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城隍庙位于紫禁城内什么位置?

首页

城隍庙位于紫禁城内什么位置?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5-25 08:11:44
      故宫城隍庙位于紫禁城西北隅,依西城垣而建。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咸丰七年(1857年)修葺。
        城隍庙为一组独立的建筑群,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庙门和正殿,构成前后三进小院。山门面阔3间,灰瓦硬山顶,门前东侧院墙辟琉璃门一座,为出入城隍庙之门户。
      庙门面阔亦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明间为穿堂,后有甬路与正殿月台相连,东西配殿各3间,灰瓦硬山顶。正殿面阔5间,坐北朝南,黄琉璃瓦硬山顶,殿内曾供奉紫禁城城隍之神,并陈设经卷、法器等,东西配殿各3间,灰瓦硬山顶。 城隍庙建成后,每年万寿节和季秋遣内务府总管在此致祭,三月、九月、十二月各供玉堂春富贵花一对,朔、望日则供素菜。
      道光年间,每年八月万寿节由大光明殿道士在城隍庙内办道场诵经3日,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后停止。 城隍: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
      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城隍庙: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
      历史上有唐人张说、李德裕、李阳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祀周新,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爵。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则下旨封开封、临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职位正一品,与人间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即府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州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县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高广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一样,还按级别配制冕旒哀服。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祀典,诏去封号,只称“某府或某县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庙不得杂祀其他之神。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里,所以他对土地庙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极为崇敬。明孝宗年间(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1232—1277)被封为福州城隍爷,其从叔抗元英雄陈瓒(1232—1277)被封为兴化府城隍爷。
         城隍庙,九里三;各种买卖在里面;上至绫罗和绸缎,下至牛笼和马鞭……这是每个老西安人对城隍庙的印象,然而,对于城隍庙的全部历史,它所历经的风雨沧桑,却没有几人完整知晓。城隍信仰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流行广布,西安都城隍庙位于西大街中段,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东门内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现址,是当时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数省城隍,故称“都城隍庙”。
         “城隍”一词的来源:   “城隍”源于古代的城墙和护城河   “城隍”一词源于古代的城墙和护城河,在古人心目中是护卫百姓安全,保佑一方平安之神,城隍神则是为国家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为地方百姓造福一方的廉吏贤哲,他们有的名垂青史,有的功勋着著,是备受百姓推崇爱戴的历史人物。
      城隍信仰,寄托了人们对英雄圣贤的纪念与崇拜,深入民心,广布流行。城隍既是人间正义的主持者又是生死祸福的主宰者。 。

    1***

    2009-05-25 08:11:44

其他答案

    2009-05-31 16:36:25
  •   城隍庙位于紫禁城西北隅,依西城垣而建。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咸丰七年(1857年)修葺。
    紫禁城城隍庙为一组独立的建筑群,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庙门和正殿,构成前后三进小院。山门面阔3间,灰瓦硬山顶,门前东侧院墙辟琉璃门一座,为出入城隍庙之门户。
      庙门面阔亦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明间为穿堂,后有甬路与正殿月台相连,东西配殿各3间,灰瓦硬山顶。正殿面阔5间,坐北朝南,黄琉璃瓦硬山顶,殿内曾供奉紫禁城城隍之神,并陈设经卷、法器等,东西配殿各3间,灰瓦硬山顶。 紫禁城城隍庙建成后,每年万寿节和季秋遣内务府总管在此致祭,三月、九月、十二月各供玉堂春富贵花一对,朔、望日则供素菜。
      道光年间,每年八月万寿节由大光明殿道士在城隍庙内办道场诵经3日,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后停止。 紫禁城城隍庙现建筑完好。 ============================ 城隍与城隍庙    城隍: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
      “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城隍庙: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历史上有唐人张说、李德裕、李阳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祀周新,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
      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爵。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则下旨封开封、临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职位正一品,与人间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即府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州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县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高广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一样,还按级别配制冕旒哀服。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祀典,诏去封号,只称“某府或某县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庙不得杂祀其他之神。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里,所以他对土地庙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极为崇敬。明孝宗年间(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1232—1277)被封为福州城隍爷,其从叔抗元英雄陈瓒(1232—1277)被封为兴化府城隍爷。
       城隍庙,九里三;各种买卖在里面;上至绫罗和绸缎,下至牛笼和马鞭……这是每个老西安人对城隍庙的印象,然而,对于城隍庙的全部历史,它所历经的风雨沧桑,却没有几人完整知晓。城隍信仰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流行广布,西安都城隍庙位于西大街中段,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东门内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现址,是当时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数省城隍,故称“都城隍庙”。
       “城隍”一词源于古代的城墙和护城河,在古人心目中是护卫百姓安全,保佑一方平安之神,城隍神则是为国家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为地方百姓造福一方的廉吏贤哲,他们有的名垂青史,有的功勋着著,是备受百姓推崇爱戴的历史人物。城隍信仰,寄托了人们对英雄圣贤的纪念与崇拜,深入民心,广布流行。
      城隍既是人间正义的主持者又是生死祸福的主宰者。

