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怎样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本人不管是白天黑夜,总会胡思乱想一大堆,一会想着今天别人的自己的说过的话,一伙又会想起以前的事情,一会又会想以后该怎么办,等下又想其它的了。老是跳跃试的,很没条理,想不想一刻都不行,请问你们平时思考都有那些好习惯啊?我这是不是压力大的缘故?谢了。
愚*** | 2010-01-27 03:06:06

好评回答

2010-01-27 07:08:05
今*** |2010-01-27 07:08:05 106 42 评论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最佳的治疗是预防。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生活。人类生活分为三类,即物质生活、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同类型的生活需要不同的思维模式。 

物质生活,比如学习,需要的是理性思维。良好的理性思维习惯标准一般有三条。一是思维的速度,指经过多次反复练习,组成理性思维习惯的一系列的敏感性日益提高。换句话来说,就是在学习上能做到专心致志。能专心学习的孩子,坐到课桌前...

查看全部>>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最佳的治疗是预防。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生活。人类生活分为三类,即物质生活、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同类型的生活需要不同的思维模式。 

物质生活,比如学习,需要的是理性思维。良好的理性思维习惯标准一般有三条。一是思维的速度,指经过多次反复练习,组成理性思维习惯的一系列的敏感性日益提高。换句话来说,就是在学习上能做到专心致志。能专心学习的孩子,坐到课桌前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考虑问题思维敏捷。 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的孩子,坐到课桌前磨蹭了半天也进不了学习状态,考虑问题思维迟钝。二是思维的质量,指思维的精确性和协调性应该不断提高。或者说,严禁在学习当中投机取巧、轻率马虎,养成做事认真、精益求精的习惯。三是学习者本身精力充沛,持之以恒。也就是说,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坚持不懈。学习上最忌讳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七天晒网,一遇困难就萎缩不前。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自然需要从小做起,需要家长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需要自己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同改正不良习惯相比,还是容易得多。因为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它就要支配人的行为过程,影响人的精神面貌,要想改变它是非常困难的。父母切记:学习习惯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大的改进。 

世俗生活需要的是通情思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如果你想在世俗生活中如鱼得水,你必须通人情。《红楼梦》中有诗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金樱的《格言联壁》中也有“只人情也故熟了,甚么大事做不到?只天理人心合了,甚么好事做不成”。 

如果你想在物质生活中成就一番事业,你必须在世俗生活中得心应手。比如,阿兰.法恩翰姆在美国《财富》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曾介绍过对贝尔实验室的一次研究。该研究试图发现,有些科学家的智力和学术水平虽然和成果卓著的同事一样,但他们为什么业绩平平。研究者对所有科学家的E-mail模式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 情感和社会技能低下的同事会受到其他同事的嫌弃和排斥, 就像在操场上, 讨厌鬼或好炫耀的孩子, 总是没人和他们玩. 所不同的只是, 在贝尔实验室里, 操场变成了“电脑聊天室”, 科学家们在这个虚拟空间里不仅可以聊聊天,还可以交换重要的专业资讯,甚至在工作中遇到“瓶颈”时寻求指点。这项研究的结论是:有些人工作成绩平庸的主要原因是社交孤立,而社交孤立则主要是由于不通人情、不讨人喜欢造成的。 

也就是说,作为父母从小注重孩子与人相处能力的培养。做到通人情,有教养。教养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使孩子从小养成有教养的良好习惯,成年后才会在人际交往中处处受欢迎。 

而今的年轻人强调个性、向往自由,但对自由的理解却大多比较肤浅,甚至把个性的发展与世俗规范对立起来。世俗生活中若置世俗规范而不顾,一味地我行我素,与人交往势必起冲突,变得令人讨厌。世俗生活中不懂规范,不守礼仪,是没文化的表现,人家会说你不通人情,自然也就不讨人喜欢。 

精神生活需要的是顿悟思维。顿悟思维不属于大脑,只有当你停止大脑思维,你才有顿悟思维。按中国古老而通俗的说法,顿悟思维是用肚子去思维的。听起来很不科学,事实却是如此,只有当你五脏六腑的阴阳调和时,你才能达至静心发慧。静心发慧就是顿悟思维。 

