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宁波人为啥八月十六度中秋?

首页

宁波人为啥八月十六度中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09-24 09:54:49
      其中的缘由,宁波民间流传着种种传说。
      勾践孝母说
      传说越王勾践十分孝顺母亲,为了给母亲生日(八月十六)祝寿,下令将中秋节改为八月十六。这样,将母亲生日和团圆节合而为一,母寿自然倍添光彩。
      古城句章在今江北区慈城镇王家坝村一带,据史志记载,句章城始建于周元王四年,为越王勾践所筑。
      当年,越王勾践的母亲长居此地,每到八月十六,越王都会陪母亲过生日,内容是越王母亲对儿子的过失先进行教诲,之后母子一同赏月。此事一经传开,民间争相仿效,把八月十六作为聆听父母教诲、陪同长辈赏月的日子,迄今已近两千年了。当地县志记载:“越王母以八月十六生,故四明以十六日为中秋。
      ”   宋高宗避难说   据乾隆年间王?弑始恰肚锏拼曰啊し缢锥酪臁芳鞘觯骸按认园嗽率星铮淮胃咦谀隙桑鸨菲龋抵星铮苣淦涞兀用癫蝗萄缟停钠诖稳眨煅右猿伤住!?   当初宋高宗(人称“小康王”)听说金兵已驻长江沿线的消息,逃离建康(南京),后逃到镇海?势忠淮L捕惚埽捎诼ゴ哟螅运睿薹ㄔ谔餐靠堪叮J暇陀媚嗦斫胃咦谧月ゴ嗤克椭磷约杭抑校胃咦谟谑橇羲拗U饩褪呛罄础澳嗦矶煽低酢贝档睦蠢?   宋高宗为什么在南渡时,不住在镇海县城官衙内,而定居在?势置裾兀烤荨侗η焖拿髦尽に胃咦诔导菪摇芳窃兀骸敖ㄑ兹晔鲁导菝髦荩聊┯鄞味ê#ㄕ蚝#┫兀匚鹇菜伲镶辉唬骸尬窀改福荒鼙C瘢怪寥绱恕钡笔闭蚝O爻且驯唤鸨伲赋煞闲妫胃咦谖薹ㄔ谡蚝3蔷幼 ?   据说,宋高宗赵构楼船到曲汇塘郑家时,恰好是八月十五这一天,当地百姓不忍心在皇帝逃难到达的这天过中秋节,就将中秋节推迟到第二天。
      宁波民谣道:“泥马渡康王,中秋曲塘藏。十五不成圆,十六月更朗。”从此,800多年来,?势帧⒘揭淮傩瞻嗽率星锏南八妆阊叵吕戳耍⒔ソコ闪苏愣星锏南八住?   史浩说   有关南宋右丞相、明州人史浩的传说有三种版本。   版本一:史浩误期。
      宰相史浩是宋孝宗的老师,被封为越王,竹洲是他的花园。每年夏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总要从京城临安(杭州)赶回宁波,与亲属团聚,与民同乐,一起在月湖赛龙舟,赏明月,吃月饼,共庆团圆。据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习俗》载:“史浩从临安返里过节,归途马失前蹄,坐骑受伤,夜宿绍兴,于十六日才到,故百姓也等至此日过节。
      ”   版本二:史浩母诞。史浩侍母至孝,传说他母亲的生日是八月十六,母亲爱看龙舟,于是,每年到她生日,史家要在月湖赛龙舟,以博老母的欢心,附近居民、远道亲友,纷纷前来观赛,史家必备饭菜招待。而每年过中秋史浩只能向皇帝请一天假,若陪父母过中秋就不能再给母亲祝寿。
      于是史浩想了个办法,把明州的中秋推迟一天,这样,既陪皇帝过中秋,又能转天从临安(杭州)返回老家孝敬父母,忠孝两全,百姓以明州出了丞相为荣。百善孝为先,善良朴实的宁波百姓,纷纷仿效史家的做法,改在八月十六那天过中秋节。从此,宁波八月十六过中秋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版本三:御赐月饼。每年中秋,南宋皇帝总要赏赐一些礼品给重臣及其家属。这一年八月十五,史浩收到皇上的御赐宫廷月饼后,马上派人快马加鞭送回鄞县老家,因路途崎岖,送到已是十六日,于是史府只得把在月湖赛龙舟等与民同乐的庆祝活动都改到了八月十六。
      为了避免往后几年再出现这样的尴尬,百姓顺水推舟把十六过节的习俗延续下来。   史弥远罢职返乡说   据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习俗》:宁波八月十六过中秋起因“一说谓史浩之子史弥远,时任宰相,归途受官员宴请而延期”。   相传南宋宁宗时候,有个宁波人叫史弥远的在朝廷做宰相。
      有一次,皇帝问:“史爱卿,你平时总是夸你的家乡,孤命你以家乡地理为题,即刻吟诗赞之,可否?”史弥远说声“领旨”就吟诗赞美起家乡来:“金鸡报晓旭日来,龙虎把门卫江山;十里冰厂万里花,更喜招宝连四海。”史弥远是宁波人,赞美的是甬江口的风光。   诗刚吟完,旁边一个太监躬身奏道:“万岁,臣以为这是反诗!”皇帝莫名其妙,写景诗怎么会是反叛诗呢?那个太监说:“天下只有圣君诞生之地,才有金鸡报晓、龙虎把门之福。
      史丞相乃万岁殿下一臣,怎敢居此福地?更何况诗中说有兵场十里,花园弥望,这不是存心谋反吗?”这个太监平素和史弥远有仇,今日趁机报复。果然龙颜大怒,幸亏文武百官下跪求情,皇帝才免他一死,让他“削职还乡,永不返朝”。   史弥远为官几十年,家室一直留在宁波,逢年过节,难得共叙天伦。
