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首页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2-18 10:32:07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保安族
        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循化县。
        在聚居区的保安族人使用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保安族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人以汉文为交际工具。
      信仰伊斯兰教。 白 族 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县。 白族人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种方言。绝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并通晓汉语。
       白族人民从唐代开始曾经使用过以汉字为基础的方块白文,以记录白语。由于汉族和白族的交往,白族人长期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所以白语里含有大量汉语词汇,汉文很早就成为白族通行的文字。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阿昌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州的陇川、梁河等县,少数分布在盈江,潞西、瑞丽等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腾中县。
       阿昌族人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有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由于长期和汉、傣族杂居,所以阿昌人一般都通晓汉语或傣语。阿昌族没有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阿昌族人聚居区,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布朗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
      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等地。 布朗族人使用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有布朗、阿尔佤两个方言。部分布朗族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 布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部分布朗人会汉文、傣文。信仰小乘佛教。 布依族 主要聚居于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其他地区、云南罗平和四川宁南、会理也有分布。
       布依族人使用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缘。布依语有3种方言。 布依族过去没有文字,使用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族文字方案。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朝鲜族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散居于内蒙自治区。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绝大多数朝鲜族人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尚未有定论),有6种方言。 朝鲜文是朝鲜李朝世宗主持下,于1444年创制的拼音文字。 信教的人很少,只有极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或天主教。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附近旗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及附近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族人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和齐齐哈尔两种土语。其语言丰富,有大量反映渔牧狩猎农耕的词汇,其中有汉语,满语和鄂温克语借词,特别是汉语借词较多。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能使用满文,蒙古文,哈萨克文。 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 傣 族 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县。 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德宏方言和西双版纳方言。傣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使用文字略有不同,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4种。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
       傣族人多信仰小乘佛教。 德昂族 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临沧、思茅地区。其中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等地是德昂族聚居区。 使用德昂语,属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可分为纳盎、布雷、若买3个方言。
      人多数德昂族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是景颇语。德昂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不少人能用汉字或傣文。 德昂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 侗 族 分布在黔、湘和桂省区的毗邻地区,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地。 使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有南北两个方言。侗族原无本民族的文字,使用汉字。1958年以侗语南部方言为基础,以贵州榕江话为标准音,采用拉丁字母创设了侗文。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的原始宗教。 东乡族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少数散居在甘肃省兰州市和定西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使用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可分为锁南、汪家集,四甲集3个土语。大多数东乡族青年兼通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多信仰伊斯兰教。 独龙族 独龙族人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 使用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没有本民族文字。 独龙族人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信鬼。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自治旗和周围几个旗、黑龙江省讷河市等地。 使用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有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3个方言。 鄂温克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牧区通用蒙古文,农业区和靠山区通用汉文。 过去,鄂温克族人多信仰萨满教,牧民同时信仰喇嘛教。 鄂伦春族 聚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交接处的大小兴安岭中,特别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
       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鄂伦春族人普遍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盛行对祖先的崇拜。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人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以伊犁地区为多,还有少数人分散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使用俄罗斯语(简称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通用俄文。俄罗斯族人多信仰东正教。 高山族 主要聚居在台湾省台湾岛的山地、东部沿海和兰屿岛上。 使用高山族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有泰耶尔(泰雅)、邹(曹)、排湾3个语群,多达20种语言,现在仍在使用的有13种语言。
      不同名称的高山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信仰原始宗教,崇拜天神、自然神和精灵妖怪。 仡佬族 主要散居于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少数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 使用仡佬语,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未定。
      分稿、阿欧,哈哈、多罗4个方言。由于居住分散,汉语已成为通用语,不少人还通苗语、彝语、布依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哈尼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的哀牢山区。 使用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分哈雅、碧卡、豪白3?。

