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小学生数学作文200字

首页

小学生数学作文200字

 我急用!!!!!!!!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27 01:28:48
  •   随便找个书上的题目
    随便讲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多些几种答案
    最后随便总结一下
    搞几个了型相同的题目随便写写

    数学作文——买菜
    今天,“小鬼”当家。
      我带着爸爸给我的钱去买菜。
    ?我来到菜市场,想买菜,菜场里面的菜是1。5元一斤,我准备买2斤,可是,我又看了看菜场外边的菜,它只有1。2元一斤,而且还比里面的菜好,我准备再买一斤,晚上炒着吃,这样不仅菜买得多,而且更便宜,便宜1。
      5×3=4。5(元)1。2×3=3。6(元)4。5-3。6=0。9(元)。
    ?接着,我又去买肉。菜场里面的肉,瘦肉多,4。5元一斤;而菜场外面的肉,瘦肉少也要4。5元一斤,相比之下,我当然是选择菜场里的肉。于是,我就买了3斤肉,共花了4。
      5×3=13。5(元)。
    ?然后,我又去买了鸡腿。只见菜场里的鸡腿肉少骨多,还有苍蝇的危害,要6元一斤,我又看看菜场外的鸡腿,只见它肉多骨少,香喷喷的,又没有受过污染,只是价钱贵了点,8元一斤。可是,为了身体健康,贵一点就贵一点吧!,再说就只贵了8-6=2(元)钱而已,于是我就买下了一斤。
      
    ?随着一股鲫鱼的鲜味,我来到一个鲫鱼摊旁,这儿的鲫鱼够鲜,够嫩,够活,是上等的鲫鱼,别的摊上的鲫鱼都没有这么好。可是,这儿的鲫鱼太贵了,要10元一斤。于是,我就跟这位摊主阿姨讨价还价,我说:“阿姨,您这儿的鲫鱼很好,可是太贵了,您看我第一次出来买菜,就便宜点吧!”阿姨说:“小朋友,您也知道这鱼好,这鱼卖10元钱,已经很便宜了。
      ”我跟阿姨交谈了好半天,费尽了唇舌,阿姨才答应,不过也只便宜一元,我看了看兜里的钱,已经只剩下4。9元了。于是,我就只好买了半斤,花了(10-1)÷2=4。5元钱。
    ?回家的路上,我清点了一下菜,算了算,一共用了3。6 13。
      5 8 4。5=29。6(元),再加上兜里剩余的零头等29。6 (4。9-4。5)=29。6 0。4=30(元)。正好对上了爸爸给我的30元钱。
    ?这次买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买药
    星期二下午放学后,我和爸爸到龙华的药店里买了两盒“西瓜霜”药片,一共66元,爸爸付给营业员100元,营业员找给爸爸34元。
      找好钱后我算了一下,爸爸还可以这样付钱:1、付给营业员70元,找4元。2、直接付66元。
    通过这次陪爸爸买药,我知道了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闹了个“笑话“
    我今天因为粗心大意,所以闹了一个小“笑话“。
      
    我爸让我去车店里看看每种车的价钱有什么变化,看一部车从45万降到35万,我在本子上写着,“某某”车从45元降到35元。拿去给爸爸看,只见爸爸哈哈大笑,笑的都合不拢嘴了。我以为他是因为车降了价而高兴呢!我走过去问:“怎么样?”爸爸说马上去买车。
      我问“你的钱取了吗?”“不用取我都买的起”。爸爸把本子给我看,我也大声笑了起来,便说“要是这样的话,多买几辆都行。”
    求最大公约数
    今天我们学了求大公约数,刚开始老师讲的时候,我虽然是明白的,可是总觉得和平时学别的新课是的感觉不一样:学别的新课时,我总觉得一明白就会做,觉得思路很清晰,很容易。
      可是这次老师讲的我确实明白的,就是觉得思路模模糊糊的觉得非常复杂。我想:既然我觉得很复杂,那不如找一个题目试试吧。于是,我就用课本上的18和30做练习。得数出来了,是6,与书上的一对照,我算对了。顿时,我觉得刚才模糊不清的思路清晰了许多,我终于会了。
      
    数学真奇妙
    今天,袁老师讲了怎么求最小公倍数。老师说:“如果两个书是互质数,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我想:比它们的积小的数也可能是它们的公倍数呀!
    课后,我拿练习本算了好几对互质数,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都等于它们的积,真是太奇妙了!数学真实太奇妙了!我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技巧。
      
