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诗词要有平仄,什么才是诗词的平仄呢?

首页

诗词要有平仄,什么才是诗词的平仄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31 01:53:54
  •   文字定四声,分平仄,是南朝沈约开始干的。他把文字读音的清、浊、升、降、短五韵中以清韵为上平声,浊韵为下平声,升韵为上声,降韵为去声,短韵为入声。其中上平下平为平声,上去入三声为仄声。从那时以来,凡写作韵文者,莫不以它为准绳,其后虽经过一些变化,但自宋刘渊编定的诗韵(世称平水韵)问世以来,一直沿用至今,所有写作旧体诗词和对联用的平仄声律都依照它。
      它分上下平各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共一百零六韵。我们手上拿了它,想知什么字是平,什么字是仄,翻开一看,凡入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龙、侵、覃、盐、咸等三十个平声韵的字都是平声,其余七十六韵都是仄声。
      
      你如果没有诗韵在手时怎么办呢?可用下列三个办法来分别字的平仄。
    (1)根强《康熙字典》分四声的歌诀辨声划分。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即平声字声音舒长而响亮,如东、风等,上声字声音上扬而重浊,如董、总等,去声字声音轻轻送出,分明而尾长,如仲、用等,入声字音节极短,甫发即收,如欲、六等。
      这虽不很科学,但能这样分清字的读音,可掌握多数字的平仄了。
    (2)用分韵撮要办法,以四声为序,顺口押下去,如东、董、冻、笃,江、讲、绛、觉,支、纸、置、节,鱼、雨、御、月、佳、解、介,萧、小、笑,先、铣、线、屑,英、影、应、益,兼、检、剑、劫。
      。。。。。等,凡第一字平声的都能押下去,顺序为平上去入声,三音的为平上去声,第一音是平,其余都是仄了。凡以仄声字为第一音是押不下去的。如以巧、马、敬、送等起押都不行。
    (3)查《辞源》,它给每个字都注明某声、某韵,一查就字字分明。
      同时要注意多音多义、异音异义的恶、兴、胜、应、徵、。。。。。。和异音不异义的看、望、患、忘、听。。。。。。等字的区别。这些在诗韵词书都注明,留意就行了。我们能掌握上面说的几种区分文字平仄的方法,任何字的平仄都难不倒了,都不会错用了。再要注意的,你所用的韵书,以上面说的一百零六韵为准,新编的仄韵以现代汉语为标准,相差很远,不合此用。
      
      其次,说说平仄的排列。它的一般规律是平仄相间和相同一联中不能全平或全仄,像死水一潭,必须按格律排列清楚,读起来有起伏,有声势,音韵才和谐。口诀中又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因为一三五是奇位字不影响整句音节的流畅,二四六偶位字是决定音节的关键字眼,我想平仄歌诀可改为:“平对仄,仄对平,相间二、三换仄平,可平可仄一三五,偶位句末定要明”,是比较准确些。
      两句以上的长联,合于某言句式就以某言句式声律为准则。其中要注意两点:
    (1)凡两句以上的联语,上联首句宜平收末句末宜仄收,多句的上联除末句仄收外,上文各句都可平收,或间句平仄收,亦可单以句末字计平仄,句末平仄颠倒交替,即前人称为仄顶仄,平顶平,这样才有利于呼起下文,使语气雄壮有力,古今名联大都如此。
      
    (2)对联上联末字宜仄,下联末字宜平,是格律所定,但在思想内容与形式不能统一时,亦可倒换平仄。还有的不讲平仄,例如孙中山的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上联是因,下联是果,只能这样语气才顺。长沙岳麓书院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此是顺序和连贯关系,倒转则连贯断,不成为文。以上都是声律的变格,都是以内容决定形式的。
      此外,对联中一些特殊的字、词对偶,可以不拘平仄。主要有(1)同字相对。(2)专有名词相对。
    (3)文言虚词相对。
      
    (4)成语、熟句相对。
    (5)用字技巧奇险的字相对。例如五·四运动商店罢市门联:“学生一日不释;商店一日不开”。中三字相同。另举一人名谐联:“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因为专有名词是固定的,不能削足适履。
      最后谈一谈孤平和拗句的补救问题。五言七言对联原出于律诗,为了语气的抑扬起伏,音节和谐,在调平仄上和诗一样,大忌犯孤平。所谓孤平是指五、七言的平收句(一般是对尾)中除了末尾一平声字外,只得一个平声字(七言第一字不算),如:“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和“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都叫做犯孤平。
      但在仄收句中(一般是对首)虽只有一个平声字,如:仄平仄仄仄和仄仄仄平仄仄仄,不算是孤平,只算为拗句。这种孤平和拗句都应补救。补救办法:只要犯一、三、五不论,改为要论就行。如上面孤平的举例中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一定要用平声字,不能可平可仄。
      但遇到词意关系没办法改变时,必须于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改用平声字来补救,不能疏忽的。拗句五言的第一、三字,七言的第三、五字,任意调一个平声字都可算合于格律;这种办法叫拗救。补救了就不算毛病了。

    明***

    2018-12-31 01:53:5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