    右***

    2019-02-18 10:32:07

其他答案

    2019-02-18 11:07:56
  •   汉族 104 248万人,占中国人口的92%。是中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全中国。汉族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同其他一些民族同化、融合形成的。汉代开始称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中国,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主体,对世界文明发展有过重大贡献。
      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称于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有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与各兄弟民族发展了政治、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汉族和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建立了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关系。
      现在正共同努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汉族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并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受儒、道、佛学思想影响,崇尚仁义忠孝。重要节日有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 回族 860万人。17。7%回族聚居宁夏,其余大多数散布全国,以甘、豫、冀、青、鲁、滇、皖、新、辽、京、津等省(市)区较多。
      1958年在宁夏建立省级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是公元713世纪以后,中亚、波斯、阿拉伯人部分迁居我国西北,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相处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扎马鲁丁、思想家李?、航海家郑和都来自回族。回族通用汉语言文字。信仰伊斯兰教。
      教历十月一日开斋节与十二月十日的古尔邦节是其两大盛节。 藏族 459万人。分布在西藏(占全国藏民45。9%)及川(23。7%) 、 青(19。9%) 、 甘、滇等省部分地区。西藏、川西藏族分别自称博巴和康巴。唐代吐蕃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地区,并与唐文成公主和亲,成为千余年来藏汉民族团结的佳话。
      西藏1959年废除封建农奴制度,1965年成立藏族为主体的西藏自治区。藏族多从事农牧业。使用藏文。宗教多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藏族文化遗产丰富,藏历新年是藏族传统节日。藏民习俗喜穿藏袍长靴,饮酥油茶,主食糌粑。 维吾尔族 721万人。全国99。
      8%的维吾尔族人口聚居在新疆,大多数分布在天山以南的绿洲,其余分布在湘北常德等地。1955年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史称回纥。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字。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是本民族的自称,有联合、协助之意。
      新疆维吾尔族有经营农牧业和手工业的悠久传统,擅长植棉和瓜果园艺业。维吾尔族能歌善舞。汉唐丝绸之路开通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文化艺术,口头文学阿凡提的故事广为流传。维吾尔族民风热情好客,男女老幼喜戴四楞小花帽。民族节日有古尔邦(库尔班)节、肉孜节等。
       苗族 740万人。贵州占49。8%,主要聚居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湘、滇、川、桂、鄂等省区。苗族过去因居地、服饰不同而有不同称谓。新中国依照人民意愿,统称苗族,是古代“南蛮”的后裔。尊奉始祖蚩尤,为我国古老民族之一。
      封建王朝时期有的苗区尚为中央政府管辖不了的“生界”。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多通用汉语汉文。1956年创制的拉丁拼音苗文字正普及使用。苗族的刺绣、蜡染、剪纸和首饰制品,绚丽多彩。苗族的飞歌、芦笙舞享有盛名。苗族祀奉祖先,崇拜自然。苗族节日多,主要有十月苗年和纪念民族英雄亚努的四月八。
       彝族 657万人。云南占61。7%,其余分布在川、黔等省。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楚雄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不同地区还有撒尼、阿西等自称。彝族与隋唐时的乌蛮民族有渊源关系。原有象形表意的老彝文,1975年确定800多个规范彝字,在凉山州推广使用。
      彝族文化绚丽多彩,发现有许多彝文抄本、碑刻、铸铜、医学著作,天文历法、音乐舞蹈、民间文学等都有独特的创造。彝族过去流行多神崇拜,祭奉祖先,并受道教、佛教影响。服饰男裹布帕包头,右前方扎英雄结,妇女头复绣花瓦式方帕,外出时男女常穿黑色“擦尔瓦”(似斗篷)。
      夏历六月廿四日的火把节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壮族 1549万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1。3%)及滇、粤等省。壮族由古代百越民族发展而来。自称布壮,原汉译为僮,1965年改为强壮的壮。壮族历史上出现了明代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将领萧朝贵、右江人民革命领导者韦拔群等杰出人物。
      1955年创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壮乡源于秦汉的铜鼓、岩壁画和源于唐宋的壮锦很有名。壮族民风兴尊老祭祖、热心公益。民间喜对唱山歌,三月三歌墟远近闻名。中元节是壮族地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 布依族 255万人。贵州占97。3%,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
      其余分布在滇、桂等省区。布依族旧称仲家,自称布依。由古代百越民族分支发展形成的。曾创制新文字。多通用汉语汉文。崇拜自然,祀奉祖先。布依妇女善纺织、蜡染。布依族口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歌舞,山歌内容形式多样,常以歌代言。民族节日六月六是仅次于春节的盛会,相传为纪念布依族起义领袖的节日。
       朝鲜族 192万人。吉林省占97。1%,最大的聚居区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黑、辽等省。是1719世纪中叶起至20世纪初从邻国朝鲜迁居中国的民族。朝鲜族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对我国东北水田开发有所贡献。朝鲜族早在15世纪时就创造了文字,由40个音素字母拼写迭成方块形文字。
      朝鲜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文化教育较发达,人们喜好本民族歌舞及摔跤、荡秋千、压跳板等体育活动。朝鲜族喜着素白色服装。特色食品冷面、泡菜。宗教信仰有基督教和信奉孔孟的儒教。民风尊老爱幼、讲礼貌、讲卫生。 满族 982万人。辽宁占50。4%,其余分布在冀、黑、吉、内蒙古、京等省市自治区。
      17世纪中叶清朝定都北京后大批满族人入关,满汉民族文化融合,和各兄弟民族一道为祖国的统一、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出现了康熙帝玄烨、曹雪芹、老舍、程砚秋等杰出人物。曾有满文,现普遍习用汉文汉语。满族重视礼节。曾信奉萨满教、盛行祭祖祭天。民族体育活动有跳马、滑冰等。
       侗族 251万人。贵州占55。7%,集中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其他分布在湘、桂等省区。1958年曾创制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侗文字。现在侗族人多能用汉语汉文。侗族擅营杉木林业。妇女善织侗锦。有优良的木结构建筑艺术传统,侗乡风雨桥、鼓楼独具特色。
      侗族善歌,尤以演唱悠扬的大歌著名。侗族民风有敬老爱幼、热心公益的传统。侗族节日有春节、祭牛节、吃新节等。民间崇拜祖先,信奉圣母神灵。 瑶族 213万人。广西占62。2%,集中分布在都安、金秀、巴马、大化、恭城等瑶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湘、滇、粤、黔等省。
      是由古代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发展形成的民族。过去有过山瑶、盘古瑶、茶山瑶等多种称呼。解放后统称为瑶族。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另有一些人操汉语或者苗语、侗语、壮语。瑶族多经营农林业,狩猎业也占有一定地位。还精于染织、刺绣。瑶族爱唱歌,节日几乎月月有。
      宗教信仰盘瓠,是原始图腾信仰的残余。 白族 159万人。云南占84。9%,主要聚居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其余分布在黔、湘等省。白族自称白尼。明清以后称民家。白族历来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普遍使用汉语汉文。白族擅长农业,并创造了灿烂的白族文化,如大理三塔、剑川石窟、鸡足山佛教建筑群等。
      三月街又称观音市,是白族盛大节日和街期,另一个盛大节日是六月“火把节”。白族的民族音乐、戏曲独具特色。信仰佛教。 土家族 570万人。分布在湘、鄂、川、黔等省。主要聚居区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
      绝大部分人通用汉语汉文。土家人织造技艺较高,与“摆手舞”被称为土家艺术之花。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深,许多习俗同于汉族。大端午、六月六等节日都要祭土王。山歌对于土家人几乎是人人会编会唱。 哈萨克族 111万人。新疆占99。8%,主要聚居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其余分布在甘肃。哈萨克族是由古代突厥人、契丹人等长期相处发展形成的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解放后创制并推广使用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民情耿直好客,有的人信伊斯兰教。民族体育刁羊、摔跤、骑射、姑娘追等大都为马上功夫。
