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如今有没有巡洋舰?历史上是否曾有过?

首页

中国如今有没有巡洋舰?历史上是否曾有过?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5-21 17:19:23
      近代史上的中国巡洋舰
      熟悉海军的人都知道,作为一种大型水面战斗舰种,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巡洋舰(Cruiser)曾在世界海军作战史上创造出无数显赫的战绩,并获得“海上战斗堡垒”的美誉。中国海军在近代史上曾有过短暂的辉煌,亦曾几度拥有多艘令人瞩目的巡洋舰,并在世界各个大洋上留下过骄傲的航迹。
       中国自造巡洋舰 19世纪40年代初,大英帝国的海军舰队和陆战队在鸦片战争中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50年代末,英法联军又一次用坚船利炮迫使大清王朝再次接受城下之盟。两次战争的惨败,使清廷受到巨大震骇,也促使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正视现实,寻求救国御侮之策。
      以林则徐、魏源等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代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抵御列强侵略的思潮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批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军工厂相继应运而生;而福州船政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设在马尾的福州船政局于1866年(清同治五年)12月23日正式动工兴建,到1868年夏季建成。
      船政局分设有前、后学堂,艺圃,考工所等,聘请了一批来自英、法等国的教师和工程师;船政局的船厂建有4座船台,能建造龙骨长100米、排水量2500吨的舰船;另建有一座长90米、宽45米的浮船坞(当时称为铁船槽),专门用于修理轮船。福州船政局既建造军舰又培养海军军官,堪称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130年前兴办这样的新事业,会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深得清廷宠信,为这一全新事业竭尽心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曾在船政大臣衙门里写下两副对联以示自己的心迹:“以一篑为始基,自古天下无难事;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且漫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此即是格致关头认真下手处;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定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
      ” 1868年1月18日,船政局举行第一艘轮船的龙骨安放典礼;次年6月10日,第一艘建成的“万年清”号轮船顺利下水,其排水量为1370吨,推进功率150匹马力,航速为每小时20公里。到1874年初,福州船政局共建成15艘舰船,平均每年有3艘舰船建成下水,业绩确属不凡。
      英国军官寿尔在参观了福州船政局之后,对该厂生产的150匹马力船用主机大为赞赏,认为它们的技术能力足以与英国机械工厂制造的同类产品相媲美。 福州船政局建造的第7艘“扬武”号于1872年3月建成下水。“扬武”号是福州船政局前期建造的最重要的军舰。
      它所费工料繁巨,一船可抵二船。“扬武”号是中国最早的一艘巡洋舰,该舰舰长57米,宽10。8米,吃水5。37米,排水量1560吨;采用非复合式蒸汽机,总功率为1130马力,航速12节,舰员147名。采用铁骨木壳建成的“扬武”号巡洋舰,造价高达254000两白银;舰上共配备有11门舰炮。
       从1869年(清同治8年)到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间,福州船政局共建成舰船40艘。1883年(清光绪九年)1月建成下水的“开济”号是比“扬武”号更胜一筹的巡洋舰。该舰舰长79。74米,宽10。8米,吃水5。49米,排水量2200吨;采用一台功率为2400马力的省煤卧式复合蒸汽机,航速15节,舰员183名。
      这艘铁骨双层木壳的巡洋舰造价高达268000两白银;舰上配备有10门舰炮,并在舰艏水线之下装设有冲角。随后,“开济”号的两艘同型姊妹舰“镜清”号和“寰泰”号也从福州船政局造船厂的船台上滑下了大海。1872年下水的“扬武”号巡洋舰被编入福建海军,成为该舰队的旗舰。
