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服饰类别形成的社会因素是什么?

首页

服饰类别形成的社会因素是什么?

服饰类别形成的社会因素是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7-31 12:10:42
      社会因素是指形成服饰类别的非自然因素,即 政治、战争、经济、宗教、文化、科技、民族等服饰文 化所依托的整个社会因素。(1)政治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程中,由于阶级的产生, 以及国体、政体的不同,使得服装类别也因此不断 地分化、组合、创新。事实上,社会等级的产生,是 中国服饰类别产生的最初原因之一。
      从现有记载的历史资料来看,中华服饰史可以 说是一部历代官服史。中华民族崇尚的儒家学说 及其倡导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为等 级制度的实施、延续,造就了一个社会环境。中国 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对官宦、平民的着装制定了 严格的服饰制度。
      这些不同形式的服饰,为后人留 下了形形色色的服饰类别。(2)战争战争作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对服饰类别的形成 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 于战乱,朝代更换频繁,导致了南北迁徙、百姓错 居,使大众服饰风格不断发生变化。据《抱朴子•讥 惑》记:“丧乱以来,事物屡变,冠履衣服,袖袂财制, 日月改易,无复一定,乍长乍短,一广一狭,忽髙忽 卑,或粗或细,所饰无常,以同为快。
      ”另外,战争的 本身,也在不断地改革、变化作战用的军事服装。 如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为了增强士兵的战斗力, 引进胡服,把战袍改为短衣长裤,宽大的衣袖改为 便于活动的窄袖,使士兵的着装披挂利落,大大提 髙了军队的战斗力。中国历史上的军事服装,大都 随着朝代的变更,而不断地产生变化。
      仅以铠甲为 例,就由最初的整体皮革护甲到镶金属片或犀皮, 再改用铁或铜、铜铁合金、布、木头制作。铠甲因历 史发展而不断变化,形成了许多种类。(3)经济服饰作为一种被物化了的文化现象,与产生这 种文化的经济土壤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韩非子•五蠢》:“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 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古时,人们的食物主要取自 于植物的叶、茎、根、果实及野兽等,防寒护身也只 能是利用树叶、兽皮等大自然赐予的东西。此后随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农耕经济与游 牧经济并存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对人们的 社会生存条件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使 中国服饰的款式变化和制作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如养蚕和缫丝,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穿着丝绸 服装的国家。一般来说,社会经济的繁荣或萧条,都会直接 影响服装形式的变化与发展。例如,盛唐时期的服 饰是中华服饰史上种类最多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因 就是当时国泰民安,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加之中外 文化的交流,给老百姓造就了一种宽松的社会生活 环境。
      (4)宗教宗教的创立与流行,是世界所有民族共有的文 化现象,中国也不例外。由于对自然条件(天)的极 端依赖,所以在最初形成的原始宗教崇拜中,首推 “自然崇拜”。华夏文化史中,祭拜天地的历史最为 悠久,并衍生出许许多多的祭祀礼仪和祭祀服装。 对主持祭祀活动的巫史、参与祭祀的帝王、官僚及 平民百姓在着装上亦有明确的规定及模式。
      《周礼, 天官冢宰第一》中,曾详细记载了周代宫中各等官 职及宫女的分工。在所有人员中,与祭祀礼仪有关 的职位有三十五种之多,其中直接分管皇帝、皇后、 嫔妃等参加祭祀活动的礼仪官员和宫女就有“外 府、司裘、内宰,内小臣、女祝、内司服”。甚至还有专 门管理皇帝及皇后在祭祀活动中所穿首服及足服 的宫女,称之为“追师”和“屦人”。
      此外,佛教、道教、 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流派也都以各自的教义为基 点,对教徒、出家人的着装作出了相应的规定。(5)文化中华古代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人效法自然,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并 且,自然还被人伦化,天地之间攀上了亲缘关系,君 王即为“天子”,从而形成“天人合一”、主客观混融 的理念。
      表现在服饰上,即以造型来完成人们对这一理念的认可。中国的传统服饰自创始起,就是一 种平面造型。造型朴实简洁、线条流畅,其最大特 点是穿着舒适,无任何压迫感,动作自如。是中华 文化中“天人合一”在服饰上的体现,并从一个侧面 反映了中华民族那种谦虚、洁身自好、不做“出头 鸟”,含蓄、不强调自我的精神追求。
      这种文化理念 对亚洲的服饰基本造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 日本和服、朝鲜高丽服,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民族服 装,大都属于这种平面、舒适的造型。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下形成的服饰种类是十 分丰富的。如中国传统的社会心理在古代宗法社 会中表现为浓烈的“孝亲”情感,在“百善孝为先”的 感召下,仅“孝服”或称“丧服”这一类,就因朝代不 同而被演绎成一个类别。
      在《礼记》中,有较为详细 的对丧服的着装要求,从头到脚,无一疏漏。可见 自古以来,传统文化观念对形成服装类别的影响之 深。(6)科技 v科学技术在服饰文化上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对 纺织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公元四千多年前,我们的 祖先已开始养蚕,并逐步发明了缫丝、丝织工艺技 术,使丝织物成为服装的主要材料之一。
      特别是提 花织机的发明,使丝织物的图案趋向精致、华丽,也 开拓了丝织品的种类和服装的类别。此外,我们的 祖先早就用麻纤维编织成麻布后做成衣服、首服和 足服。以后,棉布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服装材料,为 服饰种类的增多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7)民族一个民族的进步,与文化传播有密切的关系。
       中华服饰的兴旺繁荣和丰富多彩,正是由于它不断 地获取外来民族服饰文化的长处,赢得了空间上的 拓展和时间上的延续。在中华民族服饰史上,由于 迁徙、聚合和民族战争等原因,汉民族服饰经常与 周围的少数民族服饰进行交流、融合,取长补短,历 数千年,终于构成了今天气势恢弘的中华服饰文 化。
      最初,中外服饰文化的交流,得益于汉、唐时期 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 了地域、民族所造成的隔阂,使中外服饰文化得以 充分交流。从服饰史的角度来看,中华服饰文化先后与中亚游牧民族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 阿拉伯文化、欧陆文化进行过交流、互补。
      
      许多西 域少数民族的服饰在唐代的壁画、石刻、书画作品 中均可看到。如女装的款式,有穿窄袖短襦加长 裙,有穿半臂加襦服,还有穿袒领大袖及长裙的,并 且,当时还流行过穿胡服。这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 对中外服饰文化交流所持的兼收并蓄的心态,同样 也是造成唐代服饰种类特别丰富的原因之一。

    艾***

    2018-07-31 12:10:4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