       傣族 103万人。云南占98。4%,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的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川、粤等省。关于傣族先民早在汉晋时就有史籍记载。傣族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原傣文字1954年作了适当改革。傣族善种水稻和热带作物。
      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妇女传统着装短衣筒裙。傣家民居竹楼颇具特色。清明前后的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傣族能歌善舞,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黎族 111万人。海南省占92。0%,主要聚居区在海南岛中部、西南部各黎族自治县。
      其余分布在湖南等省。黎族是从古代百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唐时称黎人。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1957年曾创制黎文。许多黎族群众兼说汉语。黎族对海南省农业开发作出了贡献。黎族妇女精于以木棉纺织黎锦。黎寨多同姓聚居,口头文学丰富,人们能歌善舞,黎族民歌曲调优美。
       傈僳族 57万人。云南占96。9%,傈僳族主要聚居区在滇西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四川。1957年改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主要经营农林业。过去傈僳族信奉自然万物神灵,有的残余民族图腾崇拜。住房为竹木结构,中置火塘。傈僳族善歌舞,每年十月“收获节”,狂饮高歌,通宵达旦。
       畲族 63万人。福建占54。6%,其余分布在浙、赣等省。多与汉族杂居。自称山客。现通用汉语文字。种植稻茶富有经验。民间工艺善刺绣、编织。山歌被称为畲族文化明珠。畲族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民族节日三月三祀祖。畲族宗族祖杖雕刻有龙头,是其图腾信仰的标志。
       佤族 35万人。云南占96。9%,西盟、沧源一带阿佤山区是我国佤族主要聚居地区。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佤族经营农业为主,人们乐歌善舞。旧日信仰多崇拜山川神灵。 高山族 约40万人。台湾省占82。0%,主要分布在台湾中部山区和台东纵谷。
      其余分布在福建省沿海城市。无本族文字。高山族聚居村社有公有土地。主要经营农林渔猎业。善雕塑、制陶、编织等工艺。民情豪放,善歌舞,有独特的舞乐形式杵杵乐,妇女手持长杵绕石臼舂米,伴以悦耳歌声。有的还存在蛇动物图腾残余。 拉祜族 41万人。云南占99。
      4%,主要聚居在滇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等地。1957年改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擅长狩猎,农业以茶、药、剑麻等的种植为主。传统的芦笙舞,口头文学陀普科(谜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民间曾信奉大神,清初起大乘佛教传入并流行。 水族 35万人。贵州占93。
      0%,主要聚居在三都水族自治县。通用汉文字。古时有水书,仿汉字反写,又称反书,仅限于宗教活动使用。水族主要经营农林业。传统佳酿九阡酒。水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喜爱铜鼓舞、芦笙舞、大歌、酒歌等歌舞。妇女喜戴银饰项圈手镯。水族历法以阴历九月为岁首,阴历十一月的端节是水族最大节日。
       东乡族 37万人。甘肃占83。3%,主要聚居于临夏的东乡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新疆、宁夏等省区。是由13世纪进入今甘肃临夏东乡地区的蒙古人与周围回、汉人长期共处发展形成的民族。通用汉语汉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东乡族几乎人人都爱编唱“花儿”,其曲调高亢悠扬。
      习俗近似居住西北的回族。 纳西族 28万人。云南占95。6%,主要聚居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创造了象形的东巴文字和带音节的哥巴文字,但仅为巫师使用。1957年又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当今也通用汉语汉文。兼营农牧业、手工业务和商业。
      宗教信仰有东巴、道、佛、基督教等多种。纳西族绘画、雕塑、剪纸等技艺较高。纳西人喜歌舞。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七月骡马会等。 景颇族 12万人。云南占99。4%,主要聚居区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曾以刻木结绳记事。近代创用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民风爽朗、朴实,人们能歌善舞,有的是千人以上的集体舞,伴以鼓乐。过去多信仰万物有灵。男女着装黑色对襟短上衣,妇女围艳丽的围裙,喜戴银饰物。 普米族 约3万人。云南占95。3%,主要聚居区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1960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正名为普米族。
      原是青甘川边区的游牧部落,后来农业逐渐占居主要地位,兼营畜牧。通用汉文。宗教信仰喇嘛教,崇拜多神,祭祀祖先。普米族能歌善舞,婚丧喜庆都举行对歌。普米族大过年即过春节,届时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 珞巴族 0。2万多人。96。8%集中在西藏东南部地区。
      其余散布在川、黔、辽等省。少数人通晓藏语藏文。主要从事农业,兼狩猎,擅长射箭,竹编工艺精巧。妇女戴银、铜制耳环手镯。主食大米饭,也有糌粑。宗教信仰喇嘛教(藏传佛教)。 哈尼族 125万人。云南占99。5%。曾有和尼、哈尼、*尼等不同的自称。
      自称哈尼的主要聚居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称*尼的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和澜沧。1957年创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字。哈尼族人善种梯田,有的高达数百级。常用自己染织的青布制衣,男子以黑或白布裹头,妇女系绣花腰带。宗教信仰多种自然神。哈尼历法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节即是过新年。
      哈尼人能歌善舞。 怒族 近3万人。云南占98。0%,主要聚居区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怒族人大都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行狩猎、采集业。崇拜自然,基督教、喇嘛教等各有所信。怒族人喜歌舞,以此表达喜怒哀乐。服饰特点,妇女耳戴垂肩大铜环,成年男子腰佩砍刀,肩背弓弩。
       塔吉克族 3万多人。99。9%分布在新疆。主要聚居区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许多塔吉克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塔吉克族把山鹰看作英雄的象征。重要节日有春节、古尔邦节等。
       阿昌族 近3万人。云南占99。7%,兼通汉语或傣语,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擅于种植水稻,打制铁器技艺高。阿昌族民间口头文学十分丰富,对歌和象脚鼓舞、猴舞广为流行。工艺美术刺绣、染织、雕刻、银器制作等做工精细。 锡伯族 17万人。锡伯族自称锡伯,为古代鲜卑人后裔。
      有本民族文字。有的通用满、汉、维、哈语。锡伯族原是游牧民族,后发展农业,兼营畜牧业。民间文学神话传说丰富,锡伯族能歌善舞。爱好摔跤、骑射等民族体育活动。节日与汉、满族大致相同,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人从东北迁往新疆的纪念日,每年都举行庆祝活动。
       仡佬族 44万人。贵州占98。2%,以黔北道真、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布较集中。通用汉语及相处较多的其他民族语,普遍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多民间故事、诗歌、谚语,音乐舞蹈优美朴素,“八仙”乐曲富有民族特色。生活习俗与本地汉族相似。 毛南族 7万人。
      广西占98。2%,主要聚居区在桂北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80年代中期族名用字由毛难改为毛南。通用汉、壮语和汉文字。主要从事农业,有饲养菜牛(食用牛)的丰富经验。擅长雕刻、编织。热情待客,喜好歌唱。祭祀神灵、祖先的五月庙节是毛南族特有节日。
       撒拉族 9万人。青海占97。8%,主要聚居区在海东地区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自称撒拉尔,由元代迁入青海的中亚撒马尔罕人与周围藏、回、汉、蒙古等族长期相处发展而成。通用汉语汉文字。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从事农业,擅长于园艺业。习俗与附近回族相近。
      口头文学丰富多彩,撒拉族山歌花儿受藏族影响,普遍带有颤音,婉转动听。 布朗族 8万人。云南占99。2%,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布朗山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茶(普洱茶)。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布朗人喜跳刀舞,青年人喜跳集体舞“圆圈舞”。口头文学主要有抒情叙事诗 羌族 20万人。