      福建海军拥有11艘军舰,除旗舰“扬武”号巡洋舰之外,另有8艘炮舰、炮艇和2艘运输舰。 1884年8月,由海军中将孤拔指挥的法国海军远东舰队陆续闯入闽江口,进泊马江伺机挑衅。但当地军政大员们依据清廷“不可衅自我开”的指令,对入侵的法国军舰不敢作任何的阻拦,反而施以友好款待;并严令与法国军舰同泊马江的福建海军不得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
       8月23日13时56分,集泊于马江的法国舰队利用退潮的有利时机,向锚泊于上游方向的福建海军发起猛烈的炮火攻击,中方舰艇在被动中仓促予以还击。两军刚一交火,法军旗舰“窝尔达”号巡洋舰就集中全部炮火猛攻中方旗舰“扬武”号;“扬武”号不甘示弱,首发炮弹就命中“窝尔达”号的舰桥,当场击毙5名法国水兵,法军舰队司令孤拔中将幸得身免。
      不幸的是,法军的46号鱼雷艇急驶而来,用一枚鱼雷击中了“扬武”号巡洋舰的右舷中部,引起剧烈爆炸和滚滚浓烟。“扬武”号的管带(即舰长)兼舰队指挥官张成在混乱中仓皇泅水(另一说是乘小舟)逃跑,致使中方各舰失去统一的战场指挥,不得不各自应战。此次战斗仅持续约半小时,法军舰队以2艘鱼雷艇受重伤和死伤30多人的微小代价,取得了全歼中国福建海军11艘军舰以及其它数十艘商船(清海军死伤700多人)的战果。
      中国第一艘巡洋舰“扬武”号在受重创驶近岸边后,被烈火焚毁。 福州船政局建造的另3艘巡洋舰“开济”号、“镜清”号和“寰泰”号,则被编入驻泊于江苏、浙江海面及长江下游的南洋海军,未能经历海上大战。“开济”号于1902年失事沉没于南京附近的长江中。
      福州船政局后来还建有巡洋舰“广甲”号(1300吨)、“平远”号(2100吨)、“广乙”号(1010吨)、“广丙”号(1030吨)等。而在此期间,南洋海军还拥有2艘购自德国的2200吨级的巡洋舰“南琛”号和“南瑞”号,航速15节,各装备有18门舰炮,舰员250名。
       巡洋舰集中的北洋海军 中法战争中福建海军在马江海战全军覆灭的惨剧,使清廷痛下决心要大办海军。光绪皇帝在1885年中法战争刚刚结束后就发布上谕指出:“法人寻衅,累次开仗,陆路各军屡获大胜,尚能张我军威,如果水师得力,互相援应,何至处处牵制。
      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北京随即组建成立了以醇亲王奕(光绪皇帝之父)为首的“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简称海军衙门)。鉴于北洋防务首当其冲的地位,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出任海军衙门的会办大臣,具体负责北洋海军的组建工作。 1888年秋,海军衙门制订出一部专门的海军法规《北洋海军章程》;该章程随即被朝廷批准颁行,标志着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
      北洋舰队拥有大小舰船近50艘,总吨位约5万吨;其中主要军舰22艘,鱼雷艇10艘;这支舰队一度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强大舰队。在北洋舰队的编成里,除了有2艘威震东亚的7335吨级的铁甲舰(即战列舰)“定远”号(北洋舰队旗舰)和“镇远”号之外,最为令世人瞩目的就是8艘威风凛凛的巡洋舰。
      在此,逐一介绍这8艘巡洋舰的情况。 “超勇”号和“扬威”号 1879年(清光绪五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此二舰;向李鸿章提议订造该二舰的是当时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
      该二舰是同型姊妹舰,其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67。1米,宽9。68米,吃水4。27米,排水量1350吨,主机推进功率2400马力,航速15节,舰员137名。舰载武器有艏艉各1门254毫米口径主炮、4门120毫米口径副炮、10门机关炮。李鸿章将该二舰的特点归纳为三条:船小、炮大、行速。
      李鸿章在呈给光绪皇帝的《订购快船来华折》中说:“船小则价不盛昂,炮大则能御铁甲,行速则易于进退。”1881年8月3日,英国纽卡斯尔港在夏日吹着清凉的海风,迎风招展的彩旗使港湾充溢着一派节日的气氛。中国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曾国藩的长子)在此为中国巡洋舰“超勇”号和“扬威”号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