      这次罢官回乡恰逢中秋临近,他急忙派家仆飞马传书,报于老母妻儿,相约中秋,合家欢聚。   谁知返回明州老家已是八月十六,全家老少已苦等了一昼夜。史弥远一下马就向老母赔罪:“儿误时了!”史母笑容满面地说:“不误,十五的中秋,咱们就十六过吧!”对门的邻里水沓先生接口说:“对!对!八月十五正团圆,十六中秋有情缘!”   而据清乾隆《鄞县志》记载:“吾乡以十六为中秋,始于史忠定(即史浩),闻志以为弥远非也。
      ”对这个民间故事的主人公是史弥远提出争议,认为应该是史浩。   四明光复说   元朝末年,朱元璋准备联合各路起义军反元,但元朝官兵搜查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令属下把写有起义时间、地点的小纸条裹入月饼馅子,派人分头传递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响应。
      没想到由于路途遥远,起义信号传到宁波已是八月十六了,朱元璋的军队早已攻下了元大都,并建立了大明政权。起义成功了,百姓团圆了。朱元璋派大将朱祖亮来浙东任明州知府,传达朱元璋的口谕:将起兵时用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后人为纪念起义信号传到宁波这一天,就流传八月十六吃月饼的习俗。
      又因为八月十六月儿圆圆,故有在这一时间合家团圆的习俗。   梁山伯殉职说   据史书记载,梁山伯曾为明州府县令,有一年,姚江洪水泛滥,为抗洪救灾而献身。   当年,会稽书生梁山伯,与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三载同窗,返乡后求亲不成,祝英台已被父母强许有财有势的?西廊头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山伯抑郁成疾。
      时逢东晋简文帝举孝廉,梁山伯因品学兼优,被举荐任?县(鄞县)县令,年方二十。他暂把个人私情折磨抛一边,不顾体弱多病,上任后,勤政爱民,深得民心。第二年农历八月十六大潮汛,梁山伯冒着瓢泼大雨,巡视?西姚江大堤,终因积劳成疾,突然昏倒在高桥清道源九龙墟。
      临终叮嘱随从,将他安葬在九龙墟江堤边。其用意一是为民防洪涝死守大堤,二是祝英台出嫁从上虞到?西廊头,坐船必经高桥九龙墟。梁山伯殉职之事传到朝廷,皇上念其政绩卓著,特赐御书碑名:“敕封晋梁圣君山伯之墓”,后人还在墓前建了一座梁山伯庙。因梁山伯殉职于姚江在八月十六,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中秋定于八月十六。
         戚继光抗倭说   相传,当年抗倭形势吃紧,倭寇意欲八月十五过中秋节时偷袭,戚继光得知后决定设下埋伏,十五晚,倭寇中计,戚继光部大胜,军民于是在第二天夜晚也就是十六夜,同庆抗倭胜利,补过中秋佳节。后来为纪念这一事件,百姓过中秋总是推迟一天,循例八月十六为中秋节。
         追溯宁波八月十六过中秋这一习俗的由来,还有不少说法,如“方国珍防元军偷袭”、“赵文华充军”、“杨镇龙起义”等,这些传说,经过多少代人的口口相传,孰真孰伪,已无从考证,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美丽的传说中,蕴含的宁波人的忠孝礼义文化等元素,增添了宁波人品味中秋的文化底蕴。
      (来源:宁波晚报) 每年夏历八月十五日夜晚,举国上下,家家户户都要畅叙一堂,共赏明月,同食月饼,欢度中秋佳节,以享天伦团圆之乐。可是浙江省宁波地方欢度中秋节,却不是八月十五,而是八月十六,说起原由,还有一段故事哩。   传说,南宋宁宗时候,有位宰相名叫史弥远,是明州(今宁波)人。
      他权势日盛,专权多年,是向金求和的主要人物。但他热爱故土。每年夏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总要从京城临安(今杭州)赶回宁波,与亲属团聚,与民同乐,一起赛龙舟,赏明月,吃月饼,共庆团圆。   有一年,中秋节前夕,史弥远因处理朝廷公务,迟了一天,骑马急急赶回明州,行至中途,因急于赶路,马又失蹄,坐骑受伤,只好回宿绍兴。
      等到第二天赶到明州,已是八月十六日了。   史弥远心中非常苦恼。因为年年中秋,都如期赶到,今年中秋迟了一天,不能与民同乐了。谁知明州的百姓,在八月十五那天,从早思盼到夜晚,还不见史弥远回来,就一直未过中秋,等着他回来。直到八月十六日,史弥远赶到,才一起欢欢喜喜,共庆中秋佳节。
      从此以后,明州百姓就把每年夏历八月十五过中秋节的风俗,改为八月十六日。一直从南宋延续到现在。 资料来自网络搜集,请多方参考。

