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马说》题,急!帮帮忙!!!!!!!!!回答者中赏

首页

《马说》题,急!帮帮忙!!!!!!!!!回答者中赏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2.第三段“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本文描绘了“千里马”怎样的悲惨遭遇?有什么作用? 
4.第三段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嘴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结合第二段谈谈作者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1-24 10:11:12
      1。 借千里马不遇伯勒的悲惨命运,讽刺了当时宋朝统治者不识人才和埋没人才,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2。 叙述句, 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
    3。 主旨是埋没人才 不善于发现人才善用人才
    4。 第三段,归纳全文中心,对“食马者”的无知妄说进行辛辣的嘲讽。
       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画“食马者”的形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三句紧承上文,全面总结了这种人“不知马”的表现;“执策而临之”,写他们洋洋自得、以“知马者”自居的神情,“之”指代千里马,他们在千里马跟前竟然宣称“天下无马”,这是十足的妄说。
      两相对照,生动地揭露了这种人的愚蠢、荒唐。然后用“呜呼”领出作者的感慨:“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是作者对“食马者”的反诘,也是向读者发问,用来为下句蓄势;然后以“其真不知马也”作答,结住全文。 5。 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不知马”。
       千里马被埋没,在一般人看来,大概要归咎于它的才美“不外见”。因此,本段一开头就用“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点出问题的要害。“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夸张的说法,强调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常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是说“食马者”只是按照常马的食量来喂养它,说明这种人的无知。
      接着,先以“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作低回之势;再用一组排比句揭示这“才美不外见”,正是“食不饱,力不足”所造成的恶果;最后又用反诘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这是从反面证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

    小***

    2008-01-24 10:11:1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