      四川占99。1%,主要聚居区在川西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古老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通用汉文字。主要从事农牧业,擅长打井和石砌建筑技术。传统工艺有挑花刺绣、编织等。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伴奏乐器中的竹笛,称羌笛,是我国著名的古乐器之一。
       仫佬族 16万人。广西占98。1%,主要聚居区在桂北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黔、湘、粤等省。多通壮语、汉语和汉文。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人从事采煤业。妇女精于织造围裙、背带。人们喜唱山歌和彩调戏。习俗有本族特点,也有一些近似汉族壮族。崇信多神,节日较多,民族节日以庆丰收、保平安的“依饭”最隆重。
       达斡尔族 12万人。内蒙古占58。7%,主要聚居区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其余分布在黑、新等省区。17世纪中叶曾在黑龙江上英勇抗击沙俄侵略。相当多的人兼通汉、蒙、维、哈语。清代多用满文,民国以后普遍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牧、猎业,妇女善织绣,制作狍皮坎肩。
      宗教崇拜自然。民间口头文学内容丰富,人们喜好歌舞。节日盛装绸衣套坎肩,着装与清初满族相似。 柯尔克孜族 14万人。新疆占97。9%,主要聚居区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黑龙江省。《史记》称属于匈奴的坚昆。清初称布鲁特(准噶尔语为高山居民之意)。
      经营畜牧为主,兼营农业。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解放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今居南疆者通用维吾尔语文,居北疆者通用哈萨克语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部分信喇嘛教。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经营农业。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号称百科全书的史诗《玛纳斯》。
      人们好客、重礼节、善歌舞。柯尔克孜族的诺劳孜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土族 19万人。青海占84。8%,主要聚居区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滇、黔等省。旧称青海土人。该民族的形成发展与古代吐谷浑、蒙古诸族有渊源关系。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通汉语,用汉文。土族早期从事牧业,长于养羊,明代以后多经营农牧业。宗教信仰喇嘛教。土族擅长歌舞体育,一年多次的花儿会是他们对唱花儿的盛大节日。 基诺族 1。8万人。99。0%在云南省。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乡。其余分布在川、湘等省。
      基诺族自称基诺,过去汉译为攸乐。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本民族文字。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普洱茶)。关于基诺族的汉文记载始于18世纪。传说基诺族是从普洱、墨江甚至更远的地方迁到基诺山区的。20世纪50年代基诺族尚保留氏族社会的古俗,长老在村社里有崇高威望。
      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尊奉诸葛孔明。基诺族人喜歌舞,每当节日兴会,长者乘兴高歌,少者随之翩翩起舞。三月间过年,是基诺族重要节日。 门巴族 0。7万多人。95。4%聚居在西藏东南部地区。门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现也成为门巴族的自称,意为住在门隅的人。
      族人大多通晓藏语藏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牧业和狩猎业。有少量手工业,擅长制作木碗、藤器。门巴族与藏族长期往来,生活习俗相似,关系密切。男女都着氆氇长袍,足登软底皮靴。吃大米饭、辣椒,也吃糌粑,喝酥油茶 赫哲族 0。4万人。88。2%分布在黑龙江省,其次在吉林省。
      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汉文。赫哲族长期在三江平原完达山区从事渔猎生活。解放后在国家扶持下,民族兴旺起来。有丰富的口头文学传说故事,普遍喜好音乐、即兴编词歌唱。 鄂伦春族 0。7万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占51。9%)、内蒙古的鄂伦春自治旗(占44。
      5%),其余散布在辽宁等省。自称鄂伦春,为山岭上的人之意。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小兴安岭山区,现基本定居,狩猎驯养结合,多种经营。一般通用汉语汉文。鄂伦春人纯朴好客。男女都善骑射。妇女善刺绣和制作皮制品和桦皮器皿。男女老少都善歌舞,编唱民歌、仿动物起舞。
       独龙族 0。6万人。云南占95。3%,主要聚居区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黔、川、粤等地。无本民族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兼事采集、狩猎业。独龙族人好客、讲信用。过去有纹面的习俗,相信万物有灵。民族节日腊月过年,跳牛锅庄舞。 塔塔尔族 0。
      5万人。新疆占99。9%。塔塔尔族与古代鞑靼人有渊源关系。曾用过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但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居住北疆城镇的塔塔尔族多经商,一部分人从事手工业或畜牧业。宗教信仰伊斯兰教。民族音乐舞蹈节奏鲜明活泼。
      还兴赛马、摔跤、拔河等民族体育活动。 京族 近2万人。广西占86。9%,主要聚居北部湾内京族三岛上。其余散布在黔、粤等省。京族曾被称为越族,1958年按本民族意愿称京族。京族有本族语言及土俗字,但很早以来就通用汉语文。主要从事渔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宗教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京族青年男女喜对歌,舞蹈有跳天灯,民族乐器独弦琴音色悠扬。 裕固族 1万多人。甘肃占96。0%,主要聚居区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新、青等省区。是古代河西回鹘后裔同蒙古、汉等族长期相处发展形成的民族。通用汉语汉文。
      宗教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裕固族从事畜牧业有丰富的经验。擅长织绣、造形艺术。多民间传说故事。民歌曲调优美、内容丰富。 保安族 1万多人。甘肃占97。1%,主要聚居区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青、新等省区。是元明时期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带驻军垦牧,设保安营,在同周围回、汉、藏、土各族长期交往逐步形成的一个民族。
      通汉语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手工业(冶铁、制作保安腰刀有名)。习俗受伊斯兰教影响较深。擅长吹奏丝竹乐,喜唱“花儿”和宴席曲,舞姿刚健。 德昂族 近2万人。云南占99。3%,主要聚居地在德宏的潞西、临沧的镇康。唐代“朴子蛮”的后裔。
      曾用名崩龙族。通用傣文、汉文字。宗教信仰小乘佛教。主要从事农业,善种茶,有古老茶农的美称。传统手工艺制作银器。德昂族嗜饮浓茶。住宅多竹楼。有较丰富的口头文学成果。民族乐器有芒锣、象脚鼓等。 鄂温克族 近3万人。内蒙古占88。8%,主要聚居区在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
      其余分布在黑龙江和北京等省市。鄂温克族曾有索伦、通古斯等称谓。鄂温克是本民族自称,为通古斯语大山林中的人们之意。民族种源与北魏时黑龙江上中游的室韦及唐代贝加尔湖东北林区的鞠部落有渊源关系。牧区通用蒙古语文,农区通用汉语文。饲养驯鹿有经验。宗教信仰萨满教为主,有的残存着对熊的崇拜。
      鄂温克人好客,口头文学丰富,民歌悠扬,舞蹈豪放。 俄罗斯族 1万多人。新疆占59。8%,主要居住在伊犁、阿勒泰等地。内蒙古占32。4%,其余分布在黑、辽、京等省市。18世纪以后陆续从俄国迁来。俄罗斯族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俄文。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和园艺、养畜、养蜂业等。
      生活习俗、服饰等基本上与独联体俄罗斯民族相同。多信东正教。民风勤奋。不少人在邻邦俄罗斯有亲戚。 乌孜别克族 1万多人。新疆占99。9%,散居新疆85%以上市县城镇,部分分布在农牧区。其余散居在京、甘等省市。17世纪起陆续从中亚细亚安集延、浩罕等迁入中国形成的民族。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曾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现通用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居住城镇的多经营商业、手工业(丝绸业等),居住乡村的经营农牧业。妇女善刺绣。乌孜别克族头戴各式瓜帽,喜喝奶茶。乌孜别克族舞蹈轻盈,音乐悠扬。 蒙古族 分布在内蒙古(占70。
      4%)、吉、辽、黑、新、甘、青、宁、冀、豫等省区。是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善畜牧、骑射,住蒙古包。汉文帝时,王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促进胡汉民族团结,自古引为佳话。历史上,蒙古族曾出现过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数学家、天文学家明安图等代表性人物。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其后忽必烈建立元朝。1947年,蒙古族聚居区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民族经济、文化,蒙古族聚居地区工农业迅速发展,草原牧区面貌大为改观,实现定居放牧。
      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文已有700多年历史。每年夏秋之际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节日。

