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在军博,有一挺镀铜的马克沁重机枪,称在多次战役中发挥

首页

在军博,有一挺镀铜的马克沁重机枪,称在多次战役中发挥

很大作用,被称“老黄牛”。那么估计死在“老黄牛”枪下的敌人有几千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2-22 07:57:10
      这是一挺在抗日战争时期,由山东抗日武装在蓬莱缴获并历经战火、屡建战功的老式的马克沁重机枪。它有一个"老黄牛"的美名。 
      马克沁重机枪,是英籍美国人H·S·Maxim(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的。它具有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枪机,可以自动连续装弹、发射、退壳,有很强的战斗力。
      中国在1888年开始试制,1914年仿制德国1899年式,1933年又改进制造出一批新式的民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这挺机枪就属于这一类型。它由枪身(包括身管与枪机)和三角枪架两部分构成。那个粗大的用黄铜制成的注水散热管,格外显眼。它全长超过1米,全重近50千克,枪管口径7。
      9毫米,尖头弹初速870米/秒,重尖弹初速770米/秒,尖头弹表尺射程2 500米,重尖弹表尺射程3 500米,理论射速600发/分。   1938年初,中国**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第2路军一部,攻克日伪军盘踞的山东胶东蓬莱城,在搜查原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老家吴家大楼时,从地下室一口棺材里发现了这挺马克沁重机枪。
      同年10月,该部队携带它在山东平度大青阳一带,阻击日伪军进攻。战士们用这挺机枪,向发起冲锋的日伪军猛烈扫射,打得敌人抱头鼠窜,击退其3次猖狂进攻,毙伤敌200余人。部队从早晨一直战斗至傍晚,才安全撤离。大家因其枪身呈黄色,威力又很大,便给它起了个"老黄牛"的名字。
      以后,这支部队被编入八路军序列。   1939年3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一部,带着这挺马克沁重机枪参加了攻打招远伪军的作战。八路军不仅用它在罗山、石板丁家、马家沟一带伏击了伪军胡大樵团,又用它掩护突击队袭入招远城内,击溃伪军刘黑七部,还用它阻击了由黄县来援的日伪军。
      至八路军主动撤出战斗时,共毙伤日伪军1 000余人,缴获近300支枪。1941年3月,该部队又带着这挺重机枪,参加了反击国民党军顽固派的胶东战役。在海阳、莱阳地区的大榆山,击退了国民党军4 000余人的两次进犯,毙伤大批敌人。1945年9月,八路军山东军区第6师及第5师一部在山东平度,向守城伪军"华北绥靖军"第8集团军王铁相部、伪"山东国民自卫军"第1集团军第12师张松山部和李德元部,发起进攻。
      八路军部队仍带着这挺机枪参加作战,给敌人沉重打击。至克城之时,共毙伤伪军700余人,俘虏5 000余人,缴获迫击炮6门、机枪90余挺、步枪400余支、战马150余匹,取得重大胜利。   这挺不同寻常的"老黄牛"马克沁重机枪,跟随部队转战祖国各地,参加战斗百余次,消灭了无数的敌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人们对它产生了深厚的感情。20世纪50年代末,它被送到军事博物馆,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力证物。

    l***

    2009-02-22 07:57:1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