    才***

    2009-05-31 16:36:25

  • 2009-05-31 13:27:01
  • 城隍庙位于紫禁城西北隅,依西城垣而建。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咸丰七年(1857年)修葺。 
    

    a***

    2009-05-31 13:27:01

  • 2009-05-25 09:43:07
  •   紫禁城的城隍庙位于宫内西北角城墙下,内祀紫禁城城隍神,建于雍正四年(1726)。每年岁时供奉,至今建筑保存完好。 
    城隍庙为一组独立的建筑群,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庙门和正殿,构成前后三进小院。山门面阔3间,灰瓦硬山顶,门前东侧院墙辟琉璃门一座,为出入城隍庙之门户。
      庙门面阔亦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明间为穿堂,后有甬路与正殿月台相连,东西配殿各3间,灰瓦硬山顶。正殿面阔5间,坐北朝南,黄琉璃瓦硬山顶,殿内曾供奉紫禁城城隍之神,并陈设经卷、法器等,东西配殿各3间,灰瓦硬山顶。 城隍庙建成后,每年万寿节和季秋遣内务府总管在此致祭,三月、九月、十二月各供玉堂春富贵花一对,朔、望日则供素菜。
      道光年间,每年八月万寿节由大光明殿道士在城隍庙内办道场诵经3日,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后停止。 城隍庙介绍:   城隍: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
      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城隍庙: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历史上有唐人张说、李德裕、李阳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祀周新,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
      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爵。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则下旨封开封、临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职位正一品,与人间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即府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州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县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高广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一样,还按级别配制冕旒哀服。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祀典,诏去封号,只称“某府或某县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庙不得杂祀其他之神。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里,所以他对土地庙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极为崇敬。明孝宗年间(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1232—1277)被封为福州城隍爷,其从叔抗元英雄陈瓒(1232—1277)被封为兴化府城隍爷。
         城隍庙,九里三;各种买卖在里面;上至绫罗和绸缎,下至牛笼和马鞭……这是每个老西安人对城隍庙的印象,然而,对于城隍庙的全部历史,它所历经的风雨沧桑,却没有几人完整知晓。城隍信仰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流行广布,西安都城隍庙位于西大街中段,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东门内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现址,是当时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数省城隍,故称“都城隍庙”。
