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沟通

首页 如何与精神病患者沟通

沟通

医院服务与沟通
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1-11-05 18:06:18
      医患沟通的一些基本原则却是可以遵循的:
    1、平等原则 
    无论求医者是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地位、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经济收入,无论他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无论他是高官还是平民百姓,无论他是否有身体缺陷,我们都应该把他视为有独立人格的人予以尊重,平等对待。
      既不歧视,也不过分关注。接待求医者时,不仅要尽最大可能为他们提供方便,还不能让他们意识到特别注意到了他们的缺陷而伤害他的自尊心。“无痕迹服务”,才是平等待人的最高境界。 2、尊重原则 谈话前应主动请患者和家属坐下,并尽可能地接近患者,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要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和重视,不能让人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
      尊重求医者,要有长幼之分,对于长者尤其要尊重。作为病人他们在医生面前常常会有自卑感。从医学角度讲,医患信息不对称,患者是弱势群体,在医院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他们对医务人员尊重有加,因此我们更应该以同样尊重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病人,创造一种互相尊重的和谐氛围。
      不能有他是病人,有求于我,他卑我尊的错误思想。 3、保密原则 病人出于治疗目的有时不得不暴露某些个人隐私,这就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医德和职业操守。治病救人是医德,为病人保守秘密同样属于医生职业道德的范畴。病人把把自己的隐私告诉医生,是对医生的信任。
      我们应当珍视这种信任,珍爱这种信任。这种信任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依托。无论这种隐私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不齿,医生绝不能将病人的隐私作为谈资或笑料泄露给他人。要想到泄露病人隐私、失去病人信任的严重后果。如果你不能为别人保守秘密,如果你管不好自己的三寸之舌,你最好不要去打听别人的隐私,否则会铸成大错,后悔莫及。
       4、灵活原则 同样的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处理方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处理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灵活的处理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决不能“忽悠”病人、“糊弄”病人,医生要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否则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注意语言表达技巧 与病人沟通需要甜言蜜语,但绝不是花言巧语。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语言,不虚伪、不做作的举止,才能打动病人的心,让病人感受到你的真诚与关爱。交谈时尽量使用文明语言,在称呼上如果不是必须的“三查七对”,尽量不要直呼其名。
      医院大多数医护人员都非常年轻,有的求医者年龄要比医护人员大得多,直呼其名会让病人感觉非常不舒服。更不能直呼床号,直呼床号是对病人的不尊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沟通也很重要。一味地用医学专业用语,并不一定能显示出你有多高的专业素养,反而会让病人听不懂,弄出麻烦或闹出笑话。
      注意用保护性语言,要保护病人隐私。此外,还要注意沟通的及时、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让患者易于接受,这样会便于问题的解决。要特别注意与患者的正常交流不应受个人情绪影响,不能把家庭、个人原因所造成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来。 6、注意非语言交流方式 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是非语言交流中最常见、最直观和最有效的表达方式。
      无论出现何种严重甚至紧急情况,医护人员都应该时刻保持微笑。医护人员的微笑对病人是一种安慰。当病人恐惧不安时,当患者家属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担忧时,医护人员镇定、从容的笑容会给病人和病人家属以安全感。恰当的眼神会拉近医患双方的心理距离。比如医生查房、护士做临床治疗时,如果一进病房就环顾每位病人,并说一声“大家好”,这样的眼神不但表达出你的平等待人,让每位病人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切,而且也会赢得病人对你的尊重。
      当病人非常认真地向你倾诉自己的痛苦时,你的眼睛一定要注视对方,不要随意打断病人的话,不能东张西望,更不能心不在焉。要知道你对病人不尊重的同时也会失去病人对你的信任。 用手势等肢体动作配合语言表达会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也是医患交流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沟通技巧。
      当病人行动无力时,一个简单的搀扶动作就能体现出你对病人的体贴和关爱。当病人伤心落泪时及时递过一张纸巾;当病人高热时,用手触摸一下病人的前额或皮肤;当你经过病床时,顺手帮病人盖盖被子等等,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细小动作都能传递你对病人关切的情感。
      当病人大声喧哗影响他人时,用手指压唇的手势会比斥责、批评更易被病人接受和理解。如果我们的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运用这些肢体语言,我们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不是会更容易些呢? 7、真实原则 本人做了三十多年的整形外科医生,感觉外科医生这个职业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如履薄冰”。
      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都有可能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而且人命关天,需要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做出反应。不仅要应对病人突发的病情变化,还要注意安抚患者和患者家属,消除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担忧。当病人出现可能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时,要尽量详细地将病人的病情情况告知患者家属,实事求是地将病人病情糟糕到什么程度,最坏的可能及最好的结果告知患者家属,争取家属最大程度的配合及理解,千万不要隐瞒任何病情,哪怕是一点点的并发症可能。