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心灵自由。在精神生活中,从枷锁到自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把储藏于我们体内的所有精力做了适当而自然的解放,这些精力在通常的环境之中是被挤压、被扭曲的,因此它们找不到适当的管道来发挥……我所说的自由是要把秉具在我们心中一切创造性与有益的冲动自由展示出来。我们都拥有使我们快乐和互爱的能力,但我们一般对这些能力视而不见,以致我们把生活搞得很糟,甚至以自残而逃避疯狂。从枷锁到自由,它解放我们自然的精力,它防止我们疯狂或残废,并且它使我们能以快乐与爱的方式来展现我们的能力。 

心灵自由乃是静心状态的真正实现,只有当一个人彻底放下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时,他才能静心。心灵自由就是活在静心中,活得真实,活得快活。怎样才能活得快活呢?单纯,单纯是快活的空间。远古之人,活得单纯,活得快活,也活得真实。现代人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要做到单纯很难,但也不是不能做到。现代人要活得单纯,就要断缘、收心、简事,简事是关键。如何才能做到简事呢?就是不要太精明,凡事糊涂些。 

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拥有可拓展的巨大潜能,要想培育孩子的顿悟思维,就是去开启孩子与生俱有的心灵宝库。在心灵的宝库中,我们会发现丰富的宝藏,这宝藏不仅在孩子的心里,更在妈妈的心中。正是这些宝藏本身成就了真正出色的幼儿教育。妈妈也好,孩子也好,都应该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而这种轻松愉快的状态也正是良好教育的标志。妈妈应该彻底放松身心,常常爱抚自己的孩子,多多向孩子传递爰的讯息,这样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就会互相沟通,然后才能打开孩子心灵宝库的大门。 

概上所述,所谓良好的思维习惯:就是在物质生活中,你要充分开动你的大脑,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在世俗生活中,你要通人情,守礼仪。在精神生活中,你要让你的大脑停止思考,难得糊涂。从小培养,长期习练,以成习惯。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10-01-27 03:26:31
  • 思维习惯的培养
    
    
    反省思维或理智的价值不单在于把真正的人类生活与仅仅作为动物的存在相区别,同时,亦能把一个有批判头脑的人和一个笨人区分出来。正是那些有批判头脑的人使一个民主主义社会充满生机,因为只有当人们学会了怎样独立思考、探究并把理智作为一种方法时,社会才能免受迷信、宣传以及权威主义教条的影响。既然教育是改造社会的根本方法,那么,理智的培养,或者反省思维习惯的培养,就必须是最重要的教育目...

    查看全部>>

    思维习惯的培养
    
    
    反省思维或理智的价值不单在于把真正的人类生活与仅仅作为动物的存在相区别,同时,亦能把一个有批判头脑的人和一个笨人区分出来。正是那些有批判头脑的人使一个民主主义社会充满生机,因为只有当人们学会了怎样独立思考、探究并把理智作为一种方法时,社会才能免受迷信、宣传以及权威主义教条的影响。既然教育是改造社会的根本方法,那么,理智的培养,或者反省思维习惯的培养,就必须是最重要的教育目的之一。由此可见,思维的培养是杜威教育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一个人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来获得关于思维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在于通过适当的教育,可以避免发展出“引向错误和有害的信念”的不正确的思维方法,这两个功能都是菲常重要的。但是后者要比前者更加关键。杜威说道:
    
    倘若值得担忧的危险只是缺少任何发展的话,所需要的系统训练可能少于目前的状况;但如果引起错误的发展,危险就大得多了。思维能力在道德上是中立的。既然人的思维有各种不同的方式,那么,思维能力就能使我们从对于本能、欲望和常规的奴性依附中解脱出来。同时,思维能力也带来了犯过失和错误的机会和可能性。为了取得称心如意的变化,就需要对思维能力作细致的教育上的引导。
    
    杜威指出一个事实,人通常都“倾向于相信那些与愿望一致的事物”,并有一种“与其他事物相协调的愿望”。这些倾向经常导致产生偏执和成见,严重妨碍了理智的发展。毫无疑问,我们有必要首先培养那些“有利于使用最好的探究和实验方法”的态度。正确态度的培养,是思维教育的先决条件。杜威认为:
    
