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成人護理的名詞解?

首页

成人護理的名詞解?

成人護理?W的名詞解?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5-10 10:19:52
      第二章 体液平衡失调患者的护理
    1。体液(body fluid):主要成分是水、电解质,广泛分布于细胞内外,具有相对稳定的酸碱度,其稳定状态为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所必需。
    2。等渗性缺水(istonic dehydration):又名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临床上最常见,体液中水和钠按比例丢失,导致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而细胞外渗透压与血钠浓度基本保持正常。
       3。低渗性缺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又名继发性缺水或慢性缺水,失钠多于缺水,由于血浆渗透压与血钠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故尿量减少。 4。高渗性缺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与血钠升高,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渗出。
       5。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又称水过多或稀释性低血钠, 系指机体水分的摄入量超过排出量,至水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和循环血量的增多。 6。低血钾症(hypokalemia):血清钾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7。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钾超过5。5mmol/L则为高钾血症。 8。低钙血症(hypocalcemia): 血清钙的浓度低于2。0mmol/L为低钙血症。 9。高钙血症(hypercalcemia):血清钙超过2。
      6mmol/L为高钙血症。 10。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因代谢因素造成血[HCO3-]原发性减少。 11。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因代谢因素造成血[HCO3-]原发性增多。 12。
      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因呼吸功能的改变造成血[H2CO3]原发性增多。 13。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因呼吸功能的改变造成血[H2CO3]原发性减少。 14。已经丧失量:即患者从起病到就诊时已经累积损失的体液量。
       15。继续损失量:是治疗过程中继续有高热、出汗、呕吐、胃肠减压等原因造成体液丢失。 16。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可反映血容量和右心功能,正常值为0。049~1。17kPa(5~12cmH2O)。 第三章 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 1。
      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连续的时期。 2。截石位:仰卧,臀部位于手术床摇折处,两腿分放搁腿架上,大腿外展60°~90°,腘窝部垫软枕,穿上袜套并固定,适用于会阴部、肛门及尿道。 3。印卷时引流条:将乳胶片粘合成圆筒状,其中填充纱布卷,常用于腹腔内较短时间引流。
       4。外科热:手术后由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以及组织损伤后分解产物,渗血渗液的吸收等,常可引起发热,一般不超过38℃,临床上称为外科手术热和吸收热,一般2~3d后逐渐恢复正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5。乙级愈合:切口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6。局部麻醉(简称局麻):用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其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7。基础麻醉:是一种辅助麻醉,主要用于小儿外科,采用本法抑制中枢神经,使小儿神志丧失,再加局麻就可以手术。 8。表面麻醉(surface anesthesia):将渗透性强的局麻药施用于黏膜表面,透过粘膜而组织黏膜下的神经末梢,使粘膜产生麻醉现象。
       9。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射局麻药物,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称局部浸润麻醉,是应用最广的局麻方法。 10。区域阻滞(regional block):围绕手术区,在其四周及基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通过手术区的神经纤维。
       11。神经阻滞(nerve block):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受其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12。高敏反应:临床上有患者用小量麻醉药后即出现毒性反应症状。 13。椎管内麻醉(或椎管内阻滞):将局麻药选择性地注入椎管内的某一腔隙,使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的麻醉方法。
       14。蛛网膜下隙阻滞(简称腰麻 spinal block):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阻滞部分脊神经传导的麻醉方法。 15。硬膜外阻滞(亦称硬膜外麻醉 epidural block):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作用于脊神经根,使一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受到阻滞的麻醉方法。
       16。全脊髓麻醉:是硬膜外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原因是穿刺时不慎刺破硬脊膜,并将硬膜外阻滞所用的麻醉药全部或大部分注入蛛网膜下隙,即可导致全脊髓麻醉。 17。全身麻醉(简称全麻):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经静脉、 肌内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暂时性抑制,患者意识和痛觉消失,反射抑制,肌肉松弛。
       18。吸入麻醉(inhalation anesthesia):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全身麻醉者。 19。静脉麻醉(intravenous anesthesia):麻醉药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 20。