    我的发现
    同学们,在你们的数学学习中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些不经意的发现?现在我就来介绍我的几个发现。
    如果要你算一个多位数乘5,你是不是准备列竖式?我却可以口算,因为我发现一个小诀窍。
      想知道吗?让我来告诉你:算48532×5的积,先找到这个数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会口算吗?242660这就是48532×5的积了。知道为什么吗?我把原来的数先扩大10倍,再缩小2倍,是不是相当于扩大5倍呀?你掌握这个小窍门了吗?
    同样的发现我还有:一个数乘1。
      5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为什么?)一个数乘15呢?用刚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经想到了吧,再扩大10倍就好了!
    我还发现一个多位数,末两位符合这个要求:十位上十奇数,个位上是5,用它乘5,积的末两位肯定是75。
      我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数的个位与5相乘得25,积的个位是5,向十位进2,而十位的奇数与5相乘的到的是几十五,这个5应该和个位进上来的5相加写在十位上,所以这个积的十位上肯定是7,个位上肯定是5。同样的道理,你不难推出,一个多位数十位上是偶数,个位上是5,它与5相乘,积的末两位肯定是25。
      
    这个发现能用我前面所说的一个数乘5的巧妙算法来解释吗?想想看,它们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数扩大10倍后,末两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余数1,与50合起来150÷2=75是末两位上的数字,也可能百位上没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两位上的数字。
      
    同学们,我的这个小发现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这是我自己动脑筋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伟大的发现不是由这点点滴滴组成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吧!
    谈谈对零的认识
    零看上去很单调,就是没有,其实它非常地丰富,它隐藏了许多。
      在数学中零非常特殊,不管做什么题,你应该考虑零。
    在几何中,“0”经常被作为记号。
    “0”的特殊源于在一些概念或题里,比如每个有理数都有倒数,“0”却没有,有理数分为正数、负数。“0”,一个数就分为一类,这不特殊吗?在除数里,只有零不能作除数。
      零作被除数,不管除以什么数(“0”除外)都得零。
    往往我们会忽视零,但它却起着重要的责任。如,问等于几?有些人就不能联想到“0”。在数数时,有人就会忘掉零。如:不大于5不小于-5的整数有几个?有人就会定有8个。其实还有0。
      如:有哪些数的绝对值不大于本身?那就是正数和零(也可以称之为非负数)。
    零在生活中更量五彩斑斓。在期末后开家长会,老师那里登记的犯错本给家长看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那一格记着“0”,这表示我们没有犯过错,家长高兴,我们高兴。
      但是在卷子上我们都不希望看到这个数或接近这个数的整正数,否则回家的日子就难过了。在比赛中,谁都不希望得到“0”。
    零是丰富的。我认为零在题中是陷井,大家以后做题时应考虑零。零在不同的场合也能使人的情绪改变。它是美妙而又丰富的。
      
    对0的认识
    0是一个奇妙的数字,又是一个中学生经常遇见的“老朋友”了,计算,概念,都要遇见。
    首先,0表示什么也没有,简直可称得上是数字里面的“沙漠”,0也是一个奇怪的数字,放在体积、面积、重量、速度、路程等所有单位里面,都表示没有,以表示时间、一个人的年龄、赛跑的刚开始、起点。
      
    在数学王国数字库自然数里面,以有0的身影,它当然是最小的。没有0,便没有一毓的自然数,因为0是自然数的起点。
    在计算里,0乘以任何一个数,包括负数、分数、0都,0的绝对值也等于0,在有理数中,它的绝对值是最小的,0除以任何一个数都,0加上一个数,仍得那个数,如:0 1=1,0 1。
      8375=1。8375。0减去一个数,得那个数的相反数,如:0-1=-1,0-87=-87。
    在数轴中,0为原点,也为边界线,把正负两大数分开,0为什么奇妙呢?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只是一个整数,当0和正数在一起时,叫非负数,和负数在一起时,叫非正数,数轴上,0又为我们判断正负数大小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右边为正数,左边为负数,右边的数始终比左边大,说明正数大于负数,0大于负数,却小于正数。
      
    在几何中,0度角表示一条射线,它并没有角,也没有度数,0平方米,表示没有面积,0米长,表示没有高度。0斤重,表示没有质量,0立方米,表示没有体积。
    在地形中,0表示海平面,0以上表示高出海平面,0以下表示低于海平面,中国新疆有一155米的盆地,它是低于海平面155米,中国西藏有8848米的珠峰,它高于海平面8848米。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
      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
      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
      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陈***

    2018-12-27 01:28:4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