      在礼炮声中,曾纪泽亲手将清廷的黄色龙旗(清廷的国旗和海军旗)冉冉升上巡洋舰的旗杆。8月17日,前来英国接船的丁汝昌、林泰曾、邓世昌等率二百多名中国海军官兵及部分英国教官,驾驶“超勇”号和“扬威”号启程回国。这是中国人驾驶中国军舰首次航行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沿途所经各国均鸣礼炮致贺,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同年11月22日,该二舰历经风涛,顺利驶回天津大沽口;清廷对驾舰有功的林泰曾、邓世昌等予以嘉奖。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超勇”号管带(舰长)是北洋海军左翼左营参将黄建勋(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扬威”号管带是北洋海军右翼右营参将(以花翎补用都司升署)林履中(福州船政学堂第三届毕业生)。
      “超勇”号和“扬威”号随北洋舰队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海战;并在苦战之后被击沉。“超勇”号管带黄建勋落入海中后,有人抛长绳相救,他不就而亡;“扬威”号管带林履中在失去军舰后,也愤然蹈海成仁。 “济远”号 1880年(清光绪六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向德国坦特伯雷度的伏尔锵造船厂订造,同时订造的还有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
      “济远”号巡洋舰的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72。1米,宽10。37米,吃水4。78米,排水量2300吨,主机推进功率为2800马力,航速15节,舰员202名;舰载武器有1座双联装210毫米口径前主炮,1门150毫米口径后主炮,10门机关炮,4具鱼雷发射管,2艘舰载鱼雷小艇。
      值得一提的是,该舰拥有较强的装甲防护力,其装甲由25。4毫米钢质和50。8毫米铁质装甲层复合而成,可抵御炮火的轰击。1886年底,“济远”号驶至中国。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济远”舰的管带是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以花翎副将衔补用参将升署)方伯谦(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
      “济远”舰在甲午战争中先后参加了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9月17日的黄海大海战和1895年初的威海卫保卫战;管带方伯谦于黄海海战结束数日后,被清廷谕令斩首于旅顺口军港。甲午战争结束后,“济远”号被日本海军掳去。后被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参加了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并在旅顺口战役中触雷沉没于旅顺口附近海域。
      该舰的前主炮等部分武器装备于近年被打捞出水,被陈列在山东威海刘公岛上的甲午战争博物馆里,供游人瞻仰。 “致远”号和“靖远”号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1月(中法战争刚刚结束),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此二舰。
      清廷原定将该二舰用于台湾及澎湖之防务,后改留用于北洋海军。该二舰是同型姊妹舰,其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76。25米,宽11。59米,吃水4。88米,排水量2300吨,主机推进功率5500马力,航速高达18节,舰员202名;舰载武器有3门210毫米口径和2门150毫米口径主炮,8门6磅远射炮,6门45毫米口径速射炮,10门机关炮和4具鱼雷发射管。
      该二舰订购总费用近170万两白银;1887年秋驶抵中国。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 致远” 号的管带是北洋海军中军中营副将(以花翎提督衔记名总兵借补)邓世昌(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靖远”号管带是北洋海军中军右营副将(以花翎副将补用参将升署)叶祖?(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
      该二舰随北洋舰队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海战。“致远”号在激战中被击沉,邓世昌落海后谢绝救援,壮烈牺牲,实践了自己“誓与战舰同存亡”的诺言。在黄海海战后段,北洋舰队丧失了统一的战场指挥,各舰被迫各自应战,叶祖?主动在“靖远”号上升起指挥信号旗。