      复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全麻药和(或)方法复合应用,彼此取长补短,以达到最佳临床麻醉效果,是目前最广的全麻方法。 第四章 外科感染患者的护理 1。感染: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的病理过程。
       2。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或创伤、手术、烧伤及介入性诊疗操作后并发的感染,约占所有外科疾病1/3~1/2。 3。特异性感染:是指由特种致病菌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梭状芽胞杆菌等引起的感染。
       4。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或菌群失调症,是指在应用广谱或联合的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多数敏感的致病菌被抑制和杀灭,但耐药的金色葡萄球菌,难辨梭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导致机体菌群失调而产生的感染。 5。条件性感染:或称机会性感染,是指在人体局部和(或)全身的抗菌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
       6。疖(furuncle):俗称疔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至皮下组织。 7。疖病: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多个疖,或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疖。 8。危险三角区:指从鼻根到嘴角间的三角形范围,包括鼻部和上唇。 9。痈(carbuncle):相邻的多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10。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es):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11。丹毒(crysipelas):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粘膜的细小破损处侵入而引起的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12。急性淋巴管炎(acute lymphangitis):致病菌从皮肤、黏膜破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如疖、痈、足癣等)侵入淋巴内、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感染。 13。脓肿(abscess):急性感染后,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局限性脓液积聚,并有一完整脓腔壁者。
       14。甲沟炎(paronychia):甲沟或其周围组织的感染。 15。脓性指头炎(felon):手指末节掌面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16。化脓性腱鞘炎(tenovaginitis):手掌面屈指肌腱鞘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17。化脓性滑囊炎(bursitrs):多由拇指或小指腱鞘炎引起。
       18。全身性感染:由病原菌及其内、外毒素和它们介导的多种炎性介质对机体的损害,可分为脓毒症和菌血症。 19。脓毒症(sepsis):有全身性炎症反应表现,如体温、呼吸、循环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20。菌血症(bacteremia):在脓毒症中,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
       21。破伤风(tetanus):指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的毒素引起全身肌肉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一种特异感染。 第五章 损伤患者的护理 1。损伤(injury):机体受外界各种致伤因素的作用,造成组织器官的形态破坏和功能障碍。
       2。创伤(trauma):机械性致伤因子作用所致的损伤。 3。闭合性损伤(closed injury):受伤部位皮肤、黏膜仍保持完整,多由钝性暴力所致。 4。扭伤:外力使关节异常扭转引起关节囊、韧带、肌腱损伤,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
       5。挤压伤:人体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较长时间、较大范围的挤压造成受压部位肌肉广泛缺血坏死,严重者可发生以肌红蛋白尿和高血钾为特征的急性肾衰竭及休克,临床称为挤压综合症。 6。开放性损伤(open injury):受伤部位皮肤、黏膜的完整性破坏,有伤口、出血,细菌易侵入,感染机会增加。
       7。撕脱伤:由于旋转的外力卷辗或牵拉,造成大片皮肤、皮下组织与肌肉的剥脱分离。 8。一期愈合:又称原发性愈合,伤口边缘整齐,损伤少,组织修复以原来细胞为主,局部只有少量纤维组织,愈合后留下线状瘢痕。 9。二期愈合:又称瘢痕愈合,组织缺损较大或并发感染,主要通过肉芽组织增生和伤口收缩达到愈合,愈合时间长,瘢痕大,影响功能。
       10。烧伤(burns):是由热力(火焰、热水、蒸气等)、电流、放射线、激光或化学物质(强酸、强碱等)所引起的组织损伤。 11。手掌法:以患者自身的手掌面积进行估算,五指并拢一侧手掌面积约占体表总面积的1%,五指自然分开的手掌面积约为1。
      25%。主要用于小面积烧伤的估算。 新九分法:根据中国人体大量测量,将人体按体表面积为若干个9%,适用于成人较大面积烧伤的评估,儿童应结合年龄进行计算。 13。浸浴疗法:是将病人身体浸泡在温热水中或一定浓度的药液中用以清除创面脓液达到治疗目的。
       14。清创术(debridement):是一种在无菌操作下彻底清理污染伤口,使之变为清洁伤口,减少感染,促使伤口一期愈合的手术。 15。污染伤口:指伤后6~8h内,细菌仅存于伤口表面,尚未发展成感染的伤口。 16。更换敷料(dressing exchange):俗称换药,是外科的一项基本技术,其目的是引流分泌物,除去坏死组织,控制感染,促使肉芽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17。双手执镊操作法:一般右手执镊接触伤口,左手执镊从换药碗中夹取物品传递给右手镊,两镊不可相互碰触。 18。乙级愈合:指伤口缝合后,有红肿、积液、积血等,但经处理后吸收、未化脓。 第六章 肿瘤患者的护理 1。肿瘤(tumor):机体中正常细胞在内、外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过度增生及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2。癌:来源于上皮组织者称为癌。 3。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 4。母细胞瘤:胚胎性肿瘤常称为母细胞瘤。 5。根治性手术:将肿瘤所在器官的大部分或全部连同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区域淋巴结整块切除的治疗方法。 6。姑息性手术:仅做原发灶切除,或将原发灶旷置,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为目的的治疗方法。