    由于这些态度的重要性,我们在训练思维时,并不单靠对思维的最佳形式的了解便可成功;拥有这方面的信息,并不能保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再者,我们也没有一些固定的正确思维练习,使学习者只要反复练习就能变成一个优秀的思维者。固然,这些信息和练习都有其价值,但是,除非一个人受他自己性格中某些占主导地位的态度所激励,否则他是不会认识到这些价值的。
    
    换言之,一个人单单知道反省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是不够的;他还需要有运用这种方法的愿望和决心。
    
    在从事思维教育前,人们须培养以下三种基本的态度。这里我们引用杜威的论述:
    
    一、虚心。这个态度可被界定为没有偏见,没有党派性,没有其他使心智封闭、不肯思考新问题和容纳新思想的习惯……它包括一种积极的愿望,即乐于倾听多方面的意见;充分注意各种可能性;认识到即使我们认为最可贵的信念也有可能出错
    
    二、专心。当任何人对一些事物和原因有十足的兴趣时,他会投身其中;即我们所说的,“尽情地”或是全心全意地投入。这种态度或意向的重要性,通常在实际的和道德的事务中得到承认。但是,在智力发展上亦同样重要,有效思维的最大敌人莫过于兴趣的分散……当一个人专心一意于某个主题时,这个主题便会自然而然地使他继续下去……他不用花费精力,强迫自己把心思集中在这个主题上。(这样反而会减少他原来可用于这件事情的精力,并导致心思分散。)关于该主题的材料自然会支持和鼓励他,为他更进一步地思考提供动力……
    
    三、责任心。责任心跟诚意或全心全意一样,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道德品质而不是一种智力资源。但是为了向对于新观念和新思想的渴望,以及向吸收主要内容的热情和能力提供足够的支持,这便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态度……理智方面的责任心就是指考虑计划中的步骤的可能结果;也就是说,假如这些结果是合理地从我们已采纳的态度中推导出来的,我们便愿意承受。理智的责任心保证了完整性,也就是信念上的一致和协调……能够把事情完满结束,就是有始有终的真正含义,而所需要的力量,有赖于我们是否具有理智的责任心的态度。
    
    前面所述,清楚地表明虚心、全神贯注的兴趣以及面临结果时应有的责任心,是在发展反省式的思维习惯时所不可缺少的态度。这些态度,为反省思维提供了“准备”,“这种准备,与仅仅在习惯、传统、偏见等基础上做出判断的意向,以期逃避思考的工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它们是“个人性格的特色”,而这些特色必须在思维的教育中培养出来。
    
    杜威认为,让我们的头脑养成思维的习惯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思维培养的基本要素,与反省的步骤是相同的。他写道:
    
    教学的各个过程在何种程度上专注于培养学生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它们便在何种程度上达到统一。当我们正确无误地谈到思维的方法时,最重要的是,思维是一种有教育意义的经验的方法。故此,该方法的要素跟反省的要素相同。这些要素就是: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要有一个本身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连续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里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对思维的刺激;第三,他要拥有信息并从事必要的观察,来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有责任一步步地展开他所想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为了帮助学习者掌握思维的能力,教育者必须懂得思维的性质。他还必须在培养思维的过程中,懂得怎样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以及怎样为这项工作提供理想的环境。
    
    因此,通过专注于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教育的各个过程实现了统一。换言之,思维就是有教育意义的经验的方法。在一个民主主义社会中,没有人会怀疑学校培养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意识到成年人跟儿童一样,也需要获得进行反省思维的能力。在有些情况下,连教育者本人也还需要改进他们的反省思维的技能。教师、教育研究者以及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有必要掌握理智的方法,以便研究和了解他们的儿童,与社会相沟通,找出教育方面的问题,设计和进行实验与调查,组织教学计划,评估教学法及其成就,明智地和民主地开展他们的工作,以及解决教育中的其他专业问题
    
    
    沉*** | 2010-01-27 03:26:31 109 46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