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肾内科

慢性肾炎肾小球肾炎怎么治疗?


      		
冬*** | 2008-05-27 19:48:44

好评回答

2008-05-31 15:04:58
U*** |2008-05-31 15:04:58 117 50 评论
肾炎为对链球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为急性肾炎迁延不愈所致。有的病人过去有急性肾炎史,症状已消失多年,误认为已经痊愈,其实炎症仍继续缓慢进行,经若干年后,症状又复出现,而成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8-05-27 20:11:09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水肿期: 
      ①风水相搏: 
      证候:头面部先肿,继而遍及全身,水肿按之凹陷,但恢复较快,水便不利,并伴有恶寒发热,骨节酸沉,咳嗽胸闷,或咽痛,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浮数,体检呈肾炎面容,血压大多数升高,尿检有蛋白、血尿、管型尿等。 
      治法:宣肺利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合五皮饮加减。药用陈皮、茯苓...

    查看全部>>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水肿期: 
      ①风水相搏: 
      证候:头面部先肿,继而遍及全身,水肿按之凹陷,但恢复较快,水便不利,并伴有恶寒发热,骨节酸沉,咳嗽胸闷,或咽痛,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浮数,体检呈肾炎面容,血压大多数升高,尿检有蛋白、血尿、管型尿等。 
      治法:宣肺利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合五皮饮加减。药用陈皮、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牛膝、车前子、麻黄、石膏、白术。外感风寒者和(或)素体阳虚者,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皮饮,以温阳解表散寒。外感风热者,加连翘、菊花、荆芥以清热解表。此为急则治之法,表证去则应因证治之。 
    
      ②脾虚湿困: 
      证候:面色萎黄或苍白,腹大胫肿,脘闷腹胀,甚或上泛清水,纳少,少气懒言,神疲乏力,体胖,苔白,脉濡缓,体检双下肢指凹性浮肿,甚者伴有腹水。尿检有大量蛋白尿。血浆白蛋白降低。 
      治法:健脾利水。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春泽汤加减。汉防己、生黄芪、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党参、桂枝、生姜、大枣。方中以黄芪益气固表,防己利水湿;白术、甘草培土胜湿,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通过临床观察,慢性肾炎普通型和肾病综合征属脾虚之证者较为多见,因而应用本方的机会也较多。据临床观察,药后患者不仅症状改善,部分患者还可见尿蛋白逐渐减少。应用本方时,黄芪量一般小于30g,不宜大量。个别病例由于黄芪量大,反见尿量减少,水肿加重。对于肾炎水肿患者,由于肺脾气虚,表气不固常自汗出而易感风寒者,常以本方合玉屏风散,即本方加防风。为加强防己黄芪汤的利水消肿作用,常于本方加车前子、怀牛膝。春泽汤是在五苓散化气利水的基础上,再加人参以增益气之力,本方气味平淡,无壅中之弊,药后常使尿量增加,而水肿消退。由于本方益气活血、化气利水并进,故可恢复正常的水液代谢。 
    
      ③脾肾阳虚: 
      证候:全身高度浮肿,甚至胸腹水并见,面色?s白,皮肤发亮,按之之凹陷恢复较慢,伴畏寒肢冷,腰酸腿痛,倦怠肢软,腹胀纳差,大便溏薄,舌体胖大而润,苔白滑或腻,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健脾,通阳利水。 
      方药:偏脾阳虚者,用实脾饮。制附片、干姜、茯苓、白术、大腹皮、川朴、广大香、大瓜、甘草、白蔻仁。偏肾阳虚者,用真武汤合五皮饮。制附片、干姜、茯苓、白术、白芍、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牛膝、车前子。 
      实脾饮与武汤同为温阳利水之剂,二方相较,实脾饮重在温运脾阳,真武汤主要温补肾阳而利水,临床运用时当细为分辨,临床脾肾阳虚往往并存,再者,脾阳虚,肾阳虚,两者相互影响。临床治脾不宜忘肾,温先天以暖后天,治肾不宜忘脾,温后天以暖先天。故两方临床上需结合化裁,以治脾肾阳虚水肿症。两方皆为辛温助阳散寒利水之剂,水肿消其大半,则应易真武汤为济生肾气丸法,以阴阳双补,阴中求阳。化气行水,勿致辛温劫伤真元。 
    