      “靖远”号后来参加了1895年初的威海卫保卫战,于2月9日被击沉。 “经远”号和“来远”号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1月(中法战争刚刚结束),北洋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许景澄向德国伏尔锵造船厂订造此二舰。原定将该二舰用于台湾及澎湖之防务;后改留用于北洋海军。
      该二舰是同型姊妹舰,其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82米,宽12米,吃水5米,排水量2900吨,主机推进功率3400马力,航速15节,舰员202名;舰载武器有2门210毫米口径和2门150毫米口径主炮,1门40毫米口径速射炮,2座五联装47毫米口径钢炮,5座五联装37毫米口径钢炮和4具鱼雷发射管。
      该二舰订购总费用约为174万两白银。1887年秋,该二舰与在英国订造的“致远”号和“靖远”号巡洋舰一同驶抵中国;途中该四舰进行了各种编队训练和单舰训练。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经远”号的管带是北洋海军左翼右营副将(以花翎补用游击升署)林永升(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并留学英国);“来远”号管带是北洋海军右翼左营副将(以花翎补用游击升署)邱宝仁(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
      该二舰随北洋舰队参加了甲午黄海大海战,“经远”舰被击沉,管带林永升中弹身亡;“来远”舰受重伤,后来参加了1895年初的威海卫保卫战,于2月6日被日军鱼雷艇击沉。 “平远”号 “平远”号是福州船政局建造的第29艘舰船,于1887年12月建成下水,1889年交付服役;后于1894年甲午战争前调归北洋舰队。
      该巡洋舰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59。1米,宽11。85米,吃水3。96米,排水量2100吨,主机推进功率2400马力,航速14节,舰员145名;舰载武器有1门254毫米口径和2门150毫米口径主炮,8门机关炮和4具鱼雷发射管。该舰的造价为524000两白银。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平远”号的管带是北洋海军后军前营都司李和(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平远”号随北洋舰队参加了黄海大海战和威海卫保卫战,最终被日本海军掳去。1904年在日俄战争中触雷,沉没于旅顺口附近海域。 外购巡洋舰重振海军 清廷最大的海军舰队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灭;除在几次海战中损失的舰艇外,其余舰船悉数被日本海军掳去,仅存者只有一艘被日军卸除武器装备的小型练习舰“康济”号(威海卫战败后,该舰因获准运送丁汝昌、刘步蟾等北洋海军高级将领的灵柩而幸得留存)。
      在此情形下,北洋舰队已荡然无存,京畿的海上门户洞然大开。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清廷决定重建北洋海军;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负责办理外交事务)负责海军的重建工作,后来又在陆军部增设海军处,具体承办重建海军的事务。为重振海军以巩固海防,清政府又不惜花费巨资,从英、德等西方国家订购了大批各种规格的军舰,而巡洋舰又一次成为军火进口项目中惹人注目的大额生意。
      年轻的光绪皇帝对于中国海军在1884年甲申中法战争和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时隔十年的两度惨败,特别耿耿于怀;在1898年他所主持的著名的“戊戌变法”中,海军海防问题又被理所当然地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之中。当年的7月29日,光绪皇帝在紫禁城内召见军机大臣;他郑重明谕:“国家讲求武备,非添设海军、铸造兵轮,无以为自强之计。
      ” 就在这场仅仅为期103天的“百日维新”运动期间,中国从德国订造的3艘同型巡洋舰“海容”号、“海筹”号和“海琛”号分别驶抵距北京城最近的海上港口天津大沽。这3艘巡洋舰远涉重洋,历尽风涛,行色匆匆,似乎都要日夜兼程而为光绪皇帝的变法壮举献上一份厚礼。
      最后一艘赶到天津大沽口的“海琛”号于1898年的9月21日终于靠上了码头,但萧瑟的北国秋风却无言地传来了来自北京城内的不幸消息:这一天,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将光绪皇帝幽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并假借其名义发布吁请太后训政的诏书,又一次临朝“训政”。