         “城隍”一词的来源:   “城隍”源于古代的城墙和护城河。   “城隍”一词源于古代的城墙和护城河,在古人心目中是护卫百姓安全,保佑一方平安之神,城隍神则是为国家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为地方百姓造福一方的廉吏贤哲,他们有的名垂青史,有的功勋着著,是备受百姓推崇爱戴的历史人物。
      城隍信仰,寄托了人们对英雄圣贤的纪念与崇拜,深入民心,广布流行。城隍既是人间正义的主持者又是生死祸福的主宰者。 [编辑本段]城隍历史   宋代民间普遍信仰 明代朱元璋推崇有加   在宋代,城隍信仰已是民间非常普遍的信仰了,元代文宗天历年间,朝廷让城隍爷配享夫人,从此城隍庙里就有了寝殿,专门供奉城隍爷及城隍夫人。
         到了明代,朱元璋更是推崇有加,相传朱元璋称帝之前,曾经宿身城隍庙而幸免大难。朱元璋称帝之后,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下旨封都城隍为监察司显佑王,职位正一品;与朝廷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同时封各府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封州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封县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
      正是在这一时期,各州府县,纷纷修建城隍庙。都城隍庙由皇帝亲自?冉ǎ使Ω兑剑砟谧〕钟沙⒅苯尤蚊鞲⒅荨⑾卦虬凑盏燃叮来涡Х拢婺5燃锻耆握盏胤焦偈鹧妹牛醇侗鹋渲泼嶝构俜C骱槲淙辏ü?370)年朝廷颁布了专门祭祀城隍的典章制度。
      并下诏去除了城隍封号,封京都城隍为“都城隍”。其它只称某府某州或某县城隍。   西安都城隍庙 级别最高影响最大已有620年历史   西安都城隍庙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由朱元璋亲自敕建,由朱元璋次子秦王朱?厩鬃愿涸鸺嘈蓿谔屏赏醺幕∩侠┙ǘ傻摹P藿ㄖ酰恢煸半贩馕汲勤蛎恚诚轿鞅敝钍〈笮〕勤颉T诔勤蛐叛龅男蛄兄校侗鹱罡摺⒂跋熳畲蟆W悦骱槲涠辏ü?387年)创建至今,已有620年历史。
         六百多年来,风雨经桑,朝代更迭,都城隍庙历经兴衰。自元朝定都北京以后,西安就失去了作为国都的优势和辉煌,明清之际,经济中心也以江南为主,陕西渐渐成为西北偏远落后的地区,但当年朱元璋敕建的都城隍庙,威严依旧,雄伟依旧。   清雍正元年重修 规模宏大,殿宇辉煌,甲于关中   清雍正元年,一场火灾烧毁了都城隍庙大部分建筑,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将军,下令拆除了明秦王府,用秦王府的木料重修了都城隍庙,重修之后“规模宏大,殿宇辉煌,碧瓦丹檀,雕刻精美,地基之广,甲于关中。
      ”   庙内古建筑群布局齐整宏丽,大殿等建筑雕饰精美,全国各地城隍庙罕有其比。山门口一座五间大牌坊,斗拱重叠,气势非凡,牌坊之下,有铁狮一对,威猛无比。山门内有一条数百米长的青石甬道直达二门,其间有文昌阁一座。二门两侧,各有威武雄壮的“帅神”相对守护。
      进入二门则有一飞甍重檐,精巧绮丽的戏楼(乐舞楼)。戏楼与大殿南北相对,中间场地上是一座气势宏伟的木质牌楼,楼檐有精美彩绘及阴阳太极八卦图案。牌楼正面写有“有感有应”,背面写有“聪明正直”八个金字,字体雄浑,苍劲有力。牌楼下有铜狮一对,壮严威武。
      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雕梁画栋,碧瓦丹檀,蔚为壮观。大殿门上浮雕着各种精美图案花纹,雕工极为巧丽,神形韵味俱到好处。大殿正中供俸西安都城隍,两侧配祀判官,牛头马面和黑白无常等鬼卒。大殿前各有偏殿10余间,专门供俸陕西省境内各县城隍。大殿后由南向北依次为二殿和寝殿,规模小于大殿,但各具特色。
      两侧是道众居住修真的东西道院,最盛时多达三十三宫之多,当时盛况足见一斑。   清光绪十三年不慎失火 损失惨重   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庙前商民不慎失火,烧毁了山门,及东西两庑商铺,损失惨重,时任陕西巡抚叶伯英亲自倡导,募资重修。
         1942年日本侵略军轰炸   尤为可惜的是,1942年日本侵略军轰炸西安城,在城隍庙里投掷了两枚炸弹,炸毁了藏经阁,许多明代珍贵文物字画、《道藏》、经典、,鼓乐古谱等大量文物毁于一旦,大殿东北角及后檐部分惨造炸毁。残檐断柱,弹孔痕迹至今依稀可见。
