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蚕桑业发展的优势在哪?

首页

蚕桑业发展的优势在哪?

蚕桑业发展的优势在哪?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3-13 22:48:41
      蚕桑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自古农桑并茂铸就农 耕文明,丝路创举展示华夏风采。数千年的历史证明,蚕 桑业在我国发展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巨大的增产潜力,对 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三农”问题 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比较效益高比较效益高低是决定农户选择项目的主要依据,蚕桑 业的比较效益主要从两方面予以体现。
      一是桑树根深叶茂, 具有比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更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如北方地区年降雨量300〜800毫米,而且季节分布不均, 多集中在7 ~9三个月,春旱、伏旱严重,经常造成夏粮作 物小麦早熟、减产,秋粮作物玉米等苗期受旱,棉花等经 济作物出苗不齐,欠收减产。
      即使在1995年、1996年的大 旱年份,旱源桑树亩桑产叶量仍为1 000 ~ 1 500千克,亩产 茧为70 ~ 100千克,亩效益1 100 ~ 1 500元,而夏秋粮大部分减产绝收,吨粮田亩效益不及蚕桑。棉花按亩产籽棉200 千克算,效益同样不如蚕桑。
      南方雨量充沛,积温较高, 桑树一年多次收获,产叶量高,广东、广西亩桑产量300 千克,亩桑收益在4 000元以上,浙江等地亩桑产茧200千 克以上,亩桑收益为3 000元左右,均比粮食等农作物高, 比较优势明显。二是蚕茧具有价格优势,现款兑付,不打 白条,与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相比,农民的现金收人高。
       2000年度,北方蚕区平均鲜茧收购价格为16元/千克左右, 是粮食的10倍,棉花的1。3倍,而且收茧付款,农民满意 度高。(二)增产潜力大以北方地区为例,我国北方蚕区英≥10°C有效积温为 2 500〜4 500^,按亩桑产叶量(千克)与积温1:2的理论 关系,估算亩桑产叶1 250 ~2 250千克,亩桑产茧83 ~ 150 千克,与北方蚕区各地所报道的高产桑园亩产茧量基本吻 合。
      目前,北方蚕区的亩产茧平均水平为30 ~40千克,与 高产水平相比增产的潜力较大。从生产实践看,北方蚕区 大面积桑园亩桑产叶量1 200 ~ 1 500千克,亩桑养蚕2。 5 ~ 3张,亩桑效益1 300 ~ 1 600元,亩桑纯收入900 ~ 1 100元 是可行的,条件较好的蚕区可达到亩桑产茧120千克,亩 产值2 000元,亩收入1 500元以上。
      南方蚕区由于水、热 资源丰富,增产潜力更大。(三)蚕茧质量优我国的蚕茧质量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指标与蚕业发达国家日本、巴西相比无太大差距,但由于加工技 术及设备的原因生丝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生丝及丝 织品的出口。(四)生产周期短桑树当年栽植,第二年可亩产茧30千克,第三年进入 丰产状态。
      如果使用桑桑间作技术,栽植当年可产茧35千 克以上,第二年亩产量可达100千克左右,产值1 500元以 上。而且桑树适应性强,除正常的施肥、除草、伐条、浇 水外无特殊的技术处理,比果树的管理简单。养蚕时间集 中,每季蚕25天左右,其中劳动强度较大的时期只有10天 左右。
      (五)生态效益佳实践证明,栽桑养蚕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 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拦土固沙、改善环境和农田小气候具有重要作用,是北方 地区山川秀美工程的首选树种。陕西省蚕业科技工作者在 陕北20度以上坡地建立隔坡反坡梯田、垄槽灌桑生态型桑 园试验表明,20度以上陡坡地发展蚕桑生产具有良好的经 济效益。
      据调查,在陕北子长县20度坡地隔坡梯田每公顷 产桑叶7。 2吨,产茧480千克,在陕北米脂县35度坡地垄 槽灌桑常规施肥每公顷产叶9。 1 ~ 11。 4吨,产茧600 ~ 700 千克。另外,通过植桑对雨水进行了有效地阻隔,减少了 对坡地的冲刷,截留了坡面径流,使水不出槽,土不下山, 构成了深层土壤水库,起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形成生态的良性循环。
      子长县隔坡 反坡梯田三年生桑树鲜根3。 86千克,最长根长250厘米, 四年生单株枝条19根,平均条长105。 5厘米。七年生桑园 被覆盖度1。00,两小时降雨47毫米无径流(对照坡地每公 顷为75。4立方米,冲刷量4。 5立方米);0~50厘米土层含 水量提髙93%。
      (六)市场前景好我国茧丝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茧丝年出口量占世 界份额的80%以上,丝绸工业年产值700亿元。涉及种桑 养蚕农户2 000万户,丝绸出口创汇最高年份37亿美元。 加人WTO后,我国的蚕桑产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市场前景看好。
      在生产方面,国际市场上蚕茧生产国家排序依次是中 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巴西、泰国、越南、朝鲜、伊 朗和日本。印度、泰国、越南主要以多化性蚕为主,蚕茧 质量较差,不能与我国蚕茧及生丝进行国际竞争;而巴西、 乌兹别克斯坦及日本却是我国茧丝质量方面强有力的竞争 对手。
      目前国际市场上我国的蚕茧、生丝仍然处于垄断地 位。在消费方面,国际上丝绸产品的主要消费国家为美国、 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瑞士及沙特阿拉伯和 印度等,在我国加人WTO关税降低的刺激下,会增加我国 丝绸产品的出口。据预测,2005 -2010年,我国的蚕茧产 量达到62。
       5 ~ 67。 4万吨,才能保证我国在世界市场的蚕茧 垄断地位,2003年我国实际产茧49。 23万吨,市场前景看好。国内市场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丝绸等天然纤 维以“纤维皇后”的美誉为人们所喜爱,真丝制品的市场 占有率将不断提高。(七)增值环节多蚕桑产业要经过栽桑、养蚕、制种、收茧、缫丝、织 绸、贸易等环节,是产业链较长的产业之一。
      每个环节的 加工增值,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的税收。据统计,农民生 产1千克鲜茧可得茧款16元左右,干茧销售每吨提供增值 税0。 1万~0。3万元,生产1吨生丝利税可达2万~3万元, 织1万米绸提供税收1万元,印染1万米绸提供税收达2万 元。以一个栽桑2万亩,年发种5万张,产茧150万千克的 蚕桑小县为例,不算缫丝以后的加工业,财政从鲜茧收购 中可收地税198万元,从干茧出售中收增值税129万元,两 项合计327万元,而且由收购部门代扣代交,税源稳定, 不易流失。
      

    本***

    2018-03-13 22:48:4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