       7。血清学检查:用生化方法测定人体中由肿瘤细胞产生的分布在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中的肿瘤标记物质(如某些酶、激素、糖蛋白和代谢产物)。 第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14。四 大肠癌) 1。Dixon手术:癌肿距齿状线5cm以上者,常采用保留肛门的根治性手术。
       2。Miles手术: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常采用不保留肛门的根治性手术。 3。人工肛门:乙状结肠或结肠造口将近端结肠固定于腹壁外,由此将粪便排出体外。 第十四章 乳房疾病患者的护理(§2。 §3。) 1。酒窝征:癌块侵犯连接体与皮肤的cooper韧带,使之收缩,导致皮肤表面凹陷。
       2。橘皮征:当皮内或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时,可出现皮肤淋巴水肿,在毛囊处形成多点状凹陷,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3。去势治疗:手术切除卵巢或用放射线照射卵巢的方法,以消除体内雌激素的来源。 第十八章 运动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1。
       §2。 §7。) 1。骨折(fracture):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 2。创伤性骨折:因创伤所致的骨折。 3。病理性骨折:由于骨骼疾病如骨髓炎,骨肿瘤导致骨质破坏,受轻微的外伤力作用即发生骨折。 4。撕脱性骨折:肌肉突然强烈收缩时,可使肌腱附着部位的骨质撕裂。
       5。劳累性骨折:某些部位的骨骼长期、反复、持续地受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所造成的骨折。 6。骨骼疾病:病变的骨胳在轻微外力作用下或正常活动中发生的骨折。 7。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骨折端与外界不相通。 8。开放性骨折:骨折端刺破皮肤,黏膜,骨质与外界相通,易并发感染。
       9。完全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全部中断。 10。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 11。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移位,如嵌插性骨折、横行骨折。 12。不稳定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在移位,如斜形骨折、粉碎性骨折。
       13。膜内骨化:骨样组织逐渐钙化形成内骨痂和外骨痂。 14。软骨内化骨(原始骨痂或桥梁骨痂):骨折断端间和骨髓腔内的纤维先转变为软骨,经增生、钙化形成环状骨痂和腔内骨痂。 15。反常活动:在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不正常的肢体活动,常见于四肢长骨骨折。
       16。脂肪栓塞(fat embolism):多发生于成年人,是由于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使骨髓腔中脂肪粒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引起肺、脑脂肪栓塞。 17。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穴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
       18。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 myositis ossifiean):关节附近的骨折致骨膜剥离后,形成骨膜下血肿。若处理不当,血肿机化,钙化后可在关节附近的软组织内形成广泛骨化,造成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 19。创伤性关节炎(traumatic arthritis):关节内骨折未达到解剖复位,畸形愈合后关节面不平整,关节应力紊乱,长期磨损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只是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
       20。缺血性肌挛缩(ischemic muscle contracture):有四肢的重要动脉损伤造成或骨筋膜室综合征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导致前臂或小腿的肌肉缺血、坏死、机化而发生挛缩。 21。关节功能位:指关节保持的位置可以发挥最大功能的姿势,一旦关节活动障碍,仍能发挥尽可能大的功能。
       22。关节脱位(articular dislocation):是构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俗称脱臼。 23。半脱位:构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部分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 24。弹性固定:由于脱位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肉的牵拉,使患肢固定于异常位置,被动活动时感到弹性抗力。
      
       25。搭肩试验(Dugas征)阳性:将患侧手掌搭于健侧肩部时,肘部不能紧贴胸壁,若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则手掌又搭不到肩部,是肩关节脱位患者的特有体征。 +++++++++++++++++++++++ 这是我上学时总结的 你如果有学要 请留言给我。

    黎***

    2008-05-10 10:19:52

其他答案

    2008-05-10 10:09:49
  • 《成人护理学》按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以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为主线,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按生命周期模式将内科、外科、传染病护理学合并成为《成人护理学》,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内容包括护理程序中人体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重点论述了相关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教育等。

    谢***

    2008-05-10 10:09:49

  • 院校信息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