         解放后形成城隍庙小百货市场 鼓乐名扬四海   解放后,城隍庙的道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之中,城隍庙由于良好的群众信仰基础,每逢初一,十五信众如潮,摩肩接踵,周边百姓过境必经,因而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城隍庙小百货市场,有力地促进了整个西大街的经济繁荣。
         这一时期,城隍庙的鼓乐更是名扬四海,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研究所的许多专家教授,纷纷来此采风调研。1961年,城隍庙住持安来绪道长应邀率领鼓乐社赴京演出,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成为这一时期的历史佳话。安来绪道长被载入《世界音乐大辞典》,成为近代史上被载入《大辞典》中的两名中国民间音乐家之一。
      (另一位为阿炳)   “文革”期间宗教活动被迫中止   “文革”期间破四旧,城隍庙首当其中,庙门前的大牌坊,被当时的西安古建队拆除,辟为柴火。大殿内的紫铜铸造的城隍神像被推倒熔炼,经书乐谱纷纷被烧,庙内道众乐师流落民间,宗教活动被迫中止,香火中断。
      从此人去庙空,庙貌颓败,年久失修,许多大梁木柱被白蚁吃空,地基下沉,墙体裂缝,残檐败瓦,风雨飘摇。社会各界仁人志士,扼腕长叹,十方善男信女黯然泪下,抱憾而终。   八十年代以后修复西大街牌坊及两庑商铺   八十年代以后,改革开放,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得以贯彻落实。
      西安市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巨资修复了西大街牌坊及两庑商铺。庙内道众备受鼓舞,省吃俭用,多方化缘,已修复了文昌阁、二道门、东西配殿及两庑厢房等建筑。   自清雍正元年(1723年)以后,近三百年来的一次大规模修复已全面展开。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其以十三朝古都的美名享誉海内外,悠久光辉的历史与灿烂的宗教文化为西安留下的都城隍庙不久将再次以崇雄凝重的崭新姿态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原莆田县内,有创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位于城内长寿街庙前巷的兴化府城隍庙,由照墙、外埕、大门、甬道、仪门、中门、正殿、后殿及两厢护厝等组成,占地面积24亩(一说18亩),与兴化府衙,莆田县衙一样大,为莆田五大宫庙之一;主祀城隍大神陈瓒,俗称城隍爷。
      该庙现为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城隍庙除了兴化府城隍庙外,还有建于府城隍庙之后的莆田县城隍庙,元至正十三年(1353)兴化县由游洋迁往的新县城隍庙,明洪武二十年(1387)设卫后建的平海城隍庙,建城后建的吉 城隍庙,为怀念故国宋在南门建的浙江城隍庙,南宋末年二少帝南渡福建后建的华亭仁和城隍庙。
      清康熙五年(1660)沿海截界,莆禧民众被迫迁往涵江凤岭、鲤江城隍庙废,他们于此重建庙宇,亦名鲤江城隍庙;复界后,他们迁回莆禧,重建其庙宇,涵江鲤江城隍庙保持不动,现为涵江区一所著名的道观。   城隍庙里的塑像与配神一般是:正殿之中祀奉城隍大神,两旁分列八大将、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钟鼓神以及十殿阎王、十八司等地狱塑像,府城隍庙里则有更多的配神。
         城隍庙里挂有“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节义文章”、“发扬正气”等匾额,还有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等楹联。这些匾额与楹联的核心是歌颂城隍爷的功和德,劝人行善不作恶。
      此外还有石碑、石刻等,这些文化古迹是城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逢正月十三日的元宵、五月十九日的城隍寿诞、六月初八日夫人妈的生辰以及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的祭孤,城隍庙都要举行庙会活动。这些庙会规模大、范围广、人数多。   城隍庙里,每年都有钱、米、衣服、棉被、医药、棺木等的施舍,府城隍庙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五日为最大的一次施舍活动,每月初一和十五亦有小规模的施舍。
      还有为人主持公道,排解纠纷的活动。在旧社会每年除夕之夜,府城隍庙戏台上例有一场木偶“鲁戏”。因那时穷人多,三十晚上因躲债,有家难还,无路可走,只得进城隍庙看“鲁戏”当“守岁“。有乐善好施者,派人捎带“红包”,悄悄地分别送给那些穷苦人。