      ④气滞水停: 
      证候:除水肿外,必有胀满较著如膺胀膨大,胸腹满闷,呼吸急促,四肢肿胀紧迫光亮,小便不利,或有胁痛,舌质暗苔白,脉沉弦。 
      治法:行气利水。 
      方药:导水茯苓汤加减。茯苓、泽泻、麦冬、白术、桑白皮、紫苏叶(槟榔、木瓜、大腹皮、陈皮、砂仁、木香、灯芯草。本方是行气利水的代表方剂,主要用于肾炎水肿证属气滞壅塞不通,水道因之不利。宗“气行则水行”之旨,本方行气与利水并进,行气之中又重在宣降肺气及疏理脾气,俾肺得清肃,脾能健运,则水湿自去。方中桑白皮清肃肺气,大腹皮、槟榔宽中导滞;陈皮、砂仁、木香、紫苏叶,斡旋中焦气机;茯苓、泽泻、灯草淡渗利水;白术、木瓜燥湿醒脾;麦冬清热养阴,以防利水伤阴。气滞水肿者运用本方后常使尿量骤增,水肿迅速退。 
    
      ⑤湿热蕴结: 
      证候:头面与下肢浮肿,甚至全身浮肿,皮肤或黄,身热汗出,口渴不欲饮水,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尿黄或呈茶色,淋漓涩涌,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水。 
      方药:三仁汤加减。淡竹叶、川朴、滑石、通草、法半夏、白蔻仁。苡仁、杏仁、车前子、白茅根。本方以杏仁升宣肺气,蔻仁芳香化湿畅口,苡仁渗湿导下;配以半夏、川朴苦温除湿;通草、滑石、竹叶清利湿热。共奏宣化畅中,清热利湿之效。淡竹叶虽利尿作用弱,但增加尿中氯化物的作用较猪苓、黄芪、木通还强。滑石、通草有明显的利水作用。此处不用疏凿饮子,八正散清热利水者,缘慢性肾炎,正气多虚,不耐损害也,此处取三仁汤芳香清化、使气清湿去,而无苦寒伤阴败胃之弊。 
    
      ⑥血瘀停滞: 
      证候:病程较长,水肿皮肤有赤缕血痕,尿血,皮色苍黯粗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见爪甲青紫,脉涩等。 
      治法:活血利水。 
      方药:当归芍药散加减。当归、川芎、赤芍、茯苓、泽泻、白术、怀牛膝、车前子。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瘀血水肿的代表方剂。一是水肿患者有瘀血的指征,如面唇发黯、舌暗或有瘀斑等;二是女性肾炎水肿者,常有痛经及月经不调史,如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等。且水肿常于经前加重。本方以当归、赤芍、川芎养血调肝活血;以白术健脾运湿,茯苓、泽泻渗湿泄浊,如此肝脾两调,活血利水并进,药后常瘀血去,肿渐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当归、川芎、赤芍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而茯苓、泽泻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肿作用。 
    