    姐***

    2019-02-18 11:07:56

  • 2019-02-18 11:05:23
  •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保安族
        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循化县。
        在聚居区的保安族人使用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保安族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人以汉文为交际工具。
      信仰伊斯兰教。 白 族 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县。 白族人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种方言。绝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并通晓汉语。
       白族人民从唐代开始曾经使用过以汉字为基础的方块白文,以记录白语。由于汉族和白族的交往,白族人长期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所以白语里含有大量汉语词汇,汉文很早就成为白族通行的文字。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阿昌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州的陇川、梁河等县,少数分布在盈江,潞西、瑞丽等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腾中县。
       阿昌族人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有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由于长期和汉、傣族杂居,所以阿昌人一般都通晓汉语或傣语。阿昌族没有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阿昌族人聚居区,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布朗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
      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等地。 布朗族人使用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有布朗、阿尔佤两个方言。部分布朗族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 布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部分布朗人会汉文、傣文。信仰小乘佛教。 布依族 主要聚居于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其他地区、云南罗平和四川宁南、会理也有分布。
       布依族人使用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缘。布依语有3种方言。 布依族过去没有文字,使用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族文字方案。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朝鲜族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散居于内蒙自治区。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绝大多数朝鲜族人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尚未有定论),有6种方言。 朝鲜文是朝鲜李朝世宗主持下,于1444年创制的拼音文字。 信教的人很少,只有极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或天主教。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附近旗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及附近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族人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和齐齐哈尔两种土语。其语言丰富,有大量反映渔牧狩猎农耕的词汇,其中有汉语,满语和鄂温克语借词,特别是汉语借词较多。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能使用满文,蒙古文,哈萨克文。 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 傣 族 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县。 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德宏方言和西双版纳方言。傣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使用文字略有不同,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4种。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
       傣族人多信仰小乘佛教。 德昂族 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临沧、思茅地区。其中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等地是德昂族聚居区。 使用德昂语,属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可分为纳盎、布雷、若买3个方言。
      人多数德昂族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是景颇语。德昂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不少人能用汉字或傣文。 德昂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 侗 族 分布在黔、湘和桂省区的毗邻地区,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地。 使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有南北两个方言。侗族原无本民族的文字,使用汉字。1958年以侗语南部方言为基础,以贵州榕江话为标准音,采用拉丁字母创设了侗文。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的原始宗教。 东乡族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少数散居在甘肃省兰州市和定西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使用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可分为锁南、汪家集,四甲集3个土语。大多数东乡族青年兼通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多信仰伊斯兰教。 独龙族 独龙族人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 使用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没有本民族文字。 独龙族人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信鬼。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自治旗和周围几个旗、黑龙江省讷河市等地。 使用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有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3个方言。 鄂温克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牧区通用蒙古文,农业区和靠山区通用汉文。 过去,鄂温克族人多信仰萨满教,牧民同时信仰喇嘛教。 鄂伦春族 聚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交接处的大小兴安岭中,特别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
       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鄂伦春族人普遍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盛行对祖先的崇拜。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人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以伊犁地区为多,还有少数人分散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使用俄罗斯语(简称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通用俄文。俄罗斯族人多信仰东正教。 高山族 主要聚居在台湾省台湾岛的山地、东部沿海和兰屿岛上。 使用高山族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有泰耶尔(泰雅)、邹(曹)、排湾3个语群,多达20种语言,现在仍在使用的有13种语言。
      不同名称的高山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信仰原始宗教,崇拜天神、自然神和精灵妖怪。 仡佬族 主要散居于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少数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 使用仡佬语,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未定。
      分稿、阿欧,哈哈、多罗4个方言。由于居住分散,汉语已成为通用语,不少人还通苗语、彝语、布依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哈尼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的哀牢山区。 使用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分哈雅、碧卡、豪白3个方言。 哈尼族原来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祖先崇拜。 哈萨克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在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
       使用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西南、东北两个方言。 哈萨克文是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信仰伊斯兰教。 赫哲族 主要聚集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散居于附近县的一些村镇。 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有奇楞和赫真2个方言。现在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还能讲赫哲语,其他人由于与汉族人的长期交往已都使用汉语,并使用汉字。原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现已基本不信仰萨满教了。 回 族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青、豫、冀、鲁、滇省等分布较多,有大小不一的聚居区。
      中国其他地方也有许多回族人聚居和散居。回族分布广泛,可以说回族散于全国各地,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回族人与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因此都使用汉语,与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的回族人也会使用那个民族的语言,少数人通晓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使用汉文字。
      信仰伊斯兰教。 基诺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四邻山区。 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 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盛行祖先崇拜。 京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山心、万尾、巫头三个小岛及其附近地区,有“京族三岛”之称。
       使用京语,属系未定,与越南语基本相同。还有些人使用汉语粤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文。 京族人崇拜祖先,信奉的神多与海洋有关。 景颇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瑞丽、陇江、盈江和梁河等县山区,附近州县山区也有少数散居的景颇族人。
       使用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 使用的景颇文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过去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多神教,少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柯尔克孜族 主要分布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少数散居于新疆各地和黑龙江省富裕县。
       使用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南、北2个方言。居住在南疆的人通晓维吾尔语,居住在北疆的人通晓哈萨克语,居住在黑龙江省的人通晓汉语、蒙古语。 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多信仰伊斯兰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或萨满教。
       拉祜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澜沧县、孟连县、少数人与其他民族杂居于云南省西南边境县。 使用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拉祜纳和啦祜熙2个方言。由于拉祜族人长期与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因此大多数拉祜族人能兼用汉语和傣语。
      1957年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式的拉祜文。 20世纪50年代以前,拉祜族人信仰多神的原始宗教。后大乘假佛教传入,又流行这一宗教,还有少数村落居民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 黎族 主要分布在海南省。 使用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
      居住的地区不同,其方言也各异。由于与汉族来往密切,所以很多人通晓汉语。1957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 以前黎族人信仰原始宗教,近代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傈僳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少数分散居住在附近的州县和四川省盐源,盐过、木里等县。
       使用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先后使用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维西县傈僳人创制的音节文字和新中国成立的后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新文字。 傈僳族人过去信仰原始宗教,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进入后,少数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
       珞巴族 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的洛渝地区及相邻的察隅、墨脱、米林等县。 居住在墨脱县北部的珞巴族人使用藏语,其他珞巴族人都使用珞巴语。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不同地区的珞巴族人之间的方言有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珞巴族人还在使用刻木结绳来记事。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少数人通藏文。 珞巴族人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毛南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及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 使用毛南语,属阿尔泰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由于长期和汉族、壮族人交往,所以绝大多数毛南族人都通汉语和壮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信仰道教。 满族 满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以辽宁省为最多。 使用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南、北2种方言。由于与汉族混居、交往密切,因而现在满族人都习用汉语,只有少数偏远的聚居村屯,还有少数老年人会说满语。
      16世纪末,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制了满文。现在满族人都用汉文。 满族人曾信仰多神的萨满教,现已消失。 门巴族 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地区,少数聚居在墨脱地区。 使用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由于生活于西藏地区,和藏族人交往密切,所以多通藏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藏文。 普遍信仰喇嘛教,少数人信仰原始宗教。 蒙古族 主要聚居于内蒙古和新、青、甘、黑、吉、辽等省区,其他散居于宁、冀、川、滇、京等地。 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中国蒙古语有3个方言,即内蒙古方言、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卫拉特方言。
      使用蒙古文。13世纪初由回鹘字母创制了蒙古文字,经多次改革,成为今天规范的蒙古文。多信仰喇嘛教。 苗族 主要聚居于贵、滇、川、桂、湘、鄂、粤等省区,有大的聚居区,也有小的聚居区,还有与其他民族杂居区。 使用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苗语分为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大方言中还有小的分支方言。杂居地区的苗族人,会讲汉语或侗语、壮语等。 过去苗族没有统一的文字。1956年,创制或改革了4种方言的拉丁拼音文字。 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仫佬族 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县市,与汉、壮、苗、瑶、侗、毛南、水等族人杂居。
       使用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仫佬语与毛南语、侗语、水语相当接近。大多数人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仕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历来以汉文为交际工具。多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佛教。 佤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三县及其周围山区。
       使用佤语,属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有巴饶克、佤和阿佤3个的佤族文字方言。佤族原来没有文字,1957年设计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佤族文字方案。信仰万物有灵的自然宗教。 乌孜别克族 散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较为集中。
       使用乌孜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大多数人通用维吾尔文。多信仰伊斯兰教。 怒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碧江(现已撒消)、福贡、贡山三县,附近的兰坪、维西有几处怒族的聚居点。 使用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
      各地方言差别很大,以致不能互相通话。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大都使用汉文。 怒族人过去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部分人信仰喇嘛教或天主教、基督教。 普米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兰坪、丽江、维西、永胜等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少数人居住在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县。
       使用普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部和北部两个方言,其间差别很大。普米族曾使用过一种用藏文拼写的文字,但流行不广。现通用汉文。 普米族人大多数信仰多神的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还有少数人信仰喇嘛教和道教。 羌族 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区,以茂县,汶川等地最为集中。
      少数人与汉、藏、回等民族人杂居。 使用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又分5种土语。大多数羌族人通汉语。羌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长期使用汉字。 过去羌族人普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少数与藏族人居住在一起的羌族人信仰喇嘛教。
       撒拉族 主要聚居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及其附近地区。少数人散居于青、甘、新等地,与汉、藏、回、维、哈等族人居住在一起。 使用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大多数人通晓汉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撒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 畲族 主要聚居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和闽、浙两省交界处。其中闽、浙两省最多,占96%。 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有两种方言。本民族内用畲语,与外界交往使用汉语。
      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字,崇拜祖先。 水族 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附近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和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 使用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阳安话、潘洞话、三洞话3个土语。
       水族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字。 水族人过去信仰多神、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清末曾传入天主教,但信教人数很少。 塔吉克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聚居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在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
       使用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莎车等地的塔吉克族人使用维吾尔语。 塔吉克族人普遍使用维吾尔文。塔吉尔族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塔塔尔族 散居于新疆,比较集中的有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 使用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
      除一些老年人使用塔塔尔语外,其他人一般都使用当地的哈萨克语或维吾尔语。 塔塔尔族通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多信仰伊斯兰教。 土族 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东部湟水以北、黄河两岸及其毗连地区,其中大多数人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及周边的民和,大通、同仁等县,还有少数人居住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
       使用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族。有互助和民和2个方言。过去一直通用汉文,现有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试行。 土家族 主要聚居于湘、鄂、川三省毗连地区。 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南部和北部2千方言。
      由于和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所以绝大多数人使用汉语。使用土家语的人也多通汉语。 土家族人使用汉文。 土家族人崇拜祖先,信奉多神。 纳西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等县和西藏的芒康县也有分布。
       使用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与汉族交往密切,因此大多数人会讲汉语。 不定期去纳西族有两种文字,一种是表意的象形文字,叫东巴文,一种是表音的音节文字,叫哥巴文。1957年设计了一种以拉丁字母形式为基础的纳西拼音文字方案。
       过去纳西族人普遍信仰多神的东巴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道教或基督教。 维吾尔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多数聚居于天山以南的各个绿洲,少数分布在湖南省桃源、常德等县。 使用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有中心、和田、罗布3个方言。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 瑶族 主要分布在桂,湘、滇,粤、贵等省也有分布,居住形式为大分散,小聚居。 使用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瑶语是三种语言的总称,包括勉语、布努语、拉珈语。
      各地理族人的语言差别很大,往往不能相互通话。瑶族人通常能用壮语和汉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有的人信奉自然崇拜,有的人信仰道教。 彝族 分布在云、川、贵、桂四省区。 使用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有6个方言。与汉族人居住联系比较多的彝族人能通汉语。 过去流行多神崇拜,清初盛行道教,19世纪末年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但信教的人很少。 裕固族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少数人聚居在酒泉市的黄泥堡裕固族乡。 现使用3种语言。
      一种是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一种是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还有一种是汉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都用汉字。 裕固族人多信仰喇嘛教 藏族 主要聚居于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的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几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甘孜两个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使用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康、安多3种主要方言。 藏文是公元7世纪时参照梵文字体创制的自左向右横写的拼音文字。 普遍信仰喇嘛教。 锡伯族 锡伯族人主要分布在辽、吉、黑等省,还有一部分人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周边地区。
       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锡伯族人使用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居住在东北的锡伯族人使用汉语。 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的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大多数锡伯族人通用汉文。 锡伯族人曾信仰萨满教、喇嘛教,现多已不信教。
       壮族 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人分布在粤、湘、贵、川等省。 使用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 南宋时曾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过土俗字,但不规范。
      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壮族人多使用汉文。 壮族人过去多崇拜自然和多神的原始宗教。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近代,基督教、天主教也传入壮族地区,但影响不大。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中国岭南的土著民族。
       汉族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松辽平原及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巨川的中下游流域农业发达地区,并散居于全国各地。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 汉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汉字经过3000年的演变,发展成现在的通用简化汉字。
      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 汉语分为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北、闽南、粤等八大方言。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文起源于远古,现行的方块字是从4000多年以前的殷商甲骨文和商周金文演变而来。
       。