      清廷海军的重振大业,在一开始就遇上了极为不幸的黑暗政治时日,似乎被历史昭示着此次重振海军只能是一厢情愿的昙花美梦。 “海容”号、“海筹”号和“海琛”号这3艘同型巡洋舰是总理衙门于1896年5月下令中国驻德国公使许景澄向德国伏尔锵造船厂订造的,单舰造价为163000英镑。
      该三舰的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95。77米,宽12。4米,吃水5。79米,排水量2950吨,主机推进功率7500马力,航速19。5节,舰员263名;舰载武器有3门150毫米口径克鲁伯式主炮,8门105毫米口径克式炮,2门60毫米口径克式炮,4门37毫米口径哈乞开斯炮,5挺8毫米口径马克沁机关枪和1具鱼雷发射管;载煤量580吨,载淡水量270吨。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夏,又有两艘更大的巡洋舰“海天”号和“海圻” 号驶抵天津大沽口。该二舰是1896年11月清廷令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的同型巡洋舰,其单舰造价为328000英镑。该二舰的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129。
      32米,宽14。23米,吃水6。1米,排水量4300吨,主机推进功率17000马力,航速24节,舰员445名;舰载武器有2门200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主炮,10门120毫米口径阿式炮,12门47毫米口径阿式炮,4门37毫米口径阿式炮,6挺7毫米口径马克沁机关枪和5具鱼雷发射管;载煤量990吨,载淡水量337吨。
      “海圻”号巡洋舰于1911年出访英国、美国、墨西哥、古巴等国,进行了环球航行;遗憾的是,“海天”号巡洋舰在几年后就因舰长失职而触礁沉没。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死;年仅8岁的溥仪即位,定年号为宣统,其父载沣担任摄政王而掌控朝政。
      次年,载沣亲自代理全国海陆军大元帅,并提出振兴海军,设置了筹办海军事务处,由他的六弟郡王衔贝勒载洵和提督萨镇冰担任筹划海军大臣。1909年(清宣统元年)10月,载洵和萨镇冰带随员赴欧洲各国考察海军。在意大利,他们订造了1艘1000吨级的炮舰;在奥匈帝国,订造了1艘2000吨级的驱逐舰;在德国,订造了3艘700吨级的新式鱼雷艇和2艘400吨级的钢甲平底炮艇。
      在英国,他们考察了多家造船厂并参观访问了皇家海军大学,分别向两家造船厂订造各一艘巡洋舰,即“肇和”号和“应瑞”号。“肇和”号是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的一艘巡洋舰,造价为210000英镑。该舰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97。6米,宽11。89米,吃水4。
      27米,排水量2600吨,主机推进功率6000马力,航速20节,舰员230名;舰载武器有2门150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式主炮,4门100毫米口径阿式炮,6门3磅阿式炮,2挺马克沁机关枪和2具鱼雷发射管;载煤量550吨,载淡水量255吨。“应瑞”号是向英国维克斯造船厂订造的另一艘巡洋舰,造价为204000英镑。
      该舰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100。65米,宽12。62米,吃水3。97米,排水量2460吨,主机推进功率6000马力,航速20节,舰员230名;舰载武器有2门150毫米口径维克斯主炮,4门100毫米口径维式炮,2挺马克沁机关枪和2具鱼雷发射管;载煤量550吨,载淡水量255吨。
      令载沣这位根本就不懂海军的满洲贵族没有想到的是,当“肇和”号和“应瑞”号这两艘巡洋舰建成后驶抵中国时,时间已是1913年;此时中国的天地已改变了颜色,大清王朝的历史纪元已被换成了中华民国的纪年。顺便一提的是,载沣等人于1910年夏季还赴美、日两国考察海军,向纽约某造船厂订购了一艘3000吨级的“飞鸿”号巡洋舰,但后来因故未能交货。
       就在清廷对海军建设采取一系列举措之际,在湖北爆发了武昌起义,掀开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大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被清廷派赴武汉等地镇压革命党人的海军舰队却易帜而将炮口对准了大清王朝。特别是1911年11月12日,“海琛”号、“海筹”号和“海容 ”号三艘巡洋舰率先驶离武汉,宣布起义,成为整个海军异动的标志;清廷花费巨资所购入的巡洋舰,最终却加入了倒戈者的行列。
