学家把教与学概括为记忆、理解和思考三个不同水平,认为只有在积极的智力运动中去探求未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称为创新教育,达到最高的教学境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文学要加强素质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必须加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力度。培养创新思维是造就创新型才的必要前提,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最具挑战性的历史重任。当前语文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缺少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问题,教材、教法和测试都强求统一,“一刀切”,“齐步走”,求异思维、批判精神受到重压,与高学历、高竞争、多层次、多变化的人才要求和时代脉搏不全拍。
      创造学认为:“人人皆有创造力,创造力的水平可经训练提高。”美国学者哈里特·朱克曼在他《科学界的精英》一书中,对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分析的结论是:完善的智力和人格结构是这些人的共同的心理特征,包括渊博的知识、超人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极强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精湛的实验技巧等。
      
      语文教学对发展学生的这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极为有利,对聚敛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批判思维、隐喻联想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经常的有效的训练。语文教育工作者完全有条件有责任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工程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做一名光荣的奠基者。

    轻***

    2019-06-12 14:02:0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