    以***

    2019-02-18 11:05:23

  • 2019-02-18 10:53:14
  •   汉族 104 248万人,占中国人口的92%。是中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全中国。汉族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同其他一些民族同化、融合形成的。汉代开始称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中国,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主体,对世界文明发展有过重大贡献。
      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称于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有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与各兄弟民族发展了政治、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汉族和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建立了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关系。
      现在正共同努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汉族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并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受儒、道、佛学思想影响,崇尚仁义忠孝。重要节日有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 回族 860万人。17。7%回族聚居宁夏,其余大多数散布全国,以甘、豫、冀、青、鲁、滇、皖、新、辽、京、津等省(市)区较多。
      1958年在宁夏建立省级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是公元713世纪以后,中亚、波斯、阿拉伯人部分迁居我国西北,与汉、维吾尔、蒙古等族相处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扎马鲁丁、思想家李?、航海家郑和都来自回族。回族通用汉语言文字。信仰伊斯兰教。
      教历十月一日开斋节与十二月十日的古尔邦节是其两大盛节。 藏族 459万人。分布在西藏(占全国藏民45。9%)及川(23。7%) 、 青(19。9%) 、 甘、滇等省部分地区。西藏、川西藏族分别自称博巴和康巴。唐代吐蕃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地区,并与唐文成公主和亲,成为千余年来藏汉民族团结的佳话。
      西藏1959年废除封建农奴制度,1965年成立藏族为主体的西藏自治区。藏族多从事农牧业。使用藏文。宗教多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藏族文化遗产丰富,藏历新年是藏族传统节日。藏民习俗喜穿藏袍长靴,饮酥油茶,主食糌粑。 维吾尔族 721万人。全国99。
      8%的维吾尔族人口聚居在新疆,大多数分布在天山以南的绿洲,其余分布在湘北常德等地。1955年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史称回纥。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字。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是本民族的自称,有联合、协助之意。
      新疆维吾尔族有经营农牧业和手工业的悠久传统,擅长植棉和瓜果园艺业。维吾尔族能歌善舞。汉唐丝绸之路开通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文化艺术,口头文学阿凡提的故事广为流传。维吾尔族民风热情好客,男女老幼喜戴四楞小花帽。民族节日有古尔邦(库尔班)节、肉孜节等。
       白云黄鹤 2005-08-23 16:45 苗族 740万人。贵州占49。8%,主要聚居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湘、滇、川、桂、鄂等省区。苗族过去因居地、服饰不同而有不同称谓。新中国依照人民意愿,统称苗族,是古代“南蛮”的后裔。
      尊奉始祖蚩尤,为我国古老民族之一。封建王朝时期有的苗区尚为中央政府管辖不了的“生界”。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多通用汉语汉文。1956年创制的拉丁拼音苗文字正普及使用。苗族的刺绣、蜡染、剪纸和首饰制品,绚丽多彩。苗族的飞歌、芦笙舞享有盛名。苗族祀奉祖先,崇拜自然。
      苗族节日多,主要有十月苗年和纪念民族英雄亚努的四月八。 彝族 657万人。云南占61。7%,其余分布在川、黔等省。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楚雄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不同地区还有撒尼、阿西等自称。彝族与隋唐时的乌蛮民族有渊源关系。
      原有象形表意的老彝文,1975年确定800多个规范彝字,在凉山州推广使用。彝族文化绚丽多彩,发现有许多彝文抄本、碑刻、铸铜、医学著作,天文历法、音乐舞蹈、民间文学等都有独特的创造。彝族过去流行多神崇拜,祭奉祖先,并受道教、佛教影响。服饰男裹布帕包头,右前方扎英雄结,妇女头复绣花瓦式方帕,外出时男女常穿黑色“擦尔瓦”(似斗篷)。
      夏历六月廿四日的火把节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壮族 1549万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1。3%)及滇、粤等省。壮族由古代百越民族发展而来。自称布壮,原汉译为僮,1965年改为强壮的壮。壮族历史上出现了明代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将领萧朝贵、右江人民革命领导者韦拔群等杰出人物。
      1955年创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壮乡源于秦汉的铜鼓、岩壁画和源于唐宋的壮锦很有名。壮族民风兴尊老祭祖、热心公益。民间喜对唱山歌,三月三歌墟远近闻名。中元节是壮族地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 布依族 255万人。贵州占97。3%,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
      其余分布在滇、桂等省区。布依族旧称仲家,自称布依。由古代百越民族分支发展形成的。曾创制新文字。多通用汉语汉文。崇拜自然,祀奉祖先。布依妇女善纺织、蜡染。布依族口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歌舞,山歌内容形式多样,常以歌代言。民族节日六月六是仅次于春节的盛会,相传为纪念布依族起义领袖的节日。
       白云黄鹤 2005-08-23 16:45 朝鲜族 192万人。吉林省占97。1%,最大的聚居区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黑、辽等省。是1719世纪中叶起至20世纪初从邻国朝鲜迁居中国的民族。朝鲜族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对我国东北水田开发有所贡献。
      朝鲜族早在15世纪时就创造了文字,由40个音素字母拼写迭成方块形文字。朝鲜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文化教育较发达,人们喜好本民族歌舞及摔跤、荡秋千、压跳板等体育活动。朝鲜族喜着素白色服装。特色食品冷面、泡菜。宗教信仰有基督教和信奉孔孟的儒教。民风尊老爱幼、讲礼貌、讲卫生。
       满族 982万人。辽宁占50。4%,其余分布在冀、黑、吉、内蒙古、京等省市自治区。17世纪中叶清朝定都北京后大批满族人入关,满汉民族文化融合,和各兄弟民族一道为祖国的统一、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出现了康熙帝玄烨、曹雪芹、老舍、程砚秋等杰出人物。
      曾有满文,现普遍习用汉文汉语。满族重视礼节。曾信奉萨满教、盛行祭祖祭天。民族体育活动有跳马、滑冰等。 侗族 251万人。贵州占55。7%,集中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其他分布在湘、桂等省区。1958年曾创制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侗文字。
      现在侗族人多能用汉语汉文。侗族擅营杉木林业。妇女善织侗锦。有优良的木结构建筑艺术传统,侗乡风雨桥、鼓楼独具特色。侗族善歌,尤以演唱悠扬的大歌著名。侗族民风有敬老爱幼、热心公益的传统。侗族节日有春节、祭牛节、吃新节等。民间崇拜祖先,信奉圣母神灵。
       瑶族 213万人。广西占62。2%,集中分布在都安、金秀、巴马、大化、恭城等瑶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湘、滇、粤、黔等省。是由古代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发展形成的民族。过去有过山瑶、盘古瑶、茶山瑶等多种称呼。解放后统称为瑶族。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另有一些人操汉语或者苗语、侗语、壮语。
      瑶族多经营农林业,狩猎业也占有一定地位。还精于染织、刺绣。瑶族爱唱歌,节日几乎月月有。宗教信仰盘瓠,是原始图腾信仰的残余。 白族 159万人。云南占84。9%,主要聚居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其余分布在黔、湘等省。白族自称白尼。明清以后称民家。
      白族历来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普遍使用汉语汉文。白族擅长农业,并创造了灿烂的白族文化,如大理三塔、剑川石窟、鸡足山佛教建筑群等。三月街又称观音市,是白族盛大节日和街期,另一个盛大节日是六月“火把节”。白族的民族音乐、戏曲独具特色。信仰佛教。
       土家族 570万人。分布在湘、鄂、川、黔等省。主要聚居区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绝大部分人通用汉语汉文。土家人织造技艺较高,与“摆手舞”被称为土家艺术之花。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深,许多习俗同于汉族。
      大端午、六月六等节日都要祭土王。山歌对于土家人几乎是人人会编会唱。 哈萨克族 111万人。新疆占99。8%,主要聚居区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其余分布在甘肃。哈萨克族是由古代突厥人、契丹人等长期相处发展形成的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解放后创制并推广使用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民情耿直好客,有的人信伊斯兰教。民族体育刁羊、摔跤、骑射、姑娘追等大都为马上功夫。 傣族 103万人。云南占98。4%,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的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其余分布在川、粤等省。关于傣族先民早在汉晋时就有史籍记载。傣族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原傣文字1954年作了适当改革。傣族善种水稻和热带作物。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妇女传统着装短衣筒裙。傣家民居竹楼颇具特色。清明前后的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傣族能歌善舞,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黎族 111万人。海南省占92。0%,主要聚居区在海南岛中部、西南部各黎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湖南等省。黎族是从古代百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唐时称黎人。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1957年曾创制黎文。
      许多黎族群众兼说汉语。黎族对海南省农业开发作出了贡献。黎族妇女精于以木棉纺织黎锦。黎寨多同姓聚居,口头文学丰富,人们能歌善舞,黎族民歌曲调优美。 傈僳族 57万人。云南占96。9%,傈僳族主要聚居区在滇西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四川。
      1957年改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主要经营农林业。过去傈僳族信奉自然万物神灵,有的残余民族图腾崇拜。住房为竹木结构,中置火塘。傈僳族善歌舞,每年十月“收获节”,狂饮高歌,通宵达旦。 畲族 63万人。福建占54。6%,其余分布在浙、赣等省。
      多与汉族杂居。自称山客。现通用汉语文字。种植稻茶富有经验。民间工艺善刺绣、编织。山歌被称为畲族文化明珠。畲族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民族节日三月三祀祖。畲族宗族祖杖雕刻有龙头,是其图腾信仰的标志。 佤族 35万人。云南占96。9%,西盟、沧源一带阿佤山区是我国佤族主要聚居地区。
      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佤族经营农业为主,人们乐歌善舞。旧日信仰多崇拜山川神灵。 高山族 约40万人。台湾省占82。0%,主要分布在台湾中部山区和台东纵谷。其余分布在福建省沿海城市。无本族文字。高山族聚居村社有公有土地。主要经营农林渔猎业。
      善雕塑、制陶、编织等工艺。民情豪放,善歌舞,有独特的舞乐形式杵杵乐,妇女手持长杵绕石臼舂米,伴以悦耳歌声。有的还存在蛇动物图腾残余。 拉祜族 41万人。云南占99。4%,主要聚居在滇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等地。1957年改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擅长狩猎,农业以茶、药、剑麻等的种植为主。传统的芦笙舞,口头文学陀普科(谜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民间曾信奉大神,清初起大乘佛教传入并流行。 水族 35万人。贵州占93。0%,主要聚居在三都水族自治县。通用汉文字。古时有水书,仿汉字反写,又称反书,仅限于宗教活动使用。
      水族主要经营农林业。传统佳酿九阡酒。水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喜爱铜鼓舞、芦笙舞、大歌、酒歌等歌舞。妇女喜戴银饰项圈手镯。水族历法以阴历九月为岁首,阴历十一月的端节是水族最大节日。 东乡族 37万人。甘肃占83。3%,主要聚居于临夏的东乡族自治县。
      其余分布在新疆、宁夏等省区。是由13世纪进入今甘肃临夏东乡地区的蒙古人与周围回、汉人长期共处发展形成的民族。通用汉语汉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东乡族几乎人人都爱编唱“花儿”,其曲调高亢悠扬。习俗近似居住西北的回族。 白云黄鹤 2005-08-23 16:48 纳西族 28万人。
