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他们是如何证明自己身份的?

首页

他们是如何证明自己身份的?

古人有没有身份证,他们是如何证明自己身份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16 17:27:53
  •   
    古代没有身份证,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也不需要这种东西。一个普通人需要证明自己身份时,用书信或信物即可。而对于官员这种特殊身份,则有相应的办法来防止冒充事件的发生。古代官员上任,别的可以不带,但有两样东西必带,一是敕牒,一是告身。敕牒是朝廷发给的委任状,上盖有吏部大印,很难作假。
      官员到任后,首先需要交出敕牒作为凭证,并将之押在报道的衙门备案。告身则是用于证明上任者本人身份的凭证,为防仿制,由国家专门机构制作。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宋代的告身由吏部属衙官告院统一制作,所用绫巾裱带等材料,均由特定地点生产供应。在告身上,除赴任官员的籍贯、年龄等,一些形貌特征也会被写在告身上。
      因此,告身即使被别人偷走或捡到,别人也难以冒充。而告身制度早在南北朝的北魏时已经产生。告身在官员赴任时证明自己的身份之后,并不上缴,而是由官员留下,用于其他需要证明身份的时候用。 另外,除告身外,古代官员还有一些其他凭证用以证明身份。唐代官员每个人都配有一种“鱼符”,三品以上以黄金为材料,以下则或银或铜。
      鱼符上刻官员姓名、任职衙门及品级等,用以证明身份。宋代则有“牙牌”,是一种用象牙、兽骨、金属等制成的版片,上刻有持牌人姓名、职务、履历及所在衙门等。除官吏外,一些官宦之家的奴仆也有这类东西。另外,古代僧人的“度牒”则是一种僧人的身份证明。 知识链接 度牒 度牒是国家发给僧尼的出家凭证,上面记载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以及官署关系者的连署等。
       度煤制度始于唐代,之后一直沿用至清。度煤制度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僧尼在古代享有免除赋税、徭役等特权,许多人冒充出家人逃避赋税徭役;另一方面,即使是真正的僧尼,数量太多之后,也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因此统治者以限制度煤数量来限制僧尼数量。在古代,不向政府领取度牒私自出家,属于犯法,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而历代僧人领取度牒,都是要交钱的,数目从几两到十几两不等。因此,卖度牒的收入也是国家相当可观的一笔财政收入。尤其宋代的度牒,几乎可以当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陌***

    2016-06-16 17:27:5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