    s***

    2009-05-25 09:43:07

  • 2009-05-25 08:48:27
  • 城隍庙位于紫禁城西北隅,依西城垣而建。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咸丰七年(1857年)修葺。
    城隍庙位于紫禁城西北隅,依西城垣而建。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咸丰七年(1857年)修葺。 
    城隍庙为一组独立的建筑群,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庙门和正殿,构成前后三进小院。山门面阔3间,灰瓦硬山顶,门前东侧院墙辟琉璃门一座,为出入城隍庙之门户。庙门面阔亦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明间为穿堂,后有甬路与正殿月台相连,东西配殿各3间,灰瓦硬山顶。正殿面阔5间,坐北朝南,黄琉璃瓦硬山顶,殿内曾供奉紫禁城城隍之神,并陈设经卷、法器等,东西配殿各3间,灰瓦硬山顶。 
    城隍庙建成后,每年万寿节和季秋遣内务府总管在此致祭,三月、九月、十二月各供玉堂春富贵花一对,朔、望日则供素菜。道光年间,每年八月万寿节由大光明殿道士在城隍庙内办道场诵经3日,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后停止。 
    

    l***

    2009-05-25 08:48:27

  • 2009-05-25 06:52:46
  •     城隍庙位于紫禁城西北隅,依西城垣而建。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咸丰七年(1857年)修葺。
        城隍庙为一组独立的建筑群,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庙门和正殿,构成前后三进小院。山门面阔3间,灰瓦硬山顶,门前东侧院墙辟琉璃门一座,为出入城隍庙之门户。庙门面阔亦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明间为穿堂,后有甬路与正殿月台相连,东西配殿各3间,灰瓦硬山顶。正殿面阔5间,坐北朝南,黄琉璃瓦硬山顶,殿内曾供奉紫禁城城隍之神,并陈设经卷、法器等,东西配殿各3间,灰瓦硬山顶。
        城隍庙建成后,每年万寿节和季秋遣内务府总管在此致祭,三月、九月、十二月各供玉堂春富贵花一对,朔、望日则供素菜。道光年间,每年八月万寿节由大光明殿道士在城隍庙内办道场诵经3日,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后停止。
        现建筑完好。

    撕***

    2009-05-25 06:52:46

  • 2009-05-24 23:04:02
  •     城隍庙位于紫禁城西北隅,依西城垣而建。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咸丰七年(1857年)修葺。
        城隍庙为一组独立的建筑群,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庙门和正殿,构成前后三进小院。山门面阔3间,灰瓦硬山顶,门前东侧院墙辟琉璃门一座,为出入城隍庙之门户。庙门面阔亦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明间为穿堂,后有甬路与正殿月台相连,东西配殿各3间,灰瓦硬山顶。正殿面阔5间,坐北朝南,黄琉璃瓦硬山顶,殿内曾供奉紫禁城城隍之神,并陈设经卷、法器等,东西配殿各3间,灰瓦硬山顶。
    

    1***

    2009-05-24 23:04:0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度假旅游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