      云南占95。6%,主要聚居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创造了象形的东巴文字和带音节的哥巴文字,但仅为巫师使用。1957年又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当今也通用汉语汉文。兼营农牧业、手工业务和商业。宗教信仰有东巴、道、佛、基督教等多种。
      纳西族绘画、雕塑、剪纸等技艺较高。纳西人喜歌舞。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七月骡马会等。 景颇族 12万人。云南占99。4%,主要聚居区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曾以刻木结绳记事。近代创用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民风爽朗、朴实,人们能歌善舞,有的是千人以上的集体舞,伴以鼓乐。
      过去多信仰万物有灵。男女着装黑色对襟短上衣,妇女围艳丽的围裙,喜戴银饰物。 普米族 约3万人。云南占95。3%,主要聚居区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1960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正名为普米族。原是青甘川边区的游牧部落,后来农业逐渐占居主要地位,兼营畜牧。
      通用汉文。宗教信仰喇嘛教,崇拜多神,祭祀祖先。普米族能歌善舞,婚丧喜庆都举行对歌。普米族大过年即过春节,届时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 珞巴族 0。2万多人。96。8%集中在西藏东南部地区。其余散布在川、黔、辽等省。少数人通晓藏语藏文。主要从事农业,兼狩猎,擅长射箭,竹编工艺精巧。
      妇女戴银、铜制耳环手镯。主食大米饭,也有糌粑。宗教信仰喇嘛教(藏传佛教)。 哈尼族 125万人。云南占99。5%。曾有和尼、哈尼、*尼等不同的自称。自称哈尼的主要聚居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称*尼的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和澜沧。1957年创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字。
      哈尼族人善种梯田,有的高达数百级。常用自己染织的青布制衣,男子以黑或白布裹头,妇女系绣花腰带。宗教信仰多种自然神。哈尼历法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节即是过新年。哈尼人能歌善舞。 怒族 近3万人。云南占98。0%,主要聚居区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怒族人大都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行狩猎、采集业。崇拜自然,基督教、喇嘛教等各有所信。怒族人喜歌舞,以此表达喜怒哀乐。服饰特点,妇女耳戴垂肩大铜环,成年男子腰佩砍刀,肩背弓弩。 塔吉克族 3万多人。99。9%分布在新疆。主要聚居区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许多塔吉克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塔吉克族把山鹰看作英雄的象征。重要节日有春节、古尔邦节等。 阿昌族 近3万人。云南占99。7%,兼通汉语或傣语,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擅于种植水稻,打制铁器技艺高。
      阿昌族民间口头文学十分丰富,对歌和象脚鼓舞、猴舞广为流行。工艺美术刺绣、染织、雕刻、银器制作等做工精细。 锡伯族 17万人。锡伯族自称锡伯,为古代鲜卑人后裔。有本民族文字。有的通用满、汉、维、哈语。锡伯族原是游牧民族,后发展农业,兼营畜牧业。
      民间文学神话传说丰富,锡伯族能歌善舞。爱好摔跤、骑射等民族体育活动。节日与汉、满族大致相同,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人从东北迁往新疆的纪念日,每年都举行庆祝活动。 仡佬族 44万人。贵州占98。2%,以黔北道真、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布较集中。
      通用汉语及相处较多的其他民族语,普遍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多民间故事、诗歌、谚语,音乐舞蹈优美朴素,“八仙”乐曲富有民族特色。生活习俗与本地汉族相似。 毛南族 7万人。广西占98。2%,主要聚居区在桂北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
      80年代中期族名用字由毛难改为毛南。通用汉、壮语和汉文字。主要从事农业,有饲养菜牛(食用牛)的丰富经验。擅长雕刻、编织。热情待客,喜好歌唱。祭祀神灵、祖先的五月庙节是毛南族特有节日。 撒拉族 9万人。青海占97。8%,主要聚居区在海东地区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自称撒拉尔,由元代迁入青海的中亚撒马尔罕人与周围藏、回、汉、蒙古等族长期相处发展而成。通用汉语汉文字。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从事农业,擅长于园艺业。习俗与附近回族相近。口头文学丰富多彩,撒拉族山歌花儿受藏族影响,普遍带有颤音,婉转动听。 布朗族 8万人。
      云南占99。2%,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布朗山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茶(普洱茶)。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布朗人喜跳刀舞,青年人喜跳集体舞“圆圈舞”。口头文学主要有抒情叙事诗 羌族 20万人。四川占99。1%,主要聚居区在川西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古老民族之一。
      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通用汉文字。主要从事农牧业,擅长打井和石砌建筑技术。传统工艺有挑花刺绣、编织等。羌族人民能歌善舞,伴奏乐器中的竹笛,称羌笛,是我国著名的古乐器之一。 仫佬族 16万人。广西占98。1%,主要聚居区在桂北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其余分布在黔、湘、粤等省。多通壮语、汉语和汉文。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人从事采煤业。妇女精于织造围裙、背带。人们喜唱山歌和彩调戏。习俗有本族特点,也有一些近似汉族壮族。崇信多神,节日较多,民族节日以庆丰收、保平安的“依饭”最隆重。 达斡尔族 12万人。
      内蒙古占58。7%,主要聚居区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其余分布在黑、新等省区。17世纪中叶曾在黑龙江上英勇抗击沙俄侵略。相当多的人兼通汉、蒙、维、哈语。清代多用满文,民国以后普遍使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牧、猎业,妇女善织绣,制作狍皮坎肩。
      宗教崇拜自然。民间口头文学内容丰富,人们喜好歌舞。节日盛装绸衣套坎肩,着装与清初满族相似。 柯尔克孜族 14万人。新疆占97。9%,主要聚居区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黑龙江省。《史记》称属于匈奴的坚昆。清初称布鲁特(准噶尔语为高山居民之意)。
      经营畜牧为主,兼营农业。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解放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今居南疆者通用维吾尔语文,居北疆者通用哈萨克语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部分信喇嘛教。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经营农业。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号称百科全书的史诗《玛纳斯》。
      人们好客、重礼节、善歌舞。柯尔克孜族的诺劳孜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土族 19万人。青海占84。8%,主要聚居区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滇、黔等省。旧称青海土人。该民族的形成发展与古代吐谷浑、蒙古诸族有渊源关系。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通汉语,用汉文。土族早期从事牧业,长于养羊,明代以后多经营农牧业。宗教信仰喇嘛教。土族擅长歌舞体育,一年多次的花儿会是他们对唱花儿的盛大节日。 基诺族 1。8万人。99。0%在云南省。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乡。其余分布在川、湘等省。
      基诺族自称基诺,过去汉译为攸乐。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本民族文字。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普洱茶)。关于基诺族的汉文记载始于18世纪。传说基诺族是从普洱、墨江甚至更远的地方迁到基诺山区的。20世纪50年代基诺族尚保留氏族社会的古俗,长老在村社里有崇高威望。
      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尊奉诸葛孔明。基诺族人喜歌舞,每当节日兴会,长者乘兴高歌,少者随之翩翩起舞。三月间过年,是基诺族重要节日。 门巴族 0。7万多人。95。4%聚居在西藏东南部地区。门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现也成为门巴族的自称,意为住在门隅的人。
      族人大多通晓藏语藏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牧业和狩猎业。有少量手工业,擅长制作木碗、藤器。门巴族与藏族长期往来,生活习俗相似,关系密切。男女都着氆氇长袍,足登软底皮靴。吃大米饭、辣椒,也吃糌粑,喝酥油茶 赫哲族 0。4万人。88。2%分布在黑龙江省,其次在吉林省。
      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汉文。赫哲族长期在三江平原完达山区从事渔猎生活。解放后在国家扶持下,民族兴旺起来。有丰富的口头文学传说故事,普遍喜好音乐、即兴编词歌唱。 鄂伦春族 0。7万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占51。9%)、内蒙古的鄂伦春自治旗(占44。
      5%),其余散布在辽宁等省。自称鄂伦春,为山岭上的人之意。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小兴安岭山区,现基本定居,狩猎驯养结合,多种经营。一般通用汉语汉文。鄂伦春人纯朴好客。男女都善骑射。妇女善刺绣和制作皮制品和桦皮器皿。男女老少都善歌舞,编唱民歌、仿动物起舞。
       独龙族 0。6万人。云南占95。3%,主要聚居区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黔、川、粤等地。无本民族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兼事采集、狩猎业。独龙族人好客、讲信用。过去有纹面的习俗,相信万物有灵。民族节日腊月过年,跳牛锅庄舞。 塔塔尔族 0。
      5万人。新疆占99。9%。塔塔尔族与古代鞑靼人有渊源关系。曾用过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但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居住北疆城镇的塔塔尔族多经商,一部分人从事手工业或畜牧业。宗教信仰伊斯兰教。民族音乐舞蹈节奏鲜明活泼。
      还兴赛马、摔跤、拔河等民族体育活动。 京族 近2万人。广西占86。9%,主要聚居北部湾内京族三岛上。其余散布在黔、粤等省。京族曾被称为越族,1958年按本民族意愿称京族。京族有本族语言及土俗字,但很早以来就通用汉语文。主要从事渔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宗教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京族青年男女喜对歌,舞蹈有跳天灯,民族乐器独弦琴音色悠扬。 裕固族 1万多人。甘肃占96。0%,主要聚居区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新、青等省区。是古代河西回鹘后裔同蒙古、汉等族长期相处发展形成的民族。通用汉语汉文。
      宗教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裕固族从事畜牧业有丰富的经验。擅长织绣、造形艺术。多民间传说故事。民歌曲调优美、内容丰富。 保安族 1万多人。甘肃占97。1%,主要聚居区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青、新等省区。是元明时期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带驻军垦牧,设保安营,在同周围回、汉、藏、土各族长期交往逐步形成的一个民族。
      通汉语用汉文。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手工业(冶铁、制作保安腰刀有名)。习俗受伊斯兰教影响较深。擅长吹奏丝竹乐,喜唱“花儿”和宴席曲,舞姿刚健。 德昂族 近2万人。云南占99。3%,主要聚居地在德宏的潞西、临沧的镇康。唐代“朴子蛮”的后裔。
      曾用名崩龙族。通用傣文、汉文字。宗教信仰小乘佛教。主要从事农业,善种茶,有古老茶农的美称。传统手工艺制作银器。德昂族嗜饮浓茶。住宅多竹楼。有较丰富的口头文学成果。民族乐器有芒锣、象脚鼓等。 鄂温克族 近3万人。内蒙古占88。8%,主要聚居区在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
      其余分布在黑龙江和北京等省市。鄂温克族曾有索伦、通古斯等称谓。鄂温克是本民族自称,为通古斯语大山林中的人们之意。民族种源与北魏时黑龙江上中游的室韦及唐代贝加尔湖东北林区的鞠部落有渊源关系。牧区通用蒙古语文,农区通用汉语文。饲养驯鹿有经验。宗教信仰萨满教为主,有的残存着对熊的崇拜。
      鄂温克人好客,口头文学丰富,民歌悠扬,舞蹈豪放。 俄罗斯族 1万多人。新疆占59。8%,主要居住在伊犁、阿勒泰等地。内蒙古占32。4%,其余分布在黑、辽、京等省市。18世纪以后陆续从俄国迁来。俄罗斯族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俄文。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和园艺、养畜、养蜂业等。
      生活习俗、服饰等基本上与独联体俄罗斯民族相同。多信东正教。民风勤奋。不少人在邻邦俄罗斯有亲戚。 乌孜别克族 1万多人。新疆占99。9%,散居新疆85%以上市县城镇,部分分布在农牧区。其余散居在京、甘等省市。17世纪起陆续从中亚细亚安集延、浩罕等迁入中国形成的民族。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曾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现通用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居住城镇的多经营商业、手工业(丝绸业等),居住乡村的经营农牧业。妇女善刺绣。乌孜别克族头戴各式瓜帽,喜喝奶茶。乌孜别克族舞蹈轻盈,音乐悠扬。。
       蒙古族 分布在内蒙古(占70。4%)、吉、辽、黑、新、甘、青、宁、冀、豫等省区。是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善畜牧、骑射,住蒙古包。汉文帝时,王昭君与匈奴呼韩邪单于。

