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交通肇事逃逸案情节如何认定

首页

交通肇事逃逸案情节如何认定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24-04-19 07:00:41
      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来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张某负责事故的全部责任魏某、付某、肖某、王某无事故责任。分歧针对本案事实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合议庭出现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张某的行为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为一般的交通肇事罪。
      主要理由是张某交通肇事后没有逃离现场而是保护现场等待交警处理并将受害人送往医院抢救。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应该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关于交通肇事逃逸案情节如何认定的法律问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可见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构成交通肇事罪后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案情2007年6月15日凌晨5时30分张某由于疲劳驾驶撞到同方向正常行使的魏某、付某所骑的人力三轮车尾部致魏某死亡付某及乘车人肖某、王某受伤货车及所载货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构成重大交通事故。
      肇事后张某拦住过往车辆将魏某送往医院在肇事现场等待交警勘察现场。交警到达肇事现场后张某将自己的驾驶证、身份证交给了交警。现场勘查结束后张某弃车逃逸。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张某负责事故的全部责任魏某、付某、肖某、王某无事故责任。分歧针对本案事实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合议庭出现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张某的行为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为一般的交通肇事罪。
      主要理由是张某交通肇事后没有逃离现场而是保护现场等待交警处理并将受害人送往医院抢救。这说明张某没有逃逸的故意从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出发不宜认定为逃逸。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应该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辨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一、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来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可见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构成交通肇事罪后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第一该行为必须构成基本罪即交通肇事罪符合解释第二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第至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具备交通肇事罪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这是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
      如仅仅是一般的交通事故达不到犯罪的程度不符合犯罪的构成特征也就构不成交通肇事后逃逸。本案中张某交通肇事造成一人死亡、三人受伤的后果显然已构成了交通肇事罪。第二“逃逸”的主观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是一种明知要被追究责任而逃跑的故意的心态。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在“逃逸”时其罪过形态则只能是故意明知要被追究责任而逃跑。
      第三行为人具体实施了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只要行为人逃离事故现场至于具体是回家或逃往外地均不影响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要行为人明知要被追究责任而逃避追究离开了事故现场的行为均为“逃逸”。结合本案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他虽然履行了个别救助义务保护了现场似乎与一般的交通肇事后立即逃逸不同但从整个案情和张某的主观目的来看其离开现场长时间杳无音讯其主观上仍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客观上也实施了交通肇事后逃逸应当适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中段“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量刑情节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二、从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角度来看。“逃逸”不能传统地理解为离开事故现场逃避法律追究应作深入理解。本案被告人交通肇事后虽未离开现场但被告人明知自己的行为给被害人的造成伤害应负法律责任为逃避法律追究在协助交警勘察事故现场后弃车逃离现场且外逃多年无视受害人的损失这显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第一从刑事立法的本意和目的来说刑法的任务是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而刑法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对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危害极大的犯罪分子就应该严惩。本案被告人张某交通肇事后无视被害人的损失和法律的存在在公安机关下达拘留手续仍外逃多年给受害人的家庭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理应受到惩罚。
      第二综合整个案情张某明知自己造成“一人死亡、三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而长期在外逃避法律追究企图逃脱法律的制裁。可见张某完全是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而离开确实是故意逃逸。第三认定张某的行为构成“逃逸”更能有效地遏制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现象发生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一种警示。
      同时也能唤起交通事故行为人的良知维护社会的和谐问题真正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解***

    2024-04-19 07:00:41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