      “无论结果如何,我保证我会尽全力的,希望您给予尽可能的配合和理解。”绝大多数家属此时都能从最初的恐慌中缓过神来,积极配合抢救和治疗。建议用您的自信和专业知识(包括心理学知识)构建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生的依从性,而不是抱着侥幸心理去欺骗患者,欺骗患者家属。
       对于准备做整形美容手术的病人,沟通时既要把可能出现的手术风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表达出来,又不能让患者太过紧张。“干什么事都有一定的风险,做手术也一样,我们在大街上行走一般会很安全,但偶然也会有车祸发生。手术的风险概率要比车祸的风险概率低得多,我们不会因为怕发生车祸就不出门、不上街、不坐车。
      整形美容手术是有一定风险,如麻醉意外、出血等等,但与车祸的风险相比,出现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希望能理解并给于配合”。我认为这是我们医生在为病人手术前该对病人说的话一定要说,绝不能遮遮掩掩。 医患沟通是一门技术,它是我们成为一名合格医护人员的必修课。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以往我们和患者沟通的时候总是围绕着问题谈问题,现在不同了,我们要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当成自己的朋友,要象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我们的病人,要象对待朋友一样对待我们的病人。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如今找我做整形手术的人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注意学习、总结医患沟通技巧。在此将自己在临床医患沟通工作中的体会与感受贡献出来与大家分享,希冀能对年青医师的成长有所裨益。 ----------------- 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技巧培训 来源:医院培训网 作者:医院培训 医患沟通,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方面、情感方面的交流,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
       医患沟通更有利于医生对病患者病情的了解,更有利于对病患的进一步诊治,也是现在医疗事业中,医生所要掌握的一种沟通技巧。 一、医患沟通原则 1。换位原则 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应该尽量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
      应该避免只把自己认为重要或有必要的信息,达给患者及其家属。 在进行沟通之前,不妨先站在患者一方的立场去思考。 2。真诚原则 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医务人员在沟通时所表现的态度。医务人员的谈吐、口才等沟通的技巧,固然关系着医务人员的理念是否能充分表达,然而医务人员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否真诚地关心患者,对于接受沟通的另一方更具有影响力。
       3。详尽原则 医务人员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要把医疗行为的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医疗措施的局限性、疾病转归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等等,详细地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的内容要尽量详尽,把可能告知的内容都要详细告知给患者及其家属。 4。医方主动原则 医务人员是医疗行为的主动实施者,是医患关系中的主角,积极的医务行为会营造积极的医患关系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摒弃“求我看病”、“医院不愁没病人”的心理,实现由“恩赐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换。
       二、医患沟通技巧 医患沟通最重要的是医生的态度。医生必须诚恳、平易近人,有帮助病人减轻痛苦和促进康复的愿望和动机。说沟通能力是医生必不可少的能力。 下文从交流技巧方面介绍一下医患沟通的方法: 1。倾听。医生必须尽可能耐心、专心和关心地倾听病人的诉述,并有所反应,如变换表情和眼神,点头作 " 嗯、嗯 " 声,或简单地插一句 " 我听清楚了 " 等等。
      总之,医生不要干扰病人对身体症状和内心痛苦的诉说,尤其不可唐突地打断病人的谈话。 2。接受。医生要无条件的接受病人,不能有任何拒绝、厌恶、嫌弃和不耐烦的表现。也就是说,医生要努力营造一种气氛,使病人感到自在和安全,享有充分的发言权。 3。
      肯定。医生要肯定病人感受的真实性,切不可妄加否定。医生必须承认,时至今日,医学对病人的多种奇异的感受仍然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和说明。至于病人的想法,即使明显地是病态的,也不可采取否定态度,更不要与病人争论。 4。澄清。澄清就是弄清楚事情的实际经过,以及事件整个过程中病人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
      尤其是病人感到受了刺激的事,澄清十分必要,否则,就很难有真正的沟通。 5。善于提问。尽可能不按教科书的检查表和病史采取格式化的固定顺序提问,尤其要避免连珠炮式的 " 审问 " 方式。提问大体上有两种:“封闭式”和“开放式”。 “封闭式”提问只允许病人回答“是”或“否”,或者在两三个答案中选一个。
      这样的提问容易使病人陷入“受审”地位而感到不自在。 “开放式”提问使病人有主动、自由表达自己的可能,这既体现了医生对病人独立自主精神的尊重,也为全面了解病人的思想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6。重构。把病人说的话用不同的措辞和句子加以复述,但不改变病人说话的意图和目的。
       7。代述。有些想法和感受病人不好意思说出来,至少不便明说,然而憋在心里却是一种不快。对此,医生可以代述。这当然要求医生有足够的敏感(所谓善解人意),揣摩出弦外之音。 8。对焦。这是一种多少带有心理治疗专门性的技术。病人的心里可能有多个问题,医生一般应该选择一个作为“焦点”。
      选择什么问题作焦点,要求医生对病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也许要进行一番思考。 。

    今***

    2011-11-05 18:06:18

其他答案

    2011-11-05 20:53:40
  • 那些专业的知识我就不说了,在医院待久了对生老病死难免会麻木,在病人看来就是医护人员的冷血无情,所以最需要的是安慰、耐心、理解,对病人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微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都可以避免

    2***

    2011-11-05 20:53:4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交友技巧 相关知识

  • 烦恼
  • 心理咨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