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湖北五峰打溜子的来历、形式、特点?

首页

湖北五峰打溜子的来历、形式、特点?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5-23 17:23:09
      (一)   民间器乐“打溜子”的称谓及流行范围:
    “打溜子”流行于五峰土家人聚居区。
    “打溜子”在五峰境内分地域不同而称谓不同,在湾潭镇,被称为“抽溜子”;在仁和坪镇,人们称之为“打溜子”、“打家业”、“十盘鼓”、“请家业”和“请锣鼓家业”等;在渔洋关、五峰镇等地则称为“打溜子”、“围鼓”和“打家业”、“打点子”等。
       (二)民间器乐“打溜子”的演奏特点:民间器乐“打溜子”是锣鼓表演的一种形式,但它与其它地方的锣鼓表演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双钹,它们巧妙的配合,在一个拍子这内,头钹和二钹击打不同的节奏,而且从不出错。它以独特的锣鼓演奏形式,形式多样,手法灵活和充分运用速度、音色、力度和节拍的变化,将各种不同的曲牌有机地连缀成套,加以乐手精湛的演技,使其表现出各种生动的形象和情趣。
      乐班为5人组成,乐器有鼓、锣、马锣(有时也用勾锣)、双钹(分头钹、二钹,亦称上下手)。双钹音色略有区别,一高一低,一亮一哑,形成对比,加上乐手的默契配合和娴熟的演奏技巧,可发出短促而沉闷的“卜”音,亦可奏出铿锵悦耳的“七”音和富有动感的“可”音。
      双钹还可根据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节奏的紧密松弛以及敲击钹不同部位而奏出色彩缤纷的美妙音色,使其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模仿力;双钹以模仿飞禽走兽居多,很多曲牌都以动物的动作而命名,如“燕平翅”、“凤点头”、“凤凰展翅”、“龙虎斗”、“龙摆尾”、“寒鸭戏水”、“鲤鱼板籽”、“饿狗扑食”等等。
      打溜子节奏清新明快,节拍变化频繁,乐曲多以一个节拍为基础,间以多种节拍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乐曲段落的起承和板式变化常用1/4节拍转换,其特点是流畅自如,具有趋动感和稳定性。掌鼓者为指挥,一般由年纪较大水平较高者担任。掌鼓者鼓点变幻莫测,时而密不透风,如炒豆子一般干净利落,时而干净如一汪净水,从不夹二裹三,似有神出鬼没之感,鼓点子繁复优美,而他还要在打鼓的同时,在鼓上做出花样提示下一个曲牌;勾锣和锣初看是阴一锤,阳一锤,但仔细听去却是正是它高明地避让其它乐器,在锣、钹的空档里,在节奏的夹缝中出现。
       。

    谁***

    2018-05-23 17:23:0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