       。 1929年4月12日,国民政府明令设立海军部;6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正式成立,部长为杨树庄(1938年1月,海军部奉命撤销,改组为海军总司令部)。1930年,海军部订造2艘新型2600吨级巡洋舰:与日本播磨造船厂签订合同,船款以东北大豆折价分期交付;图纸由日方设计,分别在中、日两国建造。
      1932年,在日本建造的“宁海”号完工驶抵中国;由江南造船所承造的“平海”号于1931年8月动工,1936年驶赴日本安装武器系统,1937年4月驶返国内。这两艘巡洋舰成为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军舰。1931年,江南造船所还建成1500吨的轻巡洋舰“逸仙”号。
       但是,在1937年爆发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民国海军仅有的9艘巡洋舰,即“海圻”号、“海琛”号、“海容”号、“海筹”号、“平海”号、“宁海”号、“逸仙”号、“应瑞”号和“肇和”号,奉命在江苏江阴的长江航道设置封锁线;9月25日,“海圻”号、“海琛”号、“海容”号、“海筹”号等4艘老巡洋舰被沉塞于主阻塞线之后充当辅助封锁线。
      这4艘巡洋舰即不战自沉矣!几乎与此同时,在同一地点与日本飞机的激战中,“平海”号、“宁海”号、“逸仙”号这3艘巡洋舰也相继沉没。10月23日,从江阴退到安徽采石矶的“应瑞”号巡洋舰亦被日军的飞机炸沉。同年9月下旬,另一艘巡洋舰“肇和”号在广东虎门要塞的激战中,被日军飞机炸沉。
      至此,中国海军的巡洋舰已全部荡然无存,殉国于水底。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海军接受了英国海军赠送的一艘巡洋舰“重庆”号。该舰原名为“黎明女神”号或“曙光”号(HMS Aurora),是英国于1936年建成的一艘轻巡洋舰(造价为2259951英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舰担任英国海军地中海K舰队的旗舰,曾击沉10多艘敌舰和20多艘商船,被英军誉为“银色鬼怪”。1943年,该舰曾运送英国国王赴马耳他;1944年,欧洲盟军总司令爱森豪威尔上将曾在该舰上指挥了对班泰雷利亚岛的攻击行动。该舰主要技术数据为:舰长154。
      03米,宽15。56米,吃水4。2 米,标准排水量5274吨,满载排水量7500吨,采用4台透平主机,推进功率64000马力,最高航速32。25节,续航力4000海里,舰员近600名。其舰载武器主要有3座双联装152毫米口径主炮,4座双联装100毫米口径副炮(均能进行自动装填),2座40毫米口径高射炮,3座双联装20毫米口径机关炮,2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及深水炸弹等;舰上配备的雷达指挥仪,可控制火炮对空射击。
      “重庆”号巡洋舰堪称为中国海军有史以来装备最新、火力最强的一艘军舰,被当时的国民党军政要人们誉为“中国海军的新生”。但“好景”不常的是,“重庆”号于1949年2月26日从上海吴淞口外驶向共产党控制下的烟台港,投奔了新的主人;不久后,即因为国民党空军的轰炸而沉于辽西葫芦岛附近海域。
      从此,中国人不再拥有自己的巡洋舰。
       附: 中国巡洋舰一览表(以建造时间为序) 序号 舰名 排水量 建造国 建成时间 时间 01 扬武 1560 中国 1872 02 超勇 1350 英国 1881 03 扬威 1350 英国 1881 04 开济 2200 中国 1883 05 济远 2300 德国 1883 06 南瑞 2200 德国 1884 07 南琛 2200 德国 1884 08 镜清 2200 中国 1885 09 寰泰 2200 中国 1886 10 致远 2300 英国 1886 11 靖远 2300 英国 1886 12 经远 2900 德国 1887 13 来远 2900 德国 1887 14 平远 2100 中国 1887 15 广甲 1300 中国 1887 16 广乙 1010 中国 1890 17 广丙 1030 中国 1891 18 海容 2950 德国 1898 19 海筹 2950 德国 1898 20 海琛 2950 德国 1898 21 海天 4300 英国 1899 22 海圻 4300 英国 1899 23 肇和 2600 英国 1913 24 应瑞 2460 英国 1913 25 逸仙 1500 中国 1931 26 宁海 2600 日本 1932 27 平海 2600 中国 1937 28 重庆 5270 英国 1936 。

    天***

    2005-05-21 17:19:23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