    往***

    2019-02-18 10:53:14

  • 2019-02-18 10:45:40
  •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保安族
        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循化县。
        在聚居区的保安族人使用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保安族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人以汉文为交际工具。
      信仰伊斯兰教。 白 族 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县。 白族人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种方言。绝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并通晓汉语。
       白族人民从唐代开始曾经使用过以汉字为基础的方块白文,以记录白语。由于汉族和白族的交往,白族人长期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所以白语里含有大量汉语词汇,汉文很早就成为白族通行的文字。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阿昌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州的陇川、梁河等县,少数分布在盈江,潞西、瑞丽等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腾中县。
       阿昌族人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有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由于长期和汉、傣族杂居,所以阿昌人一般都通晓汉语或傣语。阿昌族没有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阿昌族人聚居区,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布朗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
      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等地。 布朗族人使用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有布朗、阿尔佤两个方言。部分布朗族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 布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部分布朗人会汉文、傣文。信仰小乘佛教。 布依族 主要聚居于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其他地区、云南罗平和四川宁南、会理也有分布。
       布依族人使用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缘。布依语有3种方言。 布依族过去没有文字,使用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族文字方案。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朝鲜族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散居于内蒙自治区。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绝大多数朝鲜族人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尚未有定论),有6种方言。 朝鲜文是朝鲜李朝世宗主持下,于1444年创制的拼音文字。 信教的人很少,只有极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或天主教。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附近旗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及附近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族人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和齐齐哈尔两种土语。其语言丰富,有大量反映渔牧狩猎农耕的词汇,其中有汉语,满语和鄂温克语借词,特别是汉语借词较多。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能使用满文,蒙古文,哈萨克文。 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 傣 族 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县。 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德宏方言和西双版纳方言。傣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使用文字略有不同,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4种。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
       傣族人多信仰小乘佛教。 德昂族 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临沧、思茅地区。其中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等地是德昂族聚居区。 使用德昂语,属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可分为纳盎、布雷、若买3个方言。
      人多数德昂族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是景颇语。德昂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不少人能用汉字或傣文。 德昂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 侗 族 分布在黔、湘和桂省区的毗邻地区,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地。 使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有南北两个方言。侗族原无本民族的文字,使用汉字。1958年以侗语南部方言为基础,以贵州榕江话为标准音,采用拉丁字母创设了侗文。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的原始宗教。 东乡族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少数散居在甘肃省兰州市和定西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使用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可分为锁南、汪家集,四甲集3个土语。大多数东乡族青年兼通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多信仰伊斯兰教。 独龙族 独龙族人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 使用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没有本民族文字。 独龙族人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信鬼。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自治旗和周围几个旗、黑龙江省讷河市等地。 使用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有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3个方言。 鄂温克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牧区通用蒙古文,农业区和靠山区通用汉文。 过去,鄂温克族人多信仰萨满教,牧民同时信仰喇嘛教。 鄂伦春族 聚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交接处的大小兴安岭中,特别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
       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鄂伦春族人普遍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盛行对祖先的崇拜。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人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以伊犁地区为多,还有少数人分散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使用俄罗斯语(简称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通用俄文。俄罗斯族人多信仰东正教。 高山族 主要聚居在台湾省台湾岛的山地、东部沿海和兰屿岛上。 使用高山族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有泰耶尔(泰雅)、邹(曹)、排湾3个语群,多达20种语言,现在仍在使用的有13种语言。
      不同名称的高山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信仰原始宗教,崇拜天神、自然神和精灵妖怪。 仡佬族 主要散居于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少数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 使用仡佬语,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未定。
      分稿、阿欧,哈哈、多罗4个方言。由于居住分散,汉语已成为通用语,不少人还通苗语、彝语、布依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哈尼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的哀牢山区。 使用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分哈雅、碧卡、豪白3个方言。 哈尼族原来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祖先崇拜。 哈萨克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在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
       使用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西南、东北两个方言。 哈萨克文是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信仰伊斯兰教。 赫哲族 主要聚集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散居于附近县的一些村镇。 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有奇楞和赫真2个方言。现在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还能讲赫哲语,其他人由于与汉族人的长期交往已都使用汉语,并使用汉字。原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现已基本不信仰萨满教了。 回 族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青、豫、冀、鲁、滇省等分布较多,有大小不一的聚居区。
      中国其他地方也有许多回族人聚居和散居。回族分布广泛,可以说回族散于全国各地,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回族人与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因此都使用汉语,与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的回族人也会使用那个民族的语言,少数人通晓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使用汉文字。
      信仰伊斯兰教。 基诺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四邻山区。 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 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盛行祖先崇拜。 京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山心、万尾、巫头三个小岛及其附近地区,有“京族三岛”之称。
       使用京语,属系未定,与越南语基本相同。还有些人使用汉语粤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文。 京族人崇拜祖先,信奉的神多与海洋有关。 景颇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瑞丽、陇江、盈江和梁河等县山区,附近州县山区也有少数散居的景颇族人。
       使用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 使用的景颇文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过去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多神教,少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柯尔克孜族 主要分布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少数散居于新疆各地和黑龙江省富裕县。
       使用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南、北2个方言。居住在南疆的人通晓维吾尔语,居住在北疆的人通晓哈萨克语,居住在黑龙江省的人通晓汉语、蒙古语。 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多信仰伊斯兰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或萨满教。
       拉祜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澜沧县、孟连县、少数人与其他民族杂居于云南省西南边境县。 使用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拉祜纳和啦祜熙2个方言。由于拉祜族人长期与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因此大多数拉祜族人能兼用汉语和傣语。
      1957年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式的拉祜文。 20世纪50年代以前,拉祜族人信仰多神的原始宗教。后大乘假佛教传入,又流行这一宗教,还有少数村落居民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 黎族 主要分布在海南省。 使用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
      居住的地区不同,其方言也各异。由于与汉族来往密切,所以很多人通晓汉语。1957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 以前黎族人信仰原始宗教,近代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傈僳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少数分散居住在附近的州县和四川省盐源,盐过、木里等县。
       使用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先后使用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维西县傈僳人创制的音节文字和新中国成立的后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新文字。 傈僳族人过去信仰原始宗教,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进入后,少数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
       珞巴族 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的洛渝地区及相邻的察隅、墨脱、米林等县。 居住在墨脱县北部的珞巴族人使用藏语,其他珞巴族人都使用珞巴语。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不同地区的珞巴族人之间的方言有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珞巴族人还在使用刻木结绳来记事。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少数人通藏文。 珞巴族人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毛南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及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 使用毛南语,属阿尔泰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由于长期和汉族、壮族人交往,所以绝大多数毛南族人都通汉语和壮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信仰道教。 满族 满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以辽宁省为最多。 使用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南、北2种方言。由于与汉族混居、交往密切,因而现在满族人都习用汉语,只有少数偏远的聚居村屯,还有少数老年人会说满语。
      16世纪末,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制了满文。现在满族人都用汉文。 满族人曾信仰多神的萨满教,现已消失。 门巴族 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地区,少数聚居在墨脱地区。 使用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由于生活于西藏地区,和藏族人交往密切,所以多通藏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藏文。 普遍信仰喇嘛教,少数人信仰原始宗教。 蒙古族 主要聚居于内蒙古和新、青、甘、黑、吉、辽等省区,其他散居于宁、冀、川、滇、京等地。 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中国蒙古语有3个方言,即内蒙古方言、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卫拉特方言。
      使用蒙古文。13世纪初由回鹘字母创制了蒙古文字,经多次改革,成为今天规范的蒙古文。多信仰喇嘛教。 苗族 主要聚居于贵、滇、川、桂、湘、鄂、粤等省区,有大的聚居区,也有小的聚居区,还有与其他民族杂居区。 使用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苗语分为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大方言中还有小的分支方言。杂居地区的苗族人,会讲汉语或侗语、壮语等。 过去苗族没有统一的文字。1956年,创制或改革了4种方言的拉丁拼音文字。 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仫佬族 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县市,与汉、壮、苗、瑶、侗、毛南、水等族人杂居。
       使用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仫佬语与毛南语、侗语、水语相当接近。大多数人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仕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历来以汉文为交际工具。多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佛教。 佤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三县及其周围山区。
       使用佤语,属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有巴饶克、佤和阿佤3个的佤族文字方言。佤族原来没有文字,1957年设计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佤族文字方案。信仰万物有灵的自然宗教。 乌孜别克族 散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较为集中。
       使用乌孜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大多数人通用维吾尔文。多信仰伊斯兰教。 怒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碧江(现已撒消)、福贡、贡山三县,附近的兰坪、维西有几处怒族的聚居点。 使用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
      各地方言差别很大,以致不能互相通话。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大都使用汉文。 怒族人过去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部分人信仰喇嘛教或天主教、基督教。 普米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兰坪、丽江、维西、永胜等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少数人居住在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县。
       使用普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部和北部两个方言,其间差别很大。普米族曾使用过一种用藏文拼写的文字,但流行不广。现通用汉文。 普米族人大多数信仰多神的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还有少数人信仰喇嘛教和道教。 羌族 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区,以茂县,汶川等地最为集中。
      少数人与汉、藏、回等民族人杂居。 使用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又分5种土语。大多数羌族人通汉语。羌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长期使用汉字。 过去羌族人普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少数与藏族人居住在一起的羌族人信仰喇嘛教。
       撒拉族 主要聚居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及其附近地区。少数人散居于青、甘、新等地,与汉、藏、回、维、哈等族人居住在一起。 使用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大多数人通晓汉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撒拉族人信仰伊斯兰教。 畲族 主要聚居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和闽、浙两省交界处。其中闽、浙两省最多,占96%。 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有两种方言。本民族内用畲语,与外界交往使用汉语。
      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字,崇拜祖先。 水族 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附近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和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 使用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有阳安话、潘洞话、三洞话3个土语。
       水族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字。 水族人过去信仰多神、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清末曾传入天主教,但信教人数很少。 塔吉克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聚居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在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
       使用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莎车等地的塔吉克族人使用维吾尔语。 塔吉克族人普遍使用维吾尔文。塔吉尔族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塔塔尔族 散居于新疆,比较集中的有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 使用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
      除一些老年人使用塔塔尔语外,其他人一般都使用当地的哈萨克语或维吾尔语。 塔塔尔族通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多信仰伊斯兰教。 土族 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东部湟水以北、黄河两岸及其毗连地区,其中大多数人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及周边的民和,大通、同仁等县,还有少数人居住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
       使用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族。有互助和民和2个方言。过去一直通用汉文,现有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试行。 土家族 主要聚居于湘、鄂、川三省毗连地区。 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南部和北部2千方言。
      由于和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所以绝大多数人使用汉语。使用土家语的人也多通汉语。 土家族人使用汉文。 土家族人崇拜祖先,信奉多神。 纳西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等县和西藏的芒康县也有分布。
       使用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与汉族交往密切,因此大多数人会讲汉语。 不定期去纳西族有两种文字,一种是表意的象形文字,叫东巴文,一种是表音的音节文字,叫哥巴文。1957年设计了一种以拉丁字母形式为基础的纳西拼音文字方案。
       过去纳西族人普遍信仰多神的东巴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道教或基督教。 维吾尔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多数聚居于天山以南的各个绿洲,少数分布在湖南省桃源、常德等县。 使用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有中心、和田、罗布3个方言。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 瑶族 主要分布在桂,湘、滇,粤、贵等省也有分布,居住形式为大分散,小聚居。 使用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瑶语是三种语言的总称,包括勉语、布努语、拉珈语。
      各地理族人的语言差别很大,往往不能相互通话。瑶族人通常能用壮语和汉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有的人信奉自然崇拜,有的人信仰道教。 彝族 分布在云、川、贵、桂四省区。 使用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有6个方言。与汉族人居住联系比较多的彝族人能通汉语。 过去流行多神崇拜,清初盛行道教,19世纪末年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但信教的人很少。 裕固族 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少数人聚居在酒泉市的黄泥堡裕固族乡。 现使用3种语言。
      一种是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一种是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还有一种是汉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一般都用汉字。 裕固族人多信仰喇嘛教 藏族 主要聚居于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的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几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甘孜两个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使用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康、安多3种主要方言。 藏文是公元7世纪时参照梵文字体创制的自左向右横写的拼音文字。 普遍信仰喇嘛教。 锡伯族 锡伯族人主要分布在辽、吉、黑等省,还有一部分人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周边地区。
       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锡伯族人使用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居住在东北的锡伯族人使用汉语。 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的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大多数锡伯族人通用汉文。 锡伯族人曾信仰萨满教、喇嘛教,现多已不信教。
       壮族 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人分布在粤、湘、贵、川等省。 使用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 南宋时曾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过土俗字,但不规范。
      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壮族人多使用汉文。 壮族人过去多崇拜自然和多神的原始宗教。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近代,基督教、天主教也传入壮族地区,但影响不大。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中国岭南的土著民族。
       汉族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松辽平原及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巨川的中下游流域农业发达地区,并散居于全国各地。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 汉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汉字经过3000年的演变,发展成现在的通用简化汉字。
      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 汉语分为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北、闽南、粤等八大方言。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文起源于远古,现行的方块字是从4000多年以前的殷商甲骨文和商周金文演变而来。
       。

    谁***

    2019-02-18 10:45:4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民俗传统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