    L***

    2010-09-24 09:54:49

其他答案

    2010-10-04 11:35:38
  • 宁波人因为历史原因所以八月十六度中秋

    n***

    2010-10-04 11:35:38

  • 2010-10-03 20:09:24
  • 宁波人为啥八月十六度中秋
    传说越王勾践十分孝顺母亲,为了给母亲生日(八月十六)祝寿

    l***

    2010-10-03 20:09:24

  • 2010-10-03 13:44:29
  •   宁波人为啥八月十六度中秋
     
      中秋节,在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灯的开头多样,不果品灯,也有鸟兽、鱼虫灯,也可砌成字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房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
      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也叫“竖中秋”。 宁波人为啥八月十六度中秋   每年夏历八月十五日夜晚,举国上下,家家户户都要畅叙一堂,共赏明月,同食月饼,欢度中秋佳节,以享天伦团圆之乐。可是浙江省宁波地方欢度中秋节,却不是八月十五,而是八月十六,说起原由,还有一段故事哩。
         传说,南宋宁宗时候,有位宰相名叫史弥远,是明州(今宁波)人。他权势日盛,专权多年,是向金求和的主要人物。但他热爱故土。每年夏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总要从京城临安(今杭州)赶回宁波,与亲属团聚,与民同乐,一起赛龙舟,赏明月,吃月饼,共庆团圆。
         有一年,中秋节前夕,史弥远因处理朝廷公务,迟了一天,骑马急急赶回明州,行至中途,因急于赶路,马又失蹄,坐骑受伤,只好回宿绍兴。等到第二天赶到明州,已是八月十六日了。   史弥远心中非常苦恼。因为年年中秋,都如期赶到,今年中秋迟了一天,不能与民同乐了。
      