      ⑦阴虚水肿: 
      证候:水肿口渴,渴不多饮,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心烦不寐,面部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利水。 
      方药: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怀牛膝、车前子。猪苓汤为育阴利水的代表方剂,主要适用于湿热蕴结阴液亏虚者,本方以猪苓、茯苓甘淡利水,泽泻咸寒渗泄肾浊;滑石利水道;阿胶滋阴清热;全方共奏滋阴利水之功效。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利尿、调整机体内水液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和血液动力等功效。低蛋白血症、水肿甚者,方中可重用阿胶至30g,《医学衷中参西录》有重用阿胶治阴虚水肿的记载,亦可加用鳖甲、龟版等,以滋阴充脉利水。根据病情需要,有时可将两法或三法合用,如导水茯苓汤是宣肺利水与行气利水合用。有时是先攻后补,有时攻补兼施,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2)水肿消退期: 
      ①脾肾气虚: 
      证候:面色苍白或淡黄无华,气短倦怠,食少纳差,食入腹胀,大便溏薄,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胖苔薄,脉沉弱。 
      治法:益气健脾、固肾摄精。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柴胡、升麻、甘草、菟丝子、山萸、怀牛膝、桑螵蛸。补中益气汤是调补脾肾、益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对于慢性肾炎证属脾气虚者,常选用本方。方中黄芪、人参健脾益气;白术健脾化湿;陈皮理气和胃以防补而壅滞;气血同源,气虚易致血虚,故用当归以补血。柴胡、升麻益气升提,甘草调和诸药。本方益脾气而无补肾之功,故加菟丝子、怀牛膝滋补肾精;山萸肉、桑螵蛸温肾固摄涩精。肾气虚明显者,加用水陆二仙丹、药用金樱子、芡实等以补肾固精。气虚夹瘀者,加桂枝茯苓丸,益气补肾、活血化瘀。 
    
      ②脾肾阳虚: 
      证候:面色?s白,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倦怠无力,纳差腹胀,便溏,夜尿频多,舌体胖润,边有齿痕,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水肿时消时现。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济生肾气汤。生地、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山萸肉、制附片、肉桂、牛膝、车前子。济生肾气汤是温补脾肾的常用方剂。该方具有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之功。用于慢性肾炎证属脾肾阳虚者,每能取得较好疗效。方中以肾气丸补益肾阳,加牛膝、车前子利水渗湿;方中附子不仅温肾阳,而且可助脾阳。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抗炎、利水等功效。若脾阳虚明显者,去肉桂加桂枝、党参、生姜以辛甘温脾助肾。 
    
      ③肝肾阴虚: 
      证候:面红烦燥,口干咽燥,渴喜冷饮,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尿色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汤。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六味地黄汤是滋补肝肾的基础方剂,也是当代治疗肾炎证属肾阴亏虚公认的常用方;方中重用地黄滋养肾阴是为主药,辅以山萸肉、山药兼顾肝、脾之阴,以泽泻、茯苓、丹皮为佐,渗湿泻火,本方的组成特点是以补为主,补中有泻,寓泻于补,通补开合,相辅相成。我们临床上常以生地易熟地,因为阴虚易生内热,生地性寒,在滋阴补肾的同时,兼具清热之功,且其滋腻碍胃之弊亦逊于熟地,故选生地较熟地更适宜。生地用量一般为15~30g。如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表现为头晕、胀痛、两耳轰鸣者,加菊花、枸杞、夏枯草、刺蒺黎,即杞菊地黄丸加夏枯草、刺蒺藜以滋阴平肝;舌燥咽干为主症者,可用本方加麦冬、五味子、忍冬藤,即麦味地黄丸加忍冬藤;兼夹湿热者,加石苇、滑石、车前子、白花蛇舌草、白茅根等清利湿热;兼夹瘀血者,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滋阴补肾,活血化瘀。 
    
      ④气阴两虚: 
      证候:全身乏力,腰膝酸软,畏寒或肢冷但手足心热,口干而不欲饮,纳差腹胀,大便先干后稀,小便黄、舌暗红,舌体胖大则有齿痕,脉沉细而数或弦细。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人参、黄芪、生地、丹皮、生地、山萸肉、茯苓、泽泻生姜、大枣。参芪地黄汤是治疗慢性肾炎证属气阴两虚的常用方剂。本方即六味地黄汤加人参、黄芪而成。方以人参、黄芪益气健脾,六味地黄汤滋养肾阴,共扶气阴两虚之本。 
    
    
    
    
    **** | 2008-05-27 20:11:09 122 51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肾内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