      谁知明州的百姓,在八月十五那天,从早思盼到夜晚,还不见史弥远回来,就一直未过中秋,等着他回来。直到八月十六日,史弥远赶到,才一起欢欢喜喜,共庆中秋佳节。从此以后,明州百姓就把每年夏历八月十五过中秋节的风俗,改为八月十六日。一直从南宋延续到现在。

    我***

    2010-10-03 13:44:29

  • 2010-10-02 19:24:19
  • 勾践孝母说 
      传说越王勾践十分孝顺母亲,为了给母亲生日(八月十六)祝寿,下令将中秋节改为八月十六。这样,将母亲生日和团圆节合而为一,母寿自然倍添光彩。 
      古城句章在今江北区慈城镇王家坝村一带,据史志记载,句章城始建于周元王四年,为越王勾践所筑。当年,越王勾践的母亲长居此地,每到八月十六,越王都会陪母亲过生日,内容是越王母亲对儿子的过失先进行教诲,之后母子一同赏月。此事一经传开,民间争相仿效,把八月十六作为聆听父母教诲、陪同长辈赏月的日子,迄今已近两千年了。当地县志记载:“越王母以八月十六生,故四明以十六日为中秋。” 
    

    1***

    2010-10-02 19:24:19

  • 2010-09-30 20:42:42
  • 因为越王母以八月十六生,故四明以十六日为中秋。 
    

    新***

    2010-09-30 20:42:42

  • 2010-09-24 20:48:06
  • 这天月亮圆。。。。。。。。。。。。

    1***

    2010-09-24 20:48:06

  • 2010-09-24 20:36:09
  •  传说越王勾践十分孝顺母亲,为了给母亲生日(八月十六)祝寿,下令将中秋节改为八月十六。这样,将母亲生日和团圆节合而为一,母寿自然倍添光彩。 
      古城句章在今江北区慈城镇王家坝村一带,据史志记载,句章城始建于周元王四年,为越王勾践所筑。当年,越王勾践的母亲长居此地,每到八月十六,越王都会陪母亲过生日,内容是越王母亲对儿子的过失先进行教诲,之后母子一同赏月。此事一经传开,民间争相仿效,把八月十六作为聆听父母教诲、陪同长辈赏月的日子,迄今已近两千年了。当地县志记载:“越王母以八月十六生,故四明以十六日为中秋。” 
    

    简***

    2010-09-24 20:36:09

  • 2010-09-24 10:47:57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宁波长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他们是十六过中秋节的,也就是昨天 

    夜***

    2010-09-24 10:47:57

  • 2010-09-24 09:57:02
  • 传说,南宋宁宗时候,有位宰相名叫史弥远,是明州(今宁波)人。他权势日盛,专权多年,是向金求和的主要人物。但他热爱故土。每年夏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总要从京城临安(今杭州)赶回宁波,与亲属团聚,与民同乐,一起赛龙舟,赏明月,吃月饼,共庆团圆。
    有一年,中秋节前夕,史弥远因处理朝廷公务,迟了一天,骑马急急赶回明州,行至中途,因急于赶路,马又失蹄,坐骑受伤,只好回宿绍兴。等到第二天赶到明州,已是八月十六日了。
    史弥远心中非常苦恼。因为年年中秋,都如期赶到,今年中秋迟了一天,不能与民同乐了。谁知明州的百姓,在八月十五那天,从早思盼到夜晚,还不见史弥远回来,就一直未过中秋,等着他回来。直到八月十六日,史弥远赶到,才一起欢欢喜喜,共庆中秋佳节。从此以后,明州百姓就把每年夏历八月十五过中秋节的风俗,改为八月十六日。一直从南宋延续到现在。
     
      
    

    五***

    2010-09-24 09:57:0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民俗传统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